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針灸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增加針灸療法及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神經功能、自理能力以及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Barthe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針灸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急性腦梗死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中醫(yī);針灸;補陽還五湯加減
急性腦梗死是比較典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與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高齡、不良飲食習慣、高血壓、家族遺傳等有關,具有較高的病殘率和病死率,臨床需給予積極治療。近年來,中醫(yī)療法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廣泛應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作用[1]。本研究旨在觀察針灸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52~87歲,平均(65.3±3.6)歲;病程2~23 h,平均(10.5±1.6)h。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51~88歲,平均(65.4±3.5)歲;病程1~24 h,平均(10.4±1.7)h。兩組以上資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確診為急性腦梗死;對研究方案知曉并已征得知情同意;發(fā)病至入院不足48 h;首次發(fā)病;中醫(yī)辨證分型為氣虛血瘀型。
排除標準:屬于進展型腦梗死或屬于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者;罹患心肺腎等其他重要臟器功能病變者;罹患各類惡性腫瘤者;罹患顱腦外傷者;罹患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對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者。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如抗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腦細胞、清除氧自由基、調節(jié)血脂、穩(wěn)定斑塊、控制血糖等。
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增加針灸療法及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1)針灸療法:包括舌三針、面三針以及氣海穴,取患側肩髑、太沖、臂臑、三陰交、曲池、豐隆、手三里、陽陵泉、外關、足三里、合谷、血海以及梁丘等穴。健側取血海、顳三針、足三針以及手三針,各穴位留針時間均為30 min,與電針治療儀進行連接,調整為疏密波,針灸療法1次/d,連續(xù)治療1周為1個療程。(2)補陽還五湯基本方:黃芪30 g,當歸12 g,地龍、赤芍、川芎以及桃仁各10 g,紅花6 g。隨癥加減,肢體麻木者添加半夏、陳皮各12 g,便秘者加杏仁、火麻仁各12 g,上肢無力者加桂枝、桑枝各9 g,下肢無力者加桑寄生、杜仲各18 g,半身不隧者加穿山甲5 g、水蛭3 g,失眠者加合歡皮、酸棗仁、夜交藤各10 g,中藥煎煮后取汁300 ml,分2次在早晚進行溫服。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痊愈:氣短乏力、半身不隧、偏身麻木等癥狀消失,患者的肌力達到Ⅴ級,可恢復正常的生活自理。顯效:癥狀改善以及肌力提升≥2級,能夠實現(xiàn)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有效:癥狀緩解以及肌力提升1級,日常生活依賴度仍較高;無效:癥狀、肌力水平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均無明顯變化。(2)利用NIHSS卒中量表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0~42分,分數(shù)與其神經功能缺損之間成正比,以Barthel指數(shù)評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0~100分,分數(shù)與其生活自理能力成正比。(3)記錄兩組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通過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用(±s)描述,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描述,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NIHSS評分,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23.16±5.52)分、(23.15±5.53)分,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NIHSS評分,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6.15±2.62)分、(11.16±2.59)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Barthel評分比較
治療前Barthel評分,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45.36±5.95)分、(45.37±5.94)分,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Barthel評分,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78.96±6.37)分、(69.75±6.18)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2/50),其中輕度惡心、口苦各1例;對照組發(fā)生為2.00%(1/50),僅輕度頭痛1例。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3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近年來發(fā)病率較高的急危重癥,在廣大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見,該類患者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由于血栓形成、斑塊脫落造成腦血管狹窄甚至出現(xiàn)阻塞,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該類患者的殘疾率較高,發(fā)病后也給其家庭帶來了十分沉重的負擔[2]。
針灸療法的應用能夠調節(jié)腦內血流變學并修復腦神經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于促進腦血腫吸收以及加快腦組織水腫消退有重要幫助[5]。補陽還五湯加減方中包含赤芍、黃芪、川芎、紅花等中藥。黃芪可益氣行血,赤芍、紅花、川芎以及桃仁等中藥有助于活血祛瘀,加用地龍則可暢通腦絡。將該中藥方劑與針灸療法進行結合,進一步提升通暢經絡之力,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神經功能和生活自理評分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且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率均較低。表明針灸療法與補陽還五湯加減進行聯(lián)合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灸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急性腦梗死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1]鄭會芬,張妙時,牛悅虹.溫針灸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對腦梗死恢復期氣虛血瘀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日常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0,29(2):178-181.
[2]韓春玲,延艷斌.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針灸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0,26(3):3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