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陳弘東, 譚 方, 潘慧釵, 徐筱青, 朱慶文
(北京市和平里醫(yī)院 內(nèi)分泌科, 北京, 100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范圍內(nèi)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 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NAFLD發(fā)病率為49%~70%[1]。相關(guān)研究[2]指出, T2DM和NAFLD的共病機制主要與肝臟和外周胰島素抵抗有關(guān)??紤]到肝臟在T2DM病理生理學中的關(guān)鍵作用,鑒別肝纖維化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肝活檢是評估肝纖維化進展階段的金標準,但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侵襲性、取樣誤差、高檢測成本等[3]。血清生物學標志物可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重要參考信息,有研究[4]顯示, Mac-2結(jié)合蛋白聚糖異構(gòu)體(M2BPGi)是一種新型肝纖維化標志物,然而M2BPGi能否用于T2DM患者的肝纖維化篩查尚未完全明確。本研究評估血清M2BPGi對T2DM合并NAFLD患者肝纖維化進展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研究為病例對照橫斷面研究,招募2018年7月—2021年3月在北京市和平里醫(yī)院確診T2DM的27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67例、女105例,年齡40~88歲。納入標準: 年齡≥40歲,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T2DM的診斷標準者。排除標準: 1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期患者; 其他肝臟疾病患者; 合并腎臟疾病、重癥感染、惡性腫瘤者; 長期服用肝毒性藥物者; 飲酒者(男性飲酒量>210 g/周,女性飲酒量>140 g/周)。詳細記錄272例患者的人口社會學資料、體檢資料、病程和藥物治療情況。NAFLD的診斷參照彌漫性肝細胞脂肪變的影像學或組織學證據(jù),其中122例患者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5]中NAFLD的診斷標準,男77例,女45例; 年齡40~88歲。另收集同期在北京市和平里醫(yī)院進行健康體格檢查且年齡、性別與T2DM患者相匹配的15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樣本作為正常對照,健康志愿者的各項體格檢查指標結(jié)果均在正常值范圍內(nèi),男91名,女59名; 年齡40~92歲。本研究經(jīng)北京市和平里醫(yī)院機構(gòu)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且獲得參與者的書面知情同意。
將150例無NAFLD的T2DM患者設(shè)為T2DM組,將122例T2DM合并NAFLD患者設(shè)為T2DM合并NAFLD組,將150名健康志愿者設(shè)為正常對照組。根據(jù)腹部彩色超聲檢查結(jié)果,計算NAFLD纖維化評分(NFS), 評估肝纖維化程度, NFS計算公式為-1.675+0.037×年齡+0.094×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13×是否空腹血糖受損或糖尿病(是=1, 否=0)+0.99×[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谷丙轉(zhuǎn)氨酶(ALT)]-0.013×血小板計數(shù)-0.66×白蛋白。根據(jù)NFS將T2DM合并NAFLD組患者分為無肝纖維化亞組[NFS<-1.455分(65歲以下)或<0.120分(65歲及以上)]、不確定亞組[NFS為-1.455~0.676分(65歲以下)或0.120~0.676分(65歲及以上)]和肝纖維化亞組(NFS>0.676分)。
所有受試者均于禁食12 h后采集肘部靜脈血,離心后棄去下層沉淀物,取上層血清測定M2BPGi。采用化學發(fā)光酶免疫分析法檢測M2BPGi水平, M2BPGiTM試劑盒和HISCL-5000型自動免疫分析儀購自日本Sysmex公司。將10 μL血清稀釋,然后與紫藤凝集素(WFA)包被的磁珠顆?;旌?。磁分離和清洗后,添加堿性磷酸酶(ALP)標記的抗Mac-2結(jié)合蛋白(M2BP)單克隆抗體,然后加入化學發(fā)光底物試劑。根據(jù)測定對照品的光強度測量光強度并計算截止指數(shù)(C.O.I), M2BPGi C.O.I即血清M2BPGi相對濃度。M2BPGi C.O.I=(M2BPGi樣本-M2BPGi陰性對照)/(M2BPGi陽性對照-M2BPGi陰性對照)。陽性對照提供初步標準化的校準溶液, C.O.I為1.0。
抽取患者靜脈血約5 mL, 離心10 min, 3 000 轉(zhuǎn)/min, 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eckman Coulter 公司,型號AU5800)檢測血清AST、ALT、總膽紅素(TBIL)、間接膽紅素(IBIL)、直接膽紅素(DBIL)等指標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透明質(zhì)酸(HA)、層粘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 Ⅲ)、Ⅳ型膠原(Ⅳ-C)這4項肝纖維化指標水平,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購自上海酶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正常對照組、T2DM組和T2DM合并NAFLD組的M2BPGi C.O.I分別為0.06(0.02, 0.10)、0.09(0.08, 0.15)和0.46(0.28, 0.91)。T2DM組、T2DM合并NAFLD組患者血清M2BPGi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且T2DM合并NAFLD組血清M2BPGi水平高于T2DM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血清M2BPGi診斷T2DM患者合并NAFLD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919(95%CI為0.885~0.954), 截斷值為0.795, 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0.873、0.869, 約登指數(shù)為0.742, 見圖1。
圖1 血清M2BPGi診斷T2DM患者合并NAFLD的ROC曲線
不確定亞組、肝纖維化亞組ALT水平低于無纖維化亞組, AST/ALT、糖化血紅蛋白(HbA1c)、HA、LN、PC Ⅲ、Ⅳ-C、M2BPGi水平高于無纖維化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肝纖維化亞組γ-谷氨酰轉(zhuǎn)移酶(GGT)、TBIL、DBIL水平均高于無纖維化亞組、不確定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肝纖維化組ALT水平低于不確定亞組, AST/ALT、HA、LN、PC Ⅲ、Ⅳ-C、M2BPGi水平高于不確定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各亞組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BMI、腰圍、AST、IBIL、總膽固醇(T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島素(FIN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T2DM合并NAFLD患者臨床特征和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血清M2BPGi診斷T2DM合并NAFLD患者肝纖維化的AUC為0.993(95%CI為0.983~1.000), 截斷值為0.765, 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1.000、0.966, 約登指數(shù)為0.966, 見圖2。血清M2BPGi診斷肝纖維化的AUC均大于HA、LN、PC Ⅲ、Ⅳ-C單獨診斷的AUC(P<0.05), 見表2。
圖2 血清M2BPGi診斷T2DM合并NAFL患者肝纖維化的ROC曲線
表2 血清M2BPGi和4項肝纖維化指標對肝纖維化的診斷效能
Spearman秩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顯示,血清M2BPGi水平與HA、LN、PC Ⅲ、Ⅳ-C水平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741、0.835、0.851、0.867,P<0.05), 與年齡(P=0.877)、糖尿病病程(P=0.117)、BMI(P=0.218)、AST(P=0.809)、ALT(P=0.233)、AST/ALT(P=0.413)、GGT(P=0.098)、TBIL(P=0.341)、DBIL(P=0.202)、IBIL(P=0.075)、HbAlc(P=0.436)、FBG(P=0.477)、TC(P=0.881)、FINS(P=0.075)均無相關(guān)性。
T2DM患者中有49%~62%可伴發(fā)NAFLD, 肥胖T2DM患者的NAFLD患病率更可高達70%[6]。近年來,醫(yī)學研究人員熱衷于尋找非侵入性的臨床診斷工具來篩查和評估T2DM合并NAFLD的肝纖維化進程。M2BPGi是活化的肝星狀細胞(HSCs)合成的糖基化分泌蛋白,在胰島素抵抗、代謝紊亂和肝臟脂肪變性與纖維化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 M2BPGi相關(guān)研究多集中于細胞和分子水平層面,關(guān)于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yīng)用研究尚較少見。本研究發(fā)現(xiàn), T2DM患者血清M2BPGi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升高,而合并NAFLD的T2DM患者升高尤其顯著,當血清M2BPGi≥0.795時可以敏感地區(qū)分T2DM患者是否合并NAFLD。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 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M2BPGi與4項肝纖維化指標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提示血清M2BPGi可能成為篩查和評估T2DM合并NAFLD患者肝纖維化進展的新指標。
T2DM與NAFLD存在雙向關(guān)系,會共同導致不良代謝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升高。NAFLD通常被認為是與代謝綜合征相關(guān)的肝臟疾病表現(xiàn),胰島素抵抗是NAFLD和糖尿病的共同病理機制[7]。在高糖和毒性脂質(zhì)(如神經(jīng)酰胺、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影響下,肝臟發(fā)生糖脂毒性,接下來可能誘導肝臟細胞死亡、氧化應(yīng)激、內(nèi)質(zhì)網(wǎng)應(yīng)激、線粒體應(yīng)激等多個機制而引發(fā)肝臟變性,繼而發(fā)展為肝纖維化[8]。過量的甘油三酯可增強線粒體氧化應(yīng)激,導致自由基和過氧化物酶的釋放增加,此外脂肪細胞來源的細胞因子(瘦素、腫瘤壞死因子-α等)產(chǎn)生過多,而脂聯(lián)素水平不足,最終HSCs被激活,促進膠原蛋白的產(chǎn)生以及結(jié)締組織生長因子、細胞外基質(zhì)的增加,導致肝臟纖維化和肝硬化。HSCs是肝源性細胞亞群中M2BPGi的主要來源,該細胞亞群中包括肝源性細胞、Kupffer細胞、內(nèi)皮細胞、上皮細胞和肝細胞。體外研究[9-11]發(fā)現(xiàn),外源性 M2BPGi的加入上調(diào)了Kupffer細胞Mac-2的表達。以上研究從分子水平層面證明, M2BPGi是肝纖維化過程中由HSCs向Kupffer細胞發(fā)送的一種具有腎小球旁分泌作用的信使,因此可能是肝纖維化發(fā)展過程中的關(guān)鍵因子。
M2BPGi也被稱為高糖基化WFA陽性M2BP, M2BP是具有多支化和唾液酸化的N-聚糖, WFA可識別N-聚糖和O-聚糖的半乳糖殘基和聚半乳糖結(jié)構(gòu)。M2BP存在于多個器官(如肝臟)的細胞外基質(zhì)和循環(huán)血清中,肝纖維化會導致M2BP的糖基化和糖鏈結(jié)構(gòu)的特異性修飾[12-13]。由此提示, M2BPGi水平應(yīng)該與肝纖維化進展顯著相關(guān)。M2BPGi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預(yù)測肝纖維化的有效指標,在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糖尿病肝纖維化和糖尿病血管病變的診斷中均具有較高的應(yīng)用價值。SALEH S A等[14]發(fā)現(xiàn), M2BPGi可用于無創(chuàng)評估和預(yù)測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后出現(xiàn)上腔靜脈血栓的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纖維化消退,且未治療時M2BPGi預(yù)測F4期肝纖維化患者具有最大的AUC。另外, HASHIMOTO Y等[15]證實, (M2BPGi+1)的對數(shù)值與NAFLD纖維化分數(shù)呈正相關(guān)。PARK H等[16]發(fā)現(xiàn),血清M2BPGi水平隨著肝脂肪變性程度和纖維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且血清M2BPGi水平與基于4因子的纖維化指數(shù)(FIB-4)、谷草轉(zhuǎn)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數(shù)(APRI)呈正相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T2DM患者中血清M2BPGi水平異常者更容易出現(xiàn)肝纖維化進展,且與非肝纖維化的T2DM合并NAFLD患者比較,發(fā)生肝纖維化的患者血清M2BPGi水平顯著升高。肝纖維化由持續(xù)性肝損傷引起,以肝纖維化組織過度堆積和正常肝臟結(jié)構(gòu)變形為主要特征[17-18]。本研究中, 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M2BPGi水平與HA、LN、PC Ⅲ、Ⅳ-C水平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且血清M2BPGi診斷肝纖維化的AUC均大于HA、LN、PC Ⅲ、Ⅳ-C單獨診斷的AUC, 提示M2BPGi在評估T2DM患者肝纖維化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
綜上所述, 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M2BPGi水平普遍升高,且M2BPGi水平與肝纖維化進展有關(guān)。血清M2BPGi水平有助于篩查和評估T2DM合并NAFLD患者肝纖維化及進展,有望成為該領(lǐng)域的新型診斷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