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偉,唐勇明,周衛(wèi)華,段肖力,黃福勇,方超文,邱超
(1.國網(wǎng)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長沙 410007;2.國網(wǎng)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懷化供電分公司,懷化 418000;3.國網(wǎng)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湘潭供電分公司,湘潭 411100;4.國網(wǎng)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株洲供電分公司,株洲 412000)
近年來,110 kV及以上等級高壓電纜線路規(guī)模以每年12%左右的增速不斷提升。受制于電纜長度及施工影響,每隔500 m左右需要制作電纜接頭進行連接,電纜接頭是電纜電氣部分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故障往往發(fā)生在此處[1-2]。傳統(tǒng)的預制式機械接頭存在一些工藝隱患[3-4]:
1)由于緊固件松動,節(jié)點腐蝕等原因,機械壓接連接點電阻導電性能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改變。機械壓接后若壓坑變形,會引起局部電場畸變,容易造成接頭擊穿的嚴重后果。
2)機械連接的連接點抗拉強度大幅降低。由于電纜線路自身拉力等原因,連接點會成為導線抗拉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長期受力情況下容易導致連接點松動,影響接頭的電氣連接。
3)電纜接頭的連接點是經(jīng)受大電流沖擊的薄弱處,連接點本身與導體存在電阻差,大電流通過時,連接點會發(fā)熱,熱脹冷縮進一步導致連接點松動。
作為一種與傳統(tǒng)預制式機械接頭存在本質差異的電纜熔接頭技術,接頭制作是在電纜通道現(xiàn)場環(huán)境下制作的,受制于通道中的潮氣、粉塵影響,其接頭質量更難以保證。因此,針對高壓電纜熔接頭關鍵制作工藝管控問題,提出采用IDIP-DR數(shù)字射線檢測技術來填補電纜熔接接頭現(xiàn)場管控的技術空白。
電纜熔接接頭技術是利用活性較強的鋁,在明火引燃藥劑產生高溫瞬間,通過置換反應,將氧化銅中的銅置換出來,反應過程釋放大量的熱量將兩端導體與置換出來的銅熔融在一起,完成兩端導體的熔接,然后逐步恢復電纜各層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電纜熔接接頭
對比傳統(tǒng)的預制式機械接頭,高壓電纜熔接接頭在現(xiàn)場應用中,具有以下的特點:
1)接頭處不受瞬間大電流的影響,短路電流侵襲時,熔接接頭焊點熔化速度慢于一般電氣導體,不易受損。
2)抗腐蝕性和整體性強。高溫下的熔接屬于分子間連接,不存在機械應力作用,熔接后接頭處與兩端導體成為一個完整部分,整體性強。
3)熔接點電阻低。采用同種金屬熔接后的連接點與電纜本體兩端導體材質趨于一致,電阻值較小。
對比傳統(tǒng)預制式機械接頭,熔接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由于熔接頭是現(xiàn)場制作的,受制作環(huán)境的影響,其施工工藝容易出現(xiàn)問題,目前尚無有效的工藝管控手段。
利用熔接頭技術恢復導體和主絕緣后,由于主絕緣、導體存在明顯的密度差異,可以利用X射線數(shù)字成像技術進行檢測區(qū)分。
圖2為檢測裝備原理圖,其中1為X射線機;2為電纜本體;3為便攜式電源模塊;4為平板探測器;5為無線通信組件;6為電纜灰度影像顯示平板電腦;7為電纜灰度影像接收儀;8為專用固定支架;9為X射線機控制系統(tǒng)。
圖2 X射線數(shù)字成像基本原理
利用平板探測器接收穿透被檢工件的X射線,再由平板探測器內部晶體電路根據(jù)X射線劑量強度將其轉化為電流信號,最終以數(shù)字圖像的形式呈現(xiàn)在終端計算機上[5]。
由于該DR設備的灰度級數(shù)達到了16 bit(65 536灰階),且缺陷處與周圍圖像相差灰階較小,所以原圖中人眼無法清晰判別缺陷,如圖3(a)所示。
將灰度影像的灰度值范圍壓縮至人眼能夠識別的灰度范圍內,去掉影像中的冗余成分,使影像灰度值更集中于人眼的識別范圍內。采用基于壓縮感知原理對圖像實施稀疏變換和投影測量[6-7]。
對圖像進行稀疏和重構處理。圖像經(jīng)過深度處理后[8],缺陷處與周圍圖像相差灰階增大,可以清晰識別,如圖3(b)所示。
圖3 電纜X射線影像
對某市110 kV高壓電纜熔接頭制作現(xiàn)場進行檢測應用,如圖4—7所示。在電纜完成主絕緣恢復后,進行了IDIP-DR檢測。圖4和圖6是檢測原圖,由于沒有經(jīng)過圖像深度處理,人眼無法直接識別出缺陷;經(jīng)過深度處理后,主絕緣左、右兩側界面的氣泡被清晰地顯示出來,如圖5、7所示。
圖4 熔接頭右側檢測原圖
圖5 熔接頭右側檢測處理圖
圖6 熔接頭左側檢測原圖
圖7 熔接頭左側檢測處理圖
為了進一步驗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對上述檢測點進行位置標定后,采用平行于軸向的斷面切割來進行解剖。如圖8—9所示,解剖后的電纜主絕緣存在直徑0.5~2.6 mm的不同尺寸的微小氣泡缺陷。
圖8 橫向切割解剖后電纜實物圖
圖9 橫向切割解剖后電纜切片
氣泡產生原因分析:對于超高壓交聯(lián)電纜的生產,其管道內氮氣壓力要求不低于1.2 MPa,維持這么高的壓力,主要是縮小絕緣層中的微孔數(shù)量和微孔直徑,降低局部放電值;交聯(lián)管道溫度和氮氣壓力要相匹配,若管道溫度高、氮氣壓力低,就會產生微氣孔和明顯的氣泡[9]。在XLPE交聯(lián)過程中模具內部的壓力和溫度對絕緣層內部微孔的數(shù)量和大小有直接影響[10]。在制作現(xiàn)場主絕緣交聯(lián)過程中,由于發(fā)電機供電不穩(wěn)定導致停電15 min,導致磨具內的壓力和溫度沒有滿足交聯(lián)條件,導致上述氣泡缺陷。
本文利用IDIP-DR數(shù)字射線檢測技術,對高壓電纜熔接頭關鍵制作工藝進行檢測,有效檢測出主絕緣存在氣泡施工工藝問題,通過現(xiàn)場解剖,證明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開展熔接頭制作工藝管控提供一種有效的手段,為高壓電纜熔接頭技術在工程應用中提供一種新的管控方法,并且在恢復主絕緣過程中,必須保證全程供電和供壓可靠,否則容易出現(xiàn)類似缺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