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以森 劉靜
摘 要:作為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藍莓富含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花青素,具有降血壓、抗氧化、防癌、防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作用。藍莓種植對氣候、土壤、水質要求高,在日常條件下無法實現藍莓鮮果全年長期供應,為提高藍莓種植的區(qū)域適應性可利用日光溫室栽培技術,實現藍莓高產、高效。
關鍵詞:藍莓;日光溫室;環(huán)境;栽培技術
日光溫室藍莓栽培較露天藍莓種植,在提升果實產量、品質方面效果顯著,可延長藍莓的供應期,讓種植人員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近年來,隨著藍莓需求量的日益增長,為滿足市場需求,要因地制宜地使用日光溫室藍莓栽培技術,延長藍莓供應期,提升果實品質,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1 前期準備
1.1 建造日光溫室
在建設日光溫室的過程中,首先要選擇合理的溫室類型,通常而言,藍莓栽培以無立柱拱形溫室為主,溫室的前屋面為圓拱形,寬10米,高4米。為保障藍莓的生長,溫室內采光要充足。在建設日光溫室的過程中需加強質量管控,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選砌磚石結構進行施工,同時并配置卷簾機和草簾,做好科學灌溉體系和相關栽培基礎設備的建設。在具體的建設中一般藍莓栽培日光溫室均依山而建,墻體厚度在60厘米左右,為提高溫室的保溫效果,在墻體內填充了100毫米左右厚的保溫材料,提升室內溫度,保障藍莓的生長。
1.2 選種育苗
藍莓具有豐富的品種可供選擇,從優(yōu)化種植的角度看,應當做好選種育苗工作,即注重藍莓品種的選擇,以適應不同的種植區(qū)域和果品需求,藍莓果實如圖1所示。在選種中常見的有追魂(Drappen)、利伯特(Liberty)、奧羅拉(Aurora)、綠寶石(Ememral)、萊格西(Lagce)等全球公認的優(yōu)質藍莓品種及國際專利品種等,這些品種的優(yōu)勢在于產量高、適應性強、成熟期早,較為適合日光溫室的栽培條件[1]。一般在育苗及選苗中,通常要加強篩選,如以根系生長旺盛、主干粗壯、表面完整、無病蟲害的苗木為主。在栽培過程中,為加快藍莓進入結果期,應當選用大苗定植的方式,以3~5年生的帶營養(yǎng)土苗木栽植為主,但超過4年且定植于營養(yǎng)缽內的苗木除外。
1.3 培養(yǎng)與定植
利用日光溫室的目的在于提升種植的經濟效益,為藍莓的生長提供更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因此在栽培過程中應當注重苗木選擇環(huán)節(jié),如以3~5年生的大苗為主。同時,在溫室周圍將1~2年生硬枝扦插苗與組培苗假植兩年,其株行距保持在0.5米×1.2米。首先,藍莓日光溫室栽培中,應科學確定定植行距,一般為深溝定植方式,深度為30厘米、寬度為70~80厘米的帶狀溝,株行距為1.0米×1.8米,行距最大不超過2米,將雜草與秸稈鋪于溝底部,并在使用發(fā)酵農家肥后,再鋪設一層雜草和秸稈。隨后,再將泥土回填至坑內,設置等腰形斷面高畦,其尺寸控制在上100厘米、下150厘米、高50厘米左右。最后,當土壤沉實符合種植要求后,可實施藍莓的定植,通常選擇高畦中間線為準,在周邊撒上有機肥,也可以將腐熟的農家肥與1.5~2倍壤砂土混合使用。具體如圖2所示。
2 扣棚膜后管理
2.1 保溫時間管理
以北方地區(qū)為例,通常選擇在10月下旬,氣溫下降至8~10 ℃時,實施扣棚保溫,具體扣棚時間可依據實際情況而定。根據日出日落規(guī)律扣保溫簾,一般為日落后放保溫簾,日出后卷起,若日間溫度穩(wěn)定在7~9 ℃,可放簾保溫,不用再卷簾。
2.2 升溫時間管理
結合藍莓的生長特點及日光溫室的保溫效率,高叢藍莓需要經歷800~1200小時的平均溫度低于7.2 ℃的生長期,通常在12月初或中旬開始升溫。
2.3 扣棚升溫后管理
當日常溫室扣棚升溫后,除畦面外應重新覆蓋黑地膜,以實現增溫保濕的目的,在藍莓的萌芽期,應當在其周邊撒施10~15 千克/畝的硫黃粉,并施以20~30 千克/畝的硫酸銨。在果實膨大期,可以使用史丹利復合肥,按照10~15 千克/畝用量施入。尤其是在花期應注重授粉,一般使用蜜蜂授粉的方式,并應在日光溫室的放風口安裝防蜂網,以免蜜蜂受到鳥害影響。
在溫度調控方面,當藍莓在萌芽和現蕾期時,日間溫度控制在25~28 ℃,但不得高于30 ℃,夜間應發(fā)揮其最佳的保溫功效,且不應低于5 ℃。從現蕾至開花期,日間溫度仍為25~28 ℃,夜間則應保持在8 ℃以上。在開花期,日間溫度可控制在23~25 ℃,夜間高于8 ℃,保持40%~60%的濕度。進入果實膨大期時,日間溫度應為23~25 ℃,夜間為11~13 ℃。當藍莓果實成熟并采收結束后,應實施科學的修剪,去除病枝、傷枝、冗長枝等,并對畦面實施追肥,選擇15~20千克/畝的硫酸銨,再利用鍘碎的秸稈覆蓋10~15厘米。
在整個升溫管理過程中,土壤濕度應以60%~70%為宜,尤其是在花期及坐果期,若土壤濕度達不到要求,勢必會影響其效益,且應做好管理期間的消毒和防治病蟲害工作。
3 水肥管理技術
3.1 施肥技術
施肥是保證藍莓健壯生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需要注意的是,藍莓施肥應避免使用氯肥,而應以選擇農家肥為主,并與復合肥合理搭配使用。農家肥在使用前應充分腐熟,以增強藍莓對肥料的吸收,在其生長期內應當完成5次追肥。其中,首次為升溫萌芽期,第二次為花期前后,第三次為坐果期,第四次為果實膨大期,第五次為采摘修剪后[2]。通過科學的施肥保證藍莓各生長階段的營養(yǎng)供給,提升其生產質量及經濟效益。
3.2 灌溉技術
水分是藍莓生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其生長期內必須要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其日光溫室的濕度應在60%~70%,因此灌溉應以滴灌或噴灌的方式進行,以使土壤濕度保持穩(wěn)定和一致性。通常,日光溫室北墻易缺水,需要及時補充,在干旱季節(jié)應當相應增加次數,雨季則相反。
4 整形修剪
為保證藍莓的高效生長和結果,應當注重實施整形修剪,以保持其最佳的生長形態(tài)和狀態(tài)。同時,整形修剪應當遵循適度原則,避免影響其產量,如程度過小易使果實偏小,且果實數量將大幅增加,不利于保證品質。在修剪的方法上主要包括回縮、疏除、短截,且為維持果樹的高度,應當注重結果枝分布均勻化、立體化,可針對頂端大于30厘米的直立枝剪截,疏除長勢較弱的內膛枝和花芽枝,并培養(yǎng)長勢較強的枝組成為結果枝。
另外,為保證種植工作質量,避免對次年產量的影響,在果實采收30天內完成修剪,以摘心方式對交叉枝、徒長枝、過旺枝實施處理,并以扭梢方式處理直立枝、競爭枝。針對病蟲危害枝葉進行修剪,最終增強藍莓的透光性和通風性。除此以外,為提升藍莓的品質,還需要對細弱花芽枝、無花芽枝進行修剪,保證果實生長的均衡性,確保各類枝條的均勻分布。
5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影響藍莓生長及產量的主要因素,與經濟效益密切相關。因此,必須要做好相應的防治工作,尤其在日光溫室栽培過程中,將面臨枝枯病、葉斑病、灰霉病等病害影響。因此,在防治中應當做好系統性防護,如在灰霉病防治中,必須在扣棚前實施徹底的清園,以實現對灰霉病病原體的鏟除,避免其對藍莓的影響,同時要對落葉枯枝采取深埋方式處理。
在日光溫室升溫前,需要使用廣譜類殺菌劑對棚內進行熏蒸,通常使用灰疫凈300 克/畝,以實現灰霉病的防治。應用300克/畝的多抗霉素10% 800倍液,對藍莓開花前期、新梢生長期、果實膨大期,實施不少于4次的使用,并結合嘧霉胺1000倍液、葉枯唑1000倍液,用于枯枝病的防治。
另外,日光溫室藍莓種植還會面臨藍莓毛蟲、卷葉蛾、葉螨等蟲害襲擾,因此也需要采取相應的手段加以防治。如使用黃粘板誘殺果蠅,利用綠僵菌、白僵菌等孢子液對卷葉蛾、藍莓毛蟲產生抑制和殺滅作用。另外,在鱗翅目食葉幼蟲防治時,可利用蘇云金桿菌600倍液進行預防。在葉螨和蚜蟲等蟲害防治時,可以選擇苦參堿1000倍液及碧護進行防治。在防治薊馬、介殼蟲幼蟲或者蟲卵時,可以選用阿維菌素1000倍液或者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實施處理。
6 結 語
總而言之,伴隨市場對于藍莓需求量的增加,藍莓種植也備受關注,如何做好增產增效成為主要話題。對于藍莓日光溫室栽培而言,應當切實圍繞食品安全和增產增收目標,積極做好日光溫室的管理,逐步掌握更有效的栽培及管理方法,適應未來藍莓市場供給需求,為藍莓種植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參 考 文 獻
[1] ?楊靜慧,唐宇其,黃晗達,等.藍莓日光溫室促成栽培的溫度調控和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8,25(4):29-32.
[2] ?于強波,蘇丹.日光溫室藍莓栽培管理技術[J].北方園藝,2019(1):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