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振耀
摘? 要: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對英語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應注重構建標準化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將教、學、評有機地結合起來。本文從教學評一體化的整體構建入手,以期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從而形成新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
教學綜合評價由教、學、評三部分組成。具體而言,“教”是指教師根據(jù)基本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組織和加強英語教學。“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提高英語綜合能力?!霸u”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的多元化評價。將教、學、評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是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
一、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準備工作
(一)課程標準和學業(yè)質量要求
研究英語課程標準和學業(yè)質量要求,找出與學段或學習時間相關的學習目標是設計教學目標的基礎。學業(yè)質量標準描述了學生在完成英語課程時應該達到的目標,這使得教師可以確定單元內容的水平和深度以及學習時間。這樣,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就有了方向性和規(guī)模性,避免了目標設置過多或過于盲目。
(二)教材內容特色分析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外研版英語教材的編寫形式具有時代特征,教材上每個單元上有多個面板,這種安排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教材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安排相同的語法項目,使學生能夠在一定的語境中不斷地進行交際,確保重要的語言現(xiàn)象有足夠的再現(xiàn)率。語言的教學貼近學生生活,注重英語學習過程,目標是“用英語做事情”。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習的特點,由易到難,逐步提高水平。不同類型的教材或不同層次的知識對應發(fā)展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三)學情分析
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學情分析主要包括對學習起點的分析,即對學生知識的分析;分析學生的發(fā)展,即學生能夠或應該學習的程度;分析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或區(qū)域特點。只有確定學生可接受的能力范圍,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高中生從小學起就已經(jīng)接觸了英語,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但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以及語法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以“Sports And Fitness?”為例,中心話題為體育和健康。因為本模塊的Topic Talk 和A True Story兩部分充分體現(xiàn)了教材“題材-功能-結構-任務”的編寫原則,于是在第一課時中把Text Builder部分與The Final Sprint的短文閱讀理解和寫作相結合,并融合Check Your Progress中的部分相關內容進行教學,以期找到最適合學生英語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達到最好的授課效果。
在本課設計中,首先要了解體育明星的詞匯和知識,再通過閱讀兩篇短文和寫作練習,學習如何寫體育賽事的書面通知和介紹體育賽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讀寫能力以及分析總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展示圖片和視頻,“拓寬了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此外,在教學設計中,還應考慮到個別學生在詞匯寫作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活動設計
教學的目的是回答“去哪里”(目的地),評價是判斷“去哪里”,教學的答案是“如何去”。為了保持連貫性,必須在定義“目的地”之后,思考“如何去”以及如何判斷“去哪里”,因此,需要設計適當?shù)摹叭绾稳ァ苯虒W活動。
(一)關注實際學習需求
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目的之一。素質教育的重點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注重學生興趣的調動,并能夠主動探求現(xiàn)象和經(jīng)驗背后的原因和意義,在自主的努力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才能實現(xiàn)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在英語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應當多引導學生思考,舉一反三,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掌握知識,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目標。 例如在“A Medical Pioneer”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布置任務中考慮到師生互動,首先在課前讓學生進行新課的醫(yī)學話題新詞學習,在課堂上播放抗疫英雄短視頻導入課堂,活躍教學氣氛。設計生活情境,讓學生自由談論,教師展示一些圖片來引導學生說出評價英雄人物的形容詞,如“responsible”“confident”等,總結已學單詞導入“intelligent”“generous”等新單詞。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提出一系列實踐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查閱文獻,設計實踐情景,設計情景調查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實踐探索解決問題。這種探索性活動和小組合作活動,根據(jù)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任務的要求,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更加有團隊合作意識。
(二)加強學法指導,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
高中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除了要認真聽課、主動完成課后練習外,還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有的學生雖有著不怕苦、不服輸?shù)木?,但由于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需要在課下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復習,到頭來學習成績仍沒有太大的進步。相 反,有的學生在掌握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方法基礎上,稍動腦筋就會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且能實踐運用。由此可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提升英語學習成績的最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向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與成績。以寫作教學來說,以往的寫作模式通常是先給出一個主題,然后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擬題目并寫作。寫作水平高的學生自然能快速構思一個寫作框架,并創(chuàng)作一些含有真情實感的內容。而寫作水平一般以及較低的學生,就會不知道開頭該怎樣寫,出現(xiàn)無從下筆的情況。英語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寫作思路方面的指導,以一個簡單的寫作主題“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來說,先從作文審題進行指導,讓學生結合這一主題說說自身的看法,等學生交流結束后,再根據(jù)這一主題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學生就能根據(jù)自己的喜愛擬定題目。接下來,就是文章的結構指導。先是引出主題,然后闡述故事內容,最后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觀點并進行結尾。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有層次性并富有真情實感。
三、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評價的設計
設計性評價是在評價目標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學活動設計前的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緊緊圍繞英語基本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對學生的“學”進行直接觀察、測量和及時判斷,并提醒教師適當?shù)卣{整教學,以更快、更全面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一)評價任務
“評價”是在“教與學”一體化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否達到目標以及離目標有多遠進行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確定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預期成績),目前的成績水平如何,以及如何確定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成績,英語基本素養(yǎng)發(fā)展到教學設計的什么程度,為了回答這些問題,需要設計一個評價任務,用來揭示學生的學習目標。同時實施分層評價能使教師直接觀察學生學習與教學目標之間的距離。評價任務的設計應考慮到:
1. 評價任務必須與教學目標相一致。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廣泛的“說的對”“分析得好”“說錯了”之類帶有贊美或批評性的評價語言。有些教師甚至認為這是在完成課堂評價任務。這種評價只是一種膚淺的評價,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它只讓學生知道答案,而不知道具體的思維過程,這種評價不能在促進學習中發(fā)揮作用。教學設計評價是在“教、學、評”一體化的基礎上,通過評價功能的實現(xiàn),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進行評價和判斷的過程。評價任務旨在揭示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因此,教學目標必須與評價任務相適應。只要有目標,就必須有相應的評價任務來檢驗目標是否實現(xiàn)??陀^評價任務具有較強的導向性,這種評價任務才具有價值。如果只有一個目標沒有任務,就不能判斷目標是否實現(xiàn),難以知道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
2. 評價應與教學活動相結合。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需要有效的教學活動和評價做支撐。設計明確的教學活動來完成評價任務是必要的。在英語課堂上,教學活動可以是課堂實踐、情景分析與探究、小組交流與討論、實驗探究等。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和評價任務,教師可以分析學生學到了什么,在哪里學到了什么,以及他們是如何學會的。任務型評價不僅可以揭示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而且可以與教學活動相結合,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學活動評價應擺脫“評價屬于評價,教學屬于教學”的尷尬局面,走向相互融合的發(fā)展之路。
3. 評價設計的思考方向。評價任務必須與教學目標相匹配。根據(jù)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明三個問題:做什么,如何做,在多大程度上做。這是一個從基礎知識內容到學習方法和知識應用的高級過程。每一個過程都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密切相關。
(二)對課堂教學中評價信息的收集與判斷
在“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英語課堂中,只要教學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可以通過對應的評價任務收集學生呈現(xiàn)出來的學習信息,通過學生在完成任務表現(xiàn)判斷學生是否達成了任務,診斷是否發(fā)展了對應的核心素養(yǎng)。其實,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就是要收集的評價信息,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設計科學并能證明學生學習表現(xiàn)的方式方法。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也著重明確要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觀念,形成英語學科思維,體會英語學科價值。所以在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思考評價信息的收集:真實情景(對情景的理解、對情景分析的維度、情景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具體問題任務(分析解釋,正確率)。在方式方法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組織課堂討論、檢查學生課堂練習完成情況、組織實驗探究和巡邏等方式進行;在途徑方面,可以從傾聽學生想法的、學生的表達,觀察學生的實驗過程操作表現(xiàn)、書寫英語單詞的正確率等方面進行。
總之,正確收集和判斷評價信息就是要想辦法讓評價任務能夠直接觀察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過程,將思維外顯化,這樣才能快速準確地收集到學生的學習信息。
評價信息的收集和判斷是同時進行的,判斷主要集中在兩方面:首先是從所收集的信息中來看,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與預設的目標之間的距離,有多少學生實現(xiàn)了預設目標,還有多少學生沒有實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在哪方面;其次分析生成性信息的價值與意義。
(三)對評價信息的處理
在教學中,在收集評價信息后,開始進行評價,即信息的收集、判斷、處理與評價同時發(fā)生。評價要及時準確地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習。如果評價認為目標沒有實現(xiàn),可能分為兩種情況:如果是由于缺乏學習資源,學習過程不夠清晰,可以考慮提供更多的思路指導學生實現(xiàn)目標;如果是存在錯誤的思維習慣,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找到錯誤的根源,消除錯誤,走向正確的想法。換言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提問、對話、實踐、實驗等課堂活動為基礎,通過以點觸面、評論、指導和補救措施完成對評價信息的處理,促進學生的學習。
“收集、判斷、處理”是一系列課程的組成部分,在這一系列課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這個過程的發(fā)展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準備。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考慮延長他們的學習時間并修改其學習計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加強教學評一體化建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空間,合理培養(yǎng)中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高中英語教師應注重教學改革與教學評價相結合的分析,加強新的教學體系建設,以引導學生更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
參考文獻:
[1]揭佳,宋靖霞. 教、學、評一體化的聽說融合教學實踐——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J]. 英語學習,2021(09):15-21.
[2]夏花. 構建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閱讀教學思辨能力“教-學-評”一體化模型[J]. 外語教育與應用,2021(00):93-99.
[3]姜婧茹. 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1.
[4]郭曉悅. 指向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 海外英語,2021(03):92-93.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