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
【摘? ? 要】重大主題報道主要是指圍繞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動及相關社會熱點所進行的多角度、多層次、多體裁、多媒體的戰(zhàn)役性報道,是新聞媒體的政治任務和職責使命,是新聞媒體發(fā)揮“喉舌”作用的具體體現(xiàn)。本文以《法治日報》為例,對法治媒體重大主題報道的視角選擇進行闡釋。
【關鍵詞】重大主題;法治報道;視角選擇
重大主題報道主要是指圍繞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動及相關社會熱點所進行的多角度、多層次、多體裁、多媒體的戰(zhàn)役性報道,是新聞媒體的重要政治任務和職責使命。重大主題報道是新聞宣傳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把握時代脈搏,唱響時代之聲,展現(xiàn)時代成果,回應時代關切,決定了重大主題報道的質效。
作為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之一,《法治日報》從未在重大主題報道上缺位失責,而是積極根據自身定位,結合不同重大主題報道內容,選擇不同報道視角,彰顯法治特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重大主題報道路徑。
一、把報道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作為首要政治任務
《法治日報》始終把報道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進行全面、準確報道。脫貧攻堅報道時間長、跨度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所有論述和指示批示,《法治日報》都無一例外地作了突出報道,并及時刊發(fā)有關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內涵進行深刻闡釋、詳細解讀和熱烈反響的報道。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疫情防控工作?!斗ㄖ稳請蟆穼α暯娇倳浽谥泄仓醒胝尉謺h、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出席各種會議和到地方視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均做到高標準安排。2020年疫情暴發(fā)時正值春節(jié),《法治日報》按照慣例已經休刊,但是報社立即恢復出報,保證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政法系統(tǒng)及時得到傳達。《法治日報》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貫穿疫情防控宣傳的全過程,充分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運籌帷幄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的指揮藝術和思想精髓。建黨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等重大主題采訪,《法治日報》始終把報道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作為重大主題報道優(yōu)先事項,處在主題報道的核心位置。
二、圍繞重大主題組織策劃選題
重大主題報道一般都有規(guī)定動作,《法治日報》在做好規(guī)定動作的基礎上,往往會根據主題報道的特點,推出自選動作,推出獨家報道,突出重大主題報道的權威性,提高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一)做實規(guī)定動作
重大主題報道會分階段開展集中采訪和重點報道。對于集中采訪,《法治日報》會在集中采訪前組織策劃,選派優(yōu)秀骨干記者參與集中采訪。
高站位策劃:在采編部門主題報道策劃方案基礎上,《法治日報》編委會還要對各采編部門的策劃進行統(tǒng)籌,確定主題報道的采訪報道選題、內容定位、稿件體裁和形式等。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法治日報》在組織深圳、晉江兩地集中采訪時,成立了由社長任組長、總編輯任副組長,部門協(xié)同參與的報道領導小組,組織了由報紙、網站、新媒體人員組成的一線采訪組,制定了“報紙+PC端+手機端”的全媒體報道方案。采訪組深入一線進行采訪報道,尋找深圳、晉江改革開放40年成果中的法治元素、科技元素、人文元素。兩組報道《從深圳發(fā)展的法治元素感受中國改革開放40年》《現(xiàn)代化社區(qū)更是法治社區(qū)》《科技為深圳法治插上騰飛翅膀》和《誠信已成“晉江精神“重要內涵》《晉江,一座值得托付終身的平安之城》《晉江,咬住實體經濟照樣跨越發(fā)展》,報道小中見大聚焦宏大主題,全景呈現(xiàn)深圳、晉江發(fā)展成就和改革成功經驗。
高標準落實:對于主題報道稿件除了要求記者認真采寫、反復打磨,部門、編委會立足主題報道立意高遠、視野開闊、角度新穎、敘事生動、特色鮮明等要求,對一些重要稿件進行審定。為了使主題報道得到突出呈現(xiàn),在版面安排、欄頭設計等細節(jié)上都要精益求精。
(二)做好自選動作
自選動作能夠很好地展現(xiàn)新聞媒體的創(chuàng)新精神?!斗ㄖ稳請蟆纷⒅匕l(fā)揮在法治建設領域宣傳方面的主陣地作用,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把重大主題報道與全面依法治國宣傳報道有機結合起來,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挖掘法治建設成就?!皦邀?0年·奮斗新時代”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宣傳主欄目,《法治日報》在這個主欄目下開設了“壯麗70年·中國法治輝煌成就”子欄目,立足宏觀層面,把握縱向脈絡,對我國立法、行政執(zhí)法、司法、普法工作和法治建設、平安建設、社會治理的發(fā)展成就進行全景展示;開設“壯麗70年·中國法治輝煌成就巡禮”子欄目,立足微觀層面,對地方法治建設創(chuàng)新實踐進行全景展示,連續(xù)刊發(fā)稿件70余篇,從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個維度呈現(xiàn)了我國法治建設的輝煌成就,生動報道法治領域發(fā)展成就。這組報道富有張力,不但沒有游離主題報道范疇,而且拓寬了主題報道的維度,進一步豐富了主題報道的內涵。
(三)做強獨家報道
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做強獨家報道是《法治日報》的長期追求。《法治日報》注重運用自身擁有的法治資源,為獨家報道打下了堅實基礎。“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高銘暄,“七一勛章獲得者”痕跡檢驗專家崔道植等法治領域先進典型人物,《法治日報》都是第一時間獨家報道了他們的事跡,報、網、端、微立體推送,形成了強大的宣傳聲勢。與此同時,還用整版獨家報道了從紅軍后代到立法大家的喬曉陽、與中國行政法治事業(yè)同行的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松年、法治路上拓荒人——司法部原部長鄒瑜等多位中國法治建設標志性人物的法治人生,主題凝練、選材新穎,從一個個側面勾勒出中國法治建設的脈絡。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決定》,對九類服刑罪犯實行特赦。這次特赦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具體體現(xiàn),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法治意義,《法制日報》獨家刊發(fā)《嚴格遵循罪犯特赦原則展現(xiàn)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全國各地特赦實施工作依法有序展開》《特赦陽光照亮獲赦罪犯回歸路? 中秋前夕各地依法有序推進特赦實施工作》《積極審慎公平公正依法辦理相一致 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相統(tǒng)一? 國慶節(jié)前全國各地特赦工作基本實施完畢》等報道,成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報道最引人關注的報道之一。
三、聚焦專業(yè)領域注重法治特色
《法治日報》是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是黨在政法戰(zhàn)線的重要喉舌,是黨和國家在民主法治建設領域的重要輿論陣地?!斗ㄖ稳請蟆返霓k報宗旨緊跟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步伐,得到不斷充實。進入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法治日報》辦報宗旨。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加快融合發(fā)展,努力打造全面依法治國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主陣地、政法工作信息發(fā)布主渠道、公共法律服務主平臺、媒體融合發(fā)展主力軍,更好地服務政法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在新的征程上,時代賦予《法治日報》新的使命。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展現(xiàn)法治特色,展示政法作為,是政法媒體的應有之義。
(一)把重大主題報道作為政法媒體重要政治任務
重大主題報道要求嚴格,時間跨度長,投入力量大,容易產生厭戰(zhàn)心理、應付心態(tài),甚至有媒體片面認為重大主題報道主要是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媒體的事,其他媒體捧捧場就可以了。這是錯誤的認識?!包h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1]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法治媒體要努力在重大主題報道上有擔當作為,要主動而為,決不能自我邊緣化,應根據主題報道的總體部署選擇報道視角。《法治日報》高度重視重大主題報道,不論報道主題與政法工作、法治領域的緊密度多高,都會認真落實每一個重大主題報道的部署要求,尋找報道角度,精心策劃選題,認真組織落實,把每一次主題報道都看成是自己的“主場”。脫貧攻堅主題報道,《法治日報》除了濃墨重彩報道政法干警駐村扶貧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精準施策為脫貧攻堅提供法治保障的故事,推出《扶貧隊成了村里“第八隊” 湖北省委政法委以鄉(xiāng)村治理實踐助推大沖村拔窮根煥新顏》《用法治力量助力鄉(xiāng)村經濟“加速跑” 柳州下陶村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為幸福家園強基固本保平安》等數十篇特色鮮明的報道,也非常重視小到一個村、一位貧困戶的脫貧故事和脫貧經驗,《“光腚屯”變身小康路上“億元村” 75歲老支書張寶金帶領尚志市元寶村走上致富路》《從“趕著羊群餓肚子”到“脫貧致富好渠道”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尼轄鄉(xiāng)宗措村的華麗轉身》等稿件標題形象生動,語言帶有鄉(xiāng)土氣息,文章充滿了活力。這類報道為《法治日報》的脫貧攻堅報道增色很多,充分展現(xiàn)了護航脫貧攻堅道路上的政法力量。
(二)把重大主題報道作為展示政法工作成就的展臺
政法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業(yè)務性強,社會關注度高,把宣傳政法工作成就融入主題報道中,既契合重大主題報道宏大主題,又能展現(xiàn)政法機關在護航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守護人民平安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在建黨100周年大型主題報道中,《法治日報》開設了“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專欄,組織本報記者深入黨史中重大事件發(fā)生地、重要遺址遺跡進行實地采訪,深入宣傳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業(yè)績,深入宣傳英雄人物和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在各條戰(zhàn)線、各個領域、各項工作中作出的巨大貢獻,充分展現(xiàn)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偉大歷程。《從古田會議決議到全面依法治軍? 強軍之基堅如磐石》《從全球治理參與者到貢獻者? 中國彰顯負責任大國使命與擔當》《從革命根據地法制建設到全面依法治國》,報道角度獨特,充滿歷史縱深感,具有強烈時代感,可謂是主題報道中的精品力作。與此同時,《法治日報》精心策劃了一組法治特色鮮明的報道,《從山河破碎風飄絮到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立法從無到有從零散到完備? 與時代同步與改革同頻》《從臨時施政大綱到法治政府建設的鳳凰涅槃》等報道視野開闊,題材新穎,角度專業(yè),構思精巧,很好地將政法機關工作置于宏大的歷史偉業(yè)中,相得益彰,報道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充分體現(xiàn)了《法治日報》重大主題報道的個性特點。
(三)把重大主題報道與政法主題報道進行對接
重大主題報道具有全媒體性、全覆蓋性,在開展主題報道期間,所有媒體的重要版面、時段都會聚焦這個重大主題,形成立體、多元的傳播狀態(tài)。在這期間,包括政法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都會有自己的宣傳主題。對此,《法治日報》不斷探索讓重大主題報道與政法主題報道實現(xiàn)對接的形式。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與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時間高度重疊,作為政法機關的重點工作,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是政法機關宣傳的中心工作。如何讓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傳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宣傳有機連接,而又不失各自主題,《法治日報》進行了精心安排。一方面把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學習教育環(huán)節(jié)無縫對接黨史學習教育,在融入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報道的同時,對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學習教育的部署要求加以宣傳,同時采取設置欄目的方式進行分際,保持兩個主題宣傳的差異性。另一方面,統(tǒng)一相關主題報道欄目,“我為群眾辦實事”欄目就是典型事例。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傳有個子欄目“我為群眾辦實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要求開展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兩者高度契合,《法治日報》設立“我為群眾辦實事”欄目,在內容上、形式上相互兼顧,推高了報道數量和質量,取得共贏。
四、改進法治媒體重大主題報道上的不足
法治媒體不斷提高站位,在重大主題報道上有聲音、有身影、有作為,報道能夠緊扣主題,稿件立意高遠、視野開闊、角度新穎、敘事生動,突出了法治特色,形成了規(guī)模效應,產生了很好的傳播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斷加以改進。
(一)存在的不足
報道的領域不夠寬。重大主題報道需要有宏觀層面的報道,也需要有中觀、微觀層面的報道,專業(yè)媒體的專業(yè)性也是必不可少。法治媒體專注于政法領域開展報道是必然的選擇,但是,有時需要充分理解主題報道的選題要求,不能過分強調“法”味,甚至強行添加法治元素,否則,報道過于牽強,報道面過窄,影響傳播效果。
報道的視角不夠新。重大主題報道需要收獲沉甸甸的報道成果,更需要引人矚目的傳播效果。法治媒體重大主題報道存在的不足有工作類報道多、亮點少,專業(yè)性強、可讀性差,有廣度、缺深度,報道質量不高,缺乏影響力。
報道的手法不夠活。法治媒體重大主題報道,有的“材料味”較濃,有的內容缺少新鮮感,有的表達方式過于呆板,題材陳舊、體裁不活,有的缺少了泥土的芬芳,不接地氣,不夠鮮活,吸引力感染力不強,難以“引人入勝”。
(二)改進的方向
故事永遠比道理打動人,情感永遠比數字更有說服力。法治媒體重大主題報道要在報道領域上進一步拓寬,就應不局限于政法領域,要面向法治領域,面向社會,面向人民群眾,滿足讀者的差異化需求。要進一步提高內容生產的本領,“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都很重要,但內容創(chuàng)新是根本的?!盵2]可見,新聞報道永遠是“內容為王”,內容生產是媒體的看家本領。要進一步改進表達方式,在語言運用、寫作手法、題材選擇、體裁形式等方面下功夫,豐富內容表達,善于講好法治故事。要進一步增強主題報道的貼近性,“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靠好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來”,[3]法治新聞媒體記者要發(fā)揚新聞工作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要把社會實踐當作最好的課堂,把基層群眾作為最好的老師,深入新聞現(xiàn)場,深入基層群眾,近距離、零距離開展調查研究,在基層一線獲取第一手新聞素材,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優(yōu)秀作品。
(三)融合的力量
媒體融合是當今世界媒體發(fā)展的趨勢?!斗ㄖ稳請蟆吩谥卮笾黝}報道中注重發(fā)揮媒體融合報道的力量,報、網、端、微一體策劃,進行融合報道,豐富了報道形式,增強了傳播效果,提高了報道影響。但是,應該看到,法治媒體推進融合發(fā)展的步子還不快,融合的深度還不足,融合的技術手段比較滯后,融合產品的生產能力不足,應該加快推進法治媒體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議題設置能力,提升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引導力。
重大主題報道就像是一次次新聞比賽的賽場,是新聞媒體和新聞記者的全方位比拼,法治媒體只有守住自我,敢于創(chuàng)新,才能在這場比拼中有所作為,進而脫穎而出。
注釋:
[1][3]習近平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http://news.cntv.cn/special/xwylgz/index.shtml.
[2]習近平視察解放軍報社,http://china.cnr.cn/news/20151227/t20151227_520936130.shtml.
(作者:法治日報社副總編輯)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