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寶,徐建國
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是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但其常見的發(fā)病年齡呈雙峰分布,即主要有6~14歲和50~70歲兩個高發(fā)年齡段,同時CP是兒童最常見的鞍區(qū)占位性病變[1--2]。CP在病理學上可分為兩種亞型,即造釉細胞型顱咽管瘤(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ACP)和鱗狀上皮乳頭型顱咽管瘤(papillary craniopharyngioma,PCP)[3]。CP的侵襲性研究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目前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仍有很多不足。已有研究證實miR-200家族在腫瘤侵襲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初步探討了miR-200家族在CP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及其意義。
1.1 材料 收集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經手術切除的ACP、PCP新鮮標本各3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且選取同時期在華西醫(yī)院神經外科因顱腦外傷而行開顱手術切除的30例失活腦組織作為對照組。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HE染色觀察各組組織的病理變化;免疫組化法檢測各組組織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變化;qRT-PCR測定各組組織中miR-200b-3p、miR-200a-3p、miR-200c-3p、miR-429-3p、miR-141-3p及ZEB1、ZEB2、CTNNB1相對表達水平。
2.1 各組HE染色情況 首先,對照組、PCP組和ACP組均有各自明顯的組織特征:對照組細胞分布均勻,無異常增生;PCP組由單一的多邊形密集排列的鱗狀上皮細胞(黃色箭頭指示)構成;而ACP組具有呈柵欄狀排列的上皮細胞(紅色箭頭指示),有漩渦狀細胞簇(藍色箭頭指示)等特點。再次是腫瘤與周圍組織交界的特點:PCP組細胞與周圍組織交界線比較平整,沒有見到明顯向周邊組織延伸的跡象;而ACP組呈“指樣”或“島樣”深入周圍腦組織,呈浸潤性生長,侵襲性明顯(如黑色箭頭所示)。見圖1。
圖1 各組HE病理染色結果
2.2 免疫組化法檢測各組E-cadherin和β-catenin變化 根據鏡下染色深淺,與PCP相比,ACP的β-catenin的表達略有升高,且分布在細胞質或者細胞核,而PCP中β-catenin偏向于分布在細胞膜上(圖2A), 與之相反的是,ACP相對于PCP,E-cadherin的表達下降了(圖2B)。
A:β-catenin在ACP主要在細胞質或者細胞核內表達(黑色箭頭),且表達較正常神經組織(藍色箭頭)及PCP(紅色箭頭)中升高; B:E-cadherin在ACP(黑色箭頭)的表達較在PCP(紅色箭頭)的表達降低
2.3 各組中miR-200家族成員相對表達水平 各組miRNA-200a的相對表達水平比較,ACP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miRNA-200b的相對表達水平比較,ACP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miRNA-200c的相對表達水平比較,ACP組低于對照組,也低于PC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miRNA-429的相對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miRNA-141的相對表達水平比較,ACP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3。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normal vs ACP,#:PCP vs ACP
2.4 qRT-PCR測定各組侵襲相關基因相對表達水平 各組ZEB1、ZEB2、CTNNB1的相對表達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CP組高于對照組,也高于PCP組。見圖4。
*:與normal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與PCP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
多數(shù)CP在組織學上為良性腫瘤,惡性CP罕見,但在臨床病程中卻有著與惡性腫瘤相似的特征。術后易復發(fā)是CP,特別是ACP的一個重要特點。有文獻報道,CP術后患者經過10年隨訪,其復發(fā)率可高達到90%[4]。本研究對3組標本分別進行HE染色發(fā)現(xiàn),正常腦組織細胞分布均勻,無異常增生;PCP組織由單一的多邊形密集排列的鱗狀上皮細胞構成,與周圍組織交界線比較平整,沒有見到明顯向周邊組織延伸的跡象;而ACP組織具有呈柵欄狀排列的上皮細胞,具有漩渦狀細胞簇等特點,呈“指樣”或“島樣”深入周圍腦組織,呈浸潤性生長,侵襲性明顯。
目前在人類基因組中,已發(fā)現(xiàn)一千多種miRNA,通過基因調控調著大約30%以上的人類基因[5]。miRNA參與對細胞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包括正常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并和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6-8]。miRNA-200家族與許多腫瘤的進展和轉移密切相關,miRNA-200家族共有5個成員組成,根據其“種子序列”不同又可分為兩個亞族:miRNA-200c、miRNA-141和miRNA-200a、miRNA-200b及miRNA-429,前者共同序列“AAUACU”;后者為“AACACU”, 兩者之間相差一個核苷酸(C和U),因它們擁有不同的“種子序列”,所以具有不同的結合特異性,調節(jié)的靶基因也有細微的差別,但它們仍有許多共同的靶基因。研究發(fā)現(xiàn),在膀胱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等多種腫瘤中,miRNA-200家族的表達明顯低于腫瘤附近的正常組織[9-16]。本研究利用qRT-PCR測定各組miRNA-200家族的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與正常腦組織組相比,ACP組中miRNA-200家族表達整體趨勢是下降的,其中miRNA-200c的下降最為明顯,差異性顯著。而PCP相比于正常腦組織,其miRNA的表達雖然略有下降,但是并不明顯,也沒有特別突出的亞型。與PCP相比,ACP中miRNA-200家族整體也是下降的,同樣是miRNA-200c這個亞型下降最為明顯。本研究結果說明miRNA-200家族在CP,特別是ACP中表達明顯下降,可能起到類似于抑癌基因的作用。
miRNA-200家族主要在上皮細胞中表達,是上皮細胞的標志物[17],同時在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E盒結合鋅指蛋白(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ZEB)是重要的細胞核轉錄因子,包括ZEB1/ZEB2,可以直接抑制E-鈣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達[18]。miRNA-200家族可直接抑制ZEB1/ZEB2,進而調控EMT[19]。Oba等[20]通過miRNA與ZEB-2的mRNA3′UTR互補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miRNA-200家族對ZEB-2作用顯著,與對照組相比,能抑制ZEB-2 80%的活性。miRNA-200家族過表達后,可結合在ZEB1/ZEB2的3′UTR區(qū)使其靶向降解,并使E-cadherin表達上調,從而抑制EMT的發(fā)生,降低腫瘤的侵襲性和轉移性。同時,ZEB1/ZEB2也能直接抑制miRNA-200家族的轉錄,兩者之間形成一個負反饋環(huán)路,起到相互抑制的作用。本研究利用qRT-PCR技術測定各組ZEB1/ZEB2的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與正常組相比,ACP組中ZEB1/ZEB2表達整體趨勢是上調的,其中ZEB2的上調最為明顯,差異性顯著;而PCP相比于正常組織,ZEB1/ZEB2變化不顯著;與PCP相比,ACP的組織中ZEB1/ZEB2表達整體也是上調的;由此可知,在ACP中ZEB1/ZEB2的表達明顯上調。利用免疫組化技術檢測CP中E-cadherin的表達,結果表明ACP組相對于PCP組,E-cadherin的表達下降了。綜上,在ACP中,存在這樣一個通路,隨著miRNA-200家族表達明顯下調,導致ZEB1/ZEB2表達上調,進而使E-cadherin的表達受到了明顯抑制。
β-連環(huán)蛋白(β-catenin)由原癌基因CTNNB1編碼,是一種多功能、高度保守的細胞骨架蛋白。β-catenin可以存在細胞質、細胞膜和細胞核中,研究發(fā)現(xiàn)正常神經細胞中的β-catenin主要在細胞膜中表達,而ACP中β-catenin在細胞膜內低表達,在細胞質及細胞核內過表達,并且這些細胞多位于實體瘤邊緣浸潤性較強的位置[21]。本研究利用qRT-PCR技術測定各組CTNNB1的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與正常組相比,ACP組中CTNNB1表達整體趨勢是上調的,差異性顯著;而PCP相比于正常組織,CTNNB1變化不顯著;與PCP相比,ACP的組織中CTNNB1表達整體也是上調的;由此可知,在ACP中CTNNB1的表達明顯上升。通過免疫組化測定,與PCP相比,ACP的β-catenin的表達有升高,且分布在細胞質或者細胞核,而PCP中β-catenin偏向于分布在細胞膜上。綜上,在ACP中,隨著miRNA-200家族表達的明顯下調,其與靶基因CTNNB1的結合減少,導致CTNNB1表達上調,使其編碼蛋白β-catenin的表達升高。
相對于正常腦組織,ACP組中miRNA-200家族表達整體下降,其中miRNA-200c的下降最為明顯,mRNA(ZEB1/ZEB2,CTNNB1)表達整體上調,其中ZEB2的上調最為明顯;PCP相比于正常腦組織,miRNA-200家族的表達略有下降,但是并不明顯,也沒有特別突出的亞型,mRNA(ZEB1/ZEB2,CTNNB1)變化不顯著;與PCP相比,ACP組織中miRNA-200家族整體下降,同樣是miRNA-200c這個亞型下降最為明顯,mRNA(ZEB1/ZEB2,CTNNB1)的表達整體上調。ACP的β-catenin的表達升高,且分布在細胞質或者細胞核,而PCP中β-catenin偏向于分布在細胞膜上。ACP相對于PCP,E-cadherin的表達下降。綜上所述,miRNA-200家族在CP中可能起到類似于抑癌基因的作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