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水文,劉宇明,潘建豪
(廣東省化州市人民醫(yī)院,化州 525100)
顱內腫瘤手術治療并發(fā)顱內高壓危及生命,不利于患者預后恢復[1]。 臨床治療以脫水為主,常用脫水藥物包括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注射液,但兩者療效存在較大爭議[2]。 鑒于此,我們于2020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期間選擇80 例腦腫瘤術后顱內高壓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別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與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療腦腫瘤術后顱內高壓,觀察多項指標,研究其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 本院2020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進行手術治療的80 例腦腫瘤并出現(xiàn)顱內高壓的患者,按入院順序分對照組(n=40)和試驗組(n=40)。 對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其中包括19 例腦膜瘤、21 例膠質瘤,中位年齡(55.32±1.21)歲(25~70 歲),病程均值(5.32±1.18)月(3~7月)。 治療前的生活質量評分為(56.47±3.28)分、神經功能評分為(13.96±1.24)分、顱內壓水平為(26.14±2.09)mmHg。試驗組:男25 例,女15 例,其中包括18 例腦膜瘤、22 例膠質瘤,中位年齡(55.18±1.09)歲(26~67 歲),病程均值(5.31±1.16)月(2.5~6 月),治療前的生活質量評分為(56.53±3.49)分、神經功能評分為(13.75±1.32)分、顱內壓水平為(26.09±2.26)mmHg。 入組標準:通過腦MRI、腦CT方法檢查,明確為顱內腫瘤者;符合顱腦手術指征者;基本資料完善者;神智清醒者;對實驗知情,且同意加入者。 排除標準:肝功能、腎功能存在異常者;凝血系統(tǒng)功能異常;伴有惡性腫瘤疾病者;精神功能異常者;存在藥物過敏病史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者;對手術方案存在禁忌者;腫瘤已發(fā)生轉移者;語言溝通能力存在障礙者;智力發(fā)育異常者。 兩組間性別、年齡、生活質量、神經功能及顱內壓水平等基本臨床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顯示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 采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 靜脈滴注,滴注時間低于10 min,qid,持續(xù)6 d。 試驗組:采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 mL 靜脈滴注,滴注時間低于10 min,qid,持續(xù)6 d。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顱內壓降低值,治療6 d 后, 運用SF-36 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總體健康、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等8 個項目,總分最高100 分,最低0 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優(yōu)異; NIHSS 神經功能損傷量表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分值:0~42 分,分值越高,則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2)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治療6 d 后,觀察患者病情,統(tǒng)計其臨床療效,療效性:顯著、良好、改善、無效;評價標準如下,顯著:顱內壓降低幅度≥75%; 良好: 顱內壓降低幅度≥50%且<75%; 改善: 顱內壓降低幅度≥20%且<50%;無效:顱內壓降低幅度<20%;總治療有效為顯著、良好、改善。不良反應:患者出現(xiàn)血尿、低鉀血癥、心絞痛、腎功能衰竭等,總發(fā)生率=(血尿+低鉀血癥+心絞痛+腎功能衰竭)/總病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經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x±s),應用t檢驗;通過[(n)%]體現(xiàn)臨床治療有效性及不良反應情況,應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神經功能評分、下降值指標、顱內壓降低用時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見表1。2.2 兩組臨床治療有效性及不良反應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情況總發(fā)生率分別是97.50%和7.50%,與對照組87.50%及15.00%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見表2。
表1 對比組間患者的臨床效果(x±s)
表2 對比組間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性及不良反應情況[n(%)]
顱內腫瘤疾病患者于手術治療完成,病發(fā)顱內高壓并發(fā)癥時,臨床治療挑戰(zhàn)性將進一步增強,脫水治療方案為臨床常用手段,可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保障[3]。 依據(jù)國內外調查顯示,90%顱內腫瘤患者應用手術治療后出現(xiàn)腦水腫癥狀,導致患者病痛加劇,具體體現(xiàn)在昏迷、嗜睡、嘔吐加重等,嚴重者會造成腦癱后果,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甘露醇藥物屬于利尿劑藥物,于減輕顱內壓方面有良好療效,在搶救腦部疾病患者時較常使用,藥物進入機體后,可以促進血漿滲透壓提高,從而發(fā)揮脫水效果, 在腦組織缺氧誘發(fā)水腫、腦瘤疾病、顱腦外傷疾病中較常使用,除此之外,此藥物還能夠預防腎功能不全疾病[4]。 臨床較常使用此藥物治療腦水腫等疾病,于顱內壓的降低、腦疝的預防方面均有良好促進作用, 然而此藥物不適合長時間服用,服用藥物時間過久,或者劑量過大時,很有可能致使機體酸堿、電解質發(fā)生失衡癥狀[5]。 與此同時,甘露醇還有可能引起發(fā)熱、寒戰(zhàn)、呼吸困難、皮膚壞死、心力衰竭等不良癥狀,故而,臨床使用此藥物時應持慎重態(tài)度。 吡拉西坦注射液屬于復方制劑藥品,其內含有氯化鈉、吡拉西坦,臨床將藥物用于治療腦外傷、慢性腦血管病、中毒性腦病等導致輕中度腦功能障礙及記憶力減退等疾病[6]。 吡拉西坦注射液藥物具有改善腦代謝功能的作用,為γ-氨基丁酸環(huán)行衍生物,于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形成的腦功能損傷疾病中有良好作用。與此同時,此藥物比較親和谷氨酸受體,于脫水治療方面的臨床效果較顯著, 對神經細胞的修復及激活具有明顯促進作用[7]。 然而,此藥物會引起消化道不適,包括腹痛、腹脹、納差等,此外還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進而誘發(fā)失眠、頭痛、頭暈等癥狀。上述兩種藥物均可用于顱內腫瘤術后高顱內壓疾病的治療中,于降低顱內壓、修復神經功能方面的效果較佳,患者身體恢復速度較快,有益于改善其生活質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應發(fā)生可能性偏低[8]。
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治療6 d 之后,組間生活質量、神經功能、顱內壓下降值、降低用時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P>0.05;組間臨床總有效率、不良反應情況比較,試驗組較對照組,差異并不明顯,P>0.05。 由此確定,此兩種治療方案的療效均較突出,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比較顯著。 陳普[9]的研究結果顯示,治療8 d 后,觀察組運用吡拉西坦藥物方案后,其神經功能、 顱內壓水平改善程度及臨床療效均好于使用甘露醇藥物的對照組, 且存在明顯差異,P<0.05,這與本次研究結果不一致,究其原因,與觀察時間不一致存在聯(lián)系。 依據(jù)上述藥理分析可知,甘露醇、 吡拉西坦藥物對腦部功能的改善與修復方面均有良好效果,但甘露醇會損傷腎功能,所以吡拉西坦的治療風險性相對偏低, 而用于顱內腫瘤術后顱內高壓疾病的治療時, 病情均可獲得良好改善。 所以,臨床治療顱內腫瘤術后顱內高壓疾病時需依據(jù)患者身體情況、 既往病史等進行合理選擇。
綜上所述, 顱內腫瘤術后顱內高壓疾病的臨床治療期間, 可以為患者提供甘露醇或者吡拉西坦注射液藥物進行治療, 均可發(fā)揮安全、 顯著療效, 可以作于當前時期治療顱內腫瘤術后高顱內壓疾病的一線藥物。 然而,由于甘露醇能夠影響腎功能,所以,用藥之前需針對患者的身體情況、既往病史進行詳細了解,慎重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