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芳,張麗娜,丁輝
(1.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干部保健部,河南省護理醫(yī)學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胃癌是腫瘤內科常見惡性腫瘤疾病,分為早、中、晚期,其中晚期胃癌患者主要以化療為首要治療手段,但易引起患者各種生理不適,造成嚴重心理負擔。有研究表明,負性心理情緒可影響患者的積極態(tài)度和主動行為,降低患者的護理能力和康復自信,對患者治療及病情康復具有不利影響。因此,化療期間予以晚期胃癌患者適當護理干預措施提高其自護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態(tài)度—定義—開放思維—計劃—試驗(ADOPT)問題解決模式是一種適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護理模式,通過實施五個步驟,能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患者長期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將ADOPT問題解決模式應用于本院晚期胃癌化療患者中,旨在觀察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收集河南省人民醫(yī)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晚期胃癌化療患者97例,依據不同護理方案分為對照組(48例)、觀察組(49例)。其中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49~70歲,平均(59.71±5.03)歲,胃癌病程1~9個月,平均(5.35±1.73)個月,發(fā)病部位:胃體16例、胃竇17例、胃角15例;觀察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48~69歲,平均(58.63±4.82)歲,胃癌病程1~10個月,平均(5.82±2.08)個月,發(fā)病部位:胃體18例、胃竇16例、胃角15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1 納入標準
(1)經胃鏡取樣,病理學化驗為陽性,腹部CT檢查發(fā)現(xiàn)腫瘤有其他部位轉移;(2)病理分期為Ⅳ期;(3)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4)臨床資料完整。
1.2.2 排除標準
(1)存在化療禁忌證;(2)認知障礙患者;(3)患有傳染性疾病;(4)存在視聽和語言功能障礙;(5)小學及以下文化水平。
1.3.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護理,向患者介紹化療所用藥物及其毒副反應,告知患者化療周期、方法,毒副反應緩解方法等,引導患者遵醫(yī)囑按時化療,勸導其保持樂觀積極態(tài)度面對疾病,發(fā)展自身愛好,豐富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1.3.2 觀察組
給予ADOPT問題解決模式。組建ADOPT護理小組,由主管護師(組長)、若干護士組成(具備2年以上護理經驗),共同學習ADOPT問題解決模式的理念、應用方法,通過網上循證查看ADOPT問題解決模式的應用案例,總結經驗,共同學習胃癌化療患者的最新護理理念及技術,最終經組長考核過關后開始實施護理措施。
(1)引導患者對化療保持積極態(tài)度(A)。化療開始前組長與患者進行一對一面談,通過提問評估患者對化療的態(tài)度及對化療的了解程度,隨后采用PPT講解方式為患者分析化療效果良好的優(yōu)秀案例,并詳細講解化療的過程、作用、毒副反應的緩解方式,鼓勵患者勇敢接受化療,改變對化療的緊張、消極態(tài)度。(2)與患者共同定義化療期間自護能力提升問題(D)。護理人員耐心告知患者化療期間需患者做的自護工作,如合理飲食保持營養(yǎng)充足、適度運動提高身體抵抗力、保持良好心情積極面對生活等,引導患者認識到自護能力提升對病情改善的重要作用,產生提高自護能力的想法。(3)鼓勵患者開放思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想法和目標(O)。帶領患者開放性思考化療期間所要面對的困難,如毒副反應、治療費用等,同時也引導患者分析化療所帶來的益處,如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等,使患者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化療期間所要達到的護理目標及實現(xiàn)方法。(4)依據以上分析,結合患者意愿和專業(yè)治療意見,為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P)。(5)實施護理計劃并不斷改進(T)。①為患者制定化療期間飲食計劃,以高熱量、營養(yǎng)豐富、清淡、色香味俱全飲食為主,幫助患者提升食欲,增加進食量,少量多餐。每天飯后規(guī)定患者運動30 min,散步、肢體活動均可,促進消化同時還能增加運動量。引導家屬監(jiān)督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化療,避免發(fā)生間斷。②每月組織一次同伴交流會,每次時間約1 h,設置抗病經驗分享、心連心溝通、釋放自我等心理指導環(huán)節(jié),通過建立微信群增加患者間的聯(lián)系,提供同伴互助渠道,促使同伴間互相傾訴內心想法,生活中互幫互助,共同提升生活質量。計劃實施過程中ADOPT護理小組密切關注計劃實施效果,每周召開一次集體會議,分析目前計劃中存在的缺陷,共同集思廣益,依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護理計劃,盡力使護理方案最佳效果。兩組均護理至患者化療結束。
1.4.1 自護能力
干預前后采用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估兩組患者自護能力,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健康知識4項,共43個條目,每個0~4分,總分172分,評分越高自護能力越強。本量表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96,效度系數為0.93。
1.4.2 自我管理效能感
干預前后采用健康促進策略量表(SUPPH)評估兩組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包括正性態(tài)度、緩解壓力及自我決策三個方面,共28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總分28~140分,分數越高表明自我管理效能感越強。本量表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94,效度系數為0.90。
1.4.3 應對策略
干預前后以醫(yī)學應對問卷(MCMQ)評估兩組患者應對策略,包含面對(8個條目,8~32分)、屈服(5個條目,5~20分)、回避(7個條目,7~28分)3個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越傾向于采取此種應對策略。本問卷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95,效度系數為0.91。
1.4.4 健康狀態(tài)
干預后采用卡氏(KPS)評分評估兩組患者健康狀態(tài),共100分,80分及以上為健康狀態(tài)優(yōu)秀;50~79分為健康狀況良好;低于50分為健康狀況差。統(tǒng)計兩組健康狀態(tài)優(yōu)良率。本量表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91,效度系數為0.87。
1.4.5 患者護理滿意度
干預結束后邀請患者為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1分為不滿意;2分為滿意;3分為非常滿意,統(tǒng)計各個階段評分人數。滿意度和非常滿意度計入滿意度。
組內比較,干預后兩組ESCA評分、SUPPH評分較干預前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組間比較,兩組干預前ESCA評分、SUPPH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干預后觀察組ESCA評分、SUPPH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護能力、自我管理效能感比較(± s)
組內比較,干預后兩組屈服、回避評分較干預前降低,面對評分較干預前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組間比較,兩組干預前屈服、回避、面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干預后觀察組屈服、回避評分較對照組低,面對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應對策略比較(± s)
觀察組健康狀態(tài)優(yōu)良率73.47%高于對照組52.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健康狀態(tài)比較[n(%)]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92%高于對照組81.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胃癌是我國發(fā)病率前三位的惡性腫瘤疾病,由于癥狀隱匿,通常發(fā)現(xiàn)時已為晚期,只能通過化療延長生存周期?;熾m能殺死癌細胞,抑制癌細胞擴散生長,但藥物毒性極大,能引發(fā)嚴重胃腸道反應、脫發(fā)、口腔炎癥等,增加患者痛苦感。部分患者因無法忍受毒副作用,常中斷化療,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需予以重視,提供有效護理措施。
陳鑫等學者曾將ADOPT問題解決模式應用于肺癌化療患者護理工作中,發(fā)現(xiàn)干預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降低,滿意度提高。ADOPT問題解決模式將解決問題作為護理工作的第一原則,主張使患者成為自我管理的第一責任人,通過引導、啟發(fā)、思考,激發(fā)患者的內在動力和主觀能動性,促使患者自覺改變不良行為,養(yǎng)成健康行為習慣。本研究以ADOPT問題解決模式干預本院晚期胃癌化療患者,結果指出,干預后觀察組ESCA評分、SUPPH評分、健康狀態(tài)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可見該模式干預后會顯著改善患者自護能力、自我管理效能感、健康狀態(tài)均明顯改善。分析原因,本研究護理人員在充分掌握ADOPT問題解決模式的基礎上,對患者展開一對一面談,首先積極糾正和轉變患者對待化療的消極態(tài)度,引導患者提高化療期間自護意識,在護理人員的帶領下,患者充分開放思維,結合自身情況提出自身想法和目標,此過程能提高患者內在思考能力,將被動接受護理轉化為主動自我管理,有助于增強患者內心力量,改善健康狀態(tài)。本研究還有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0.05),說明ADOPT問題解決模式可改善患者應對方式,提高護理滿意度。究其原因,認為可能與護理人員結合專業(yè)意見為患者制定力所能及的護理計劃,使患者在圓滿完成護理計劃同時提高成就感、提高自護能力、增強效能感,提升護理效果密切相關,也與護理人員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有關。
綜上所述,將ADOPT問題解決模式應用于晚期胃癌化療患者,不僅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增強其自護能力,還能緩解患者消極態(tài)度,改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不良評價。但受患者知情同意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限制,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及樣本選取范圍較小,研究結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因而期待今后能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及樣本選取范圍,獲得更加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