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明 張超 吳國慶 朱曉歡 謝慧慧 宛漢斌
導讀:利用日光溫室進行越冬番茄長季節(jié)栽培,通過合理調節(jié)溫濕度及優(yōu)化肥水管理等技術措施,番茄的生長期和采收期得以延長,而番茄生產所必須的播種、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等重復性勞動得以減少,達到降低勞動力成本、生產資料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延長產品供應時間的目的,每667 m2產量在6 000 kg以上,是一種先進實用的高產高效生產技術。
利用日光溫室進行越冬番茄長季節(jié)栽培,通過合理調節(jié)溫濕度及優(yōu)化肥水管理等技術措施,使番茄的生長期和采收期得以延長,而番茄生產中的播種、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等重復性勞動得以減少,達到降低勞動力成本、生產資料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延長產品供應時間的目的,每667 m2產量在6 000 kg以上,是一種先進實用的高產高效生產技術。此項技術雖未普及,但目前在淮安番茄種植大戶中有一定運用,如盱眙縣桂五鎮(zhèn)蔬菜種植戶已多年成功應用越冬番茄長季節(jié)栽培技術,并取得了高產高效。本研究是在淮安市蔬菜綜合展示基地雙層膜、電動控制日光溫室中開展的,主要栽培技術措施總結如下。
選用適合秋冬保護地栽培的無限生長型越冬性番茄品種,并要求植株生長勢強,具有耐低溫弱光、適應性廣、抗病能力強、連續(xù)坐果能力強、高產等特點。如適合于淮安日光溫室栽培的蘇粉11號、以色列85-1、羅菲3個品種。
由于播種期為8月下旬,正值高溫季節(jié),采用基質穴盤育苗,無需催芽。播種前,用0.4%高錳酸鉀液浸泡種子10 min后撈出晾干。將1袋(500 g/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水250 kg稀釋至500倍液,可供2 400 L基質消毒。將消毒過的基質攪拌均勻后裝入72孔育苗盤后即可播種,播后覆厚0.5 cm的細土,排放整齊,出苗前溫度保持25~30℃。
越冬長季節(jié)栽培的番茄育苗期正值早秋高溫時節(jié),秧苗極易徒長,因此控制澆水量十分關鍵,晴天9:00噴水1次,17:00再噴水1次,陰雨天根據苗情、基質含水情況進行水分管理。高溫天氣,中午光照強烈時打開遮陽網,降溫保濕,防止灼傷莖葉。出苗后及早見光,及時間苗,噴施0.2%磷酸二氫鉀液等葉面肥。秋季育苗最關鍵的就是要控制幼苗徒長,培育健壯秧苗。防止植株徒長,必須噴施矮壯素,濃度控制在500 mL/L為宜。注意監(jiān)測粉虱和蚜蟲發(fā)生發(fā)展動態(tài)并做好防控工作。
9月中旬開始整地,先在畦面上方架設鉛絲,系上吊蔓用的線繩并暫時掛起待用。翻耕,每667 m2施入生態(tài)有機肥800 kg,均勻撒施,然后旋耕,使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合。根據溫室東西長度,作南北向短畦36個,畦長7 m、寬1.1 m,畦面高0.3 m,畦溝寬0.5 m。整畦后密閉棚膜1周,既能殺菌,又能提高耕作層溫度。
9月下旬定植,苗高12~15 cm,具有5~6片真葉。選晴天16:00以后定植,每畦2行,株距40 cm,小行距(同畦行間距)40 cm、大行距(相鄰2個畦行間距)100 cm。每行16株,36畦共栽植1 152株,折合每667 m2栽2 000株。定植后澆透定根水,次日上午根據畦面濕潤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復水,完成定植。
通過內外膜電動升降裝置、天窗等組成的溫度電動控制系統(tǒng)進行溫度管理。10天緩苗期間的溫度保持在25~28℃,夜間不低于15℃。緩苗結束后進入10月,正值秋高氣爽天氣,正常情況下白天控制在25℃左右,夜間控制在16℃左右即可。進入11月,氣溫逐漸降低,9:00左右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溫度情況,打開內外膜電動裝置通風50 min左右后關閉,外溫越低則通風時間越短,傍晚則關閉所有通風口,維持室溫15℃以上。12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進入越冬期,要注重保溫,晚上覆蓋保溫被,進出口門垂掛保溫層防止冷氣進入。3月以后隨著天氣轉暖,溫室管理轉為通風降溫為主,逐步加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5月下旬和6月后,8:30左右打開內外膜及天窗降溫,室溫35℃以上時間超過1 h要用濕簾噴水降溫。
植株生長前期溫度高,水肥控制不好很容易徒長,采取通風降溫,控制澆水量,降低濕度,每隔10天噴1次200~300 mg/L助壯素,共噴2~3次,或噴施0.1%磷酸二氫鉀液等方式防止植株徒長,促進植株生長健壯。緩苗期內每3天左右澆1次水,緩苗結束后不施肥但要少量補水以促進發(fā)根。11月,以色列85-1、羅菲、蘇粉11號進入開花期。11月5~12日第1穗果坐果后,按10 kg/667 m2第1次施入易普農沖施肥(N∶P∶K=18∶8∶34,Cu+Fe+Mn+Zn+B+Mo含量為0.3%~0.4%);11月10~17日第2穗果形成后,按12 kg/667 m2第2次施入易普農沖施肥;11月20~27日第3穗果形成后,按14 kg/667 m2第3次施入易普農沖施肥;12月上旬第4穗果形成后,按14 kg/667 m2第4次施入易普農沖施肥。這樣連續(xù)4次坐果期施肥可以滿足番茄生育期的氮、磷、鉀大量元素和銅、鐵、錳、鋅、硼、鉬多種微量元素的補充,第3、4次施肥正值第1、2穗果先后進入膨大期,施肥量可以適度增加,缺磷時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12月進入冬季后光照逐日變弱,增施二氧化碳氣肥以防止植株衰弱,噴灑葉面肥防止早衰。次年3月溫度逐漸高,植株生長加快,可以追施第5次易普農沖施肥,用量與第1次相同,一直到4月底不必供肥。
溫室長季節(jié)栽培番茄主要采用吊蔓、單稈整枝。及時整枝打杈,保持植株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摘除畸形花、畸形果等防止早衰,使其生長期持續(xù)到6~7月。管理措施時間順序如下:10月上中旬植株生長初期綁蔓、打杈、掛黃板藍板、噴施助壯素;10月中下旬植株開花前理蔓、打杈、拉高粘蟲板;11月至12月中下旬植株進入開花、坐果、膨大初期,及時打杈、拉高粘蟲板、疏果;12月底4穗果形成后及時摘心。
①整枝 采用吊蔓、單稈整枝法。植株緩苗結束后應及時用繩吊蔓,始終保持1個心生長。局部區(qū)域植株出現(xiàn)長勢過旺情況的,要使用250 mg/L的助壯素噴施,間隔10天再噴施1次,使群體長勢均衡。
②打杈 番茄植株分枝能力極強,側枝上又會抽生二級側枝,消耗掉大量養(yǎng)分,造成落花落果、果形變小、產量和品質下降。通過整枝、摘心、摘葉等手段,去除多余枝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有利于減少養(yǎng)分損耗,促進果實生長。打杈時間不可過早或過遲,一般在側芽6~8 cm長時摘除較為適宜,有利于傷口愈合。
③打頂(摘心) 12月下旬,番茄植株長到一定高度(約2.2 m),坐果達到4穗果時,將植株頂芽摘去,抑制植株繼續(xù)向上生長,保證養(yǎng)分較集中供應果實,促進果實膨大。摘心時,頂部留2~3片葉,以制造養(yǎng)分供下部花果生長,并遮擋強光防止灼傷頂層果實。
④疏葉 番茄生長中后期,基部葉片逐漸衰老,當葉片發(fā)黃、枝葉稠密影響通風透光時,應及時進行疏葉。每次采收后應疏葉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原菌,方法是摘黃不摘綠、摘下不摘上、摘內不摘外,分批次摘除黃葉、老葉、病殘葉、稠密葉。摘下的葉片不要隨意亂丟,應集中堆放于垃圾池中統(tǒng)一處理,防止病害傳播。
⑤疏果 番茄長季節(jié)栽培開花坐果時期,用25~50 mg/L番茄靈蘸花或噴花處理后花量增大、結果數增多,應適當疏去一部分畸形果、僵果、病果。一般大果品種每穗選留均勻、無病蟲、無創(chuàng)傷、果蒂健壯的果實4~6個即可。注重自然綠色生長的,則不用激素蘸花,也無需疏花,但仍需要適當疏果,盡量提高果實個體勻稱度。
番茄長季節(jié)栽培的病蟲害防治應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物理防治是整個長季節(jié)栽培管理過程中的重點,必須常態(tài)化堅持做到做好。當植株生長到50 cm之前(10月中旬)就要懸掛黃板,以誘殺蚜蟲及粉虱類害蟲,懸掛少量藍板誘殺薊馬成蟲,7 m長南北向畦每行栽植14株的,掛3塊黃板、1塊藍板比較合適,粘蟲板保持在植株上方30 cm處。及時做好棚室內外環(huán)境清潔,操作人員進出溫室前要做好洗手消毒等個人清潔衛(wèi)生。
病害主要做好灰霉病、疫病、病毒病的預防。日光溫室室溫比室外高,遇到高溫高濕環(huán)境必須做好藥物預防。病毒病預防,從種子消毒上嚴格把關;疫病預防,打杈、摘葉時傷口要最小化;灰霉病預防,主要做好日常室內濕度管理,連續(xù)陰雨天氣條件下,用10%腐霉利煙劑熏殺1次。及時清潔環(huán)境,操作人員進出溫室要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果實膨大期肥水量增大時,地下濕度升高,晚間用45%百菌清煙劑煙熏,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但要注意用藥間隔期。選擇使用生物源農藥殺蟲劑,為保證番茄產品質量安全和口感良好,盡量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如敵百蟲、克螨特等,嚴禁使用高毒農藥。對于病株,程度輕微的要及時圍隔并及時藥物治療加以挽救;對于感染難以治愈的傳染性較強、傳播速度較快的病害植株,要果斷拔除,清除傳染源,保持整個日光溫室群體植株健康無病、生態(tài)良好。
第1穗果基本轉紅,應及時采收,采收時間以傍晚無露水時為宜。以后適當增加采收次數,適時采收,先采下部成熟果,減少養(yǎng)分消耗,為上部果實膨大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增加總產量??刹墒罩烈钅?月中下旬,采收期5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