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薇,朱海燕,陳玲敏,李小偉
(1.浙江省臺州醫(yī)院 檢驗科,浙江 臺州 317000,2.海南醫(yī)學院 海南省腫瘤發(fā)生和干預重點實驗室,海南 ???571199)
酒精性肝?。╝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長期過量飲酒導致的肝膽疾病。目前,ALD發(fā)病率已在逐年提升[1-2]。在中國,酒精已成為肝損傷的第二大病因[3];在美國,ALD已取代慢性丙型肝炎成為美國肝移植的首位適應證[4]。ALD初期通常表現(xiàn)為脂肪肝,進而可發(fā)展成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AC患者預后較差,目前確診仍然以肝組織活檢為“金標準”,但由于肝臟穿刺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并不能在臨床診療中得到很好的推廣作用。因此,早期通過血液指標輔助預判AC,對于肝功能的改善,延緩病情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早期輔助臨床預判AC的指標常有生化、血常規(guī)等血液指標。其中血小板參數(shù)指標目前已被證實對AC的預判具有一定意義,但均未建立預測模型,且有關大血小板(P-LCC)對AC的相關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擬探討血小板參數(shù)在AH轉變?yōu)锳C中的診斷價值,并建立預測模型,評估其預測價值。
本研究對象均為男性,漢族。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臺州醫(yī)院首次確診AH患者共30例,平均年齡(52.8±10.5)歲;AC患者共30例,平均年齡(54.2±11.3)歲;同時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者30例作為對照組,平均年齡(52.5±12.7)歲。AH、AC患者均符合《酒精性肝病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中關于酒精性肝病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服用保肝降酶藥物;(2)其他肝病感染、血液系統(tǒng)疾病、自身免疫病、心臟疾病、肝臟術后、腎臟疾病、腫瘤等嚴重疾??;(3)病例資料不全者。健康對照組要求無生化、血常規(guī)等血清學指標異常,無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本研究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通過查閱病例,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病史、臨床癥狀、年齡、飲酒量、飲酒年限及血小板參數(shù)等。其中血小板參數(shù)包括血小板計數(shù)(PLT)、血小板平均體積(MPV)、血小板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壓積(PCT)、大血小板計數(shù)(P-LCC)、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分布寬度標準差(PDW-SD)。血小板參數(shù)檢測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BC-6800 Plus型及配套試劑檢測。飲酒量計算公式:乙醇量(g)=飲酒量(mL)×乙醇含量(%)×0.8。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用(±s)表示,方差齊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個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項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數(shù)間距[M(P25,P75)]表示,兩兩比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將三組間比較P<0.05 的變量納入單因素分析,并取P<0.05 的影響因素納入多因素分析,影響因素篩選方法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逐步向前法篩選獨立危險因素,并建立AH轉變?yōu)锳C的預測模型;采用ROC曲線分析該模型的約登指數(shù)、臨界值、靈敏性及特異性。采用ROC曲線下面積(AUC)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較各個指標與預測模型的預測效能。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健康對照組、AH組、AC組三組間飲酒量、PLT、MPV、PCT、P-LCC、AST/ALT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C組相比AH組:PLT、PCT、P-LCC指標降低;飲酒量、飲酒年限、MPV、P-LCR、PDW-SD、AST/ALT指標增高;年齡、PDW差異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酒精性肝炎組、酒精性肝硬化組的各項指標比較
將組間比較有意義的指標PLT、MPV、P-LCC、PCT、飲酒量賦值后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MPV增高,PLT、PCT、P-LCC降低是AH轉變?yōu)锳C的危險因素,見表2~3。
表2 AH轉變?yōu)锳C的各項因素賦值表
表3 不同指標AH轉變?yōu)锳C的Logistic單因素回歸分析
通過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AH轉變?yōu)锳C的預測模型為:P=ex/(l+ex),其中e為自然對數(shù),X=-3.580+1.731×PLT賦值+2.402×MPV賦值+2.571×P-LCC賦值,見表4。
MPV增高,PLT、P-LCC降低是AH轉變?yōu)锳C的危險因素,聯(lián)合檢測ROC曲線,預測模型經ROC曲線分析得曲線下面積為0.957(95%CI0.912~0.989,P<0.01),以最大約登指數(shù)(0.831)選取最佳臨界值,即0.748,靈敏度為87.1%,特異度為96.0%。此外,PLT、P-LCC、MPV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935(95%CI0.871~0.979)、0.819(95%CI0.711~0.927)、0.752(95%CI0.618~0.886)。AST/ALT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45(95%CI0.890~0.999,P<0.01),以最大約登指數(shù)(0.791)選取最佳臨界值即2.044,靈敏度為87.0%,特異度為92.0%。見表4和圖1。
圖1 不同指標診斷AH轉變?yōu)锳C的ROC曲線分析
表4 不同指標AH轉變?yōu)锳C的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選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臺州醫(yī)院肝膽外科收治的21 例首診AH的男性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本預測模型公式,當P≥0.748時,認為該患者已從AH轉換為AC。本模型預測結果14例已轉換為AC,7 例仍為AH患者;實際結果為11 例確診AC,10例確診AH患者。預測結果與實際結果相比,本預測模型靈敏度為90.9%,特異度為60.0%,正確率為76.2%。AST/ALT預測結果16例已轉換為AC,5例仍為AH患者,靈敏度為81.8%,特異度為30.0%,正確率為57.1%,提示本預測模型臨床預測效果較好。
AC在ALD患者中發(fā)病率逐年上升,預后極差。因此在AC確診前進行早期評估和早期預防具有積極意義。既往關于AC的研究局限于危險因素、預后的研究,鮮有基于危險因素的模型預測研究,這對于臨床預防AC的研究發(fā)展仍有著較大的發(fā)展空間。血常規(guī)檢測在臨床輔助診斷中存在操作簡便、高效、創(chuàng)傷性小等優(yōu)點。血小板參數(shù)是血常規(guī)檢查的常見指標,它可以快速簡便地知道機體的相關信息。故基于血小板參數(shù)的酒精性肝硬化預測模型的構建,可為臨床及時采取預防性管理措施提供更快捷、便利的參考。
表5 不同指標AH轉變?yōu)锳C的ROC曲線分析
ALD患者診斷標準要求患者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 g/d,女性≥20 g/d 或兩周內有大量飲酒史[3]。本研究兩組實驗組比較,AC組患者比AH組患者平均飲酒量多,且均大于 40 g/d;平均飲酒年限多,且均大于5年。既往研究亦報道,飲酒量或飲酒年限與發(fā)生ALD的可能性、嚴重性存在明確的計量-反應關系,嚴重酗酒時可誘發(fā)廣泛肝細胞壞死,甚至肝功能衰竭[3-6]。AC組與AH組年齡、PDW兩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這與相關研究[7-8]不同。分析原因,考慮與收集的患者來自各個不同地區(qū),以及酒精消費模式不同有關。有文獻指出,在每個地域ALD住院患者平均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6]。AC組P-LCR、PDW-SD比AH組升高,但AH組與正常組比較無明顯差異,考慮與AH病情相對較輕,營養(yǎng)狀況相對較好有關,且有文獻報道,早期AH患者臨床癥狀常不顯著[9]。
研究發(fā)現(xiàn),PLT、P-LCC降低,MPV增高是AH轉變?yōu)锳C的獨立危險因素。PLT、P-LCC是反映血小板生成與衰亡的指標,主要來源于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本研究中,AC組PLT、P-LCC明顯低于AH組。這與我們目前認為血小板的減少與慢性肝病的纖維化密切相關,與常用作進展期纖維化的一種無創(chuàng)檢測手段的觀點一致[10]。PLT通過減少主要致纖維化細胞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β)的表達和增加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來緩解肝硬化,表明了PLT與肝硬化之間存在負相關,本研究與Knight等[11]研究結果相符。MPV是描述血小板大小變化的指標,反映骨髓中巨核細胞增生代謝和血小板生成的參數(shù)。本研究表明,AC患者MPV比AH顯著增高,考慮原因是AC患者脾功能亢進,外周血PLT破壞更多,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會代償性分泌新生大體積的血小板。該結果與金國花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AH組與AC組比較,MPV增高,截斷值為10.05 fL,而P-LCC降低。P-LCC是外周血中血小板體積超過 12 fL的血小板數(shù)目,因此考慮與體積在10.05~12 fL 之間的血小板數(shù)目增多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通過本研究的血小板預測評分模型可以得出,當血小板參數(shù)模型滿足P≥0.748時,高度懷疑該患者有從AH轉換為AC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輔助臨床提前預判AH轉變?yōu)锳C。
本研究還指出,AC組AST/ALT比值顯著高于AH組,均值約為AH組的2 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ST/ALT值是反應肝細胞損害嚴重度的指標,既往報道顯示,AST/ALT>2 對酒精性肝病有特異性診斷意義,AC組AST/ALT比值顯著高于AH組,兩組具有鑒別診斷意義[3,7],與本研究一致。但通過不同指標ROC曲線下面積發(fā)現(xiàn),血小板預測評分模型診斷價值大于AST/ALT及各單項血小板參數(shù)對AC的診斷價值。通過模型驗證,發(fā)現(xiàn)本預測模型靈敏度為90.9%,特異度為60.0%,正確率為76.2%。AST/ALT預測結果靈敏度為81.8%,特異度為30.0%,正確率為57.1%,提示了本研究預測模型臨床預測效果的可行性。建議臨床可根據此模型初步評估AH是否有轉變?yōu)锳C的風險。
本次研究對象均為男性,漢族。有研究表明,性別與種族均會影響ALD患者的發(fā)病機制[6]。女性對酒精所致的肝損傷更為靈敏,有更高的肝硬化風險,即使較低的安全限制,婦女對酒精具有更大的脆弱性,病死率也更高;漢族人群ALD易感基因ADH2、ADH3、ALDH2 等的等位基因頻率及其基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國家,可能是造成我國嗜酒人群發(fā)病率低于西方國家原因之一。但考慮本病例數(shù)較少,女性患者病例數(shù)更為少見,故本研究排除性別、民族的干擾,選取的病例均為男性、漢族。本研究的優(yōu)點為血小板參數(shù)是血常規(guī)中常見的指標,相比血清生化、影像、病理等方法更經濟、快捷、用血量更少、操作更簡便。但以上研究最大的局限性為回顧性研究,可能存在資料收集偏倚,且樣本量較少,需在今后工作中繼續(xù)擴大樣本量;本研究是單中心臨床研究,研究對象又均為男性,預測因子及預測模型敏感性和特異性尚不能普遍適用于各個實驗室,仍需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來證實。
綜上所述,本研究構建的PLT、MPV、P-LCC預測模型在AH轉變?yōu)锳C的診斷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在AH住院患者各個時期皆可使用,并且血小板參數(shù)數(shù)據獲取方便、快捷,模型具有良好的預測價值,可為臨床防治工作提供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