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臘梅 王麗平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內三科,江西 南昌 330000)
原發(fā)性失眠是一種老年人高發(fā)性疾病,心脾兩虛型是其中常見類型[1]。長期慢性失眠不僅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病等軀體疾病,還可能導致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障礙,因此及時有效地治療對于改善老年慢性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近年來,中醫(yī)療法在老年慢性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常規(guī)的針刺、艾灸等作用有限,范圍較窄。長蛇灸是一種在脊柱上進行艾灸的方法,與傳統(tǒng)灸法相比,長蛇灸更有助于改善陽虛體質。為進一步探究長蛇灸治療老年慢性原發(fā)性失眠對患者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 軸)水平的影響,本文將接受不同治療方案的90 例患者分為3 組并觀察其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針灸門診及內科門診收治的90 例老年慢性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長蛇灸組、針刺組、西藥組,每組30例。長蛇灸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齡60~73 歲,平均(65.99±2.83)歲;病程1~8 年,平均(3.28±1.18)年。針刺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齡62~74歲,平均(65.71±2.67)歲;病程1~7 年,平均(3.22±1.17)年。西醫(yī)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60~71歲,平均(66.02±2.88)歲;病程1~8 年,平均(3.26±1.14)年。3 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西醫(yī)《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2017 版)》[2]及中醫(yī)《基于個體化的失眠癥中醫(yī)臨床實踐指南》[3]中關于原發(fā)性失眠的診斷標準者;(2)年齡60~75 歲,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生命體征穩(wěn)定,失眠發(fā)作期;(4)2 周內未服用任何鎮(zhèn)靜安眠類藥物。排除標準:(1)合并有心、腦、肝、腎、造血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2)精神病者;(3)合并有惡性腫瘤者;(4)失眠由其他器質性問題產生;(5)現(xiàn)服用藥物對治療有影響者。
1.3 治療方法 長蛇灸組:將大椎穴至腰俞穴的脊柱部位作為施灸部位,施灸前,準備好長蛇灸架、生姜渣、艾絨等材料。囑患者裸露背部俯臥于床上,沿脊柱自上而下常規(guī)消毒后在大椎穴至腰俞穴之間放置特制的長蛇灸灸架(長約53 cm、寬約9 cm,可依據(jù)患者身高調節(jié));灸架內鋪厚度為3 cm 的生姜渣,其上平鋪艾絨(寬約8 cm,厚約0.7 cm),從大椎穴鋪至腰俞穴,形似長蛇;點燃頭、身、尾3 點,任其自行燃燒。待患者產生灼熱感時,輕提灸架,將一層紗布墊在灼熱部位。灸完1 壯,另加艾絨繼灸1 壯,共灸3 壯,每壯約15 min,然后移去灸架,用濕熱毛巾輕輕揩干凈。若灸后患者局部皮膚出現(xiàn)水泡,可用消毒針刺破水泡排出滲液,并用藥棉揩干,涂以碘酒,覆蓋消毒紗布,使用紗布固定。隔日換藥1 次,直至結痂脫落。每周施灸1 次,連續(xù)治療1 個月。合并有其他疾病者繼續(xù)服用原藥物。
針刺組:將心俞、肝俞、脾俞、腎俞、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穴作為針刺穴位。取0.25 mm×40 mm 一次性不銹鋼毫針(生產廠家:蘇州針灸用品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200588),于上述穴位處進針,并施以提插捻轉補瀉之瀉法,針刺得氣后,留針30 min。每日針刺1 次,連續(xù)治療10 次后休息2 d,共治療1 個月。
西藥組: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69,規(guī)格:3 mg×6 片),3 mg/次,1 次/d,連續(xù)服用1 個月。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1 個月后,測定3 組患者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 軸)相關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皮質醇(COR)]水平。
治療結束后進行6 個月的隨訪,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2]量表評估3 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該量表分為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7 個維度,每個維度0~3 分,總分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內治療前后的數(shù)據(jù)對比采用t 檢驗,不同組間數(shù)據(jù)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 組患者H PA 軸相關激素水平對比 治療前,3 組間的HPA 軸相關激素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針刺組、西藥組、長蛇灸組的ACTH、COR 水平均明顯下降,組內治療前后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3組老年慢性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患者HPA軸相關激素水平對比()
表1 3組老年慢性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患者HPA軸相關激素水平對比()
2.2 3 組患者PSQ I評分對比 治療前,3 組間的PSQ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針刺組、西藥組、長蛇灸組的PSQI 評分明顯降低,組內治療前后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3組老年慢性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患者PSQI評分對比(,分)
表2 3組老年慢性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患者PSQI評分對比(,分)
中醫(yī)學認為,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飲食勞倦等是引起原發(fā)性失眠的主要原因,該病發(fā)病的生理基礎為臟腑虛損、精血不足,因此,在治療時應以補虛扶正為基本原則[5,6]。本研究中,長蛇灸組治療后的PSQI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 <0.05),該結果表明長蛇灸有助于改善老年慢性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長蛇灸又稱督灸,是在督脈上施以隔藥、隔姜或隔蒜灸的療法,其施灸范圍不僅包括大椎穴、身柱、神靈、至陽、筋縮、脊中、命門、腰陽關等督脈經穴,還包括肺俞、厥陰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多數(shù)背俞穴的膀胱經穴位。同時,長蛇灸艾炷大、火氣足、溫通力強,非一般灸法所及,因此補充陽氣效果較普通艾灸好。原發(fā)性失眠與HPA 軸水平紊亂密切相關是當前醫(yī)學界的共識,以往的研究證實針灸可通過抑制ACTH、COR 的表達而恢復HPA 軸的正常功能,但在干預方法上,以往研究多選用針刺治療,且集中于動物實驗及文獻綜述,臨床研究極少[7-9]。本研究中,長蛇灸組治療后的ACTH、COR 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 <0.05),該結果表明長蛇灸能夠有效調整HPA軸相關激素水平。
綜上所述,采用長蛇灸治療老年慢性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糾正紊亂的激素水平,是一種行之有效且亟待深入探討的研究方法,為中醫(yī)干預老年心脾兩虛型原發(fā)性失眠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新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