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冬天,“順其自然”的捐款又如約而至。11月22日,一封厚厚的掛號信出現(xiàn)在浙江省寧波市慈善總會收發(fā)室里。白色的信封、娟秀的字跡,署名“順其”,落款地址是不存在的寧波市中山路1號。信封里是一疊厚厚的匯款收據(jù),共107張,累計105萬元。從1999年起,“順其自然”堅持每年向?qū)幉ㄊ写壬瓶倳杩?,?021年已是第23個年頭,累計金額高達1363萬元。
不少好奇的網(wǎng)友紛紛猜測“順其自然”的身份,有人說從字跡看其應(yīng)該是名女性,也有人覺得其也許是一個組織。多年前,寧波市慈善總會也曾公開發(fā)起過尋找“順其自然”的活動,但并沒有結(jié)果。“順其自然”的捐款于每年11月底、12月初匯出,每張匯款單都不超過1萬元(按照要求,匯款金額達到1萬元需要署真名)。根據(jù)“順其自然”來信中對捐款用途的說明,寧波市慈善總會20多年來,一直堅持將善款用于助學(xué)、教育方向。如將2018年的99萬元善款用于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興平學(xué)校教學(xué)樓建設(shè),將2019年的100萬元善款用于貴州省黔西南州甬黔兒童體驗館項目建設(shè)。
多維解讀
讓隱形慈善“順其自然”
一年又一年,“順其自然”的愛心捐贈如期而至。為了避免被他人發(fā)現(xiàn),“順其自然”可謂用心良苦:虛構(gòu)署名和落款地址,每張匯款單都不超過1萬元……他究竟是誰?這個問題越是神秘,人們越想知道答案和真相。盡管有很多網(wǎng)友出主意,希望幫助當?shù)赜嘘P(guān)方面找出背后真正的捐款人;盡管在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信息時代,找到“順其自然”或許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但人們還是抱著對“順其自然”的好奇和敬意,就尊重匿名捐助者的隱形慈善達成了共識。
這個世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著千差萬別。有的人喜歡熱鬧,有的人喜歡安靜;有的人熱衷名利,有的人生性淡泊;有的人高調(diào),有的人低調(diào)。尊重“順其自然”低調(diào)行善的權(quán)利,呵護“順其自然”壞事不做、好事不說的自由,不僅守護了愛心,也能激發(fā)更多潛在的慈善能量。慈善并非成功人士的專利,也并非只有炫耀式、作秀式的呈現(xiàn)方式;慈善不僅需要“富人之力”,也需要“人人之力”。從能做的事情開始踐行慈善,通過自己喜歡的渠道參與慈善,將愛心善行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使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才是一種成熟的姿態(tài)。這一點,在“順其自然”的隱形慈善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讓我們以“順其自然”為榜樣,讓隱形慈善成為更多人的精神坐標和價值追求,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社會共善換星光一片
在中華大地上,“順其自然”還有很多。比如溫州的“蘭小草”,每年雷打不動捐款兩萬元,隱姓埋名捐了15年,直到其因病去世,身份才被揭開;青島的“微塵”,數(shù)次大額捐款不留名,后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他們都像“順其自然”一樣,用低調(diào)而純粹的愛演繹著新時代樂善好施的人間真情。
善貴恒久,善行有時確實需要一種道德沖動,需要激情,但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則更需要一種情懷。這完全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舉,沒有任何的名利之念,是一種高尚的道德自覺。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每當看到類似于“順其自然”捐款的新聞,除了圍觀、驚嘆,還能被感召和點亮。善行不能僅僅依靠少數(shù)人的力量,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才會形成漫天星光。帶動更多的人加入行善的行列,這也許并非“順其自然”們最大的心愿,但一定是他們這種善舉最大的意義。盡管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每一份愛心的價值都同樣珍貴。當善的基數(shù)越來越大,善的熱量值和輻射力也將越來越大,我們的社會自然會越來越和諧美好。
面對推動共同富裕的新探索,慈善被賦予了更大的空間,慈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助推社會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相信有“順其自然”這樣的善行“大咖”、有系統(tǒng)完善的頂層設(shè)計、有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八方助力,善和愛的暖意一定會在神州大地上持久涌動,共同富裕的目標一定會因善而成色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