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貴濤
說“讀書姿態(tài)渾似畫”,是因為讀書時有一種靜謐之美,上得畫的。而且,也真有人畫過名為《讀書》的畫。
畫中是一位半仰靠在圈椅里的少女,雙目微闔,纖細的睫毛彎成好看的月牙形,搭著的披肩滑落到腰際,膝上擱著一本攤開的書。姑娘顯然是讀書讀乏了,本想小憩,卻被睡神帶入夢鄉(xiāng)。整個畫面自然、樸實、恬靜。
其實,古今中外讀書的畫面都很美?!陡∩洝防锷驈偷拿榔揸愂|,那夜卸下釵環(huán),正欲睡覺,無意中打開櫥柜,看見《西廂記》,就取出來坐在銀燭下讀。她通體素淡,粉頸低垂,看一頁,輕輕地翻過一頁,目不交睫,孜孜而忘倦,一幅美人夜讀圖。
《西廂記》不愧才子之作,金圣嘆也對之崇敬有加,而且他讀《西廂記》有一套“禮儀”。他說:必須掃地讀之,不得存點塵于胸中也;必須焚香讀之,致其恭敬也;必須對雪讀之,資其潔清也;必須對花讀之,助其娟麗也。讀《西廂記》,就是清雅俊逸的水墨畫。
《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靜,穿藍布旗袍、白襪、青布鞋,標準的民國讀書女子。她在小火爐上煮粥,一手拿勺,一手拿書,鍋蓋噗噗響,鍋沿像螃蟹吐沫,粥潽了,她這才驚覺,揭開蓋,用勺子在鍋里攪和,手里的書仍沒有放下。忙里偷閑,這種底層平民的讀書姿態(tài),很艱辛也很溫馨,有濃濃的生活底蘊,當是一幅油畫。
目不識丁的窮苦人也愛看書,他們看連環(huán)畫。連環(huán)畫早年興于上海,64開本,成人的巴掌大小。1932年茅盾在《連環(huán)圖畫小說》中寫:“小書的價格往往只有一副大餅油條錢,無怪乎貧窮的黃包車夫亦會在喘息休息時,從坐墊下抽出一本,生吞活剝,有滋有味地翻看起來?!避嚪蛟诼愤叺壬?,躺坐在車里,破氈帽半遮臉,舒服地蹺起腳,手里翻著書。這是一幅街頭速寫。
隨連環(huán)畫而生的是租書攤子,當年我家巷子口就有:老舊的白茬木架子上擠滿了小書,架子旁有幾條矮腳長凳,供看書的諸君坐著看??匆槐疽环皱X。我荷包里但有一二分零錢,便來此“孝敬”租書老頭。我租的書看完還不舍得走,側身看旁邊小伙伴的書,兩人勾肩搭背,頭碰頭,四目全在書上。這是一幅童趣圖。
讀書隨處皆可,大學問家讀書也不一定都在書齋里。胡適曾在日記里寫:有人贈他莎士比亞的《亨利第五》,書很小,廣寸有余半,長二寸,厚不及寸半,置衣囊中,取攜最便,上下班時在電車上讀。電車有時人多沒座,他就站著,一手抓拉環(huán),一手掏出書讀。公文包夾在腋下,身子隨車身搖晃,仍手不釋卷,眼不離書,平民作風盡顯。這也是一幅速寫。
最有趣的讀書人是誰?曹禺。那年夏天,曹禺的家人放好澡盆,倒好熱水,要他洗澡。此時他正在讀書,讀得興濃,家人再三催促,他才進入浴室,手里仍拿著書。半個鐘頭過去了,不見人出來,室內卻不時傳出稀稀落落的水響聲。又半個鐘頭過去,“濤聲依舊”。家人頓生疑惑,推門一看,老先生一手拿著書看,一手拿著毛巾蘸水。讀書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這當是豐子愷筆下的漫畫。
讀書姿態(tài)渾似畫。當今生活中,讀書的畫面也隨處可見。超市的圖書角,兒童席地而坐,伸直兩腿,旁若無人地看繪本;書吧里,有人悠閑地坐在包廂里,在柔柔的燈光下讀書;圖書館里,書香氤氳,人們靜靜地讀書;在家里,有人躺在床上看書,吃飯端著碗看書,冬日在陽臺上負暄讀書,夏日赤膊在穿堂風的撫摸下讀書……
讀書,是人類最好的活動之一。蕓蕓眾生,千姿百態(tài),每一種姿態(tài)都是一幅畫,每一幅畫里都有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