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莫泊桑作為世界文學史巨匠,所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凝結了其濃郁的個性風格。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兼具文學藝術性與濃厚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在層層織構的敘事結構中縝密地傳遞著對社會的映射,以無功利性的諷刺為小說畫上了點睛之筆。與此同時,莫泊桑短篇小說中敘事結構的織構方式、敘事節(jié)奏的自如把握與摒除個人情感的冷峻諷刺風格等,對近代的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其精悍的篇幅中,莫泊桑以種種敘事策略把控著敘事的節(jié)奏緩急,為讀者奉獻了樂章般動人的小說藝術,其獨到的敘事風格也對近代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诖?,本文即從具體的文本出發(fā),深入探析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敘事風格。
一、敘事結構的精心織構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在敘事結構的織構上呈現(xiàn)出多變的特質,他時而使用層層嵌套的敘事結構為讀者制造懸念,時而將數(shù)個不同的場景并置形成串聯(lián)的敘事結構,為讀者奉獻目不暇接的連環(huán)故事。盡管不同的敘事結構蘊藏著不同的敘事策略,但不難看出莫泊桑借由精心設置的復雜的敘事結構增加中短篇小說深度的目的。
熱奈特在闡釋敘事學理論時曾指出:“復雜嵌套的敘事結構比單層的敘事結構更具有承載性,能夠延遲讀者的審美時延,吸引并保持讀者的審美注意。”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顯示出了對嵌套式敘事結構的嫻熟運用,他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套用了多個其他的小故事,使讀者在層層深入中追索著故事的謎底。如《劈柴》中主人公們聚集在熊熊燃燒的火堆前,一塊柴火突然迸濺出來引起兩人的警覺,其中一位主人公掐滅了突如其來的火苗后,突然就自己為什么遲遲不婚的原因展開了敘述。故事中的主人公突然就自己的秘密展開了揭秘,這出“戲中戲”無疑引起了讀者探秘的興趣。而在主人公自述的故事之外,莫泊桑也在不斷地講述兩位主人公的狀態(tài),令小說時刻與讀者保持著一定的時空間距,也讓讀者無時無刻不保持著對“敘事”本身的自覺。這種層層嵌套的敘事結構形成了復調的小說敘事效果,使文本在有限的篇幅中承載了兩套敘述話語,加深了文本內容的深度。有時兩種矛盾的話語同時出現(xiàn)在文本中,如《瘋子》的表層結構中,日記的主人是法院中最有權威、審理了最多案情的庭長,他主持正義、鋤強扶弱的形象已經深深根植在同事和群眾的心中。但是作為深層結構的日記內容,卻顛覆了表層結構的敘事內容,庭長在自己的日記中詳盡地展露了自己玩弄評審團、憑自己的喜好進行裁決的事實。沖突的話語對應著嵌套的敘事結構,正如主人公庭長套著高尚外衣的污穢內里,達成了敘事結構與故事主題的完美呼應。
同時,莫泊桑也格外重視故事結構之間的銜接,不同的情節(jié)結構之間的過渡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結構緊密而平滑。如《比埃洛》中樂斐佛太太因友人的話語想要養(yǎng)一只小狗,但吝嗇的生性使她始終無法在品類繁多的狗之間做出抉擇。此時面包店老板的手中正好有一形貌奇特的黃毛小狗,怪異的外形使小狗難以被正常收養(yǎng),只得贈送。而這正合樂斐佛太太的心意,于是收養(yǎng)很快便達成協(xié)議。而后樂斐佛太太不斷地因養(yǎng)狗帶來的稅金,丟狗產生的費用做出選擇,最終吝嗇的女主人公因為想要花費更少的錢,反而破費了更多。在樂斐佛太太不斷做出選擇的情節(jié)結構中,前一個選擇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后一個選擇產生的前提,并置的敘事結構之間的過渡就這樣被自然地連結在一起,最終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我們可以注意到,莫泊桑之所以被稱為“中短篇敘事藝術的大師”,正是因為他從不平鋪直敘地敘述某些故事的情節(jié),而是精心設計敘事的結構,使每個故事都有言外之意、話外之音。不同情節(jié)結構之間相互勾連,如同一張精心編制的蛛網(wǎng),牢牢地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在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中。同時,莫泊桑在中短篇小說中也輔以細致的人物心理描寫,使讀者不至于迷失在復雜的敘事結構所制造的迷宮中,同時能夠體察作家隱藏在復雜敘事結構中的創(chuàng)作本意,在領會的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深深為其小說的結構藝術而獲得審美體驗。
二、冷峭客觀的諷刺藝術
莫泊桑的寫作立場受福樓拜“冷靜而客觀的旁觀”原則影響,其構筑于對現(xiàn)實深切觀照的基礎上的諷刺藝術也顯示出深刻的理性思維,盡力地撇除了主觀的情感色彩。他對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看法是冷峻、客觀的,通過自己的觀察刻畫出舊貴族的沒落與傳統(tǒng)道德觀念在利益面前的崩塌。莫泊桑尤為注意描摹人性的復雜,尤其擅于描寫一個家族、家庭中人物之間的糾結關系,在有限的空間中展覽盡可能多的人性淵藪。
莫泊桑對19世紀法國社會的階層變動與民眾精神結構的變化深有體會,現(xiàn)實世界的變化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引起了反響,使他始終堅守著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方式。他的諷刺是客觀性的,然而他并不在意謔嘲某些具體的人物,或者賣弄一些小說創(chuàng)作的技巧,他的諷刺是力圖還原當時社會的原貌,意在通過諷刺傳遞勸善世人的道理。如《項鏈》中因一時貪慕虛榮而賠上了余生的瑪?shù)贍柕?,作家在平白冷靜的敘述中并未流露出任何帶有褒貶義的情緒。這種冷靜、客觀、諷刺的風格帶有道德勸喻的性質,以冷靜的諷刺向讀者傳遞著處世為人的道理,勸導世人理解一味地追求虛假的光榮只會帶來不幸的哲理。《奧爾唐斯女王》中終身未婚的老姑娘因生冷的性格而難尋美滿的歸宿,她的親人們也對這個頑固的女人避之不及,但當她因病即將辭世時,她的親人們卻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熱絡,貪婪地等待著瓜分遺產。當床上的病者發(fā)出痛苦的低吟時,她的親人們腦海中卻想著野餐會的熱鬧和紅葡萄酒醇厚的口感,兩種場景的比對令人哭笑不得,深諳其中的諷刺性。而莫泊桑對此場景的描繪卻不帶任何批判的立場,不著意在文本的言語中對人物的言行進行譏諷,而是以素描的筆法盡可能地進行還原式的描寫,將濃厚的諷刺意味留給讀者去發(fā)掘體會?!堆蛑颉分械难蛑蛎鎸o禮的要求時,車廂里的眾人噤若寒蟬,其中不乏標榜自己高尚品性與萬貫家財?shù)募澥總儯ㄓ性馊讼訔壍难蛑蚋矣诰苓?,最終出于善良而犧牲了自己的尊嚴。懸殊的身份與人格的對比中沉淀著濃郁的諷味,紳士太太們表演的一出滑稽的“變臉戲法”被平實的話語描述,如同上演在讀者的眼前。莫泊桑沒有對此加以批判,也沒有借用隱含作者的敘事立場對讀者施以引導,只是單純地描述了這樣一番景象:傷心的羊脂球餓著肚子哭泣,被她的善良拯救了的人們卻在旁側舉杯痛飲、大吃大嚼,甚至沒有向羊脂球表達任何感謝。這個場景具有強烈的反差,無言的諷刺和批判便在冷靜的敘述中浮出紙面,留給讀者更深的反思與余味。
然而,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語言卻并不因其敘述立場的冷靜而失味,反而體現(xiàn)出了他對語言原始美感的還原。如:“他覺得身子疲軟了下去,如同一棟千年的古建筑終于因為風雪的摧殘傾頹一樣?!薄八闹芡蝗蛔兊闷岷谝黄?,像是上帝打翻了桌案上的墨水瓶,于是太陽也給濃黑的墨汁弄臟了,無法向人間照耀輝光。”樸素而精確的比喻使讀者在文學接受中咀嚼詞句,體會著文學言語本來的美感,也使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在現(xiàn)實批判意義之外具有了高度的文學價值。同時,我們也能從冷峻客觀的諷刺中看出作家隱含的些許善意,以及對人性溫暖的寬厚心態(tài)。盡管《項鏈》的瑪?shù)贍柕乱蛱摌s而將自己推至悲劇的處境,但是其丈夫卻并未因此對其棄之不顧,反而傾其所有幫助自己的妻子去償還那本不存在的債務。夫妻二人的堅貞情感與辛勤勞動令讀者為之動容,也向受眾傳達了“有債必償”的訓導?!斗品菩〗恪分械臉肥瘍弘m然在與市井之徒的廝混中沾染了許多不好的風習,但她始終保有自己的善良本質。當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強權與掠奪時,樂石兒表現(xiàn)出的勇敢和尊嚴令眾多貴族老爺太太為之汗顏,也證明了高尚的節(jié)操與人的出身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睹茁±系分械霓r民米隆盡管受階級及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而思想貧乏,不明白各種政體之間的區(qū)別,出于本能地投身于戰(zhàn)斗。但他對家園淳樸的愛意與對平靜生活的向往卻戰(zhàn)勝了一切,憑借自己樸質的智慧與斗爭的經驗消滅了許多普魯士兵力,在他愚昧與保守的表象下閃爍著一顆勇敢、愛國的美好心靈。在諷刺之外,莫泊桑始終致力于挖掘人性中的美與善,這使他對丑惡的諷刺也帶著諷喻勸導的意味,在冷峻的批判與抨擊中始終能夠尋到一絲暖意。
三、起伏跌宕的敘事節(jié)奏
熱奈特的敘事學理論指出,可量化的敘事時間與敘事情節(jié)之間的關系反映了作家隱含的敘事意圖,作家有意地“加速”或“延緩”敘事的時間長短與敘事情節(jié)所占的篇幅都會引發(fā)不同的敘事效果。這種對時間及情節(jié)的“加速”或“延緩”便是敘事學意義上的敘述節(jié)奏,它影響著讀者對文本的接受與體驗,成了文本敘事策略的有機組成。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敘事節(jié)奏充滿了跌宕起伏,在有限的篇幅中囊括了豐厚的閱讀趣味,不同文本的敘事節(jié)奏中隱含著作者不同的敘述目的,產生了迥異的敘述效果。
莫泊桑在寫作中重視對敘事節(jié)奏的把握,對無關情節(jié)的“加速”與對有意味情節(jié)的“延宕”使小說的整體敘事顯得格外精練,同時也放大了主要情節(jié)的敘事作用,有“緩”有“急”且收放自如的敘事節(jié)奏使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充滿趣味。如《項鏈》中瑪?shù)贍柕乱蜩驳闹閷氃谖钑媳M享追捧,遺失項鏈后苦苦償還,歡樂與悲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讀者早已在瑪?shù)贍柕職w還項鏈時朋友隨意的態(tài)度中悉知項鏈為假的事實,而莫泊桑卻故意沒有立即揭破,在高潮后又制造了小小的懸念,將敘事的節(jié)奏變得更加波瀾起伏。小說在福萊斯太太的一句“那串項鏈不是真的呀,最多也就值五百法郎”中戛然而止,但讀者對瑪?shù)贍柕碌姆磻獏s愈加浮想聯(lián)翩?!堆蛑颉返臄⑹鹿?jié)奏更是一波三折,充滿情緒上的跌宕。旅途中車上的紳士和小姐們對羊脂球的態(tài)度隨著知悉其身份、險情的突發(fā)與解除而不斷變化、忽冷忽熱,讀者的情緒也隨著情節(jié)絲絲入扣的發(fā)展而變動不居,對羊脂球由嫌惡到憐憫,最后在同情中流露出些許的敬重?!吨閷殹返臄⑹鹿?jié)奏則顯示出一種“有節(jié)制的壓抑”,溫柔端莊的朗丹太太在做姑娘時便頗負“為人正派”的美名,婚后更是將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條、富裕而溫馨。那么朗丹太太是何以維持住“完美”的表象的呢?讀者的好奇持續(xù)到朗丹太太故去才得到解答,原來賢惠的朗丹太太一直以看戲之名游走在富人間,而與她朝夕相伴的丈夫卻始終被蒙在鼓里!莫泊桑對敘事節(jié)奏的把控使其中短篇小說在有限的篇幅中不斷反轉,充滿戲劇性的張力與情緒的跌宕,前文絲絲入扣的精細鋪墊層層遞進,將敘事送上高潮后又毫不留戀地截斷后續(xù)情節(jié)的發(fā)展,只留下情緒的“余波”不斷在讀者腦海中激蕩。
同時,莫泊桑擅于在極短的篇幅中制造密集的矛盾,這種情節(jié)、人物及場景的集中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戲劇文學“三一律”的美學原則。該原則提出的“在高度凝練的場景中營構豐富的戲劇沖突”的手法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他以極為精練的語言為受眾展示了大量的生活片段,在有限的場景中嘗試著多樣的組合。如《羊脂球》中狹小的車廂內擠著各階層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群,這原是現(xiàn)實世界中絕不可能出現(xiàn)的場景,卻在戰(zhàn)亂的背景下顯得合情合理。于是,狹小的空間內不同階層的碰撞產生了戲劇性極強的敘事效果?!秳渍碌绞至恕烦霈F(xiàn)的敘事場景集中在薩克勒門的家中,薩克勒門對榮譽勛章的狂熱使其完全忽略妻子同羅士闌議員之間的私情。終于,偶然回家的薩克勒門在家中發(fā)現(xiàn)了一襲鑲嵌著勛章的衣袍,情節(jié)積累的矛盾即將集中爆發(fā)之際,妻子卻以切中其想要攀附命門愿望的謊言掩蓋了真相,謊稱是羅士闌議員為他頒發(fā)的勛章,得償所愿的薩克勒門欣喜若狂,于是一樁即將爆發(fā)的沖突歸于沉寂。狹小的空間與快節(jié)奏的敘事節(jié)奏使故事不斷地刺激著讀者的感官,掀起層次豐富的閱讀感受,結合其現(xiàn)實主義批判色彩濃厚的題材與簡潔利落的敘事語言,無怪乎勒梅特爾為其冠以“最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的命名。
莫泊桑以中短篇小說的形式攝取了19世紀法國社會的諸多側面,龐大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使其小說成為全面影射當時社會的一幅全景畫。他復雜的敘事結構與收放自如的敘事節(jié)奏廣泛地影響了后來大批的創(chuàng)作者,尤其是其冷峻而理性的諷刺技法與寫作立場,至今仍舊釋放著濃厚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