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p>
“爹,你咋個又在念叨這首詩?”
“因為爹小時候老是記不住嘛!趁你年齡小,我多啰唆幾遍,說不準你將來就記住了呢!多點兒文化,不至于像我這樣一輩子要靠力氣吃飯……”
“哼!就你這股子念叨勁兒,我早八百年前就會背了。”父親哈哈一笑,父子倆便由此拌起嘴來。
印象中的童年里,父親很喜歡背杜甫的《絕句》,每次背到興頭時,還非要拉著我一起,講其意思,究其情感,懵懵懂懂之中,卻也潛移默化地讓我對古詩產生了微妙的情愫。以至現在每每聽到身邊人討論詩句時,我還時不時能接上幾句,父親在不知不覺間成了我古詩的啟蒙老師。
上小學時,我很少見到父親。我本是農村家庭出身,母親卻不愿我在農村的小學上學,說是怕我在學校里面跟壞孩子一起學壞了。于是她不顧親戚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在縣城里租房照顧我讀書。
父親則常年在外地干粗活兒來掙錢供養(yǎng)我們。那時父親白天一直在干活,我們晚上又睡得早,加上電話費又貴,他更多地是給我們發(fā)短信。母親不識字,她口述,我給父親回復。母親思念父親,雖然不會寫字,但也拿著我的筆,歪歪扭扭地把父親的短信抄了下來,遇到不認識的字還讓我拿字典給她查,一晃幾年下來,沒想到竟寫了滿滿幾本。
印象最深的,是初到縣城時父親發(fā)了一條很長的短信,母親足足抄寫了好幾天:
龍娃兒媽,龍娃兒,你們最近過得還好嗎?縣城的環(huán)境你們還適應嗎?我這邊一切都還安好,有地方吃有地方睡,你們不用記掛著我。我的工資每月按時給你寄回去。嘿,你猜怎么著,這兒的工資比我們那邊高個十幾塊呢!我留一點兒生活費,省下來全給你們。
你們該買啥買啥,不要省著,娃兒在城里上學了,可不比我們鄉(xiāng)下,雖說是有校服穿,但也給娃兒買幾件合適的衣裳,給你自己也買兩件,出門別讓別人笑話咱。
另外,我看龍娃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買點兒肉和牛奶給孩子,囑咐他要好生地學習。來這兒了,人家都好好學習,讓他不要貪玩,將來學成,有一份輕松的工作,不會像我這樣做體力活兒咯,做一天給一天的工資,要是遇到下雨天就沒有錢,又累又辛苦還掙不了好多錢,跟著我讓你們娘倆受苦了。
我們這兒早上6點多就起來了,一直到晌午才歇息,吃過飯,下午又接著干,一直弄到天黑。
我沒在身邊兒,你要好好地管教孩子,爭取將來我們也能在城里有一間自己的小房房。我聽說老家的柿子快熟了,你們也回去看看爸媽,吃柿子的時候可別忘了幫我也吃一個。
經過母親的口述,我給爸爸回復:
我們這邊也都還好,縣城就是不比農村,啥啥東西都要去買,離不了錢,喝個水都要花錢,這不省怎么能行。你自己也別全把工資都寄回來了,你也多留點兒,你要干活兒,你也需要營養(yǎng),不然你累壞了,我們可咋辦,別太細顧(方言中節(jié)省的意思)。
娃兒一個星期5天在學校,不穿校服穿啥,他一天比一天高,買衣裳很快就不合身了,不消得去買,我這結婚的時候有好幾件呢,我可不跟你一樣兒的,我有衣裳穿,我衣柜里都裝滿了。城里的肉好貴,隔幾天會買一點兒。娃兒學習還行,上次語文數學都考了86.5,你看,比你那會兒都好吧!我一直囑咐他來城里了要安分,要好好學習,不要惹事。
天晴了你就好好地干活,下雨了你正好也歇歇,出門在外也沒人照顧你。莫說那些喪氣話,好日子不都是慢慢熬過來的嘛!我相信你,我們到時候肯定能買上房,讓那些看我們笑話的親戚看不了。你不說我都知道,你稀罕柿子,過幾天等娃兒放假,我就帶著他回去。你放心,我多摘些,曬干,過年等你回來了吃柿子干兒。你平時干活兒的時候要小心點兒,別累著、傷著了,安分干活兒。
母親沒讀過書,但是講起道理來可是頭頭是道??h城里租的房子雖小,但母親每天都要精心地打理一番。
印象中,不管什么時候,我的校服都是干干凈凈的。母親說人可以不帥不漂亮,但一定要整潔,再好看的人,要是穿著邋里邋遢的也會招人嫌棄。
后來,當我回憶起這些事的時候,女友對我說,她對我的第一好感源自我干凈整潔的衣服和外表。
記得有年冬天斗火,我自告奮勇拿起柴火一股腦往上添,心想著柴火架得越多,火燒得越旺。結果,不僅火沒引著,反而還冒起了一股黑煙,熏得我在一旁眼淚直流。
母親看到我灰頭土臉的樣子,邊笑邊嗔怪我說:“人要忠心,火要空心。你得給它點空子,它才有地方燃燒?!蹦赣H邊說邊用火鉗把柴火摟空,然后接著說道:“我們做人呢,就應該忠誠對人,這樣才能夠立身處世。有些人??恐P≈饕?,就算是快活一時,人在做,天在看,做壞事是有報應的,總有一天會降到他頭上……”不一會,火邊順著那個空子慢慢燃了起來,越燒越旺。
后來,我讀到胡適先生的文章《我的母親》,他在文章中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現在想來,我大抵也是如此。
2013年,爺爺去世,父親回來奔喪。抱著爺爺的遺像,父親悲痛地說:“爹啊,兒子才剛剛買了房子,還沒來得及裝修,你怎么就去了呢!”當晚,父親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從小到大,我第一次見父親抽起了煙。
后來在爺爺房間的抽屜里,我無意間翻到父親給爺爺寫的信。零零散散大概有十幾封,有些老舊和破損,皺巴巴的,一些字跡已不能完全認清,只有一封保存相對完好:
爹,近來身體可還安好?媽的風濕有沒有好轉?您平時少抽點兒煙,少喝點兒酒,對身體不好。龍娃兒現在一天天長大,現在已經會背杜甫的《絕句》了呢。還記得當年您拿棍子追著我滿地方跑,打都沒把我打會背。
娃兒比我厲害,是塊兒讀書的料。他媽說得沒錯,得讓他去城里面讀書。我們知道在城里生活花錢,但我不想讓孩子以后跟我一樣打一輩子粗工,天天累死累活的。改天讓他們回家探望你們二老,您考考他。家里的田地做不了就不要做了,您老也年過花甲了,媽也是知天命之年了,平時沒事就到處走走轉轉,不要累著自己,家里需要錢或者別的什么東西了,您只管告訴我們一聲。
你們放心,我們在城里過得都好,希望你們照顧好自己,最后祝你們二老身體健康。
有一首歌唱道:“這是我父親日記里的文字,這是他的生命留下,留下來的散文詩,幾十年后,我看著淚流不止,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幾十年后,我看著淚流不止,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張舊報紙,舊報紙……這上面的故事,就是一輩子?!蔽衣犕旰苡懈杏|,父親母親的文化水平有限,他們寫不了散文詩,他們的短信很通俗,父親的手上全是繭,母親的臉上全是皺紋。我的父母親其實很平凡,老實說,他們什么都給不了我,卻又什么都給了我。
(作者系江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數學192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