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是一首革命先烈用血淚與生命譜寫的英雄史詩,長征里那些感人的故事在這史詩的長河里璀璨生輝……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發(fā)起嘉陵江戰(zhàn)役,離開川陜革命根據(jù)地,開始長征。紅四方面軍小宣傳員,不滿11歲的王新蘭,也踏上了萬里長征路。
王新蘭跟著隊伍,一直往西走。她是感覺整天整天地走、整夜整夜地走、沒完沒了地走。往哪走?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須跟上隊伍,千萬不能掉隊,掉隊就是死亡。她人小個子小,人家走一步,她就要跑兩三步,她是跑著參加長征的。
王新蘭在宣傳隊,他們帶著樂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鑼镲,邊走邊宣傳鼓動。山路崎嶇難走,十幾個小戰(zhàn)士用繩子把胳膊連到一起,一個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們一邊艱難地行走,一邊宣傳鼓動。
王新蘭不僅會打快板、唱歌,還會講笑話,她走到哪兒,哪兒就有笑聲??墒?,半個月以后,就聽不到她的笑聲了,她染上了重傷寒。
一天早晨,身體越來越虛弱的王新蘭,拄著一根木棍,搖搖晃晃地往前走,她咬著牙堅持著。宣傳隊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問她要不要歇一會兒,她搖搖頭。但是,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頭栽到了地上。
大家用樹枝扎了一個擔架,抬著她走。躺在擔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擔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艱難。幾天以后,王新蘭連飯也吃不下,昏昏沉沉,牙關緊閉,不省人事了。炊事員老謝給她送飯來,摸摸她的額頭,翻開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說:“這娃兒恐怕不行了。”
彭道華大姐抱著一線希望,把飯嚼爛,掰開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這種情形,建議給當?shù)氐睦相l(xiāng)30元錢,把她留下。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洪學智知道以后,親自來到宣傳隊,說:“不能把她留下,這孩子能唱會跳,再艱難也要把她帶上?!?/p>
王新蘭躺在擔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們都說:“那可不行,等你好了,還要看你跳舞,聽你唱歌呢!”
奇跡發(fā)生了。同志們抬著王新蘭走了個把月,她漸漸能吃東西了,臉色也好多了,還能坐起來了。死神與王新蘭擦肩而過,她的病好了。
部隊來到了雪山腳下。軍長許世友親自來到宣傳隊給大家講了過雪山的注意事項。臨走時,軍長開玩笑地對王新蘭說:“你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過去嗎?”
王新蘭滿有信心地說:“爬得過去!”
許軍長又說:“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凍哭了,一哭眼淚就成了冰棒棒,在臉上扒不掉。”
王新蘭說:“哪個會哭?。 ?/p>
這天夜里三點,隊長就把王新蘭幾個姑娘叫了起來,說該上山了。大部隊五點鐘出發(fā),宣傳隊早點上山去準備宣傳,還要搭個棚子。每人發(fā)了一塊布把腳裹上,每人還喝了一碗辣椒水。隊長說山上冷,讓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來到山腳下,涼氣襲人。爬上雪山,一會兒晴,一會兒陰,有時下雨,有時下雪。大家把所有的東西都穿上披上,也不頂用。雪山皚皚,凍煞人?。?/p>
宣傳隊員們在寒風飛雪中剛把宣傳棚搭好,大部隊就到來了。王新蘭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隊隊紅軍一遍遍說著她背得滾瓜爛熟的順口溜:
同志們,加勁走,
趕快穿過大風口。
莫歇勁,莫逗留,
“三不準”要求記心頭。
累了不準地上坐,
坑洼里的積水不能喝。
不準打鬧大步跑,
互相幫助都走好。
紅軍戰(zhàn)士英雄漢,
定能征服大雪山……
紅11師政委陳錫聯(lián)帶著隊伍走上來了,他愛憐地摸著王新蘭凍得通紅的小臉蛋,說:“部隊快走完了,這里風大,不能多呆?!毙麄麝狀I導決定讓年齡小的隊員先上山,大一點的再堅持一會兒。
王新蘭到了雪山頂,往下一看,只見紅軍隊伍,前不見頭,后不見尾,像一條長龍,把茫茫雪山劃成了兩半,十分壯觀。
王新蘭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隊伍差不多都過完了,才坐“冰飛機”滑下了山。
小紅軍王新蘭用稚嫩的雙腳,走完了萬里長征路,隨同大部隊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史料研究,王新蘭是徒步走完長征的最小的女紅軍,那時她離12歲還差3個月。
紅軍長征堪稱世界奇跡,11歲的王新蘭“跑”完長征更是人生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