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霞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è)深化改革,高中教育目標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對高中物理學科來說,與初中物理存在一定的差別,尤其是電學知識,是對初中物理電學的延展與升華,為了能夠全面提升高中物理電學教學水平,教師首先要明確電學的學習重點與難點,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電學興趣,還要拉近電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提高學生的探索意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物理;電學教學;多媒體引入
一、高中物理電學的學習難點
(一)知識點的鏈接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發(fā)現(xiàn)高中物理的電學教學是針對初中時期的電學進行了深入延展,同時初中的電學和高中電學也具有緊密的關聯(lián),而且高中物理電學知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連接性,因此,在學習電學知識時,必須循序漸進,每一個定理都是衍生下一個知識的基礎,只有牢牢掌握每一個知識點,才能更好地銜接后續(xù)的學習,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扎實的掌握,都會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帶來巨大的困難。例如在電場線的分布知識學習中,也包括電勢、場強、靜電平衡等相關知識,因此,電學知識的這一特點經常會令學生感到學習物理知識困難。
(二)大量的定理和公式難以掌握
在高中物理電學教學中,大部分的知識都分散在各個章節(jié),同時對不同章節(jié)的定理和概念也會總結起來,并且以定理和物理公式的形式歸納。物理公式以及定理對知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倘若沒有良好的理解定理和公式的含義,也會對后續(xù)的學習造成影響,即便學生能夠背誦下來,也很難實現(xiàn)靈活運用,這反倒成為一種學習負擔,給物理電學知識的學習帶來壓力。
二、高中物理電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物理實驗,強化物理電學教學質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習的基本要素,如何在學習物理過程中更好地通過實驗操作有效提高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是物理知識教學重要因素。中學物理教學必須以實驗為基礎,這由實驗本身的特點及其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所決定。
例如在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電學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實驗教學方式,首先在課前準備實驗器材,包括不同的電源,首先利用光電工程實驗使學生直接體會到電動勢的存在,然后經過教師的介紹,學生明白了電源內阻,接著利用干電池和學生電源分別對小燈泡進行供電,發(fā)現(xiàn)最后的實驗結論并不相同,利用干電池供電的小燈泡發(fā)光,而學生電源供電的小燈泡并不發(fā)光,然后又在分別對收錄機進行供電,最后發(fā)現(xiàn)都可以使收錄機正常運轉,這時教師便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思維,利用學生初中的物理基礎無法解釋這一現(xiàn)象,通過對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分析,讓學生發(fā)現(xiàn)小燈泡其實是受到了內阻的影響,最后,通過演示實驗,得到學生電源的內阻為110Ω,干電池的內阻為0.06Ω,這樣更好地印證了電源的內阻對電路的影響。
另外,學生在學習“電容器”時也可以利用實驗課堂,對電容器的充放電和儲能使用電解,電容器都可以進行,但同時效應也較為突出,比如學生通過觀察電容器的特性,就可以學習到與電容器相關的因素,但只是通過演示實驗就很難發(fā)現(xiàn),這時,教師也要融入化學物理實驗的背景中,使學生認識該實驗在二百多年前興起,許多化學物理學者潛心研究,經過了無數(shù)次的挫折與努力,才得到了今天的結果,所以教師要教育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科學素養(yǎng),并激勵學生繼續(xù)探索的精神,對高中生今后物理的學習與發(fā)展起到更大的幫助。
(二)拓展電學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電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1. 實驗活動,培養(yǎng)高中生物理探索興趣
高中物理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利用趣味實驗開展教學,引領學生自主探索,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靜電屏蔽”的電學知識時,教師首先可以設置一個實驗,帶來一個收音機與屏蔽罩,然后在課前為學生講解實驗的過程。在講解“靜電屏蔽”的原理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的想象和推測實驗會產生怎樣的結果,然后便可以開展實驗,通過屏蔽罩對打開的收音機進行全面籠罩,然后學生發(fā)現(xiàn)收音機進入屏蔽罩后真的沒有了聲音,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靜電屏蔽的原理和現(xiàn)象,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
2. 利用實驗器材和儀器激發(fā)高中生的電學興趣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電學知識也伴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單憑教師講解,也很難令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為此,教師要及時利用實驗器材和儀器的展示,讓學生在學習中也見到實物,這樣才能增添課堂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在電學知識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地拉近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比如在學習“電阻定律”的電學知識時,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制作滑動變阻器,并在學習完日光燈的原理后,便引導學生自行完成試驗。
3.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電學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與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師應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深化改革。一些無法在實驗室完成的物理實驗,都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完美取代,特別是電學領域中的物理實驗,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與局限性,很難在實際教學中開展,因此,通過多媒體演示教學,也能夠給學生展示真實的實驗過程,同時將實驗結果放大,有助于促進學生對電學知識的學習與理解。
對高中物理來說,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有很多,比如學習“電磁”的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引出安培和法拉第等物理學家的生平,通過多媒體展示這些物理學家的貢獻,使物理知識學習更加生動。
(三)有效降低電學知識難度
物理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別是電學知識,經常讓高中生感到困惑,那么如何實現(xiàn)化繁為簡,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電學知識便成為當前物理教學中的重點話題。為此,筆者總結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并對該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教師要做好每節(jié)課內容的精簡,對重點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易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文字,比如在學習“庫侖定律和電荷定律”時,可以將其總結為“三個一”,分別是“一個重點”即庫侖定義,“一個補充”為電荷守恒是庫侖定律的補充,還有“一個知道”,是讓學生知道電荷的電量。
又如在學習“電場強度”這節(jié)課時,教師要重點構建場強的概念,歸納易錯點和混亂點,總結成“一個牢記,三個無關”,其中“一個牢記”是讓學生牢記場強方向,“三個無關”包括場強與檢驗電荷的正負無關、與受電場力無關、與是否加入檢驗電荷無關。
其次,教師也要降低電學知識的學習門檻,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識。比如在學習“電勢能與電勢差”的知識時,其具有較大的難度,學生面臨著不同的資料,對教學的角度分析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優(yōu)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主要記住兩個關系,分別是電場線與電勢直接的關系——電勢沿著電場線方向不斷降低;電場力做功和電勢能的關系——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降低,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大。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深化改革,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也進行了全面優(yōu)化,在高中物理知識結構中,電學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而且也經常成為學生的學習難點,為此,教師必須重視高中物理電學教學,通過引入良好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電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高中生的學科素養(yǎng),滿足未來全面發(fā)展需求。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張宏義. 提高高中物理電學教學實效的對策[J]. 科學中國人,2014(22):246.
[2]王立武.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措施探討[J]. 新課程(下),2017(04):178.
[3]馬小紅. 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電學知識教學的效果[J]. 祖國,2017(1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