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時代、新的機遇、新的使命,陽新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傳承和發(fā)揚革命精神,滿懷豪情再出發(fā)。發(fā)展特色產業(yè),脫貧致富奔小康;發(fā)展現代商貿物流,重塑邊貿重鎮(zhèn)……建功正當時,陽新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書寫鄉(xiāng)村振興的壯麗篇章。革命老區(qū)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與奮斗精神,正在這里散葉、開花。
傳承革命傳統,賡續(xù)紅色血脈
豐富的紅色資源 陽新是一個黨史、革命史大縣,全縣遍布紅色革命時期黨政軍機關所在地、戰(zhàn)場舊址、烈士就義地,無名烈士墓林和將軍舊居。地處陽新境內的龍港鎮(zhèn),是土地革命時期湘鄂贛邊區(qū)鄂東南革命指揮中心,直屬中央的鄂東特委、隸屬中共湘鄂贛省委的鄂東南特(道)委先后在龍港設立,領導湘鄂贛邊境地區(qū)21個縣(市)的革命斗爭。
當時,龍港成為鄂東南革命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云集黨、政、軍、工廠、學校、醫(yī)院、銀行、商店等48大機關,成為鄂東南革命根據地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被譽為“小莫斯科”。
這里保存著鄂東南特委、龍燕區(qū)蘇維埃舊址和彭德懷舊居等革命舊址70余處,其中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2處。其中,12個舊址集中分布在龍港鎮(zhèn)區(qū)600米長的老街——紅軍街。
除此之外,陽新境內還有王英王文村無名烈士墓群、洋港陽新第一個黨組織舊址、楓林漆坊烈士墓林、木港鎮(zhèn)黃驊故居等一批極其豐富的紅色資源,且大多保存完好。這是陽新人民不屈斗爭、英勇奉獻的重要見證。
賡續(xù)紅色血脈 歷史不應該被束之高閣,而應該成為激勵后人的源源動力。一直以來,陽新縣注重保護紅色資源,利用紅色資源,用好紅色精神這一政治優(yōu)勢,推進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注重保護紅色資源 目前,陽新共有英雄烈士紀念設施3823個,數量位列全省縣級第二。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烈士紀念設施緬懷先烈、教育后人的教育陣地作用,陽新縣積極落實省委宣傳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財政廳有關精神,嚴格按照“應遷盡遷,集中管護”的原則,結合“烈士縣”的實際情況,去年縣財政已投入2000萬余元,在修繕湘鄂贛邊區(qū)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和龍港紅軍烈士陵園紅色教育主陣地的基礎上,今年緊抓縣級以下英雄烈士設施建設契機,重點以鄉(xiāng)鎮(zhèn)為單位,通過“改造升級一批、保護修繕一批、規(guī)劃整合一批”的方式,著力打造“一鎮(zhèn)一園一基地”,確保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紅色教育基地,共建設鄉(xiāng)鎮(zhèn)級革命烈士陵園20余個。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陽新按照“碑體建筑莊重、墓體堅實牢固、碑文字跡清晰、風俗民意尊重、環(huán)境氛圍肅穆、配套設施便捷”的要求,詳細制定了每個縣級以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整修方案,發(fā)揮“工作共推、信息共享、結果共用”的協同監(jiān)管機制。
注重宣傳紅色資源 宣傳也是生產力。陽新十分重視紅色資源的宣傳,不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這些傳統媒體以及網絡平臺等新興媒體進行大肆宣傳,還通過劇本、戲曲、鄉(xiāng)土教材等進行宣傳??h采茶戲傳承中心創(chuàng)作的舞臺劇《龍港秋夜》在縣內外演出后反響強烈,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h音樂家協會創(chuàng)作的大型紅歌《紅歌聯唱》搬上舞臺后,在縣內巡唱,場場掌聲雷動,叫好不絕。紅色題材小說《旭日東升》《布貼姐》、紅色故事集《熱血年代》等,深受陽新干群和學生喜愛。
注重利用紅色資源宣傳和保護 紅色資源的目的在于利用。陽新十分注重利用好這一政治優(yōu)勢,用紅色資源來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提振精神、加快發(fā)展。
一是把紅色資源作為政治法寶。陽新的政治資源優(yōu)勢是什么?陽新的決策者們堅定地回答:“革命老區(qū)的紅色精神?!标栃碌膱?zhí)政者把它作為武裝黨員干部思想的法寶。他們要求黨員干部發(fā)揚老區(qū)精神,團結一心,艱苦奮斗,樂于奉獻。于是,“一線工作法”誕生了。所謂“一線工作法”,就是黨員干部要沉入一線,深入基層,做服務民眾的“老黃?!?,學習大革命時期紅色蘇維埃的“提包政府”,用他們的精神演繹山鄉(xiāng)巨變。紅色法寶孕育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人民的好公仆王賢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柯亨薦、造林大王楊裕中、中國好人劉時粘、全國模范教師王月娥等,像一顆顆璀璨的明星閃耀在中華大地,引領時代風尚,激勵干群前行。
二是把紅色資源作為生動教材。陽新把湘鄂贛革命烈士陵園、龍港烈士陵園以及楓林漆坊烈士陵園等多個烈士陵園作為領導干部和青少年教育基地。每逢清明節(jié)、建黨節(jié)、公祭日等重要節(jié)日,陽新縣政府就會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和中小學生參加祭掃烈士墓等教育活動,對黨員干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還組織黨員干部“重走紅軍路”,尋訪紅色足跡,重溫革命故事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進一步推進革命教育向縱深發(fā)展。同時,還開展唱紅歌、讀紅書、看紅劇、寫紅文等各類活動。陽新通過各類活動讓紅色資源在人們心中扎根,開花、結果。
把紅色資源作為經濟支柱 陽新是農業(yè)大縣,農業(yè)人口占七成。陽新素有“百湖之縣,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近些年來,陽新的決策者們把目光盯在了旅游業(yè),念好旅游“三字經”,即“古”色、“綠”色、“紅”色。陽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古跡、古建筑、古文化隨處可見,“古”色深厚;陽新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境內景點繁多、風光各異,“綠”意盎然;陽新烈士陵園、紅軍街、烈士墓林、將軍故居等名噪荊楚,宛如“紅”星閃耀。陽新把“紅色旅游”作為新興支柱產業(yè),納入“三位一體”來謀劃,著力打造旅游品牌。湘鄂贛革命烈士陵園、龍港紅軍街、烈士紀念園、革命紀念館、王英王平將軍紀念園等紅色景點特色鮮明,吸引著省內外游客。
如今,你若踏進陽新這塊紅色沃土,定會感覺到一股濃郁的紅色清風撲面而來,讓你心曠神怡,喜不自勝。
陽新新時代:每天不一樣
陽新縣地處鄂東南,縣域面積2780平方公里,轄22個鎮(zhèn)場區(qū),總人口111.91萬,素有“魚米之鄉(xiāng)”“荊楚門戶”之稱。近年來,陽新先后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縣”“國家農村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國家第三批支持農民工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試點”,榮獲“全省縣域經濟先進縣”“最佳金融信用縣”“造林綠化模范縣”“省級園林城市”“省級平安縣”“省級文明縣城”等稱號,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魅力示范縣200強。
陽新與祖國各地、與世界緊密相接,互通互連 陽新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捷。地處武漢“1+8”城市圈和長江經濟帶中游南岸,長江黃金水道過境45公里,106、316國道橫貫東西,武九鐵路、武九客??v穿南北,大廣、杭瑞、黃咸、麻陽、武南(在建)五條高速境內縱橫交會。
駕車從大廣高速三溪出口下,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到達陽新縣城;從杭瑞高速木港出口下,十幾分鐘即可進入陽新主城區(qū)。去省城武漢,城北高鐵站始發(fā),動車一小時可到;去杭州,五小時可到;去深圳,五時四十五分可到;去福建廈門,六小時可到;鄂州花湖機場投入運營后,自鄂州搭乘航班至北京,僅需兩小時;出口貨物由城北工業(yè)園區(qū)裝車,一小時到黃石港,再由黃石港走海運,發(fā)送至歐美各國……
陽新與祖國各地,與世界,緊密相接,互通互連。
陽新遍地都是梧桐樹,雉城隨處可見金鳳凰 英雄風骨永傳承,紅色血脈恒賡續(xù)。歷史是由人民創(chuàng)造的,繁榮富強也是由人民創(chuàng)造的。新中國成立后,陽新人民循著英雄的足跡,朝著改革開放的源頭厚養(yǎng),上下求索,鏗鏘前行。一些人走了出去,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發(fā)展經驗與制造技術。又有一些人被請了進來,大批行家里手和創(chuàng)業(yè)成功人士紛紛扎根陽新,開天辟地,興業(yè)創(chuàng)業(yè),與陽新人民攜手共創(chuàng)未來。
2022年7月7日,陽新縣第二季度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儀式在長江畔的富池鎮(zhèn)舉行,當天集中簽約項目50個,總投資過百億元,陽新經濟發(fā)展又增新動能;棋盤洲、武穴兩座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得天獨厚的交通優(yōu)勢,再增陽新投資加分項;楓林鎮(zhèn)繼引進勁牌酒業(yè),成為全國最大的白酒原酒生產基地之后,又建壓力容器精密制造科創(chuàng)園,成為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制造的一匹黑馬;“億噸大港、百萬標箱”的新港口岸已正式開關,并獲批“全國創(chuàng)建多式聯運示范港區(qū)”;大批知名鞋企落戶城北工業(yè)園區(qū),國際大牌鞋商紛紛拋來橄欖枝,園區(qū)產業(yè)集群效應不斷凸顯,“陽新中部鞋都”初具雛形,“陽新鞋匠”金字招牌打響……
捷報才傳,喜訊又接。陽新遍地都是梧桐樹,雉城隨處可見金鳳凰。
陽新,既是投資熱土,亦是宜居家園 新社會,新時代,新觀念,新風尚。新時代的陽新人民,既要生產生活,也要休閑享樂;既重物質發(fā)展,也重精神傳承。陽新,既是投資熱土,亦是宜居家園。
春來宜覓茶。登上龍港金竹尖,眼前盡是波瀾壯闊的高山茶園。明前的“金竹云霧”綠茶澄碧,入口甘甜;洋港月山茶廠,出產地道紅茶“月山紅”“富川紅”;金海茶場,茶山纏繞著綠浪,綠浪里忙碌著采茶的俏嬌娘。走累了、看累了,坐下來啜一口顏色清亮的白茶湯,由內而外通身舒暢……要奮斗,要拼搏,也要空下來喝茶聽水響。這就是現代陽新人的生活新理念。
夏至好消暑。氣溫才上升,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王英仙島湖就迎來了旅游旺季。千島之湖美不勝收,天空之城俯瞰大地,一湖碧水,山風來拂,清涼了多少人的炎夏;楓林地心大峽谷,打開神奇的地底世界,石田古驛,觸摸一段古老的歷史印記;排市滴水巖,白瀑凌空騰瀉,空谷來風悠然,潭前駐足,冰珠飛濺,玉霧彌散,猶如置身雪國冰原……
入秋可采摘。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行過東坡題字的石崖,到過“楚江鎖鑰”的半壁山古戰(zhàn)場,觀過網湖濕地保護區(qū)的天鵝白鸛,賞過銀山上的黃葉紅楓,最終要來到秋天的落腳點——采摘。豐盛甜美又多汁的秋,怎能少了荊頭山的蜜橘、黃顙口的雜柑、軍墾農場的甜橙?
臨冬需宣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既要把好糧食藏起來,也要把好家風、好故事傳起來。藏起來的糧食在谷倉,宣揚故事則要坐在爐火旁。坐在爐火旁,講一講老輩的家風,述一述英雄的勝跡,傳一傳革命的箴言,宣一宣發(fā)展的進程。這爐火,不是某一家、某一戶的爐火,這爐火是大眾的,是社會的。可以將這爐火搬到楓林國師府,搬到闞家塘古民居,搬到龍港紅軍街,搬到烈士陵園,搬到檔案館,搬到文化館,搬到圖書館,搬到鄉(xiāng)村,搬到學校,搬到田野……
清晨,蓮花湖濕地公園荷香裊裊,一池碧水瀲滟鋪朝陽;傍晚,云天相接萬丈霞光,映照在七峰林場的群山之上。白天,陽新城車流不息人聲鼎沸;入夜,商業(yè)區(qū)華燈璀璨通宵無眠。陽新,每一天都有新風景、新面貌、新發(fā)展、新變化。陽新,這個無數英雄戰(zhàn)斗過的地方;陽新,這個無數先烈埋忠魂的地方,已蓬蓬勃勃、宜商宜居,充滿幻彩與活力。
陽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葉祥東、伍燕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