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靖,劉海青
(1.銅川市礦務局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銅川,727000;2.安康市人民醫(yī)院腫瘤放療科,安康,725000)
心臟瓣膜置換術是治療心臟瓣膜性疾病的主要手段,然而接受置換術后機械或組織假體瓣膜與血液融合易誘發(fā)相關并發(fā)癥[1]。故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需終身服用抗凝藥物,但患者在治療期間若抗凝藥物使用不當可引起血栓或出血事件的發(fā)生,嚴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2]。此外,患者在治療期間治療依從性及復診依從性較差,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影響較大[3]。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近來被臨床廣泛應用,國外已有大量證據證實該種模式的干預效果較好,可改善患者出院后的依從性[4]。
1.1 一般資料 以2019.1~2021.1 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后來我院就診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年齡高于60 周歲;意識清楚,可正常溝通;入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則。排除標準:近期服用影響凝血功能藥物者。盲選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 例,年齡62~80(68.93±5.14)歲,男22 例,女28 例,心功能分級:Ⅱ級5 例、Ⅲ級40 例、Ⅳ級5 例。對照組50 例,年齡61~80(69.15±5.26)歲,男20例,女30 例,心功能分級:Ⅱ級4 例、Ⅲ級39 例、Ⅳ級7 例。兩組年齡(t=0.211,P=0.833)、性別(χ2=0.164,P=0.685)、心功能分級(χ2=0.457,P=0.796)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1)首先組建健康管理團隊,根據患者及家屬的具體情況制定康復計劃。(2)制定健康教育的內容及實施方式。依據患者及家屬的文化背景,家屬陪護情況,采用個體與集中培訓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每輪培訓結束后需對患者及家屬考核相關知識,保證家屬掌握相關知識。(3)健康教育的實施,a:電話隨訪,出院第1~2 個月,1 周/次,3~4 個月,2 周/次,5~6 個月,3 周/次,隨訪內容包括患者的康復情況、用藥、復診依從性,了解患者的服藥習慣、藥名、用法用量,強調按時服藥及定期復診的重要性;b:門診隨訪,統(tǒng)計患者INR 檢查次數及INR 在目標范圍內概率;評估患者恢復情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與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對于依從性較差者在中后期增加隨訪次數。c:給予住院患者每周1 次集中培訓,出院患者通過門診隨訪與患者及家屬約定集中培訓的地點、時間,內容圍繞患者飲食、抗凝、用藥、并發(fā)癥的預防、定期預防等。
1.3 觀察指標 記錄復診依從性,復診期間完全按照醫(yī)生要求復查為完全依從;患者可基本按照醫(yī)生要求返院復查,偶爾不遵守為一般依從;時常不遵守,不能堅持按時復診或中段為不依從。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bg)(全自動血凝分析儀);計算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測量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1.0。計數資料n(%)用χ2檢驗。計量資料(±s)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復診依從性 觀察組復診依從率為98.00%(49/50),高于對照組86.00%(43/50)(P<0.05)。
2.2 兩組凝血功能(表1) 兩組aPTT、PT、INR、Fbg水平干預前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干預后PT、INR、Fbg 水平升高,觀察組PT、INR、Fbg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aPTT 水平干預后未見差異(P>0.05)。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 n aPTT(s)PT(s)INR Fbg(g/L)前后前后前后前后觀察組 50 28.97±5.27 35.80±5.88 11.71±1.97 12.02±2.03 1.05±0.16 1.13±0.19 2.68±0.72 3.05±1.03對照組 50 28.63±5.61 36.91±6.63 11.89±2.01 15.85±2.61 1.07±0.15 1.49±0.32 2.70±0.89 4.38±1.34 t - 0.312 0.886 0.452 8.191 0.645 6.840 0.124 5.564 P - 0.755 0.378 0.652<0.001 0.521<0.001 0.902<0.001
2.3 兩組心功能比較(表2) 觀察組LVEF、LVEDD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心功能比較
本文利用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用于瓣膜置換術患者,該種模式強調患者的護理需求與家庭的和諧,重視家庭成員的參與。通過該種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促進家屬參與患者的康復,增進家屬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5]。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長須服用華法林等藥物抗凝。故需定期檢測患者的凝血功能,而這需要患者良好的復診依從性。本文中接受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患者,通過家庭成員實施干預,保證家屬參與患者的后續(xù)治療,充分發(fā)揮患者、家屬及醫(yī)護人員的協(xié)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