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兵,黃歡,沈峰,陳彬祺,盧雄松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醫(yī)院,南昌 330000)
高能量足部開放性損傷后往往合并軟組織缺損而引起骨外露,倘若不予以及時有效的處理會引起創(chuàng)面感染、骨髓炎、骨不連等并發(fā)癥,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影響肢體功能,甚至截肢[1-2]。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7例GustiloⅢC型足踝部損傷患者均采用I期游離股前外側穿支皮瓣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GustiloⅢC型足踝部損傷患者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齡19~60歲,中位年齡38.7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21例,重物砸傷3例,機器絞傷2例,高處墜落傷1例。其中脛后動脈損傷16例,脛前動脈損傷9例,脛前、后動脈同時損傷2例,皮膚缺損最大面積24.0 cm×12.0 cm,最小面積5.0 cm×7.0 cm。27例患者中皮瓣血管端端吻合11例(脛前、后動脈單一動脈斷裂,肢體血供良好),F(xiàn)lowthrough皮瓣修復16例。
1.2 納入標準 ⑴均為GustiloⅢC型損傷;⑵年齡為18~60歲;⑶受傷至入院時間<6 h;⑷脛前、后動脈同時損傷時,至少有一根無長段挫傷及缺損。
1.3 排除標準 ⑴合并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⑵合并其他重要臟器損傷;⑶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⑷合并腦腎肝等臟器損傷者;⑸合并其他外傷或疾病難以完整耐受手術者。
2.1 術前準備GustiloⅢC型足踝部損傷患者一般均為高能量損傷,入院后需全身評估受傷情況,排除其他危及生命的臟器損傷,必要時請相關科室會診,嚴密觀察生命體征,開通靜脈通道、補液,根據(jù)已出血量及術中可能的出血量備血,盡早使用廣譜抗生素,在維持生命體征平穩(wěn)的同時,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和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簽字,積極與手術室、麻醉科溝通,盡快實施手術。
2.2 傷口的準備 盡量在止血帶下進行手術,但要控制使用止血帶的時間,使用不少于9000 mL的無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傷口,傷口及周圍的皮膚需反復刷洗,消毒鋪巾后,由外向內,由淺到深清除無生機組織和污染物,對于一些損傷嚴重的潛行傷口可切開清創(chuàng),污染嚴重的游離骨塊也一并去除,清創(chuàng)結束后再以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后,更換手套、手術器械,再次鋪巾。
2.3 骨折的固定 對于移位的骨塊,可以使用克氏針交叉固定,涉及關節(jié)面的骨塊,可選擇拉力螺釘固定,保持骨質的相對完整,再打入外固定支架維持足踝部各關節(jié)的立線和穩(wěn)定,盡量選擇組合式外固定,因期置釘位置選擇多,且可多角度固定,固定較牢靠,可作為終末固定方式。
2.4組織修復 術中探查創(chuàng)面,特別是血管神經(jīng)及肌腱等重要組織均需盡量I期修復,術前常規(guī)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探測儀查找皮瓣供區(qū),明確穿支部位并標記,無菌敷料先包扎創(chuàng)面。 結合創(chuàng)面形狀及大小,設計皮瓣,皮瓣至少大于受區(qū)的10%。從設計皮瓣的外側緣切開,在深筋膜淺層游離皮瓣,可帶上部分闊筋膜,把闊筋膜與皮下間斷縫合避免分離。于股直肌和股外側肌間周圍找到穿支,再在頭戴式顯微鏡下逆行分離找到旋股外側動脈主干,在游離股前外側動脈穿支皮瓣時仔細結扎細小血管分支,對于肌皮穿支可保留血管周圍1 cm左右肌袖。如果皮瓣面積相對大可攜帶第二、第三穿支,并應用會師法把穿支血管解剖游離,切開皮瓣內側至皮瓣完全游離。根據(jù)受區(qū)血管情況切取所需血管長度。皮瓣切取范圍7 cm×12 cm~26 cm×14 cm,受區(qū)皮膚缺損大的可取雙側股前外側游離皮瓣。如皮瓣皮下脂肪厚,可在顯微鏡下修剪多余的脂肪組織,從外周到穿支點周圍根據(jù)順序階梯樣修剪,修剪過程中避免穿支損傷。將皮瓣間斷縫合幾針至皮瓣受區(qū)臨時固定,而后在顯微鏡下將皮瓣的血管與受區(qū)血管吻合。吻合方式根據(jù)血管的管徑和血管缺損的情況,選擇端端吻合或是Flow-through,吻合后皮瓣下常規(guī)放置半管引流。皮瓣供區(qū)小于8 cm寬度一般可直接拉攏縫合,大于10 cm寬度皮瓣供區(qū)縮小創(chuàng)面后植皮修復。 術后前7 d內,注意觀察皮瓣血運,給予抗凝、抗痙攣、抗感染等治療。
所有肢體均成活,皮瓣均成活良好,所有植皮均成活良好,創(chuàng)面一期愈合23例;創(chuàng)面有少許分泌物經(jīng)抗感染、換藥后愈合3例;1例出現(xiàn)踝關節(jié)腔內感染不能愈合;1例骨缺損較大的再次行植骨手術;所有患者均得到隨訪,隨訪時間5~46個月,骨折愈合時間14~35(23.5±4.3)周,未出現(xiàn)骨不連,愈合率達96.29%。典型病例見下圖。
GustiloⅢC型骨折脫位肢體損傷重,軟組織覆蓋不佳,常伴有骨質、肌腱、血管、神經(jīng)等重要組織外露,若不及時采取合適方式對其進行處理,便會引發(fā)肢體壞死、骨髓炎、骨折不愈合以及局部軟組織感染等一系列并發(fā)癥[3]。對于GustiloⅢC型開放性骨折原則上行外固定支架固定[4-5]。有學者認為I期清創(chuàng),2周內待創(chuàng)面壞死界限清楚,新鮮肉芽組織長出后,完整清除失活、壞死組織,行皮瓣移植覆蓋創(chuàng)面[6],但早期進行軟組織修復可縮短創(chuàng)面暴露時間,顯著減少感染機會[7]。中國開放性骨折診斷與治療指南(2019版)推薦在創(chuàng)面徹底清創(chuàng)基礎上同期覆蓋創(chuàng)面[8],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在高能創(chuàng)傷的四肢開放性損傷中,對于難以覆蓋創(chuàng)面的處理,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術聯(lián)合游離皮瓣修復已逐漸成為首選術式[9-12]。股前外側皮瓣血管蒂長、分支多、穿支恒定,且切取是不需要更換體位,切取面積大,是良好的皮瓣供區(qū),并逐漸成為Flow-through皮瓣的首選供區(qū),不僅可修復皮膚缺損,而且可通過皮瓣軸實施血管橋接受損肢體主干血管,以此恢復肢體血供,可有效解決GustiloⅢC型損傷中大面積軟組織缺損及主干血管缺損等難題[13-15],因此有經(jīng)驗的手術醫(yī)生在徹底清創(chuàng)同時Ⅰ期游離股前外側穿支皮瓣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GustiloⅢC型骨折能明顯提高保肢成功率,降低傷口感染的發(fā)生,改善肢體功能,減少醫(yī)療費用及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