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穎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2020年8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鄙虾么笾行W生思政課已成為“十四五”時期的新形勢新要求。因此,辦好思政課、發(fā)揮好思政平臺的作用,要放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來看待,要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這一階段心智逐漸健全,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教育。
“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眱和A段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因此,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發(fā)揮好思政平臺的作用就顯得非常必要,這更是培養(yǎng)一代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如何立足崗位、發(fā)揮好思政平臺的重要作用,為少年兒童打好思想根基?筆者認為,在思想上樹立大思政觀,在工作、活動中對師生進行潛移默化潤澤、影響,從而引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貫徹好國家教育方針,發(fā)揮學校立德樹人主陣地的作用,以探析如何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有效路徑。
一、思政隊伍建設好,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奠定基礎
(一)營造“大思政”文化氛圍
國家有國魂,部隊有軍魂,那么一所學校應該有?;辏;觏殬淞⒑诵膬r值觀念。堅持“大思政”觀,打造優(yōu)秀教師團隊,確立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念,這是學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出發(fā)點。學校一直以“幸福教育”為特色辦學,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幸福的學生。學校持續(xù)深化“幸福教育”理念,扎根“幸福育人、育幸福人”的思想沃土,確定學校核心價值觀“幸福、仁澤、和暖、明潤”。同時,學校還選用“仁澤、和暖、明潤”為樓宇命名。2015年11月,學校組織全體教師獻計獻策,梳理、提升、凝練了學校的“一訓三風”。校歌《幸福樹下 隨夢飛翔》也是由學校教師譜曲、作詞合力創(chuàng)作的。教師們以“假如我是那個學生,假如那是我的學生”的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讓“大思政觀”融入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共同梳理、凝練學校價值觀的過程中,教師們的向心力、團隊意識不斷增強,為落實好立德樹人育人目標提供保障。
(二)抓好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工作任務發(fā)展變化較快,在兩個百年目標的奮斗征程中,我們更需要一批立德樹人的教師團隊。做好思政教師的隊伍建設,打造一支跟得上時代發(fā)展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是上好思政課的先決條件,以此來教育學生從小培養(yǎng)良好思想品德,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對民族和國家有用的人,從而回饋社會,回饋祖國,肩負民族希望,擔負歷史使命。
育人必先育德,上好人生第一課,才能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才,有了好的人才,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大和繁榮。所以,充分利用好思政教育重要平臺,發(fā)揮好思政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高質量高標準地踐行育人使命。學校現有37個教學班,所有班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程均由黨員教師擔任,這些教師政治素質好、黨性觀念強。學校黨支部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要求,結合學校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培訓與主題黨日活動,黨員教師自覺做到不忘初心、踐行使命。我們建立了大中小思政聯盟,定期進行集體教研和案例交流,形成系統(tǒng)模式,為思政課程體系建立了螺旋上升、良性發(fā)展的體系支撐。
二、創(chuàng)新思政育人活動路徑,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提供保障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活動過程是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認識能力、品德和行為習慣、學習方式與特點等比較充分地展現與逐步形成的過程?!币虼?,學校探索從創(chuàng)新思政育人的活動路徑,為學生提供受教育契機,讓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潤澤學生品格。
(一)創(chuàng)新思政教師師德評價體系,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
對教師來講,師德是時代的主旋律,亙古不變的凱歌。學校對每位教師實施系統(tǒng)的師德評價體系,及時糾正教師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把師德評價納入教師績效工資體系中。為集中展示教師樂教敬業(yè)、仁愛奉獻的精神面貌,團結凝聚教師更好擔負起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連續(xù)六年開展“最美教師評選”。學校通過創(chuàng)新思政教師師德評價體系,開展激發(fā)教師在平凡崗位上踐行立德樹人使命的系列活動。
(二)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活動方式,武裝教師育人頭腦
學校圍繞抓好黨建促工作的思路,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推動立德樹人工作全面落實。工作中注重發(fā)揮思政平臺的作用,以政治思想武裝教師頭腦。一方面,定時定期對黨員、團員及全體教師進行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師生在活動中受熏陶和感染。學校與兄弟校聯合邀請周恩來總理秘書講西花廳的故事,為教師進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教育。這樣的教育效果潤物無聲,浸潤心靈。學校號召教師們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 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努力做政治合格、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的教師,努力做讓學生、家長滿意的教師。
(三)巧用思政教育契機,潤澤師生高尚情操
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會產生最好的教育契機。例如:黨支部書記在開課前夕講黨課,號召所有黨團員、教師做好準備迎接學生回歸學校。利用線上教育陣地與外地學生搭建微信群,學校教師、學生每天與外地學生和家長分享除學習任務外的居家生活,在線上分享“我的一天”居家生活,讓學生們感受到來自千里之外的“幸福溫度”。
與此同時,學校依托線上資源堅持每日開展“線上紅領巾廣播”和《聽天下 說先鋒》網上晨會活動,這些活動由教師和學生自發(fā)參與,增強了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師生還自發(fā)組織自編自演MV《最美的你》和英語劇。學校還與甘南合作市第一小學達成東西部幫扶結對,兩校依托“剪紙”特色,在線開展活動,一幅幅剪紙作品拉近了兩地學生的心。
學校以建黨百年為契機,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在開展黨史講堂活動中,學校和社區(qū)關工委達成共建協(xié)議,邀請“五老”到校講座。同時在黨團隊員中聯合開展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黨史的同時明確將個人理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統(tǒng)一在一起的重要意義。學校依托“初鶯之聲”紅領巾廣播于每周開展“黨員教師給學生講黨史故事”活動。這些豐富多彩的黨史教育活動,使黨史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浸潤學生心靈,埋下熱愛黨、敬仰黨的種子。學校師生還共同錄制MV《不忘初心》,在一次次彩排中、在一個個動作排練中,師生感悟到黨的艱辛偉大,從而樹立對黨組織的崇敬和向往,筑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基礎。
三、把牢思政課堂主陣地,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提供保證
教育是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復興的大事,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教育所擔負的責任前所未有。教育回歸課堂,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所以不管是“雙減”工作還是思政建設,回歸課堂是最有效的保障。學校為充分發(fā)揮主陣地的作用,統(tǒng)籌安排全體黨員教師兼任《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
學校根據教材中的主題,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采用對話性、生動性、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例如,在二年級《我們生活的地方》教學中,我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讓學生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做起,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美麗山水、英雄人物,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驕傲自豪。
同時,學校依托少先隊活動陣地,積極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少先隊員們把鮮紅隊旗、黨旗展示在隊員們的必經之路上,每一個走過的學生,都會向黨旗和隊旗鄭重敬禮。這樣的活動無形中將隊員們對黨的熱愛、對少先隊的熱愛深深烙進心里。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堅持深化“全科育人、實踐育人”的理念,構建“課堂主陣地、社會主背景、教師主力軍”的思政格局,將鑄魂育人的目標融入到每節(jié)課、每個活動、每個節(jié)日、每個教育契機中。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