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元 萌萌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44名山里娃用希臘語演唱冬奧會歌,歌聲從鳥巢穿透夜空,驚艷全世界!這些山里娃來自河北保定阜平山區(qū)的馬蘭花合唱團,這群身穿“虎虎生威”圖案衣服、頭戴紅色帽子的小朋友,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閉幕式上,這群可愛的孩子繼續(xù)在現(xiàn)場演唱《奧林匹克頌》,這一次,孩子們身上的服裝,裝飾了“連年有余”的剪紙圖案。
從“虎虎生威”到“連年有余”,這群孩子帶來的中國式浪漫,至今難忘!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說:“大山里的孩子站在奧運會舞臺上,用希臘語大聲清唱會歌《奧林匹克頌》,向世界展現(xiàn)了最好的新時代、新面貌,我覺得這是天籟之音!”
在鳥巢開幕式的觀眾席中,有一位銀發(fā)老人正在靜靜地看著孩子們表演,她叫鄧小嵐,今年79歲,是馬蘭花合唱團的前身“馬蘭小樂隊”的創(chuàng)辦者。正是因為她,這群山里娃接觸到了音樂,也伴隨著音樂,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美好的世界,走到了冬奧會開幕式的舞臺。
馬蘭花合唱團來自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鄧小嵐已經(jīng)在這里義務支教18年,用音樂為“山里娃”插上了夢想的翅膀。
2月21日,剛剛舉行完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孩子們再次感動世界。記者電話聯(lián)系鄧小嵐,此時的她依舊駐守在馬蘭村,她說還有一些沒能去北京的孩子,怕孩子們寂寞,想在這里繼續(xù)教他們唱歌……
3月初春的一個午后,記者走進了鄧小嵐家中,探訪這位可敬老人背后的故事。
兩枚印章見證紅色信仰
“馬蘭村的孩子走向世界啦!”此刻,鄧小嵐最想把這個消息說給父母聽。
多年來,在鄧小嵐案頭,一直珍藏著兩枚印章:一枚是父親的“馬南人”,一枚是父母送給她的“馬蘭后人”。其中,“馬南”正是“馬蘭村”的諧音。
小小印章,記錄下那段難忘的烽火歲月。
阜平縣,一個擁有光榮革命歷史的老區(qū)。馬蘭村,像花一樣的名字,是一個有著700多戶、2000多口人的小山村。這里曾是晉察冀日報社舊址所在地,是第一部《毛澤東選集》的誕生地。抗戰(zhàn)期間,《人民日報》前身之一的《晉察冀日報》駐扎在馬蘭村,鄧拓任社長兼總編輯。1943年秋,日軍發(fā)動掃蕩,妄圖滅掉報社。馬蘭村及附近鄉(xiāng)親為掩護報社,19人慘遭殺害,無一人泄密。一次突圍后,鄧拓愛人丁一嵐在山洞中生下鄧小嵐,鄧小嵐也被寄養(yǎng)在當?shù)卮迕耜愂卦抑猩盍?年。這里是鄧小嵐出生的地方,也是她的父母和眾多革命前輩戰(zhàn)斗過的地方,出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成長在革命的家庭,紅色的基因在鄧小嵐的血脈中流淌。
“父親鄧拓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日報》的辦報人,母親丁一嵐是開國大典的播音員。一直以來,他們都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紅色印記,我的基因傳承,指引著我后來的人生軌跡。”鄧小嵐回憶說。
1997年,鄧小嵐和妹妹鄧小虹到馬蘭村回訪?!爸恢狸愂卦磕鞘俏腋傻??!彼蚶相l(xiāng)打聽。
“你是小嵐子吧?”半個多世紀過去,老鄉(xiāng)脫口而出的“小嵐子”,讓鄧小嵐的眼淚奪眶而出。特殊的身世和父輩的情結(jié),讓鄧小嵐對馬蘭眷戀不已。
“馬蘭村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馬蘭村在我生命里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编囆拐f。
大山深處耕耘筑夢
“如果有一天你來到美麗的馬蘭,別忘記唱一首心中的歌謠,讓孩子們知道愛在人間;如果有一天你來到美麗的馬蘭,別忘記帶一束鮮艷的花環(huán),這里埋葬著抗敵的英雄……”這是一首經(jīng)常飄揚在馬蘭村的童謠,這首童謠令人們對馬蘭村的前世今生充滿期待。
2003年清明節(jié),退休后的鄧小嵐和原晉察冀日報社的老人們一起來到馬蘭村給烈士掃墓,碰巧遇見了同樣在掃墓的一群孩子,意外地發(fā)現(xiàn)馬蘭村的小孩竟然連一首歌都不會唱?!澳銈儠裁锤柩??給爺爺奶奶們唱首歌吧!”鄧小嵐說出了《學習雷鋒好榜樣》《少先隊隊歌》等歌名,她一首一首試探,孩子們直搖頭。只有一兩個孩子會唱國歌,還有些跑調(diào),這深深刺痛了她,再次瞭望一眼這個小山村依然是破舊的村舍……鄧小嵐便堅定了扎根馬蘭村的決心。
“馬蘭村的孩子們沒體會過音樂的樂趣,沒有歌聲的童年是孤獨的,也是蒼白的。我想讓山里的鄉(xiāng)親們知道,共產(chǎn)黨沒有忘記他們,被哺育過的孩子也沒有忘了他們,我一定要讓孩子們的童年里有歌聲!”鄧小嵐說。
目睹到馬蘭小學沒有音樂課、音樂老師、音樂教室的“三無”情況,鄧小嵐不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而且動員北京的弟弟妹妹,湊了4萬元,為小學蓋了7間校舍,讓孩子們有了音樂 教室。
從北京到馬蘭村距離300多公里,路途雖不遙遠,但并不便捷?!耙郧跋葟谋本┏嘶疖嚨蕉ㄖ荩購亩ㄖ莩似嚨礁菲?,最后從阜平乘班車到馬蘭。早上8點出發(fā),晚上七八點才到。2010年10月,阜平通了高速路,路程才縮短為5個多小時。”鄧小嵐回憶著旅途的不易。
這段路,鄧小嵐從2004年起,每年往返20多趟,風雨無阻,一走就是18年?!耙魳返膶W習得有連續(xù)性,今天教了明天就走,那學生可學不會呀?!编囆拐f。
寒假時節(jié),鄧小嵐索性搬進學校,住在大山里。山里的冬天最難熬,夜晚的溫度在零下十幾攝氏度,寒風透過門縫往屋里鉆,毛巾凍成了“硬板”,實在冷得沒法兒睡,她就用帽子、圍巾把頭和臉都箍住。
就這樣,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執(zhí)著的鄧小嵐把音樂的“種子”一粒粒播撒在了山石堅硬的太行山中。功夫不負有心人,音樂喚醒了這個沉睡的小山村。經(jīng)過鄧小嵐悉心指導,孩子們已經(jīng)能夠演奏復雜樂曲,唱功也明顯提高。
音樂不僅帶給馬蘭村的孩子們快樂,更給他們插上了夢的翅膀。2006年,鄧小嵐成立馬蘭小樂隊,帶領(lǐng)孩子們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讓他們走出大山,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山里孩子們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鄧小嵐說,她真切地看到,音樂讓山里的孩子們更樂觀、更自信了。
2008年10月,鄧小嵐帶領(lǐng)小樂隊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馬蘭小樂隊小型音樂會”,受到原晉察冀日報社老同志們熱烈歡迎。
2013年8月,70歲的鄧小嵐發(fā)起“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成為彼時全國罕見的屬于兒童的音樂節(jié)。鄧小嵐說:“其實每個孩子都喜歡音樂,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就是想讓孩子們成為舞臺的主角,盡情享受音樂?!?/p>
如磐的信念、深沉的情感,鄧小嵐癡癡堅守,執(zhí)著筑夢。她手中那支不曾有半點兒想放下的“音樂魔棒”,點化了貧瘠寂寥的山、冰凍靜默的河,還有閉塞羞怯的山里娃們美好的未來。
音樂為村落換新顏
“馬蘭的孩子走出大山,要去參加北京冬奧會啦!”鄧小嵐依然記得,今年1月3日到北京集訓前,鄉(xiāng)親們激動的模樣。那天,在開往北京的大巴車上,孩子們興奮不已,一路歌聲悠揚……
1月31日,這天是農(nóng)歷大年除夕,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還有4天,擔心孩子們第一次離開父母異地過年不適應,鄧小嵐特意來到合唱團駐地給孩子們包餃子,送去溫暖和鼓勵。
2月4日,樂隊的孩子們走向了國際舞臺,他們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用希臘語,無任何音樂伴奏,向世界獻唱了一曲《奧林匹克頌》。近4個月的訓練成果,終于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震撼了世界??吹胶⒆觽兺昝赖谋憩F(xiàn),鄧小嵐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11歲的席慶茹是馬蘭花合唱團的主力隊員,席慶茹嗓音清脆,從小喜歡唱歌。“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跟鄧奶奶學音樂,學會了彈吉他、拉小提琴。長大后想成為和鄧奶奶一樣的老師,教山里面的孩子唱歌?!?/p>
12歲的合唱團成員李俊璇說:“很高興第一次表演就登上了這么大的舞臺,在北京完成了一系列小心愿,不僅在‘鳥巢’演出了,還去天安門廣場看了升旗?!?/p>
合唱團成員白梓慧的父親白寶棟說:“孩子學音樂后變化很大,以前不太敢講話,跟鄧老師學習音樂之后,經(jīng)常把從鄧老師那學到的東西表演給我們,自信滿滿?!?/p>
鄧小嵐用音樂改變了一座村莊,有歌聲相伴,鄉(xiāng)親們的心情越來越好,孩子們的舞臺越來越寬。18年來,鄧小嵐從北京往返馬蘭村的行程超過20萬公里,大約能繞地球赤道5圈;18年來,鄧小嵐已經(jīng)協(xié)調(diào)捐贈了近500件樂器、數(shù)千冊圖書,培養(yǎng)了200多名學生,很多已經(jīng)上高中、讀大學,其中10余人在大學里讀藝術(shù)專業(yè),或畢業(yè)后從事藝術(shù)教育工作。
“欣慰的是,我教的孩子們中,有一個孩子已經(jīng)考上了西北民族大學的研究生,她告訴我,畢業(yè)后她想回到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的孩子送去優(yōu)質(zhì)的教育。”鄧小嵐欣喜地說。
“胭脂河水歡快地流淌,小嵐老師來到馬蘭。小鳥嘰嘰喳喳地歌唱,馬蘭路上鮮花盛開……”這首歌名叫《美麗的家園》,馬蘭村的很多孩子都會唱。如今,他們的歌聲又將在村南一座新落成的舞臺唱響。這座由鄧小嵐籌資建設(shè)的“月亮舞臺”,坐落于青山綠水間,遠望如一輪明月,將成為“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的新場地。而“音樂馬蘭”也成為阜平縣的一張名片,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發(fā)揮出獨特的作用。
“春天里,百花香。有機會,你一定要跟我去馬蘭村,那里的風景很美!那里的歌聲更美!”鄧小嵐深深地愛著馬蘭村的每一寸熱土。
后記
血淚無窮,恨煞牧童。
參軍入黨育英雄,二十二年生命史,氣壯長虹。
忘我表高風,殉職全忠;
平凡偉大一心紅,兒女萬千相繼起,學習雷鋒。
——摘自鄧拓詩作《雷鋒》
“今天從我們保存的1957年我們的一次家庭音樂會的錄音中,爸爸用福州特有的唱詩曲調(diào)吟唱了他自己的詩作《雷鋒》。那聲音時而悠揚漫長,時而又激情高昂,傾注了父親對雷鋒同志的深情懷念和對雷鋒精神由衷的歌頌。那次錄音的最后一支歌是我們的大合唱《學習雷鋒好榜樣》?!编囆够貞浉赣H對雷鋒的深情。
“音樂可以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很多歌詞如詩般優(yōu)美,道出很多人生哲理,每個孩子都應該接受到這樣的啟迪教育,在學習音樂中,健康成長。教山里的孩子們唱歌,直到我唱不動了,也更希望有更多的學雷鋒志愿者參與進來,一起為山里娃筑夢。當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這就是雷鋒精神啟迪于我的價值觀。”
從城市到農(nóng)村,在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你。18年堅守和操勞,你用歌聲讓希望在孩子們心中發(fā)芽。在信仰的守護場上,你用一點光芒,點亮了山間萬家燈火,書寫了雷鋒精神的永恒生命之光。
3月22日,就在《雷鋒》雜志第四期封面人物即將推出時,令人萬分惋惜和悲痛的是,這位可愛可敬的老大姐由于勞累過度,不幸離開了馬蘭村的孩子和鄉(xiāng)親,離開了我們大家。
鄧小嵐的親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消息稱,鄧小嵐生前最后的18年里,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在馬蘭村的兒童音樂教育,這給她帶來快樂和滿足;北京冬奧會馬蘭花合唱團的孩子們演唱的奧運會會歌獲得世人高度贊揚,更將她的快樂推向高峰,她在自己生命的高光時刻離去,而且走得安詳平靜……
(特別鳴謝阜平縣委宣傳部供圖)
(責任編輯:吳維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