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洪燕,王雪娟,肖 晴,鮑勇健
安徽科技學院建筑學院,安徽蚌埠,233000
寺觀園林是我國三大古典園林類型之一,為佛家寺廟與道家宮觀或其他宗教建筑形式的附屬性園林,是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目前國內對寺觀園林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空間[2]、造園意匠[3-4]、藝術特征[5]、植物配置技法[6]等方面,運用評價方法對寺觀園林景觀美學質量進行評價的文獻尚未見到。本研究首次對鳳陽龍興寺的景觀美學質量進行量化評定,進一步拓展了寺觀園林的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
景觀美學質量評價常用的方法有SD語義法、比較評判法、AHP層次分析法、SBE法等,各方法均有其適用領域類型及優(yōu)缺點[7],其中SBE法是建立在心理物理學基礎上被學術界認為比較成熟的景觀評價方法[8]。該方法最早運用于植物景觀評價,但隨著研究領域的逐漸深入與擴展,目前在公園[9]、景園材質[10]、鄉(xiāng)村景觀[11]等評價中的應用也越來越頻繁。根據(jù)多位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SBE法評價范圍大,對景觀數(shù)量沒有要求,能客觀進行量化分析評價,評選出受公眾認可的優(yōu)秀景觀,為其他景觀的營造提供借鑒。因此本研究擬采用該方法對鳳陽龍興寺景觀美學質量進行客觀評定分析,主要側重寺內建筑景觀與植物景觀或兩者的結合,解決過去對該寺景觀評價太過主觀隨意的問題,為龍興寺景觀美學質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依據(jù),也為改善皖北地區(qū)其他寺觀園林的景觀質量提供參考。
研究選取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城北的龍興寺,占地約2.5公頃,屬城市型寺院,1383年由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12],是明代皇家寺院。其主要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亭、龍興寺殿、藏經(jīng)樓、五百羅漢堂、七佛寶塔等。寺內外風景優(yōu)美,是皖北地區(qū)重要的寺院之一。
1.2.1 樣本選定
結合龍興寺現(xiàn)狀,實地調研分析,將其景觀空間分為前導空間、宗教空間、園林空間與僧眾生活空間(圖1)。前導空間位于東華路與山門之間,主要建筑為龍興牌坊;園林空間包括山門與天王殿之間的線性道路景觀與大悲亭兩側的四塊方形綠地景觀;宗教空間為寺內主體空間,是信眾上香祈福之處;僧眾生活空間為龍興寺內僧人日常起居生活之處,為一單獨院落。根據(jù)現(xiàn)狀調查,共采集了25個具有代表性的景觀樣本(圖2)。
1.2.2 照片拍攝
根據(jù)前人結論,受訪人員到現(xiàn)場打分與以照片為依據(jù)打分差異很小[13-14],故為節(jié)省研究成本,采用“照片拍攝→受訪人員對照片進行打分”的方法。
照片拍攝于2020年11月7日10:00-15:00,當日天氣晴朗,光照充足,氣溫適宜,體感舒適。相機品牌型號為佳能(Canon)EOS6D,拍攝時為保證照片效果與可評價性,相機高度與拍攝者人眼高度持平,相機端正,閃光燈關閉,共拍攝照片231張,最終挑選有代表性的照片25張并依次進行編號。
1.2.3 受訪群體
本次調查問卷的對象分為風景園林專業(yè)教師與學生、非風景園林專業(yè)教師與學生、周邊生活的居民三個群體,共計105人。風景園林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來自安徽科技學院建筑學院,其中教師10人,2018級風景園林專業(yè)學生35人;非風景園林專業(yè)教師學生來自安徽科技學院信息與網(wǎng)絡工程學院,其中教師10人,2018級網(wǎng)絡工程專業(yè)學生35人;周邊居民采用隨機訪問的形式,共15人。
1.2.4 評分等級
評分采用七級制。要求受訪者根據(jù)個人喜好程度,對每張景觀樣本照片按照非常喜歡、喜歡、較喜歡、一般、不太喜歡、不喜歡、很不喜歡七個等級進行評分,對應的分值依次為3、2、1、0、-1、-2、-3。為保證評分客觀性,照片統(tǒng)一采用幻燈片播放的形式,每張播放的時間為20秒且不重復播放。
1.2.5 數(shù)據(jù)處理
按照SBE標準化計算公式,對105位受訪人員的每張照片的分值進行標準化計算,計算方法如下:
由表1可知,在25個景觀樣本中,SBE值為正值的15個(占比60%),表明樣本地景觀質量較好,負值的10個(占比40%),表明樣本地景觀質量較差。正負值數(shù)量比為3∶2,說明龍興寺景觀質量整體一般。
表1 各景觀樣本的SBE值
單樣本SBE最高值為0.641 5(樣本H1),位于七佛寶塔附近,為銀杏孤植,屬宗教空間。因拍攝時間為11月初,正值銀杏金黃,寶塔秀麗,景色宜人,數(shù)值能客觀反映此樣本采集點的景觀美景度情況。單樣本SBE最低值為-0.192 3(樣本B5),位于天王殿西北方向,為毛竹成林,外圍海桐鑲邊籬植,但因缺乏較好地管理養(yǎng)護,海桐長勢欠佳,且林前有一廢棄籃球架,對該樣本地景觀質量負面影響較大,故分值較低。
SBE平均值從高到低依次為:龍興寺殿前>大悲亭前>方形園林綠地景觀>七佛寶塔及周邊>五百羅漢堂前>藏經(jīng)樓及周邊>大雄寶殿前>線形道路景觀>山門前>天王殿及周邊>僧眾生活院落景觀。最高數(shù)值為0.366 4,位于龍興寺殿前,此樣本地有兩株體量高大的國槐于殿前對植,胸徑達30 cm,高達12 m,樹體蔥翠,壯干虬枝,景觀美學質量較佳;最低數(shù)值為-0.191 5,位于僧眾起居生活院落,此樣本地植物種類較豐富(龍柏+桂花+枇杷+月季),但常綠種類偏多,落葉種類偏少,且因該院落建成不久,植物皆為小苗,整體稀疏零落,未形成較好的景觀效果,故分值較低。
由表2可知,龍興寺內不同景觀空間的SBE值差別較大,3項為正值,1項為負值,數(shù)值從高到低依次為園林空間(0.164 7)、宗教空間(0.101 7)、前導空間(0.064 6)、僧眾生活空間(-0.191 5)。說明寺內景觀美學質量最好的為園林空間,植物種類較豐富,群落結構復雜,種植形式多樣,景觀美學質量較佳;最差為僧眾生活空間,植物搭配不夠合理,樹種觀賞性欠佳,故該空間得分最低。
表2 各類受訪者的龍興寺各空間SBE平均值
同時,不同受訪人群對龍興寺各空間的景觀美學質量評價也有差異,2項為正值,1項為負值,數(shù)值從高到低依次為周邊居民(0.069 8)、非風景園林專業(yè)教師與學生(0.056 8)、風景園林專業(yè)教師與學生(-0.022 0)。周邊居民多年生活于龍興寺周邊,對龍興寺景觀接受度包容性較好,而風景園林專業(yè)的教師與學生更多地從專業(yè)角度去評價景觀美學質量,標準較嚴格,故SBE分值最低,非風景園林專業(yè)的教師與學生對景觀的接受度介于上述兩個群體之間。
2.3.1 現(xiàn)狀特征
通過以上評分結果發(fā)現(xiàn),龍興寺各類SBE值分布在0左右,25個樣本采集點SBE值差異不大,平均值為0.110 1,各類受訪者的SBE平均值為0.034 9,說明受訪人群對龍興寺整體景觀美學質量評價并不高,故龍興寺呈現(xiàn)出各空間景觀美學質量差異不大且整體質量一般的特征。
2.3.2 存在問題
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龍興寺景觀存在問題如下:
(1)寺院對各景觀空間存在差異化對待,對各類空間的重視程度不同。如園林空間中位于大雄寶殿后大悲亭兩側的方形綠地景觀,地塊面積較大,在景觀規(guī)劃時作為重點空間進行建設,故景觀美學質量較高;而僧眾生活空間基本只有寺內僧人或其他工作人員進入,游人香客難窺其貌,因此在景觀建設上受重視程度不夠,景觀美學質量不佳;前導空間與宗教空間以建筑景觀為主,缺少植物景觀效應,SBE分值介于上述兩空間之間。
(2)寺院對景觀的管理維護不夠到位。如前導空間中的龍興牌坊,年深日久風吹日曬致使表層漆面脫落褪色,斑駁難觀。植物景觀缺乏較好的修剪整形、雜草清除等工作,如方形綠地景觀(樣地J1、J4)中香樟移栽時間不長,長勢欠佳,修剪不當致使樹形不夠美觀;大雄寶殿前(樣地C)與藏經(jīng)樓后沿階草與牛筋草、稗草等雜草混生,這些都極大影響了景觀美學質量。此外寺內還存在雜物胡亂擺放等問題,如天王殿西北側(樣地B5)中的廢棄籃球架,處在通往大雄寶殿的主要通道上,不僅與宗教氛圍格格不入且因廢棄時間過長,架體生銹歪斜,視覺效果極差;大雄寶殿前花臺邊緣隨意擺放僧鞋、掃把等,這些也對景觀美學質量影響頗大。
該空間景觀內容簡單,從東華路到山門之間僅有龍興牌坊,靠近山門東側僅有千頭柏籬植,植物景觀也較單一。建議在龍興牌坊附近和山門兩側擺放與佛教相關的盆栽植物,如羅漢松等,豐富前導空間植物景觀,同時針對牌坊視覺效果差的問題,定期對其進行漆面裝飾,使其色彩明艷、圖案完整,保持景觀效果。
為寺內主體空間,以建筑景觀為主,植物景觀為輔,景觀美學質量尚可。隨著龍興寺近年的不斷擴建,建筑數(shù)量增多,景觀質量將會進一步提升,但應注重建筑定期的維修保護,尤其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等主體建筑的外墻粉刷與柱梁裝飾等。同時加強植物的管理養(yǎng)護,對天王殿前的大葉黃楊、西北側的海桐等進行定期修剪,保持樹形整齊。清除大雄寶殿前與藏經(jīng)樓后綠地里的雜草,對影響景觀質量的廢棄籃球架等雜物進行移除,同時強化寺內管理規(guī)章制度,杜絕僧衣僧鞋等生活用品隨意擺放的現(xiàn)象,對掃把等清潔工具統(tǒng)一收納管理,營造寺內良好景觀環(huán)境。
寺內景觀質量最高,但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建議線形道路兩側中段與末段增加石楠球,與道路前段保持景觀統(tǒng)一性與秩序性;檜柏、廣玉蘭、銀杏等行道樹外側增加耐陰的喬灌木或地被,如小葉女貞、八角金盤、吉祥草等,豐富道路景觀。加強方形綠地景觀中植物的土肥水管理,增強樹體長勢,尤其是盡快恢復香樟等新移栽樹木的健壯生長,同時重視植物的整形修剪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使其發(fā)揮較好的美學功能與生態(tài)功能。此外應進一步豐富該綠地的植物種類,重視草本花卉類,如玉簪、萱草、蔥蘭、紫露草等植物的應用,提高園林空間的觀賞性。
寺內景觀質量最差。建議增加體量較大的觀賞植物,如白玉蘭、鵝掌楸、紫葉李、毛竹等,同時結合桂花、山茶、碧桃等植物進行組團式種植,改變單一的列植形式,提高景觀質量。同時對原有植物進行精心管理養(yǎng)護,盡快發(fā)揮其更好的景觀功能。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龍興寺整體景觀美學質量一般。各類空間中景觀美學質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園林空間>宗教空間>前導空間>僧眾生活空間;各類受訪群體對該寺景觀美學質量評價由高到低依次為周邊居民>非風景園林專業(yè)教師與學生>風景園林專業(yè)教師與學生。單樣本SBE值最高與最低值均出現(xiàn)于宗教空間,故七佛寶塔及周邊景觀最優(yōu),天王殿西北側景觀最差,其余樣本采集點景觀美學質量介于兩者之間。
本次研究較為客觀地對龍興寺的景觀美學質量進行了量化分析,評定出了最優(yōu)景觀及存在明顯不足的景觀,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改善措施,解決了過去對該寺景觀評價過于隨意主觀的狀況,為后期進一步提升其景觀質量提供了參考。
目前隨著SBE法應用越來越廣泛,更多的學者應用該法進行不同景觀類型的美學質量評價,但目前寺觀園林尚未有類似文獻資料可供探討。與同地域其他類型景觀比較發(fā)現(xiàn),龍興寺各類空間SBE分值處于中等水平。如姚雪晗等人對合肥市翡翠湖公園植物群落的美景度評價發(fā)現(xiàn)該公園景觀質量比較高[15],其復層結構群落樣地SBE分值最高為1.120 2,平均值為0.410 8;園林專業(yè)教師與學生SBE平均值為-0.043 2,非園林專業(yè)教師與學生SBE平均值為0.095 4,附近居民SBE平均值為0.253 7,多項數(shù)值都高于龍興寺且數(shù)值間差異較大。范志強等人對桐城市龍眠河公園植物景觀進行評價[16],結果顯示SBE值最高為鄰水植物景觀0.939 1,最低為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觀-1.292 1,各項數(shù)值差異較大,與龍興寺對比明顯。
與其他地域相比,龍興寺地處皖北鳳陽,景觀質量與皖南、江浙等地存有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受訪群體尤其是風景園林專業(yè)教師與學生的評分。建議寺內管理人員多外出走訪學習,參考借鑒優(yōu)秀寺院的景觀營造方案,更好地提升龍興寺景觀質量。
本研究量化分析了龍興寺景觀美學質量,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數(shù)據(jù)成果,但項目開展過程中也存在個別問題:一是雖然以照片作為媒介與受訪者身臨現(xiàn)場評分差異不大,但相機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眼現(xiàn)場觀察感知,故存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本次樣本照片采集于11月,正值秋季,其余春夏冬三個季節(jié)的景觀美學質量尚不能得到客觀評價,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補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