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人總是要自強的,就像梔子花一樣。我一直牢牢記著這句話。我家小陽臺就有一盆梔子花。它伴我走過十幾載春秋,見證了我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它嫩白的花瓣兒托著鵝黃的花蕊,風姿俊秀,含苞欲放。也許人與花之間是有緣分的,幼時的我時常呆呆地望著這盆梔子花。母親告訴我,花也是有靈魂的。
我時常會和它對話,向它訴說成長中的喜悅與煩惱。春去秋來,其他植物皆凋零殘敗,只有那盆梔子花依舊飽含生機。我和父母在年復一年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它柔弱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堅毅的心?;ú莘泵臅r節(jié),它不與百花爭艷,只獨自吐露馨香,默默美麗;秋冬時節(jié),待百花凋零,它主動承擔起裝點陽臺的重任,不懼寒風凍雨,努力為小陽臺增添一抹生機。那盆梔子花的形象在我心中扎了根。
有人說,象征堅毅品格的花不勝枚舉,梔子花的形象不夠典型。它所謂的堅毅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愿?我曾經(jīng)也有這樣的疑問,還跑去問父親。
父親笑著對我說:“梅花在文學作品中作為堅毅品格的象征由來已久,它固然是這方面的主角。但在生活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自立自強,無愧于心就好。你可以去問問梔子花,它是不是這樣想的?”這番話使我茅塞頓開。我跑去看那盆梔子花。正值深秋,它已褪去夏日的浪漫,在天地間緊緊守護自己的枝葉,根莖深深地扎入泥土中,奮力維持自己的生命。
我搖晃了幾下花盆,梔子花的根部紋絲不動。一陣寒風呼嘯,陽臺上其他植物的花葉簌簌而落,枝上寂寥,只有梔子花依然保持著挺拔秀美的風姿。不同于梅花的傲霜斗雪,梔子花用它獨有的方式體現(xiàn)著生命的價值。何必在意自己的堅毅是否能被人發(fā)現(xiàn)?只需做好自己,做生活中的強者就好。我要成為梔子花一樣的人。梔子花自然不會開口告訴我,但我已經(jīng)知道答案。我把想法告訴了父母,他們相視一笑。
父母發(fā)現(xiàn)我對這盆梔子花有好感后,便注重利用實物來教育我,希望我能見賢思齊,不斷充實和發(fā)展自己。他們時常會陪伴我觀察梔子花以及陽臺上的其他植物,和我一起討論它們各自象征的品格,還和我分享他們勵志的人生故事。通過梔子花,我和父母更加了解彼此,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這樣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回想我20年來的生命歷程,我努力讓自己像梔子花一樣自立自強,不求引人注目,但求問心無愧,做自己的主角、生活中的強者。在學習中,我懷著滿腔熱忱投入其中,細細品嘗求學的艱辛和獲得知識的喜悅,遇到困難時不逃避、不退縮,努力想辦法解決;在生活中,我也善于抓住一切能鍛煉自己的機會,不畏懼可能存在的風雨。當我遇到一時無法擺脫的困境時,我的腦海中就會不自覺地浮現(xiàn)出梔子花在寒風中屹然挺立的風姿,還有和父母在陽臺討論時的歡聲笑語。這些溫暖的記憶瞬間給予我勇敢前進的力量。是不是“梅花”又有什么要緊?我只做自己的“梔子花”。這一瓣記憶里的馨香能撫平我在人生旅途中遭受的傷痕和苦痛。我愛我的父母,愛梔子花,更愛我們在一起的時光。這是我和梔子花的故事,更是我和父母的故事。
我愿做生活中的梔子花,質樸的外表下包裹著堅毅的心,努力讓靈魂一點點散發(fā)出香氣。
(作者系江漢大學歷史學歷史201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