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了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整本書閱讀”也順勢成為了課堂教學的重點,在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水滸傳》為例,對整本書閱讀的具體指導方法進行了簡要闡述,旨在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水滸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06-0050-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學生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觀點。在此背景下,教育領域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整本書閱讀作為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效率的閱讀方法,也逐漸被應用到了初中語文教學中。
《水滸傳》作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絕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一本古典小說,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價值,值得深入品讀。本文以該作品為例,詳細介紹了整本書閱讀方法在閱讀該作品中的實際應用,對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通過目錄預測整本書的內容
目錄是一本書的總結與提綱,通讀目錄能夠使學生對整本書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因此在閱讀一本書之前,有必要先閱讀它的目錄?!端疂G傳》作為一部章回體小說,每個章節(jié)幾乎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并且章節(jié)的篇幅也相對較長,這就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在閱讀后精準把握章節(jié)的內容。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傳授學生根據目錄進行預測的方法來幫助他們讀懂整本書的內容。
如在“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這一回中,通過章節(jié)名,學生就可以在腦海中大致勾勒出花和尚魯智深是如何倒拔垂楊柳的,而豹子頭林沖又是如何被人誘騙進了白虎堂的,之后再有針對性地對這一章節(jié)進行閱讀,就能夠輕易地把握本章節(jié)的內容,進而聯系上下文將整本書的故事脈絡梳理清楚。
二、在跳讀中掌握整本書的關鍵信息
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時刻保持對這本書的興趣,《水滸傳》所運用的語言與現代白話文存在較大的差異,初中生在閱讀時可能會存在一定的理解上的障礙,這會對他們的閱讀體驗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會導致他們對閱讀這部作品失去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跳讀的策略,跳過那些與作品主題無關或自己暫時讀不明白的部分,用最快的速度將整本作品略讀一遍。
那么應當跳過哪些部分呢?《水滸傳》中有大量對人物的外貌與當地景色的描寫,這些部分完全可以跳過不讀,只需要記住不同人物的大致特征就可以了。如第三回當中對魯智深的描述是“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身長八尺,腰闊十圍”。由于后文中魯智深大多是以和尚的形象出現的,因此這部分對他形象的描寫學生可以跳過不讀,也不會對后續(xù)的閱讀體驗產生較大的影響。通過跳過部分不必要的內容,學生能夠提升閱讀效率,快速掌握整本書的關鍵信息[1]。
三、采用圖像化策略化繁為簡
教師可以運用圖像化策略,化繁為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理清作品的故事脈絡,把握作品的內涵。
(一)通過繪制流程圖來把握作品的故事脈絡
《水滸傳》中人物、時間與地點等要素都十分復雜,如果對故事了解不夠清晰,就很難把握作品的故事脈絡。因此可以繪制出一張“梁山好漢起義過程圖”(如圖1),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了解,也可以幫助他們進行查漏補缺。此外,借助對流程圖的充分理解,學生也能更好地理清作品的脈絡,提高閱讀效率[2]。
(二)引入思維導圖來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水滸傳》中總共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漢,每位好漢的性格與喜好都大不相同,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是錯綜復雜,如果學生不能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就會難以把握故事的發(fā)展,甚至對作品喪失興趣,不能順利完成整本書的閱讀。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圍繞核心人物,讓分支人物與核心人物構建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連線或箭頭的方式,將一個個核心人物交織在一起,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三)建立人物身份卡片將人物形象具體化
人物作為小說創(chuàng)作的三要素之一,學生在閱讀小說時,首要任務就是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剖析,那么應當如何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剖析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建立人物卡片的方式,將小說所塑造出來的人物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賦予人物更加形象的特征,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宋江、武松、林沖與魯智深等作為本書的重要人物,在為他們建立身份卡片時需要展示出他們的綽號、姓名、身份地位、主要經歷等要素。這樣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人物,進而達到提高閱讀效率的根本目標。
四、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國外將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分為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種方法層層遞進,每層的閱讀效率都要比之前更高,而最高層次的主題閱讀,它的含義是將研究報告的撰寫與閱讀相結合,要求學生將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撰寫成研究報告,并在課堂中進行討論,以解決這些問題。如燕青在遠征方臘之后勸說盧俊義離開朝廷,不要回去接受封賞,但盧俊義不聽,最終導致了飲下毒酒后落水而死的結局,有的學生就會好奇盧俊義為什么不選擇與燕青一同離開,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他撰寫“盧俊義為什么不選擇離開”的研究報告。通過撰寫研究報告,學生的閱讀能夠進入更深的層次,并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不僅如此,這種讀寫結合的閱讀方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問題,還可以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加深對這本書的理解,稱得上是一舉兩得[3]。
五、在比較閱讀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是在不同時期加入梁山泊的,他們擁有著不同的境遇。在學生閱讀這本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好漢的經歷、以及他們最終的結果進行對比。通過比較閱讀,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作品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更能學會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4]。
筆者將古典名著《水滸傳》作為案例,對整本書閱讀的指導方法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多種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而達成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夏春陽合.淺談初中語文名著導讀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
[2]張素梅.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淺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6).
[3]向自力.閱讀教學中推想能力的培養(yǎng)[J].零陵學院學報,2017(2).
[4]王永蘭.初中語文教學中對《西游記》、《水滸傳》的閱讀指導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8.
【作者簡介】
陳曉玲(1978~),女,漢族,廣東電白人,本科,初中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