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寒,譚洪宇,張楊,楊科榮,張博文,周嘉輝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52)
正常的頸椎前凸對于維持頸椎平衡和運動功能至關重要,但某些因素可能會導致頸椎前凸丟失,造成頸椎強直、頸椎后凸等曲度改變[1-4]。多項研究表明,頸椎曲度改變會導致相鄰椎體關節(jié)突關節(jié)及軟組織退變,繼而出現脊髓功能障礙及相應的臨床癥狀[5-9]。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多存在頸椎曲度改變[10],但關于頸椎曲度與脊髓型頸椎病關系的研究較為少見。為此,本研究基于X線檢查結果探討了頸椎曲度與脊髓型頸椎病的關系,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接受頸椎X線檢查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和同期在醫(yī)院進行頸椎X線檢查的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骨科學》中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11],且病程≥12個月(僅針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②年齡20~80歲;③在我院進行頸椎X線檢查;④同意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頸椎畸形、頸椎骨組織異常增生、頸部感染、頸部原發(fā)腫瘤及轉移瘤、頸椎后縱韌帶骨化、嚴重骨質疏松及神經系統疾病者;②有頸椎外傷或手術史者;③有頸肩部疾病及頸椎病相關臨床表現者(僅針對健康體檢者)。
所有受試者均拍攝頸椎標準中立位側位X線片,檢查時受檢者雙肩自然下垂,雙眼平視,X線中心線對準C4椎體,硬腭與X線片上緣平行,投照距離 1.5 m。采用Borden法在拍攝的側位X線片上測量頸椎曲線深度(cervical curve depth,CCD)[12](圖1),并結合頸椎側位X線片將頸椎曲度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3]:7 mm≤CCD≤17 mm為曲度正常,CCD>17 mm 為曲度增大,0.8 mm A為過樞椎齒突后上緣和C7椎體后下緣所作直線,B為沿頸椎各椎體后緣所作弧線,CCD為頸椎曲線深度。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2組受試者性別、頸椎曲度異常率的組間比較均采用χ2檢驗,年齡、CCD的組間比較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CCD診斷脊髓型頸椎病的價值評價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檢驗水準α=0.05。 3.1 受試者納入情況共納入114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脊髓型頸椎病組)和61例健康體檢者(非頸椎病組)。2組受試者的一般情況見表1。 3.2 頸椎曲度與脊髓型頸椎病的關系分析結果脊髓型頸椎病組的CCD小于非頸椎病組,頸椎曲度異常率高于非頸椎病組(表2)。2組中頸椎曲度異常者的具體情況見表3。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依據CCD診斷脊髓型頸椎病的靈敏度為83.3%、特異度為90.2%、約登指數為74.4%、曲線下面積為0.876、診斷界值為6.945 mm(圖3)。 目前用于頸椎曲度測量的方法很多,如Borden 法、Ishihara 法、頸椎椎體圖心角測量法、Cobb角法、Jackson應力曲線法、Harrison 法等。王濤等[14]認為,以Borden法測定的CCD不僅可信度高,而且可重復性好。頸椎曲度的變化可以反映頸椎力線的變化,頸椎曲度一旦發(fā)生改變,就會引起椎體、椎間盤、關節(jié)突關節(jié)、頸部肌肉等結構發(fā)生一系列代償性變化[15]。周乾坤[16]認為,頸部肌肉及韌帶是維持頸椎曲度的關鍵因素,隨著年齡增長,頸部肌肉及韌帶松弛,頸椎穩(wěn)定性隨之降低,可導致頸椎曲度發(fā)生代償性改變。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或在電腦前工作,導致頸椎曲度異常的發(fā)生率不斷增高,最終導致脊髓型頸椎病不斷年輕化。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年齡并不是造成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中2組受試者年齡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會影響本研究的結果。 本研究中,脊髓型頸椎病組頸椎曲度異常的比例高于非頸椎病組,而且頸椎曲度異常患者中曲度減小、曲度消失和反弓者所占比例較高;采用Borden法測定的CCD顯示,脊髓型頸椎病組的CCD為(3.14±5.51)mm,低于非頸椎病組。這提示,脊髓型頸椎病的發(fā)生與頸椎曲度減小有關。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依據CCD診斷脊髓型頸椎病的靈敏度為83.3%、特異度為90.2%、約登指數為74.4%、曲線下面積為0.876,這提示依據CCD診斷脊髓型頸椎病的準確性為中等。依據CCD診斷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界值為6.945 mm,提示CCD小于6.945 mm時應考慮脊髓型頸椎病的可能。 本研究的結果提示,脊髓型頸椎病的發(fā)生與頸椎曲度減小有關,CCD小于6.945 mm時發(fā)生脊髓型頸椎病的可能性較大。由于樣本量有限,本研究所得結論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 圖2 不同曲度頸椎側位X線片 表1 2組受試者的一般情況 表2 2組受試者的頸椎曲線深度及頸椎曲度評價結果 表3 2組受試者頸椎曲度異常的具體情況 單位:例 圖3 頸椎曲線深度診斷脊髓型頸椎病的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圖3 結 果
4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