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陳茜霖
農村留守兒童是社會化轉型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遺留問題。當前,精準扶貧工作在我國得到大力推進,而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扶貧是其重中之重。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扶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精準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統(tǒng);精準關愛,關注心理健康;精準保障,建立教育保障三體系;精準考核,注重教育扶貧效果。
在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我國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城鄉(xiāng)差距逐漸拉大,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出現(xiàn)城鄉(xiāng)倒置,農村留守兒童因而無法與父母時常生活在一起。“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jiān)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生活的不滿十六周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1]截至2018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已從2016年的902萬人減少到697萬人,由此看出,國家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度在漸增,相應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5月,《建立精準扶貧工作制定實施方案》提出要發(fā)展教育脫貧。2018年1月,《深度貧困地區(qū)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進一步聚焦深度貧困地區(qū)教育扶貧,確保發(fā)展“教育脫貧一批”任務的完成。可見,教育在促進扶貧、防止出現(xiàn)返貧現(xiàn)象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提供了新的轉機和思路,為實現(xiàn)教育扶貧指明了方向。因此,在精準扶貧的視野下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扶貧刻不容緩。
現(xiàn)實困境: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幫扶缺陷
(一)精準保障不足,政府角色缺失
1、社會保障制度“邊緣化”
基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影響,農村社會保障水平遠遠低于城市,導致農村居民無法享受公平的福利保障,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農民工數(shù)量急劇增加,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群體的出現(xiàn)。此外,還受城鄉(xiāng)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的限制,農民工子女難以獲得相應的教育保障。
2、教育財政資金“傾斜化”
國家教育財政資金缺口大,專項投入嚴重不足,對農村地區(qū)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不夠。與城鎮(zhèn)教師相比,農村教師缺少專業(yè)知識培訓,普遍存在知識僵化,教育觀念落后,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城鄉(xiāng)師資力量差距較明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不能公平地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從而產生了大量的教育問題。
3、教育扶貧需求“模糊化”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國家教育扶貧力度逐漸加大,但始終無法實現(xiàn)由“大水漫灌”模式向“精準滴灌”模式的轉化,教育扶貧工作仍然存在需求模糊化的問題,即沒有針對不同的特征和需求的對象進行幫扶,掩蓋了群體內部的差異性,大多以物質資助為主,而缺少對留守兒童的道德法制教育以及心理關注。如有的孩子長期感到孤獨,需要對其心理進行疏導,而不是給予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的物質類獎勵。
(二)精準師資不足,學校教學缺失
1、辦學條件滯后,師資力量不足
隨著社會對教育公平的重視,政府已加大對農村學校的投入,大力改善辦學條件,但一些貧困地區(qū)教學點的辦學條件依然落后,教學設施極度匱乏,更沒有足夠的教育資金開設特色心理教育課程以及專業(yè)化心理輔導教室。此外,鄉(xiāng)鎮(zhèn)學校工資待遇低、工作環(huán)境差,優(yōu)秀教師不斷外流,更無法吸引優(yōu)秀人才來此從教,導致教師隊伍數(shù)量不足,老齡化嚴重,出現(xiàn)教育觀念落后、教學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
2、教學內容單一,人文關懷不夠
農村學校重視理論基礎教育,以分數(shù)論優(yōu)劣,而忽略了法制安全教育與監(jiān)管以及學生心理健康。一方面,學生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以及自救的能力,導致學生安全事故頻發(fā),每年有不少關于校園霸凌、溺水、被拐賣等事件的報道。另一方面,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長期得不到老師的關心以及同學的尊重,從而自尊心受挫,失去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出現(xiàn)厭學,輟學的念頭,甚至會出現(xiàn)報復社會的想法,做出害人害己的事。
(三)精準監(jiān)管不足,家庭監(jiān)護缺失
1、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教育意識淡薄
對于長期缺乏親情灌溉的留守兒童來說,家庭或許只是一個概念、一種符號,其最初的結構早已被疏遠的親子關系所割裂,家庭的內在功能也隨之被弱化。通常情況下,隔代監(jiān)護的教育模式是留守兒童家庭的首選,臨時監(jiān)護人受教育程度較低,受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影響較深,對教育不夠重視,堅持讀書無用的悖論,基本喪失對兒童學業(yè)輔導、品德教育、心理疏導等方面的能力。
2、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方式偏差
父母選擇外出打工,付出的代價自然是失去對子女的直接監(jiān)管,工作的繁忙與辛苦,導致基本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生活。所以,留守兒童在家庭監(jiān)管缺位的情況下,行為、心理、品德都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滑坡,再加上父母要么過于放任自由,要么過于苛刻嚴厲,想彌補親情的缺失,又寄予孩子過多的希望和心理負擔,這種互相矛盾的教育方式既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fā)展,又阻礙著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不利于留守兒童形成健康積極的性格。
3、留守兒童教育內容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現(xiàn)象
重成績,輕教育。大多數(shù)監(jiān)護人受教育程度低,教育意識不強,不重視教育方式的正確使用,一味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好,而忽略了更多深層次上的、心理建設方面的教育,忽視了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yǎng),最終造成孩子無法明辨是非,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甚至極易造成價值觀的扭曲,走向道德敗壞的深淵,出現(xiàn)走上犯罪道路的情況。重物質滿足,輕精神充實。由于父母遠在他鄉(xiāng),所以只能在物質上彌補孩子感情缺失,甚至無力顧及到孩子心靈的建設,不能及時給予關懷,導致留守兒童內心空虛、孤獨沒有安全感,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害怕與別人進行溝通交流。
破局之策:精準扶貧視野下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
(一)精準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統(tǒng)是前提
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信息管理,建設動態(tài)信息系統(tǒng),完善學籍信息是教育精準扶貧的前提。首先,要切實完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運行工作,建立翔實完備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賬,爭取做到一人一檔案,實現(xiàn)信息采集、動態(tài)更新和數(shù)據(jù)共享。目前,1.93億學生的信息已錄入學籍信息系統(tǒng),為彌補無法從系統(tǒng)中有效識別留守兒童的不足,有必要在信息管理中增加監(jiān)護人信息錄入的界面,通過信息的完善,判斷是否屬于留守兒童以及分析他們的具體情況,定期走訪,實地考察兒童的家庭情況,真正實現(xiàn)教育精準扶貧。
(二)精準關愛:關注心理健康是核心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始終是教育的重點與難點,想要落實貫徹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對兒童的心靈關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秉著精準扶貧的理念,加大政策傾斜與財政投入,設置專項基金,通過手機或互聯(lián)網媒體形式,開通專屬熱線,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情融合。此外,學校應全面提高教師隊伍心理教育水平,將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納入教師的績效考核,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并聘用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師,及時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疏導,建立長效的心理溝通機制,彌補親情缺失。
(三)精準保障:建立教育保障三體系是關鍵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保障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建立教育保障三體系,共同為留守兒童打造優(yōu)質的成長環(huán)境,提供公平的教育資源。
作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保障的重要支柱,政府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將加強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作為首要任務。在經濟學中,貧困代際傳遞被定義為:在家庭內部,父母被迫將貧困及導致貧困的相關條件和不利因素傳遞給子女使子女重復父母的貧困境遇。所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制,規(guī)劃并建設好農民工子女學校,逐步放開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限制,如取消提供父母兩年社保繳費證明的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盡可能減免高價擇校費,使農村留守兒童順利留在父母身邊,從源頭減少留守兒童數(shù)量。此外,還需加大對貧困地區(qū)的教育傾斜力度,優(yōu)先向“三區(qū)三州”選派優(yōu)秀支教教師。在學校方面,加強監(jiān)管和心理關懷,彌補留守兒童父母監(jiān)管力的不足,與家庭共同構建保障機制是關鍵。搭建一個家?;ネǖ男畔贤ㄆ脚_,為學校與其家長或者臨時監(jiān)護人提供一個有效的溝通渠道;組織教師下鄉(xiāng)考察、挨個家訪,對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背景及其相關情況進行了解。除此之外,學校針對不同的情況,設置農村留守兒童專項資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留守兒童家庭經濟困難,減少學習壓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親情的灌溉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提高教育意識、完善教育方式、提升父母自我教育水平以及豐富親子溝通方式,更有利于親子關系的建立。
(四)精準考核:注重教育扶貧效果是保障
對教育扶貧效果進行評價和考核,為開展留守兒童幫扶工作提供依據(jù),保障國家政策的切實執(zhí)行,防止出現(xiàn)形式主義。首先,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扶貧的過程進行監(jiān)督,包括政府對教育扶貧政策落實的情況,學校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指導的情況等,通過對扶貧過程進行記錄的方式,保證其效果的持續(xù)性。其次,對留守兒童教育扶貧的結果進行考核。包括對學生健康狀況、心理狀態(tài)以及學業(yè)成績等方面進行分析評估,并與其他類型的學生進行比較,從而掌握留守兒童的整體情況,推動教育扶貧工作的發(fā)展進程。
結 語
在教育扶貧工作中,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保障是重心,建立政府、學校及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保障體系尤為重要。其一,政府應積極發(fā)揮其主導性,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消除貧困代際傳遞。其二,學校應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減少校園霸凌等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其三,強調家庭的監(jiān)護責任,依法對子女進行監(jiān)護與撫養(yǎng)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將加強子女安全教育,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作為首要任務。政府、學校及家庭互為基礎,互為紐帶,才能共同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精準扶貧。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fā)〔2016〕13號)[EB/OL].(2016-02-1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EB/OL].(2012-10-26)[2019-05-31].http://www.maxlaw.cn/n/20190531/948210836919.shtml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EB/OL].(2015-11-29)[2015-12-07].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07/content_5020963.htm
[4]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印發(fā)《深度貧困地區(qū)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EB/OL].(2018-01-24)[2018-02-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802/t20180226_327800.html
[5]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EB/OL].(2016-02-04)[2016-02-1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
[6]民政部.安排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tǒng)正式啟用[EB/OL].(2017-10-10)[2017-10-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0/c_129718203.htm
[7]胡春霞.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9(18):42-44.
[8]鄭程月.全面客觀的農村留守兒童實證研究新成果——評吳霓主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及問題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6(02):113-116.
[9]李剛.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的精準扶貧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09):55-59.
[10]李洪波.精準扶貧視野下農村留守兒童的權益保障[J].學術交流,2017(04):145-149.
[11]張學浪.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體制下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構建[J].農村經濟,2018(02):99-104.
作者簡介
黃 婷 西華師范大學在讀碩士,主要研究社會保障方向
陳茜霖 西華師范大學在讀碩士,主要研究行政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