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明
江西信豐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西省作協(xié)理事,贛州市作協(xié)副主席,信豐縣作協(xié)主席、文學院院長。出版散文集《青瓦流年》《昨日已遠》《靜靜的吊鐘嶺》《風物追影》,紀實文學《奔跑的橙子》等。曾榮獲冰心散文獎、井岡山文學獎、中國校園文學獎等。
與總書記握手,情不自禁地自我介紹:“我是贛南老區(qū)來的代表”
贛南多果樹,臍橙是一種。橙香萬里,盡顯老區(qū)本色。追根溯源,我首先想到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袁守根。
因為捎回156株臍橙苗并成功種植、在全區(qū)推廣,孕育出贛南臍橙,幫助贛南人民實現(xiàn)小康夢,他被譽為“贛南臍橙第一人”。
因為他提出“做強臍橙產(chǎn)業(yè)”的建議被寫入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振興發(fā)展的若干意見》,贛南臍橙產(chǎn)業(yè)迎來新一輪發(fā)展的春天。贛南臍橙總產(chǎn)值達122億元,25萬種植戶、70萬果農(nóng)受益。
2019年冬,橙子下樹時節(jié),袁守根獲評“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赴京參加中組部表彰大會。臨行那天放晴,照例晝暖夜冷。信豐縣城電力廣場旁邊一個不起眼的院子內(nèi),花卉盆景綠意勃發(fā),爬藤三角梅香氣撲鼻。袁守根的老伴整理著一個皮箱,囑他披上風衣;長子買給他的手機,跳躍出一條條祝賀信息;縣里的一名干部隨同他出門,奔向贛州黃金機場……
碧空如洗,南北咫尺。駐京的贛州鄉(xiāng)賢焦偉捷已安排司機從首都機場接他們,并一同用餐。40年前,焦偉捷在一次臍橙交易會上認識了袁守根,一起考察交流并合影,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老朋友久別重逢,欣喜萬分,焦偉捷想起袁守根交代的“不打擾其他友人”,加之夜間飛機10時才抵達,京城早已下起鵝毛大雪,便沒召集他人陪桌。
焦偉捷說,那年他與兩位信豐“臍橙人”打過交道,一位是袁守根,另一位是作家郭晨。袁守根接過話茬,說郭晨采訪過他,寫出了通訊《“拳頭商品”——臍橙》,發(fā)表于1979年12月1日的人民日報社《市場報》,這是贛南臍橙的消息首次出現(xiàn)于國家級報刊。當時,郭晨給他寫了一封信,要信豐補寄臍橙采摘圖片配發(fā),遺憾的是稿子已見報他才收到信件。如今,那份樣報和信件存于中國贛南臍橙產(chǎn)業(yè)園展覽館,無聲勝有聲。
袁守根下榻國二招賓館,同來自南昌市西湖區(qū)廣潤門街道黨工委先進集體代表周作柱住一間房。據(jù)央視《新聞聯(lián)播》報道:2019年12月16日上午10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等來到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會見全國150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450個先進個人,全場響起熱烈掌聲。習近平等同代表們親切握手,不時交談,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其中,播出了習近平同第二排的袁守根握手的畫面。表彰大會上,袁守根為33位領獎代表中的一位,胸戴大紅花,站在高高的頒獎臺,載滿橙鄉(xiāng)的無限榮光。
2020年元旦,我登門走訪了袁守根。跟他見面,是我前幾天就預約好的。老人家的生活蠻有規(guī)律,早起散步,早睡修身。他一大把歲數(shù),除了偶爾下鄉(xiāng)釣釣魚,更多的時間還是像他在位時那樣往果園跑,跟果農(nóng)們打成一片。
他知曉我的來意,話題自然從分享他的北京之行開始進行。他告訴我,江西這次有10個先進集體和7個先進個人受到表彰,只選了1個先進集體和1個先進個人代表赴京參會,分別是周作柱和他。他激動地說:“跟習主席握手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自我介紹:‘我是贛南老區(qū)來的代表?!曋飨⑿χ疽猓骸冒。冒?!’”
袁守根從柜子里取出大會座位安排表、合影照片和榮譽證書。他向我介紹,他的出席證上的編號為60,坐在中間第一排第3號,左邊是經(jīng)濟日報社退休干部代表羅開富。羅開富得知袁守根來自贛南,如遇知音,他說他曾因參加“重走長征路”的采訪到過贛州,對遍布山嶺的臍橙印象深刻,流連忘返。這讓袁守根想起了與他同名不同姓的袁開富,以及50年前他們一起創(chuàng)辦國營信豐園藝場的往事……
“日頭出山,一片世界”
1941年7月,浙江省諸暨縣大侶鄉(xiāng)袁家村,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家人給他取名為袁守根,寓意“根木成林”。袁守根年少時離開西施故里,考入南昌一所大學讀林學專業(yè),從此走進贛南。
袁守根畢業(yè)那年,和班上的23名同學集結于贛州,等候分配。23名同學被分配到瑞金、寧都、于都、崇義、定南等縣,他被分到信豐。作為學校團支部宣傳委員、班上的副班長和這批學生的領隊,他一一送同學們上車離去。最后,他獨自一人,手提裝生活用品的木箱、肩背裝滿書籍的書包、夾帶一卷陳舊的草席,擠上了開往信豐的末班車。信豐民間有一句俗話:“日頭出山,一片世界?!币馑际悄贻p人不負大好時光,努力奮斗,前途無量。袁守根到達信豐的那一天,正是迎向“一片世界”的第一天。
當汽車喇叭拖著長音停下,袁守根理了理頭發(fā),下車把行李寄存在服務臺,問去縣政府的路。到了目的地,組織人事部門的尹科長接待了他。尹科長看了他的介紹信、戶口遷出證明和檔案后,使勁搖起了辦公桌上的電話,撥通后對對方說:“有位林學系畢業(yè)的男生,叫袁守根,22歲,安排到你們單位怎么樣?”對方連說可以。尹科長告訴袁守根,那是主持林墾局工作的曾副局長,接著便開了一張派遣證給他帶去報到。
袁守根找到縣林墾局時,曾副局長見他一臉憔悴,吩咐他先去招待所休息,過幾天正式上班。袁守根發(fā)愁了:之前呆在贛州大半個月,用光了糧票,身上僅剩下幾毛錢,此時饑腸響如鼓,怎么辦?曾副局長似乎看出了他的難處,預支給他一周的食堂飯菜票。聽他說行李還寄存在車站,就帶他走出辦公室,扶出一輛自行車說:“你騎這輛自行車去搭東西吧!”袁守根后來說,從那天開始,他切身體會到了信豐人的熱心和誠懇,心也就安定下來了。多年后,曾副局長擔任安西臍橙“大會戰(zhàn)”指揮部副總指揮,袁守根擔任臍橙場副場長,接續(xù)當初的“林墾”情誼。那輛后來報廢的自行車,袁守根特意回收起來當作紀念。
那年秋天,意氣風發(fā)的袁守根調(diào)至河西片的西牛林場。報到那天,他步行到老屋場村三岔路口。走累了,他索性坐下歇一會兒,此時過來一個戴草帽的中年人,袁守根站起來問路。中年人說:“你跟我走。”原來,中年人正是西牛林場黨支部張書記。在西牛林場,條件艱苦,一間房、兩張床,他倆同住了三年。張書記的領導魄力和公道正直,給袁守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多年后,張書記之子成了袁守根的同事,他感慨地說:“家父一直記得你們的患難之交。”
袁守根在西牛林場期間,林場多元開發(fā),主栽種杉、松等10多個樹種,不但辦了一個苗圃基地,還嘗試種植水果增加收入。袁守根想到了家鄉(xiāng)的種植產(chǎn)業(yè),建議林場種植溫州蜜柑。場長安排他前往溫州園林考察,引進溫州蜜柑,定植于老營場地段。雖然這塊地面積小,不成氣候,但袁守根在這兒邁出了實踐柑橘技術的第一步,從此開啟了信豐種植柑橘的先河,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和意義。
青年女工顧佩荃比袁守根小1歲,比他早1年來到林場。她是袁守根的助手,配合他記錄土壤、氣候數(shù)據(jù),整理橘樹生長資料。每天,袁守根和她結伴進山嶺、回林場,一來二往,日久生情。相處4年后,他們步入了婚姻殿堂。他們的婚禮非常簡單:休了3天婚假,在食堂辦了兩桌簡單的宴席,照了一張黑白合影。
袁守根的下一站工作地是安西,職務是國營信豐園藝場技術員。袁守根駐扎安西15年,無暇回一趟大侶老家。有一年初春,橙園套栽葡萄苗木,他出差浙江金華選購,為趕早回場種植,距家咫尺卻未踏進。
袁守根說,他心里裝著鄉(xiāng)情。他7歲時,教書的父親過世,母親挑起家庭重擔,撫育5個兒子。他們村后有個山茶園,山茶籽成熟時,年幼的袁守根采回山茶籽去圩上收購店換幾毛錢,四哥說買6粒紙?zhí)墙o全家人吃,袁守根沒舍得,他把錢緊緊地捏在手心,回家交給母親,把它們積攢起來買學習用品。袁守根還記得,老家人邊采茶邊唱《南泥灣》:“軍民開荒大生產(chǎn),三五九旅是模范。咱們走向前,鮮花送模范……”他知道,南泥灣在遙遠的陜北,花籃里的花也在陜北。但那情景宛如安西果業(yè)開發(fā)大會戰(zhàn),那花香如橙花的香,最后會變成橙子的香。他第一次回家是已調(diào)縣科委的次年臘月,朋友幫他訂的火車票;第二次回家是在退休后,為母親守靈送葬。為了寄托思鄉(xiāng)之情,他在客廳里安放了母親的照片,清明、冬至時節(jié)都寫家書或打電話叮囑哥哥,代他去父母墳上修草添土、掛紙祭奠。
袁守根憑著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在江西信豐一片貧瘠的土地上種出了臍橙,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省經(jīng)濟技術協(xié)作辦授予“新長征路上的浙江人和諧奉獻獎”,成為18位在長征沿線地區(qū)默默奉獻的獲獎浙江人之一。
揮別妻子,挑擔背包向安西進發(fā)
信豐為何選址安西辦場種植柑橘?這跟當?shù)氐淖匀毁Y源有關,也取決于執(zhí)政者的決策眼光。
當時,信豐植樹造林已顯成效,為響應“以糧為綱,多種經(jīng)營”的號召,縣委決定創(chuàng)辦一個國營園藝場。在一次縣委常委會上,桌上放了一些尋烏縣種植的蜜柑,大家剝開品嘗后嘖嘖稱甜,隨即展開關于種植柑橘的議題,討論研究自己縣的辦場方案。一名與會領導推舉了袁守根參與這項工作。袁守根揮別新婚妻子,加入建場選址考察組。
據(jù)《信豐臍橙志》記載,水利、林業(yè)、地質(zhì)三個部門考察、勘測了西牛、大塘、安西三地,最終確定地點為安西。首先,西牛公社源和一帶,土壤多屬石灰?guī)r土,土層淺薄、粘、酸、瘦、板,保水保肥能力弱。其次,大塘公社長崗一帶,屬典型的紅壤丘陵,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毗鄰發(fā)源于九連山的桃江河,具備柑橘生長的要素,但若辦大型園藝場,大塘、坪石近萬人須繞道進城,加之山嶺遍長松樹,若砍樹種橘,又斷了當?shù)乩媳恚ǚ窖裕墙魅藢ν±相l(xiāng)的稱呼)的柴薪。最后,考察組轉至安西赤坑、龍水和桐梓,他們爬坡上嶺,走壟過塅,所見之處,低山矮嶺,樹少草多,村舍稀落,紅壤土中的草地、黃泥土連片成形,有沙、肥、厚等優(yōu)勢,壓在心頭的石頭總算落了地。綜合分析,安西的氣候、地形、地貌、土質(zhì)、水源等條件均佳于西牛、大塘。多年以后,信豐臍橙產(chǎn)業(yè)印證了最初的這一選擇。
袁守根說,為了搶進度、早辦場,1969年大年初二,他同袁開富等4人向安西進發(fā),打響了規(guī)劃設計的前哨戰(zhàn)。由于汽車站正月初八才開工,他們毅然挑擔背包前行??h城距安西29公里,他們走了近7個小時。抵達后,他們租了圩上上堡街的一間房子(原隘高林場竹木檢查站)供住宿、辦公,并在此掛上“國營信豐園藝場”的牌子。袁守根記憶猶新:房前有條小河穿街蜿蜒西流,河岸兩邊一排排吊腳樓錯落有致。隔壁居住著李聰輝一家,兩戶僅一面木板墻之隔,能聽見彼此的聲響。
袁守根顧不得歇腳,頂著寒風上山測量地段、設計梯帶、繪制果園版塊界線。赤坑二隊民工張年崽、張七寶幫他打標桿、開路基、圈劃穴距。3個月下來,袁守根瘦了一圈。
辦場初期,異常艱辛。袁守根說,食堂蒸飯的鍋破裂了,為了省錢只能將就著用。有一次,他路過一家剛搬走的國營鐵器廠,見到一口裝過油印機蠟紙的鍋被丟棄在廠門口,他如獲至寶般撿了回來,用柴油燒盡油漆,用細沙、清水洗凈鍋底,變廢為“寶”。袁守根身兼技術員、文書、會計,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他經(jīng)常晚上加班,可沒有燈怎么辦?他拿來木條,扎上棉花,醮上廢棄的柴油,點亮了當燈。
不久,園藝場在老鴉崠對面(原公社水土保持站)辦了一個柑橘苗圃,雇上堡小隊的社員務工(當時的政策不允許私人搞副業(yè),但給園藝場做事得到了公社的同意),隊里每天輪流派工,收入歸隊里,由隊里記工分。
縣里配給場部一輛10匹馬力的手扶拖拉機,由袁守根、李聰輝同司機袁六生去縣城接回來,李聰輝成了編外無工資的跟班員。隨著園藝場招來第一批職工24人,場部搬到赤坑村,縣里又配了一輛27匹馬力的“豐收”牌拖拉機,袁六生換開這輛拖拉機,新職工郭洪旺駕駛手扶拖拉機。在那個年代,對于剛開辦沒多久的園藝場而言,那是何等現(xiàn)代化、何其珍貴!但每天一大早,袁六生都要拿著搖把使勁地搖,幾個人推出10多米遠,煙囪冒出一股黑煙,拖拉機才不再熄火。
場里準備建第一座房,地址定在山坡上。袁守根將房子設計成七字形,一側為三間住房,一側為廚房、倉庫,最前邊做車庫。為了建房,他們下田挖泥、上山砍杉樹、去癩痢石打石頭、到窯崗拉溝瓦。經(jīng)過一場緊張的“會戰(zhàn)”,他們終于搬出了臨時帳篷,搬進新房。拖拉機駛出場里,順著山坡滑行,轟隆隆地響,省時省力。
袁守根最早引進的兩捆臍橙樹苗,正是靠這部“豐收”牌拖拉機運到鄰山種植,誕生了“母親樹”,成就了臍橙母本園。
一帶緩坡,一座山,又一座山。山與山之間一派蔥蘢,風是綠的,空氣是綠的,連陽光也是綠的。在綠與黃的山間,有過多少血汗浸透、叩擊人心的故事?
深刻體會到了“園丁”一詞所蘊含的力量
1970年底,袁守根赴湖南邵陽調(diào)購蜜柑種苗,從一種現(xiàn)象中受到啟發(fā):當?shù)赜小叭A盛頓”臍橙品種,為美國引進嫁接苗木,由于氣候等原因,掛果率低,種植面積少。他想:臍橙屬于柑橘類水果,遠比蜜柑珍稀,信豐氣候跟這里有區(qū)別,說不定能見大成效,帶點兒種苗回去試種,說不定可行。他問了問價格,對方巴不得搭銷出去,回答說與蜜柑同價。袁守根想:“這樣自作主張買臍橙種苗,萬一場領導班子問起責來,自己豈不是吃不了兜著走?”不過,他身為技術員有理由解釋是購回來做對比試驗。心動不如行動,他毫不猶豫地選了兩捆臍橙種苗,連同2萬株蜜柑種苗一起裝了車。
經(jīng)過驗證,時任場黨支部書記兼主任的袁開富在班子成員會上表揚袁守根,并決定成立臍橙“三結合”科研小組,由袁守根負責管理、研究、觀測。
臍橙種在拖拉機站附近一塊坐北朝南的山坡上,袁守根為每棵臍橙樹編號,詳細地記錄發(fā)芽、開花、掛果、落果過程中種種要注意的點。每次外出開會、學習回來,他不是先進家門,而是先到果園察看苗木。當看到臍橙樹苗伸枝展葉、迎風搖擺,他就像見到“情人”一般,一臉陶醉。
春季,臍橙萌發(fā)、開花;五六月份,橙樹迎來兩次生理落果;10月上旬進入轉色期,果實開始從青轉黃;11月中下旬,果實自然成熟,適時采收。充滿韻味的“臍橙月令”,律動著時間與生長的光影。
通過實踐、探究、摸索,袁守根和職工們掌握了一套實用有效的管理技術。比如,在臍橙園里套種西瓜、豇豆、肥田蘿卜等作物,以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zhì)、提高果實質(zhì)量;果樹之間的距離必須保持在2米以上,才能讓果樹獲得足夠的陽光和養(yǎng)分;每年春天,橙花綻放,必須下得了狠手,摘除約七成的花,剩下的花朵才能結成優(yōu)果……
日復一日除草、澆灌、施肥、剪枝,袁守根深刻體會到了“園丁”一詞所蘊含的力量。3年后,200株“華盛頓”臍橙苗存活了156株,共收獲臍橙400斤。袁守根興奮地說:“這里的山土壤肥沃,這些橙子大而無核、香氣濃郁,一般的蜜柑跟它沒得比。”
那時,贛南有信豐、尋烏、大余、于都、興國等6個國營園藝場,每年都會組織果品評選活動。在1975年的果品評比中,信豐臍橙嶄露頭角。在次年廣交會上,信豐臍橙一炮而紅。聽到“味道真好,好吃極了”這樣的贊美,袁守根露出了笑臉,那是比橙花還要燦爛、比橙汁還要甘甜的笑。
講起當年贛南臍橙出口這件事,袁守根哈哈大笑,他說:“贛州外貿(mào)公司的游經(jīng)理來場里調(diào)蜜柑出口香港,我切了一個橙子招待他,領他去果園觀看。游經(jīng)理帶了20個橙子去廣州展覽,一位香港客商誤以為這是美國橙子。過后,香港客商發(fā)電報給國家外貿(mào)部組織貨源。信豐臍橙代表中國臍橙出口香港,1噸多橙子賣到了每公斤36港元,遠高于美國進口的橙子,轟動了香港。”前來信豐考察的江西省外貿(mào)領導對袁守根說:“你不要搞柑橘了,就搞臍橙,產(chǎn)品專供出口,為國爭光?!彪S后,省里決定由省外貿(mào)公司出資10萬元,在信豐發(fā)展千畝臍橙園,專供出口。
春風化雨,厚積薄發(fā)
隨著園藝場首次果業(yè)開發(fā)大會戰(zhàn)序幕的拉開,袁守根的妻子顧佩荃同26名正式職工調(diào)入。有人提議讓顧佩荃進辦公室做收發(fā)員,袁守根非常生氣:“干部家屬怎么能搞特殊化?”他把妻子安排在食堂做飯、養(yǎng)豬、管魚塘、種水浮蓮,3歲的孩子則托付圩上郭春秀的奶奶照看。
顧佩荃生次子臨盆時,袁守根沒守在她的身邊。某天夜里,拖拉機站的倉庫窗戶被人鋸開,十幾袋麩餅被盜。公社通訊員通知說,逮住了兩個小偷,有連帶作案嫌疑,請袁守根馬上趕去訊問。那天打雷下雨,食堂李阿姨勸他:“你老婆快生了,正需要你陪,你怎么要離開?”袁守根搖了搖頭,請她幫忙找接生員,說罷便不見了人影。直到深夜,袁守根返回,聽到房間里有嬰兒啼哭,才知道妻子已順利生產(chǎn)。
袁守根關愛職工。張年崽打完標桿后無所事事,恰逢某煤礦招工,袁守根知道他老實、能吃苦,就介紹他進廠;李聰輝考上大學那年春節(jié)前夕,袁守根提議場里把苗圃旁邊挖土方的工程給上堡小隊干,李聰輝一家人從中掙了100多元,供李聰輝上大學;一名新來的普工干活兒利索,但每餐吃不飽,整天愁眉苦臉,袁守根給他作特殊安排,讓他工余時間種番薯、蕎子,“定量交食堂,剩余歸自己”……袁守根的言行深深地影響了身邊的人。森工郭福生(后來任縣臍橙場場長)受到他的影響,從自己每月33斤糧油的指標中抽出6斤,接濟那名吃不飽飯的普工。
作為帶頭人,袁守根的勤懇、正直和友善起到了春風化雨的作用。在臍橙場的三次果業(yè)開發(fā)大會戰(zhàn)中,蓮豐、安全村幾個重點工地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當時沒有挖土機等機械設備,人們就“頭頂藍天戰(zhàn)荒山”,從早到晚,用鐵鍬、鐵耙、鋤頭、籮筐連續(xù)干了整整8年。據(jù)袁守根的筆記記載:
1970年10月,縣里從安西、桃江和虎山調(diào)集360多名基干民兵,他們晚上幾乎住在上堡街,上堡小隊的社員也跟著開梯田、挖坑。他們自帶工具、口糧、食油,無工資計工分,工分帶回生產(chǎn)隊分紅,每人每月只領取3.5元生活補助費。會戰(zhàn)以一個公社一個連為單位,下設排、班,按軍事化組織管理,各連隊自開伙食,炊事班露天打灶做飯,地面當桌用餐,全靠一把鍬一雙手開梯打帶,到次年3月開出梯田式園地1000畝。1978年,安西臍橙基地建設指揮部成立。1979年國家外貿(mào)部和計委批準,擴建2萬畝臍橙基地。至20世紀80年代初,共投入勞力3000多人,開墾梯田1萬多畝。大會戰(zhàn)結束后,各地知青陸續(xù)返回,留下一批骨干青年,商品糧戶口轉為正式職工、農(nóng)村戶口轉為合同工……
1979年11月11日,安西園藝場更名為信豐臍橙場。這個以單個水果“臍橙”命名的場子迎來了歷史性的大轉折,袁守根亦然。這一年,他獲得了到西班牙和美國考察臍橙種植的機會。這次出國考察,他結識了中國柑橘學科的奠基人之一、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的章文才教授。不久,年逾七旬的章文才慧眼識寶地,從武漢來到信豐。當他在安西看到凝聚數(shù)千人汗水開墾出來的臍橙基地,了解到信豐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土層深厚等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時,非常驚訝。他對袁守根說:“要把信豐建設成臍橙的著名產(chǎn)地?!?/p>
1981年9月,袁守根到武漢參加全國出口鮮橙基地技術員培訓班,再次見到章文才。培訓結束時,章文才向他介紹了從國外引進的“朋娜”“紐賀爾”“福羅斯特”等臍橙品種。袁守根精心挑選了8個臍橙新品種,共計1200多株。章文才囑咐他:“你一定要把這些品種培育、栽種好,我會來信豐考察,期望你們能篩選出幾個中國臍橙的當家品種來?!睅е挛牟诺膰谕?,袁守根回去后特地指定專人專職全程管理。
日復一日,一棵棵橙樹靜靜地生長。其間有一個小插曲:一名夏橙專家來到安西,看了這些臍橙,推斷說:“信豐土質(zhì)不宜種臍橙,只適合種夏橙?!辫b于專家的權威,有人迷惑了、動搖了。然而,袁守根相信自己的判斷。通過不斷地試驗,他研究出“高頭換接”“靠接換兜”“小老樹改造”“?;ū9钡纫幌盗行录夹g,培育出數(shù)百畝苗木,還根據(jù)育苗、定植、施肥、整枝、病蟲害防治等觀察、研究經(jīng)驗,推行“控制夏梢提高臍橙著果率”“山地果園套種優(yōu)良綠肥”,把臍橙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多畝。
“朋娜”榮登全國出口類臍橙評比榜首、“紐賀爾”被評為“部優(yōu)產(chǎn)品”是最具分量的答卷。經(jīng)過多年的試驗、馴化和推廣種植,“紐賀爾”以強大的綜合實力成為首選臍橙品種,占到贛南臍橙種植面積的九成以上。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柑橘學院的Fred教授跑遍全世界幾乎所有的臍橙產(chǎn)地,得出結論:“中國贛南的臍橙是地球上最美味的臍橙?!?/p>
守住一片秋實
“我在這里工作了15年,安西的父老鄉(xiāng)親養(yǎng)育了我15年,我十分感謝這里的父老鄉(xiāng)親?!蹦毘葮湔痉€(wěn)了“腳跟”,44歲的袁守根卻離開了縣臍橙場。
在擔任縣科委主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西省人大代表的那些年,袁守根的心從未遠離臍橙。20世紀90年代初,贛州提出“在山上再造,興果富民”,信豐的種果熱情一浪高過一浪。信豐以縣臍橙場為龍頭,以105國道和京九鐵路沿線為軸心,開墾荒山興建“百里臍橙帶”,統(tǒng)一規(guī)劃、連片開發(fā)、規(guī)模經(jīng)營,園連園、園連片、片連帶,形成了安西、大阿、西牛、同益、大塘埠等五大萬畝果業(yè)基地。袁守根被委以重任,再次領銜臍橙生產(chǎn)一線。
為了完善經(jīng)營、增產(chǎn)增收,袁守根組織興辦了一個股份制臍橙種植園,承包1500畝山地,以一畝為一股投資,工人、農(nóng)民紛紛入股。臍橙的效益遠遠超過水稻、柑子,老表們種一棵臍橙樹相當于養(yǎng)三頭豬。
袁守根除了自己種橙子,還不計報酬地幫助他人。有什么技術、經(jīng)驗,他從不藏著掖著。
最早,大阿一所小學的老師朱清能找袁守根要了4株臍橙苗,種在自家后院的山上。袁守根時不時去他那里觀察這幾棵臍橙樹的長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有了“一畝三分地”的朱清能承包了東風村60畝蜜柑,袁守根教他用“高接采穗”法種臍橙。自此,朱清能積累了第一桶金,回老家油山鎮(zhèn)辦起了長安園藝場。
在外打工的盧培金回老家大塘埠鎮(zhèn)種植臍橙,袁守根全程跟蹤指導,每個月搭順風車、乘鄉(xiāng)村班車前去教他移栽、培土、施肥及蟲害防治,有時身體不適則在電話里答疑解惑。因為袁守根的悉心授技,盧培金的果園連年豐產(chǎn),小有名氣。
嘉定鎮(zhèn)有一家果業(yè)公司種植臍橙3000畝,該公司的郭經(jīng)理想高薪聘請袁守根擔任顧問。袁守根說:“做顧問可以,盡我所能幫你。但是我若拿了你的錢,就沒辦法服務其他果園了。”他堅持一視同仁地服務于所有果園。
漸漸地,臍橙成為贛南真正的“黃金產(chǎn)業(yè)”。一次,袁守根與縣科技、果茶、農(nóng)業(yè)部門專家來到西牛鎮(zhèn)前山村一戶果農(nóng)的園子里,那里有一棵樹齡長達十幾年的臍橙樹,樹形高大、果實累累。那天,他們共同見證了果農(nóng)從這棵大樹上采摘12筐橙子的景象。經(jīng)過逐一計量稱重,這棵臍橙樹結了720多斤橙子。
2001年10月,年逾花甲的袁守根退休,白發(fā)、皺紋、斑點,是光輝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記。按理說他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了,但他時常往橙園跑,義務當果醫(yī)授技、做參謀出點子、分享種植經(jīng)驗。
2013年,柑橘黃龍病肆虐蔓延,農(nóng)業(yè)部門派出大量科技人員,蹲點山間地頭,防護病情。袁守根適時提出“種無毒苗木、消滅木虱、挖除病樹”的防控措施,使許多果園未受病害,喜獲豐收。那一年,一個外地企業(yè)看中了安西鎮(zhèn)的陂頭塘、葡萄山、半嶺高果園,打算投資興建一家大型生豬養(yǎng)殖場。引進這樣的企業(yè)勢必會污染空氣和水源,進而殃及桃子山一帶大片果園,還有赤坑、蘭塘村民農(nóng)田及安西河支流上逕河段。袁守根果斷出面做工作,杜絕了禁養(yǎng)區(qū)畜獸飼養(yǎng)。
過去,果農(nóng)望著滿山熟透的橙子等人來收購,賣果難、賣價低是普遍難題,果農(nóng)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賣不出去的橙子爛掉。在袁守根的建言獻策下,贛州辦成了線上“贛南臍橙網(wǎng)絡博覽會”,促成臍橙網(wǎng)絡營銷的快捷方便渠道,“現(xiàn)今鄉(xiāng)村公路四通八達,互聯(lián)網(wǎng)全覆蓋,臍橙產(chǎn)業(yè)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果農(nóng)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兩不愁,三保障’的實惠”。
每逢臍橙采摘季節(jié),不少電商邀請袁守根去果園拍照、錄像,代言產(chǎn)品,他樂此不疲,還打趣說:“我這長相,不見得帥氣??!”他只有一個要求:“橙子的品質(zhì)一定要原生態(tài)、健康、營養(yǎng)?!?/p>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袁守根每天通過手機與果農(nóng)聯(lián)系,“一對一”地把脈臍橙春管難題。
得益于袁守根的“實在”,贛州市加入了一批臍橙“追隨者”,培育出本土早熟品種“贛南一號”,接著“二號”“三號”也相繼生出“新根”。
袁守根晚年常跟人講“一封信”的故事。
1982年1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寫信給江西省委書記白棟材,鼓勵贛南大力發(fā)展柑橘產(chǎn)業(yè)。胡耀邦的指示信像一把“金鑰匙”,開啟了贛南臍橙的發(fā)展之門,老表們轉變思維,放開手腳大種果樹。袁守根也寫過“一封信”。2008年,贛南臍橙因冰雹災害而滯銷,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批示予以解決。2011年,贛南181萬畝臍橙增產(chǎn)增收,產(chǎn)量達140萬噸。春節(jié)前,袁守根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致信溫家寶。他寫道:
敬愛的溫總理,我是一名普通農(nóng)藝師,江西省信豐縣果農(nóng)袁守根。作為最早引進種植贛南臍橙的農(nóng)藝師,我見證了贛南臍橙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fā)展歷程,更是興果富農(nóng)的受益者。目前,贛南臍橙已成為贛州市農(nóng)業(yè)的“當家樹”,農(nóng)村的“致富樹”和農(nóng)民的“搖錢樹”,是贛南農(nóng)業(yè)的支柱產(chǎn)業(yè)。這是黨中央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和富民政策在紅土地上結出的惠民之果。更讓廣大果農(nóng)難忘的是,2008年突降罕見冰雹,交通受阻,導致臍橙滯銷,是總理親自批示,迅速解決了這一問題。今年臍橙又是一個豐收年,來信特向總理表示感謝并報喜。
2012年2月6日,江西省委下發(fā)溫家寶批示:“請省里派人代我看望袁守根同志并致謝意。贛南臍橙發(fā)展有很大潛力,只要堅持科學種養(yǎng)、提高品質(zhì)、搞活流通,就大有可為?!?/p>
省委、省政府派專人到信豐看望袁守根并轉達溫家寶的問候和關心。袁守根從溫家寶批示中得到啟發(fā),提出了“做強臍橙產(chǎn)業(yè),加快臍橙品種選育和改良,推進標準化、有機果園建設,支持貯藏、加工、物流設施建設”的建議,被寫入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振興發(fā)展的若干意見》。
天地生大美,萬物潤有聲。任何一個堪稱完美的果實,都是由時間、地理條件和人為努力的組合凝聚而成。至2019年,贛南臍橙種植面積達156萬畝,名列世界臍橙種植區(qū)之首,年產(chǎn)量第二;品牌價值超675億元,位居中國地理標志產(chǎn)品區(qū)域品牌榜水果類第一位,譽滿全球。在袁守根引種臍橙“母親樹”的安西鎮(zhèn),閃耀出國家4A景區(qū)——中國贛南臍橙產(chǎn)業(yè)園。
我的寫作速度遠遠跟不上袁守根接二連三的獲譽節(jié)奏:
2020年10月,袁守根獲評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于第七個國家扶貧日赴京出席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袁守根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5月31日,在中組部公示的建黨100周年“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表彰對象中,袁守根名列其中。
6月26日,他進京參加“七一”表彰等系列慶祝活動,現(xiàn)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
“山有幾道彎,水有幾道彎,彎呀彎呀,總有臍橙香。一片片金果掛山梁,一陣陣笑聲在回蕩……”袁守根常常陶醉在這首《橙鄉(xiāng)吉祥》的旋律中。每次踏入臍橙園,袁守根總覺得四處的果園、滿山的臍橙仿佛都在向他招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