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來紅
(廈門市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新店中心衛(wèi)生院中醫(yī)科,福建 廈門 361000)
慢性濕疹屬于一種常見皮膚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為患處皮膚色澤暗紅、浸潤性增厚、色素增多,多見于小腿、足、手、肘窩等位置[1]。慢性濕疹病因較為復雜,一般認為是多個內(nèi)、外因素所致的,存在皮膚損害有滲出傾向的一種炎癥反應。慢性濕疹具有久治難愈特點,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西醫(yī)多采用外用藥物涂抹與抗過敏、抗炎等藥物聯(lián)合治療,可一定程度改善臨床癥狀,但無法達到理想效果。慢性濕疹歸屬于中醫(yī)學“浸淫瘡”“濕瘡”“濕毒”等范疇,是因素體脾虛或者飲食不節(jié)傷脾,使?jié)駸醿?nèi)蘊,加上外感風邪,而兩邪相搏在肌膚引起,治則是以清濕除熱、祛風止癢、養(yǎng)血健脾為主[2,3]。四物消風湯是由當歸、川芎等藥物組成,具有祛風解毒、清濕除熱之效。本研究選取廈門市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新店中心衛(wèi)生院收治的慢性濕疹患者88 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四物消風湯輔助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廈門市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新店中心衛(wèi)生院2020 年1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慢性濕疹患者88 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抽簽法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4 例,研究組年齡46~68 歲;病程9~27 個月。對照組年齡47~67 歲;病程8~28 個月。2 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 >0.05),見表1。另本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與學術(shù)委員會審批。
表1 2 組慢性濕疹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與《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慢性濕瘡”診斷標準相符,符合濕熱浸淫證,即多局限在某一位置,界限清楚,存在顯著肥厚浸潤,且表面粗糙或者為苔蘚樣變,顏色為褐色或者褐紅色,常伴有丘皰疹、痂皮等;證候表現(xiàn)為皮損潮紅灼熱、瘙癢無休,并伴心煩、身熱、口渴,且尿短赤、大便干,另舌質(zhì)紅、苔薄黃或白,脈滑或數(shù);通過臨床癥狀(皮疹、皮膚增厚、瘙癢、苔蘚樣變)、抗體檢測、變應原檢測、組織病理學檢查等診斷為慢性濕疹者;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伴腎功能、心功能異常者;伴其他皮膚疾病者;2 周內(nèi)應用抗組胺、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等藥物治療者;對本研究藥物成分過敏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者;伴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 2 組于治療期間禁止食用刺激、油膩、辛辣食物,忌煙酒,維持良好作息與心情舒暢。
對照組接受西替利嗪(Su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批準文號H20170009)治療,口服,每次10mg,每日1 次,于晚餐后服用。
研究組基于對照組加用四物消風湯治療。組方為防風6 g,生薏苡仁18 g,當歸9 g,白鮮皮15 g,川芎6 g,荊芥穗6 g,生地黃15 g,赤芍12 g。水煎服100 mL,每日1 劑,晚餐后服用。
2 組持續(xù)治療2 周,觀察效果。
1.4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對比2 組臨床療效。依據(jù)皮損狀況與瘙癢程度結(jié)合4 級評分法評估,其中瘙癢分級無瘙癢感為0 分、輕度瘙癢且未煩躁為1 分、重度瘙癢尚可忍受為2 分、瘙癢嚴重已無法忍受為3 分;皮損分級無皮損為0 分、輕度皮損為1 分、中度皮損為2 分、重度皮損為3 分。依據(jù)療效指數(shù)評估療效,即痊愈為療效指數(shù)不低于95%;顯效為療效指數(shù)60%~94%;有效為療效指數(shù)20%~59%;無效為療效指數(shù)少于20%。療效指數(shù)為治療前后積分與治療前積分比值,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00%。(2)統(tǒng)計對比2組癥狀改善時間,即新疹停止長出時間、止癢時間、皮疹消失時間。(3)統(tǒng)計對比2 組治療前、治療2 周皮損狀況,依據(jù)濕疹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shù)(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評測,其對不同位置濕疹面積與皮損癥狀嚴重度予以綜合性評估,分數(shù)越高皮損越嚴重。(4)統(tǒng)計對比2 組治療前、治療2 周生活質(zhì)量。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予以評估,內(nèi)容涉及4 個維度,共計100 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zhì)量越好。(5)統(tǒng)計對比2 組治療前、治療2 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取血清,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 介 素 -1(Interleukin-1,IL-1)、超敏C 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水平,試劑盒購買于上海酶聯(lián)生物研究所。(6)統(tǒng)計對比2 組治療前、治療2 周應激反應。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取血清,采用反射免疫法測血清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質(zhì)醇(Cortisol,Cor)。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х2檢驗。P <0.05 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與對照組79.55%(35/44)對比,研究組總有效率97.73%(43/44)顯著較高(P <0.05)。見表2。
表2 2 組慢性濕疹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癥狀改善時間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新疹停止長出時間、止癢時間、皮疹消失時間顯著縮短(P <0.05)。見表3。
表3 2 組慢性濕疹患者癥狀改善時間對比(,d)
表3 2 組慢性濕疹患者癥狀改善時間對比(,d)
2.3 EASI、GQOLI-74 分值 治療前2 組EASI、GQOLI-74 分值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2 周研究組EASI 分值低于對照組,GQOLI-74 分值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2 組慢性濕疹患者治療前、治療2 周EASI、GQOLI-74 分值對比 (,分)
表4 2 組慢性濕疹患者治療前、治療2 周EASI、GQOLI-74 分值對比 (,分)
2.4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治療前2 組血清TNF-α、IL-1、hs-CRP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2周研究組血清TNF-α、IL-1、hs-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5。
表5 2 組慢性濕疹患者治療前、治療2 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ng/mL)
表5 2 組慢性濕疹患者治療前、治療2 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ng/mL)
2.5 應激反應 治療前2 組血清NE、Cor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2 周研究組血清NE、Cor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6。
表6 2 組慢性濕疹患者治療前、治療2 周應激反應對比(,pmol/L)
表6 2 組慢性濕疹患者治療前、治療2 周應激反應對比(,pmol/L)
慢性濕疹為過敏性炎癥反應,具備對稱分布、滲出傾向、反復發(fā)作與劇烈瘙癢等特點,且久治難愈,對患者正常生活產(chǎn)生影響[5]。西替利嗪為選擇性組胺受體拮抗劑,可經(jīng)多途徑起抗炎效果,且半衰期長,能較好抑制變態(tài)反應等癥狀,但無法根治,且用藥后仍具有較高復發(fā)風險[6]。因此仍需優(yōu)化治療方案。
中醫(yī)學認為慢性濕疹是因先天稟賦不足,加上風濕熱邪相搏于肌膚引起,故治則應以祛風止癢、除熱清濕為主[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79.55%(35/44)對比,研究組總有效率97.73%(43/44)顯著升高(P <0.05)。新疹停止長出時間、止癢時間、皮疹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且治療2 周EASI 分值低于對照組,GQOLI-74 分值高于對照組(P <0.05),說明四物消風湯輔助治療時可提高治療效果、減輕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zhì)量。四物消風湯是由防風、生薏苡仁、當歸、白鮮皮、川芎、荊芥穗、生地黃組成,其中川芎、當歸、生地黃能潤膚養(yǎng)肌、補血活血;生薏苡仁可清熱利濕、健脾;赤芍具有活血祛瘀之效;荊芥穗、防風起到祛風止癢效果;白鮮皮具有祛風解毒、清熱燥濕之效,以上諸藥合用發(fā)揮協(xié)同效果,起到祛風止癢、清濕除熱、健脾養(yǎng)血之效,實現(xiàn)標本兼治、扶正祛邪目的?,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四物消風湯中荊芥穗、防風具備改善免疫功能、鎮(zhèn)靜、抗炎效果;赤芍能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抗炎;白鮮皮能發(fā)揮抗菌免疫抑制效果[8]。
研究顯示,慢性濕疹發(fā)病和機體免疫機制有關(guān),TNF-α 等炎性因子參與慢性濕疹發(fā)病,而過度應激反應可加劇免疫功能障礙,延緩病情轉(zhuǎn)歸[9,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2 周研究組血清TNF-α、IL-1、hs-CRP、NE、Cor 水平低于對照組(P <0.05),提示四物消風湯輔助治療時,可抑制炎性與應激反應,利于免疫功能改善,促進病情轉(zhuǎn)歸。
綜上所述,慢性濕疹患者采用四物消風湯輔助治療時,能提高治療效果,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減輕炎癥反應與應激反應,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