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紅,魏宇希,王 寧,郭億瑞
(西安工程大學 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西安 710048)
我國印染廢水不僅排放量大,且有機污染物濃度高、色度深、堿性大、成分復雜多變[1],是當前我國水系環(huán)境重點污染源和工業(yè)廢水處理的難點和焦點之一。偶氮染料因其著色能力強且結構穩(wěn)定常被用于紡織工業(yè)中[2],其中酸性紅G(ARG)作為常見的偶氮陰離子染料,在紡織染整行業(yè)廣泛應用。然而,偶氮染料作為最難降解的工業(yè)廢水有機污染物[3],其代謝產物芳香胺具有毒性,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甚至危害人體健康[4]。因此,偶氮染料廢水在排放之前必須進行有效地處理。
目前,主流染料廢水處理技術按原理劃分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吸附法作為物理處理法中一種傳統的除廢技術,由于操作簡單、能耗低、操作靈活、不產生中間產物而被廣泛應用[5]。
聚苯胺(PANI)是一種具有良好化學穩(wěn)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價格低廉、安全無毒且合成簡單[6],尤其是獨特的摻雜-去摻雜機制,使其在吸附有機染料和重金屬離子方面應用廣泛。如雷陽等[7]制得的磁性殼聚糖/聚苯胺染料吸附劑對甲基橙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吸附量可達120 mg/g。Najim等[8]制備出PANI納米纖維,并通過吸附實驗表明該PANI復合材料對Cr(Ⅵ)和磷酸鹽有明顯的吸附去除效果。然而PANI本身是粉末狀,作為吸附劑時存在比重小、難回收、加工性能差等缺陷,極大限制了其實際應用進程[9]。因此,相關學者嘗試將聚苯胺與其它材料進行復合制得固載型PANI基復合材料來解決吸附材料的分散和回收難的問題[10]。PBG(Porous Bio-gel,聚氨酯類填料)作為工程中常用的水處理填料,是一種吸水性能極好的多孔水凝膠,由聚氨酯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復合而成,其內部為多孔墻體結構,吸水膨脹后規(guī)格為(20±1)mm的正方體,親水性極強,孔隙率高,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11],能夠為PANI的合成提供有利場所。
本研究擬將PANI負載于PBG水處理填料制備PANI/PBG復合吸附劑,并以酸性紅G(ARG)為目標污染物,探究PANI/PBG復合材料對ARG染料的吸附行為和循環(huán)再生能力,以期得到對偶氮陰離子染料吸附能力好且有回收利用性能的PANI基吸附劑。
藥品與試劑:過硫酸銨和無水乙醇購自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公司,苯胺購自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氫氧化鈉購自天津市津東天正精細化學試劑廠,酸性紅G染料購自中國上海阿拉丁工業(yè)公司,上述藥品均為分析純。
采用JSM-6700F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對PANI、PBG和PANI/PBG樣品的形貌進行表征;采用BRUKER TENSOR 37型傅里葉紅外光譜(德國布魯克公司)對3種樣品的官能團結構進行表征;染料濃度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752N,上海佑科儀器儀表公司)進行測定。
(1)取適量PBG與2 mol/L鹽酸混合超聲,在-5 ℃下攪拌,加入苯胺單體,繼續(xù)攪拌混合一定時間后,緩慢加入過硫酸銨(APS,與苯胺摩爾比為1∶1.5),持續(xù)攪拌10~12 h使苯胺單體發(fā)生聚合反應。
(2)對懸濁液進行抽濾,依次用無水乙醇和蒸餾水洗至無色,于65濁烘箱中干燥24 h,得到PANI/PBG復合材料。
(3)在相同條件下,不添加PBG,制備空白PANI粉末樣品。
1.3.1 酸性紅G(ARG)溶液的標準曲線
配制10、20、30、40、50 mg/L酸性紅G溶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02 nm波長下測定ARG的吸光度,繪制ARG溶液標準曲線。
A=0.0191C+0.0066
(1)
其中,A為ARG的吸光度;C為ARG濃度(mg/L)。
1.3.2 吸附實驗
以PANI/PBG復合材料為吸附劑,酸性紅G為目標污染物,探討吸附劑投加量、溶液pH、吸附時間等因素對吸附性能的影響[12]。將復合吸附劑與污染物溶液混合,置于恒溫搖床器中振蕩吸附12 h,取其上清液測定吸光度。根據公式(2)和(3)分別可計算出ARG染料的吸附去除率(R(%))以及單位吸附劑所吸附的量Qt(mg/g):
R=(C0-Ct)/C0
(2)
(3)
式中:C0和Ct分別代表吸附開始時的濃度和吸附過程中任意t時的ARG濃度(mg/L);V代表所用吸附溶液的總體積(L);M代表所用吸附劑的質量(g)。
1.3.3 循環(huán)吸脫附實驗
為探究復合吸附劑的再生能力,將PANI/PBG復合吸附劑在最佳條件下吸附酸性紅G溶液,然后使用0.2 mol/L NaOH溶液和0.1 mol/L HCl溶液依次處理吸附劑,使其完成脫附和再生過程,之后使用再生的吸附劑進行下一次實驗。
1.4.1 吸附動力學
根據PANI/PBG復合吸附劑在不同時間對ARG的吸附量,分別采用準一級動力學方程(4)與準二級動力學方程(5)進行擬合分析。其數學表達式分別如下:
Qt=Qe(1-e-k1t)
(4)
(5)
其中,任意時間和平衡時刻的吸附量分別為Qt(mg/g)、Qe(mg/g),吸附常數分別為k1、k2。
1.4.2 吸附等溫線
為了更好地研究吸附原理和吸附等溫線數據,將隨濃度變化的吸附數據采用Langmuir模型(6)和 Freundlich模型(7)進行評估。
(6)
(7)
式中,平衡濃度、平衡吸附量和結合常數分別為ce(mg/L)、Qe(mg/g)和kL(L/mg)。KF和n是Freundlich等溫線模型的相關常數。
用SEM分析了PANI、PBG和PANI/PBG復合材料的表面形態(tài),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PANI基復合材料的SEM圖Fig 1 SEM images of PANI-based composites
從圖1(a)和(b)可以看出,合成的PANI呈現出珊瑚簇狀的顆粒結構,表面粗糙;PBG框架上存在大量微孔通道;由圖1(c)可以看到PANI復合在PBG表面導致PANI/PBG框架上微孔被覆,且表面的褶皺形貌理論上可以保持較高的比表面積,有利于PANI的表面結合。
對PANI、PBG、PANI/PBG 3種材料進行紅外表征,以分析經復合兩種材料化學基團的變化。圖2中所示為PANI、PBG、PANI/PBG 3種材料的FT-IR圖。
圖2 PANI、PBG和PANI/PBG樣品的FT-IR圖Fig 2 FT-IR spectra of PANI, PBG and PANI/PBG samples
在PANI的紅外譜圖中,3 400 cm-1處對應于聚苯胺鏈狀結構中氨基/亞氨基的特征吸收峰;1 561和1 479 cm-1處峰分別對應于醌環(huán)和苯環(huán)中的伸縮振動,這說明PANI為Emeraldine Salt 形式[13]。在PANI/PBG的紅外譜圖中,可以看到復合之后,原本PBG譜圖中3 280 cm-1處的-OH峰消失,推測PBG表面的羥基是苯胺分子的結合位點之一。此外,復合材料中的醌環(huán)和苯環(huán)結構的特征峰都發(fā)生了藍移現象,從原來的1 561和1 479 cm-1藍移至1 590和1 500 cm-1,說明復合過程中引起基團能量的變化,預示復合發(fā)生了化學結合[14]。
2.2.1 PANI/PBG復合材料投加量對ARG吸附性能的影響
PANI/PBG吸附劑的投加量與ARG染料吸附去除率的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PANI/PBG復合材料投加量對吸附ARG的影響Fig 3 Effect of PANI/PBG composites dosage on adsorption ARG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PANI/PBG復合吸附劑投加量的增加,對ARG染料的吸附去除率也在增大。當吸附劑投加量為8 g/L時,吸附去除率達到了99.02%。當投加量<8 g/L時,增加吸附劑投加量就會有更多的吸附位點與ARG染料作用;當投加量超過8 g/L后,繼續(xù)增大投加量,吸附去除率變化不大,說明吸附劑與ARG染料之間已經達到了吸附平衡的極限[15]。因此PANI/PBG復合吸附劑對于ARG染料最佳投加量為8 g/L。
2.2.2 溶液pH對ARG吸附性能的影響
不同pH值對PANI/PBG復合材料對ARG染料的吸附影響,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溶液pH對PANI/PBG復合材料吸附ARG的影響Fig 4 Effect of solution pH on PANI/PBG composites adsorption ARG
由圖4可以看出,在pH=1~5時,吸附去除率在90%以上;在pH=7~9時,吸附效率降低至60%左右;而堿性條件(pH=11~13)時,PANI/PBG對ARG的去除率降低至10%以下。這說明酸性條件有利于PANI/PBG復合材料吸附ARG染料溶液。 這是由于在酸性條件下,聚苯胺鏈中亞氨基上的氮原子質子化,使PANI/PBG復合材料帶正電荷,有利于吸附ARG陰離子染料[16]。
2.2.3 溫度和接觸時間對ARG吸附性能的影響
分別在298、308和318 K溫度下探究不同溫度和吸附時間對吸附量的影響,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溫度和接觸時間對PANI/PBG復合材料吸附ARG的影響Fig 5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contact time on PANI/PBG composites adsorption ARG
由圖5可以看出PANI/PBG對ARG溶液的吸附非常迅速,在30 min內就能達到平衡。在298~308 K溫度范圍內,PANI/PBG對ARG溶液的吸附去除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說明該吸附過程是吸熱過程[17]。
2.3.1 吸附動力學
為了研究ARG吸附控制機制,對PANI/PBG在不同溫度(298、308和318 K)對ARG的吸附結果進行動力學模型擬合,所使用模型有準一級動力學模型(式4)和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式5)。擬合結果和相關參數見表1所示。
表1 PANI/PBG對ARG的吸附動力學擬合參數Table 1 PANI/PBG adsorption dynamics fitting parameters for ARG
由表1可見,準二級動力學模型的擬合度R2高于準一級動力學模型。因此,PANI/PBG對ARG的吸附過程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且吸附速率受化學吸附控制[18]。
2.3.2 吸附等溫線
為了進一步研究PANI/PBG對不同ARG濃度的吸附機制,對實驗數據進行等溫線模型擬合。本文主要采用的等溫線模型為Langmuir吸附等溫模型(式6)和Freundlich吸附等溫模型(式7)。擬合結果和相關參數見表2所示。
表2 PANI/PBG對ARG的吸附動力學擬合參數Table 2 PANI/PBG adsorption contour fitting parameters for ARG
由表2可見,Langmuir等溫線模型擬合的線性度R2高于Freundlich 等溫線模型,說明該吸附過程符合Langmuir等溫線模型。在Langmuir等溫線模型假設中,吸附發(fā)生在單分子層均勻表面,且吸附質之間沒有相互作用[19-20]。因此,PANI/PBG吸附ARG的過程主要為單分子層吸附,擬合的最大吸附量Qm為368.59 mg/g。
本研究考察了PANI/PBG復合吸附劑的循環(huán)再生性能,實驗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PANI/PBG復合材料對ARG的循環(huán)再生吸附圖Fig 6 Cycle adsorption of ARG by PANI/PBG composites
從圖6中可看出PANI/PBG樣品在前5次的循環(huán)過程中,去除率呈現上升趨勢,可能是因為經過多次循環(huán)再生將所合成的復合材料上未去除的雜離子洗滌干凈,使其更好地吸附ARG,吸附去除率可達80%以上。第6次循環(huán)后去除率下降,可能是因為再生和洗滌過程中部分PANI損耗。此外,本實驗在吸脫附循環(huán)過程中,操作簡單,無需離心和其它操作輔助就可以完成吸附劑的回收。綜上,該復合材料回收簡單方便且有較好的可循環(huán)再生能力。
(1)采用原位化學氧化合成法制備了PANI/PBG復合材料,SEM和FT-IR表征結果說明,PANI成功與PBG結合,初步判斷發(fā)生了化學結合,結合位點位于PBG上的-OH上。
(2)在PANI/PBG復合吸附劑對染料ARG的吸附實驗中,去除率隨著復合吸附劑投加量增多而增加;在pH=1~5范圍內,PANI/PBG對染料ARG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此外,PANI/PBG對ARG溶液的吸附在30 min內就能達到平衡,平衡吸附量均隨溫度升高而升高。PANI/PBG對ARG的吸附過程遵循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和Langmuir等溫線模型,說明吸附過程主要是單層化學吸附為主。
(3)在對PANI/PBG進行循環(huán)吸附脫附實驗過程中,除了第1次循環(huán)后吸附去除率低于50%,之后經過循環(huán)再生效率均在60%以上,說明PANI/PBG有著良好的可回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