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文,王丹,梁運霞,李曉旭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病理科,2乳腺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乳腺癌是臨床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健康,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早期診斷并采取綜合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最有效的方式[1-2]。臨床中常采用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對乳腺癌進行診斷,雖然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但乳腺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在超聲影像學特征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重疊,此外由于部分病變組織形態(tài)多樣,組織結構較為復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診斷的難度,因此漏診率和誤診率仍較高,亟需尋找一種更加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乳腺癌進行早期診斷。鋅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是一類具有手指狀結構域的轉(zhuǎn)錄因子[3-4],鋅指蛋白44(zinc finger protein 44,ZFP44)是其中一員,可通過與靶分子DNA、RNA等序列或其他ZFP蛋白結合,在轉(zhuǎn)錄、翻譯水平上調(diào)控基因表達。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AR)是核受體家族中的一員,廣泛分布于人體的器官和組織中,具有介導雄激素信號通路的作用。相關研究報道,AR與其配體雄激素結合后,其構象發(fā)生變化,可導致熱休克蛋白解離,然后被轉(zhuǎn)移到細胞核中,進而促進靶基因的轉(zhuǎn)錄[5-6]。目前ZFP44和AR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尚不明確。本研究探討了ZFP44和AR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經(jīng)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癌;②女性;③初次手術,術前未接受放療、新輔助化療等治療;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妊娠期或哺乳期;③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④合并免疫缺陷病、傳染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全身系統(tǒng)性疾??;⑤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依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92例乳腺癌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病變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5~72歲,平均(43.86±9.27)歲;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65例,浸潤性小葉癌18例,導管原位癌9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8~79歲,平均(45.17±9.27)歲;病理類型:乳腺纖維瘤31例,漿細胞性乳腺炎4例,乳腺導管內(nèi)乳頭狀瘤17例,乳腺增生8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收集兩組患者的乳腺組織,制作標本,石蠟包埋后進行切片,常規(guī)脫蠟,水化,采用3%H2O2室溫孵育8 min,消除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洗滌3次,每次5 min,10%羊血清封閉25 min,傾倒液體;加入一抗,4℃孵育過夜;PBS洗滌3次,每次5 min;加入二抗,37℃孵育35 min;PBS洗滌3次,每次5 min;滴加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鏈霉親和素,37℃孵育35 min;PBS洗滌3次,每次5 min;滴加二氨基聯(lián)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顯色液,顯色10 min,蘇木素復染,水洗;脫水,中性樹膠封片。染色結果判斷[7]:ZFP44位于細胞核,陽性表達呈深棕黃色,每個樣本在高倍鏡下計數(shù)500個細胞,依據(jù)陽性細胞占比進行判斷,陽性細胞占比<10%為陰性(-),陽性細胞占比10%~29%為弱陽性(+),陽性細胞占比30%~59%為中等陽性(++),陽性細胞占比≥60%為強陽性(+++);弱陽性(+)、中等陽性(++)及強陽性(+++)均記為ZFP44陽性表達。AR陽性:細胞核呈棕褐色或棕黃色。
ZFP44和AR免疫組化染色圖片均由兩名高年資腫瘤病理學專家采用雙盲法進行判斷,意見不同時,增加第3個高年資閱片人,通過討論達成一致意見。ZFP44表達陰性診斷為乳腺癌,AR表達陽性診斷為乳腺癌。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計算ZFP44和AR診斷乳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ZFP44陰性表達率和AR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圖1)
表1 兩組患者ZFP44和AR表達情況的比較[ n(%)]
圖1 乳腺癌組織和乳腺良性病變組織中ZFP44和AR的表達情況(免疫組化染色,×200)
不同年齡、病理類型、分化程度、神經(jīng)侵犯情況乳腺癌患者的ZFP44陰性表達率和AR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脈管侵犯情況乳腺癌患者的AR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NM分期為Ⅲ~Ⅳ期、有脈管侵犯、有淋巴結轉(zhuǎn)移乳腺癌患者的ZFP44陰性表達率分別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無脈管侵犯、無淋巴結轉(zhuǎn)移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88、6.862、5.013,P<0.05);TNM 分期為Ⅲ~Ⅳ期、有淋巴結轉(zhuǎn)移乳腺癌患者的AR陽性表達率分別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無淋巴結轉(zhuǎn)移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19、5.192,P<0.05)。(表2)
表2 不同臨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ZFP44和AR表達情況( n=92)
ZFP44診斷乳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 88.04%(81/92)、75.00%(45/60)、82.89%(126/152),AR診斷乳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 78.26%(72/92)、81.67%(49/60)、79.61%(121/152)。(表3)
表3 ZFP44和AR對乳腺癌的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的對照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居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的首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zhì)量[8]。目前臨床中多采用乳房超聲等影像學檢查對乳腺癌進行診斷,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但檢出率仍有待提高[9-10]。研究表明,ZFP44和AR與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11-14]。目前罕見關于ZFP44和AR對乳腺癌診斷價值的報道,探討ZFP44和AR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ZFP44陰性表達率和AR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與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的ZFP44陰性表達率和AR陽性表達率均較高。ZFP44分布廣泛,其家族蛋白參與人類細胞分化、胚胎發(fā)育等,其表達、染色體移位、基因突變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密切相關[15]。AR是一種固醇類激素受體,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較為復雜,在無配體時,可與熱休克蛋白共存于細胞核中,雄激素通過細胞膜擴散后,可與AR結合,引發(fā)構象改變,導致熱休克蛋白解離、激活,形成二聚體,二聚體移位至細胞核,與靶基因的雄激素反應原件結合,引發(fā)DNA轉(zhuǎn)錄,進而調(diào)節(jié)腫瘤細胞的分化、增殖、凋亡及血管生成。研究報道,AR在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6-18]。本研究結果顯示,TNM分期為Ⅲ~Ⅳ期、有脈管侵犯、有淋巴結轉(zhuǎn)移乳腺癌患者的ZFP44陰性表達率分別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無脈管侵犯、無淋巴結轉(zhuǎn)移的患者,TNM分期為Ⅲ~Ⅳ期、有淋巴結轉(zhuǎn)移乳腺癌患者的AR陽性表達率分別高于TNM分期為Ⅰ~Ⅱ期、無淋巴結轉(zhuǎn)移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ZFP44和AR表達與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特征具有一定的關系。本研究結果還顯示,ZFP44診斷乳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88.04%、75.00%、82.89%,AR診斷乳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78.26%、81.67%、79.61%,提示ZFP44和AR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均較高,可作為臨床診斷乳腺癌的重要參考指標。ZFP是人類基因組中最大的轉(zhuǎn)錄因子家族,其中鋅指基序的不同組合可使鋅指轉(zhuǎn)錄因子在機體中發(fā)揮不同的功能,參與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等,其表達與惡性腫瘤的發(fā)展及預后緊密相關。李墨等[19]研究表明,ZFP44在乳腺癌中可能作為一種抑癌基因,參與調(diào)控雌激素信號通路,可通過下調(diào)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稱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信號通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侵襲,進而發(fā)揮抑癌基因的作用。AR是一種反式轉(zhuǎn)錄調(diào)節(jié)蛋白,具有配體依賴性,研究表明,AR可通過刺激腫瘤細胞增殖,發(fā)揮致癌作用;AR陽性的乳腺癌多攜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亞基α(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PIK3CA)突變基因,其與腫瘤細胞的異常增殖密切相關,且磷脂酰肌醇-3-羥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AKT通路中的AKT磷酸化后可誘導AR發(fā)生磷酸化,使AR誘導的細胞凋亡作用減弱或消失,導致腫瘤惡變;雄激素通過向雌二醇轉(zhuǎn)化或與AR結合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乳腺癌的發(fā)展[20]。
綜上所述,與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的ZFP44陰性表達率和AR陽性表達率均較高,且ZFP44和AR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均較高,可作為臨床診斷乳腺癌的重要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