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高中生在學習英語單詞過程中不敢當眾大聲朗讀詞匯、不敢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理解背記單詞存在困難、有疑問不能及時得到解答及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詞匯學習方法等問題,論述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擺脫上述困境的途徑,以求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組合作 英語詞匯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2-0105-04
在高中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有不少學生會遇到以下問題:一是擔心發(fā)音不準,不敢在課堂上大聲朗讀;二是總害怕出錯,不敢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三是花費很多時間背記單詞,可遺忘率依舊很高,生詞越來越多;四是遇到詞匯學習方面的困難,無法尋求合適的同學幫助解決;五是找不到合適的英語詞匯學習方法。以上問題極易導致學生詞匯記憶混亂、詞匯量停滯不前,進而降低學生英語閱讀的速度,限制學生文章解讀的深度和廣度,甚至可能嚴重打擊他們學習的熱情與信心,影響整體的英語學習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人多智廣”為思想基礎,把擁有不同興趣愛好、認知基礎、個性特長和學習能力的學生編成一個小組,要求他們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完成老師布置的共同學習任務的學習方式,具有互助性、協(xié)作性?!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支持和激勵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是否在合作學習中增強了個體的責任感,是否實現(xiàn)了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是否通過合理分工促進了學生獨立思考,是否改善了人際關系、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善于學習的好習慣。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監(jiān)督,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是合作學習的最佳方式,也是善于學習的重要表現(xiàn)”。
一、國內(nèi)外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
早在20世紀初,教育界就對小組活動展開了研究。蘇聯(lián)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無法通過拓寬視野有所裨益,就會受到個人經(jīng)驗范圍的限制。因此,學生需要通過與同學互動來拓展尋求新信息的能力?!?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小組合作學習得到了實質(zhì)性的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上海等城市開始提出“師生合作教學”的理念。1993年,山東省教育科學“八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開創(chuàng)了我國合作教學研究的先河,并在9個省市的100多個實驗單位鋪開。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發(fā)布,明確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合作學習從此在我國落地生根,進入規(guī)范化、體系化發(fā)展階段。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建立在教學互動理論、主體性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合作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它在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改善學生心理和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等方面效果非常顯著。英語教師在高中新生入學后便 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能力。
二、合作學習在培養(yǎng)高中生詞匯學習能力中的應用
(一)小組學習活動的內(nèi)容與方式
1.朗讀單詞和聽寫單詞
朗讀活動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以兩人為單位的朗讀活動。學習小組以兩個人為基本單位,其中A學生把某單元的詞匯朗讀給B學生聽。A學生在朗讀前需要做好一定的準備,熟悉朗讀內(nèi)容。B學生認真聽A學生的單詞發(fā)音是否準確、重音是否準確、朗讀是否自然流暢。如發(fā)現(xiàn)有問題,B學生要及時指出并幫助A學生糾正,然后A和B兩個人角色翻轉(zhuǎn)重復朗讀活動。二是以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小組全體組員為單位的朗讀活動。小組長指定某名成員在適當?shù)臏蕚浜蠼o其他組員朗讀某單元的詞匯,大家聽后逐個給朗讀者指出其朗讀的優(yōu)點與不足,不足的地方及時糾正。下次開展朗讀活動時角色輪轉(zhuǎn)。
聽寫也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以兩人為單位的聽寫活動。學習小組以兩人為基本單位,先是A學生用一定的時間在某單元確定一定數(shù)量的聽寫詞匯,B學生根據(jù)A學生確定的內(nèi)容做聽寫前準備;接著A學生給B學生聽寫,A學生朗讀速度要適中,發(fā)音清晰、準確并在詞匯與詞匯之間間隔一定的時間以便B學生寫出相對應的單詞,最后A學生幫助B學生核對正誤并做簡要點評,接下來A、B兩人互換角色。二是以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小組全體組員為單位的聽寫活動。先是組長指定某一成員在某課文范圍內(nèi)準備一定數(shù)量的需要聽寫的單詞,其他成員在相應學習范圍內(nèi)認真做聽寫前準備,然后進行聽寫活動;聽寫結(jié)束后,聽寫者公布聽寫的詞匯,大家交換核對正誤并匯報聽寫結(jié)果;最后由聽寫者點評,小組長做簡短總結(jié)。下次開展聽寫活動時角色輪轉(zhuǎn)。
2.判斷詞義和英英釋義
判斷詞義的方式有三種。一是英譯中,此方式要求判斷英語單詞或詞塊的中文含義;二是中譯英,這種做法要求判斷與中文意思相對應的英語單詞或詞塊;三是前兩者交叉判斷,即一部分是中譯英,另外一部分是英譯中。這三種方法可交替使用或有選擇地使用。在活動中,小組長先要求所有組員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nèi)準備好讓搭檔判斷的單詞或其含義,接下來的集體活動可以分兩種方式開展。一是組員以兩人為基本單位,A學生朗讀,B學生根據(jù)A朗讀的單詞詞義或根據(jù)詞義判斷其相對應的英語單詞,接下來A學生和B學生角色互換,最后比較兩個人判斷的結(jié)果,看誰做得更好。二是小組長指定一名成員朗讀自己準備好的英語詞匯、詞塊或某英語單詞、詞塊的中文含義,其他組員寫出其相對應的中文含義或英語單詞、詞塊,接著以兩人為單位互相核對正誤,小組長登記成績。
英英釋義指的是用英文解釋某個英語單詞的含義。受初中英語學習思維定式的影響,高中新生遇到某個英語單詞時會自然聯(lián)想該單詞的中文意思。但是高中階段的詞匯量增多了,有些不同的英語單詞的中文意思看起來非常接近甚至是一樣的,學生很難分清它們的用法和具體含義。遇到這種情況時,小組長應按教師的要求組織學生查找英文詞典,用英文來解釋這些中文釋義不清楚的詞匯,從而進一步了解這些詞匯的使用環(huán)境,糾正一些運用詞匯時出現(xiàn)的偏差。例如,angry和annoyed在中文中都有“生氣”的意思。但是如何區(qū)分兩者的不同呢?分別查找它們的英英釋義就能快速弄明白了:angry的英文釋義是“having strong feelings about something that you dislike very much”,而annoyed的英英釋義是“slightly angry”,很明顯這兩個詞“生氣”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再如,inform 和 tell都有“告知”的意思,學生書面表達時很容易誤用。inform的英英釋義是“tell somebody about something,especially in an official way”,而tell則是“to give information to somebody by speaking or writing”。又如,take、bring 和 fetch都有“拿、取”的意思,學生選詞填空時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take的英英釋義是“to carry or move someth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bring的英英釋義是“to come to a place with somebody or something”,而fetch的英英釋義則是“to go to where somebody or something is and bring them or it back”。關于這類詞匯,小組長要提醒成員平時注意積累,每過一段時間組織大家互相交換和補充,發(fā)揮“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3.連詞成句、填詞成句和詞語接龍
連詞成句指的是把若干個無序的單詞連接成一個結(jié)構完整、語法正確的句子。開始時先考查簡單句,然后考查并列簡單句,再考查并列簡單句和主從復合句,最后考查并列長難句。這項活動要求組員對英語句子結(jié)構(主語+謂語、主語+謂語+賓語、主語+謂語+賓語+賓補、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補、There be結(jié)構等)非常熟悉。小組長要求成員先把一到兩個句子的語言順序打亂,接下來可以按兩種方式組織開展小組互動:一是以兩人為基本單位開展活動,先由A學生完成B學生預設的學習任務,接著A學生和B學生角色翻轉(zhuǎn)完成任務;二是小組長指定某名成員展示自己給大家設計的連詞任務,再由其他成員逐個提出自己的連詞造句結(jié)果,最后大家集體討論,確定不同組員提出的結(jié)果是否正確。
填詞成句指的是把一個結(jié)構完整的句子(簡單句、并列句、主從復合句和長難句等)中的某一個或幾個關鍵詞隱去,設空讓學生填寫適當?shù)膯卧~,使句子結(jié)構恢復完整。一般空缺的詞為實詞,例如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或副詞等,填寫名詞時要考慮該詞是可數(shù)名詞還是不可數(shù)名詞,可數(shù)名詞還要考慮其單復數(shù)形式;代詞需要考慮其主格和賓格,名詞性物主代詞還是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動詞要考慮其時態(tài)和語態(tài),是謂語動詞還是非謂語動詞;形容詞需要考慮其用原級、比較級還是最高級形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延伸設計填詞成篇的活動形式,加大對學生詞匯使用能力考查力度:小組長提前布置本組成員事先完成句子或段落填空題目的設置,活動可采用兩種方式進行,一是以兩人為基本單位交換題目完成,二是全體成員(出題者除外)逐一完成本小組每位成員設計的題目,出題者負責核對正誤并統(tǒng)計得分結(jié)果。
詞語接龍指的是一名學生朗讀某個英語單詞后,要求其他學生接著朗讀出與該詞有某些共同特點的英語單詞。這些共同的特點可能是它們有相同的后綴,也可能是有相同前綴,還可能是有相同的詞根,甚至可能是同義詞或近義詞,等等。例如,第一名學生朗讀單詞attention后,要求組內(nèi)其他學生接連朗讀出與該詞有共同后綴的其他詞匯,如position、pollution、population、competition、function、mention等詞。類似的情況還有retell、redo、rewrite、restart、reconstruction(共同前綴re),alike、unlike、dislike(共同詞根like),personal、personally、personalized、interpersonal、depersonalized(共同詞根person)等詞。此類活動可以在兩個人之間交替接龍,也可以在三人及三人以上的小組中按順序接龍或搶答接龍。
4.對照課堂筆記和復述重點難點
對照課堂筆記主要分兩步進行:詞匯課結(jié)束后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做好課堂筆記的復習,重點關注新詞匯的字母拼寫、用法和搭配等,如有疑問先用紅色簽字筆加以標注;接下來組織大家以兩個人為基本單位對照課堂筆記,如果筆記內(nèi)容出現(xiàn)錯誤或遺漏,則立刻進行更正和補充。
復述重點難點:小組長組織成員課后先對某單元生詞表中的重點詞匯的結(jié)構和用法進行歸類和總結(jié),接著指定部分成員從詞性轉(zhuǎn)換、單詞構詞法等角度向其他組員復述這些核心詞匯的主要用法,其他成員聆聽時做必要的補充。學習下個單元新詞匯時小組長安排其他同學執(zhí)行復述任務,周而復始。
5.繪制一詞多義和熟詞生義思維導圖
高中生需要掌握大約3 500個英語單詞,其中有很多單詞屬于一詞多義詞匯。繪制一詞多義思維導圖指的是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把一個含有多種含義的英語單詞所有的詞性以及含義逐項羅列出來,包括近年來高考出現(xiàn)的熟詞生義考查情況。熟詞生義,就是考查熟悉詞匯的陌生含義。小組長提醒組員平時做好積累,活動時小組長在黑板上寫出一個有多種詞性和詞義的單詞,組員按順序?qū)懗鲈撛~的各種詞性和含義,并用連線連接,最終繪制成一張思維導圖,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
6.分享學習經(jīng)驗和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階段學習任務結(jié)束后,就是全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經(jīng)驗分享和交流心得體會活動的時候了?;顒娱_始前,先由小組長布置組內(nèi)任務:一是小組交流時所有組員都要就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以要點的形式發(fā)言,力求做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用詞簡練、聲情并茂,不超時;二是負責記錄的組員要對其他組員分享的內(nèi)容做好文字記錄,進行信息分析、篩選、歸納和重組;三是負責代表小組發(fā)言的學生要以組員的文字記錄為基礎,對文字信息進行加工后口頭陳述本小組成員的經(jīng)驗和心得體會;四是做好每次小組記錄、發(fā)言的人選安排,讓大家都有機會歷練和進步。
7.討論疑難問題和探究拓展
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個人難免會遇上一些一時半會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有些組員就算是動手查了詞典還是不能徹底弄明白一些單詞的搭配和用法。小組長可讓大家把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再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小組集中討論,探討克服困難的辦法和途徑,也可以適時安排一些小專題給大家做前期的探索和研究,再集體討論,進行拓展。
8.分片完成任務和對接匯總
進入高三年級,由于學習時間有限,任務繁重,學習委員可以把一項比較復雜的整體任務分割,組織不同學習小組分片、分區(qū)完成,最后將各小組完成的任務對接,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時間,又可以達到完成任務的目的。例如,要完成教師布置的“高中英語單詞詞性轉(zhuǎn)換歸類與拓展”任務,學習委員既可以以書本為分類標準(必修Book 1—Book 4,選修Book 5—Book 8),每個小組完成一到兩本書中有關詞性轉(zhuǎn)換的詞匯歸類與拓展,也可以以詞性為分類標準(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代詞等),每個小組完成一種詞性的歸類,最后將各小組完成的任務匯總對接,從而完成教師布置的總?cè)蝿铡?/p>
(二)活動評價與分組評價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對小組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以便大家總結(jié)經(jīng)驗,揚長避短。評價的方式可以分為小組內(nèi)學生自評和互評、小組之間互評和教師綜合評價。學生評價既可采用書面評價形式,也可采用口頭評價形式;教師綜合評價宜采用時效性強的現(xiàn)場口頭評價方式。
分組評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新生入學階段教師宜采用按需分配的辦法編排學習小組。教師應從學生學習能力、男女生數(shù)量比例、學生性格特點、小組長人選和學生來源等方面全盤考慮分組方式。學生彼此之間熟悉之后,教師可以先確定小組長,再考慮讓小組長按需自主選擇分組或電腦隨機分配組員。實踐結(jié)果表明,低年級階段小組人數(shù)4—7人為宜,高年級階段小組人數(shù)2—3人為宜。在一個學習小組內(nèi),一名學生可以擔任兩種角色:一是與另外一名學習能力整體相當?shù)膶W生搭檔,以便取長補短;二是找一個整體能力比自己強的學生為搭檔,既有利于自己整體進步,又利于搭檔把自己所知轉(zhuǎn)教他人。
(三)小組長的選拔與培養(yǎng)
小組合作學習是否能夠順利、成功和高效率開展,小組長的選擇非常關鍵。因此,英語教師在新生入學后應該關注小組長的選拔與培養(yǎng)。首先,小組長可以由班級學生干部兼任,這樣的學生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其次,小組長應具備以下特質(zhì):團結(jié)同學,樂于奉獻;上傳下達,銜接順暢;執(zhí)行力強,令行禁止;謙虛謹慎,反思整改。最后,教師要經(jīng)常關心、鼓勵、幫助和肯定小組長的工作和學習,讓他們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去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
另外,提高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意識也十分重要。新生入學后,教師應引導他們進一步掌握與身邊同學和老師溝通、交流的技能,以便更好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這些技能包括如何與他人建立信任關系、如何積極禮貌地聆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談話過程中如何巧妙轉(zhuǎn)移話題、如何幫助在發(fā)表意見時遇到困難的組員繼續(xù)說下去、自己發(fā)言遇上困難如何向組員求助以及如何做一個積極發(fā)言并能自我約束的人。此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進一步增強團隊意識和個人服從集體的觀念。一個凝聚力強的團隊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
“要想走得快,就自己一個人走;要想走得遠,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夠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學習小組活動,通過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學習其他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與長處,結(jié)合自身的特長與優(yōu)勢,不斷探索,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詞匯學習方法,提高詞匯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弗雷,費舍,艾佛勞芙.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效率[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
[2]張仁賢,孫立新.小組合作學習指導策略[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生英語詞匯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探究與實踐”(編號:2021C5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蒙蔡強(1971— ),廣西馬山人,正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