劉楊
比喻是語文教學之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我們通常只是簡單的告訴學生比喻的作用是“生動形象”,極少深究比喻這種手法美感的來源。本文試著對美感的來源進行探索,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首先我們明確一個問題,并非所有的比喻都具備美感。比喻是用本質(zhì)不同而特點相同的一種事物去形容另一種事物。所以,用特點不相同的事物來作比的比喻句往往就不具備美感。比如,要形容一位女子美麗,我們通常用花朵、月亮、水等一些美麗的事物去做比,比如“姑娘好像花兒一樣”“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而我們不會說“這位姑娘美如一臺電腦?!?/p>
我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這位姑娘美如一臺電腦?!边@句話沒有美感,反而充滿了滑稽感,讓人看了想發(fā)笑。因為這句話的形容不準確,沒有準確性,不貼合姑娘美麗的特點。在文藝理論中,不準確就是“錯位”,而“錯位”往往就帶來滑稽感,因此是喜劇的重要構(gòu)成因素。
而比喻的美感來源之一就是極大的準確?!皽蚀_”為什么會成為美感之一呢?美之中要有真和善,也就是合規(guī)律性以及合目的性,這個規(guī)律要是客觀規(guī)律,這個目的也要是人類的共同追求而不是出于個人的私利。最初的美的因素都是和人的需求和本能息息相關(guān)的。現(xiàn)在我化作一個原始人,早上我要出去打獵,于是我要制作一根長矛,制作武器需要技巧,所以技巧是美的。我拿著造好的武器和同伴去打獵,發(fā)現(xiàn)五十米外有一只野豬,我的一個同伴一長矛過去,只扔了四十米,沒能擊殺獵物,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需要力量,所以力量是美的。我另一個同伴見狀,大臂一揮,把長矛扔出七十米遠,力量是足夠了,但是長矛卻從野豬上面飛了過去,依然沒有擊殺獵物,要把標槍準確命中才行,于是我上前幾步,擲出長矛,一長矛命中了野豬,我們終于能吃上豬肉了,所以準確是美的。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捕獵過程就總結(jié)出了好幾種美的原素。而比喻用我們已知的、熟知的、具體的,我們能夠準確知道其特點的事物去形容、去描繪另一種事物,極大地提高了準確性,因此能夠觸發(fā)美感。
但是比喻并不是絕對準確的,因為我們很難找到兩個本質(zhì)不同但特點卻完全相同的事物,所以,我們可能需要多個比喻去形容一個事物,一個道理,或者和其他手法相配合,才能達到真正的準確。
比喻的另一個美感來源是形象性?!靶蜗蟆痹谖膶W之中乃至整個藝術(shù)之中都有重要的地位。美本身就離不開形象,無論是楊辛教授認為的“美是自由創(chuàng)造的形象體現(xiàn)。”還是王德勝教授認為的“美是人類本質(zhì)力量對象化過程中的主客觀統(tǒng)一?!比说那楦?、意志和所感悟的道理最終都要凝結(jié)為形象,也要通過形象去表達,形象之中蘊含著順己原素,體現(xiàn)了本質(zhì)力量與追求,就具備了美感。而讓形象順己的各種手法自然也是美的因素之一。恰當?shù)谋扔饔欣诳坍?、塑造形象,更有利于激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夠讓人在腦海中迅速形成形象,無論對創(chuàng)作者還是閱讀者來說都是有益的,自然就具備美感。形象越真實,越生動,作品也就越具有感染力。比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把無形的愁緒化作了具體的形象,讓情感具備了形象性,整首詞的感染力一下子就提升了上來。
為了提高準確性和形象性,我們要盡量使用大家所熟知的、具體的的事物,否則就難以達到準確又形象的效果,比如我們形容一座山可以說“這座山的形狀如同駱駝的駝峰?!蔽覀冸m然可能沒見過真正的駱駝,卻大概指導駝峰是什么樣子,山的形象一下子就顯現(xiàn)在我們腦海里。如果我說“這塊石頭好像一只吉蘭泰龍?!边@句話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就既不準確也沒有形象性了,因為我們本來就不知道這塊石頭是什么樣子,我們也不知道吉蘭泰龍(一種恐龍)是什么樣子,因此我們無法把握這塊石頭的特點,也想象不出它的形象?!澳吧钡拇_可以增強作品的美感,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但是前提是不能過于陌生。在此處,“吉蘭泰龍”的比喻顯然過于陌生,消解了形象的產(chǎn)生,也就消解了美感。
另外,恰當?shù)谋扔饕搀w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的技巧,而技巧也是人類崇拜的原素之一,因此也是比喻的美感的來源之一。我們看一個比喻句好不好、美不美,重點不在于它所描繪的事物好不好、美不美,而是要看它是不是準確地體現(xiàn)出特點,是不是具備形象性,是不是能體現(xiàn)出技巧。比如有個成語叫“心如蛇蝎”,具備這種狠毒心腸的人當然不是什么好人,而蛇蝎也基本不具備美感,但是我們依然說這是個成功的成語,因為它準確,形象,想出這個比喻也需要一定技巧。類似的還有“抱頭鼠竄”,逃跑自然不是什么好行為,老鼠也和美不沾邊,但是這個成語卻也是個成功的成語。而“貌美如花”雖然形容的是美人,是美好事物,但在藝術(shù)上未必就比“心如蛇蝎”和“抱頭鼠竄”要好。還比如,我要描繪一位農(nóng)民,“長久的風吹日曬、辛勤勞作,使他的皮膚如同干枯的柳樹皮一樣?!蓖ǔ碚f,這位農(nóng)民顯然和我們通常理解的“美”或者“帥”已經(jīng)有了很大距離。但是,“干枯的柳樹皮”既黝黑又粗糙,準確又富于形象性,描繪了一位農(nóng)民皮膚的特點,而且通過這個特點,我們也更能體會到勞作的艱辛。一個形象就具有了更大的感染力和更深遠的意義。
我們把比喻的作用概括為“生動形象”,既能準確地反映出事物的特點,并激發(fā)人們的想象與聯(lián)想,從而使形象更具體,更真實。綜合來說,比喻之中蘊含了多種美的原素,所以比喻就具有了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