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發(fā)明 陳雪藝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變得緊密,學生學習的廣度與深度更加寬泛而有層次,學習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而簡單的授受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所有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并學會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識與資源自主解決實際問題已然成為我們教育的重要目標和價值追求。基于此,教師應設計融合課程學習單,包括單元整合學習單、跨學科整合學習單和主題項目式學習單,以調動學生自主進行融合課程學習。學習單的應用,讓課堂教學做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習真實有效地發(fā)生。
[關鍵詞]學習單;自主學習;融合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06-0096-03
1965年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朗首次提出終身教育的理念,對教育與學習進行了新的論述;20世紀60年代以后,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的大力提倡、推廣和普及下,終身學習在世界范圍內形成共識。199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學會學習”的教育目的,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應使受教育者學會學習,即教育要使學習者“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由此可見,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
基于目前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狀,人們對于教與學的方式與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過去傳統(tǒng)的由教師主導課堂、單一的授受型教學模式無法真正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導學單(學習單)的出現(xiàn)及在課堂中的應用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發(fā)展學生自主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什么是融合課程學習單
融合課程學習單,顧名思義就是為融合課程所設計的導學單,以引導學生朝著教師預期或有所指向性地自主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探究。
融合課程學習單與普通導學單的目的都是為教與學而服務,但在內容的選擇與任務的驅動上有所差異。常規(guī)課程的導學單一般是教師對當堂課程知識點的精煉概括,以前置的方式驅動學生進行本堂課知識內容的預習,或以任務目標的方式來引導課堂的展開。而融合課程學習單,在內容上不僅僅局限于當堂課程所學知識,更加強調知識點的整合性與結構性;在使用上會更加地靈活,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甚至是引領與貫穿整個課程的學習。
二、融合課程學習單的類型
融合課程學習單是教師為開展課程融合而設計的,有為單元整合教學而設計的學習單,有為跨學科整合教學而設計的學習單,還有為主題項目整合教學而設計的學習單。這是我們在進行學科融合課程教學中最常使用的三種類型學習單。它們服務于不同的教學內容,而不同類型的學習單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任務驅動。
1.單元整合學習單
單元整合學習單,是將一個單元或多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合,最后形成一張或多張知識精煉、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緊密的學習單,一般在大單元整合教學中廣泛應用。
在進行單元整合教學過程中,我們更注重梳理同一單元甚至多個單元之間知識點的聯(lián)系,而課本上的內容板塊卻往往是單一、孤立的,因此學習單的設計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打破課本上原有的板塊禁錮,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各個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結構,對知識點進行關聯(lián),建立關聯(lián)樹,這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與整理。例如,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就可以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把對認識幾何圖形、七巧板的學習、動手設計圖案的實踐整合起來,設計成單元整體學習單,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后運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他們進行自主實踐學習與拓展探究。
2.跨學科整合學習單
跨學科整合學習單,是把不同學科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知識點進行融合設計而形成的學習單??鐚W科整合學習單在學科融合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將不同學科相關聯(lián)或類似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與對比,一方面幫助學生對相近知識點進行更好的區(qū)分與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將不同學科的相關聯(lián)知識進行聯(lián)系,幫助學生構建對某一知識點更全面、完整的認知網。如,教學一年級《我與數(shù)字有個約會》這一內容,我們將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不同學科對數(shù)字的表述形式進行融合設計,將一張知識點整合后的學習單提供給學生。整合后的學習單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不同數(shù)字的歷史起源與演變。讓學生了解世界阿拉伯數(shù)字的由來,中文數(shù)字簡體與繁體的差異,英文數(shù)字的單詞學習,羅馬數(shù)字在生活中的應用等。(2)不同數(shù)字的書寫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手書寫掌握數(shù)字的不同表達形式。(3)選擇一種數(shù)字符號進行數(shù)字繪本故事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編、畫繪本故事的同時理解數(shù)字的表達意義。(4)學習古人以繩打結的方式計數(shù),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出自己獨特的計數(shù)形式。這樣,讓學生在完成學習單的過程中對多樣的數(shù)字內容進行整理與對比,幫助學生了解數(shù)字不同的表達方式以及數(shù)字在不同情景中的應用。
3.主題項目式學習單
除了以上兩種在學科內或學科間整合設計的學習單,還有圍繞主題項目而開展融合學習的學習單。主題項目式學習單相比之前提到的兩種學習單而言,呈現(xiàn)內容由課內轉移到課外,學習目的更加偏重于技能掌握與實踐思考,這類學習單主要應用于主題項目式拓展學習活動中,成為教學支架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學習單會因為探究的內容與方向不同而呈現(xiàn)出差異,因此主題項目式學習單的內容和形式也會更加豐富多樣,且生活化。設計的內容與學習的主題會緊密聯(lián)系,以探究的主題為圓心,從各個方面向外延伸,從而幫助學生全方面地學習探究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以二年級線上學習期間開展的《疫情專題項目》學習為例,我們圍繞新冠疫情開展了四個專題的學習,分別是認識新冠病毒、預防新冠病毒、抗擊新冠病毒、病毒給我們的啟示。我們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及課程學習的難易程度,設計了適合他們年齡段的項目學習單,內容涵蓋不同學科的知識點,如統(tǒng)計某一日的疫情數(shù)據(jù)并進行大數(shù)的學習,繪制生活時鐘對比今年與往年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材料為新型冠狀病毒塑像,觀看視頻《埃博拉的故事》談談病毒與疫情給我們的啟示,與父母一起觀看紀錄片《大自然在說話》后寫觀后感并錄制視頻為大自然發(fā)聲等。與“疫情”有關的所有知識都可以成為學生探究的內容,讓學生根據(jù)學習單的指引,自主探究學習。
學生在項目學習單的引導下圍繞病毒與疫情展開了豐富多元的知識學習,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學習,并將自己所思、所獲進行展示與分享。因此,在項目學習中,學習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課程設計的反映與體現(xiàn),而且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三、融合課程學習單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現(xiàn)階段的教育,我們追求的是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確定努力方向,給學生以咨詢、指導。而融合課程學習單是教師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有效工具,不僅對課程教與學起著積極的輔助作用,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并培養(yǎng)其進行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1.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一直在探索與嘗試的一件事情。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fā),一方面,可以提升課堂效率,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產生與發(fā)展。
融合課程學習單是教師對繁雜、生硬的課程知識進行提煉、概括、趣味化的手段,將原本枯燥的課本知識點進行整理和包裝,以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以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設計學習單的過程中會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勾起他們對之后學習內容的興趣與猜想;同時,在問題與任務的設計上也會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如口頭表達、動手實踐等,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以活動的形式完成學習單上的任務。如北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所設計的學習單即是在單元整合的基礎上,將知識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發(fā)現(xiàn),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這樣融入游戲、美術等多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
2.引導學習方向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教學必須走在發(fā)展的前面”的觀點,對教師的教學具有啟發(fā)作用。教師應當事先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導學生朝著教學所預期的方向去學習、獲得知識是教師的使命之一。融合課程學習單設計的目的是將復雜的知識點分解,化繁為簡,為學生提供腳手架,讓他們可以借助學習單的指引去展開自主探究學習。
學習單可以限定學生的學習范圍,指明學生學習的方向,防止部分學生漫無目的學習。教師通過設計學習單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表層的感知到深入的理解再到最終的應用實踐,由淺入深,逐層遞進;同時借助學習單中的任務驅動來引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篩選、整合、分享、展示,讓學生獲得知識學習的直接經驗。例如,在《疫情專題項目》學習中,每一張融合學習單的設計都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的地圖,就國內疫情現(xiàn)狀提出問題,再進一步剖析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及解決方法,最后以各類實踐任務,如“我想對你說”視頻錄制任務等,將學生的所思所獲梳理呈現(xiàn),進行交流分享。在此過程中,教師適當提供一些相應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對已有資源進行學習與整理、探究與思考、實踐與創(chuàng)作,通過真實而直接的學習體驗最終獲得知識。
3.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終身學習啟示我們樹立終身教育理念,使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的、探索的、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
融合課程學習單以豐富的形式與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能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感;同時適當?shù)奶魬?zhàn)性任務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產生獲得知識的成就感。教師對學習內容進行導入,提供部分學習資源,學生在此基礎上以學習單作為腳手架,自己進行信息的提取、歸納,最終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這樣的學習是真實發(fā)生的學習。相比常規(guī)的課堂學習、作業(yè)任務,首先,融合課程學習單更能激發(fā)起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其次,學生在完成學習單上的知識梳理、問題解答、任務實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發(fā)展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運用資源、歸納總結、實踐動手等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學生實現(xiàn)自主學習所不可或缺的。
以三年級《我為家鄉(xiāng)代言》項目學習為例,基于三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的增強、表達能力的提高以及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學習單的設計上我們沒有過多地給學生設限,只是給予一個明確的學習方向。我們讓學生選擇探究家鄉(xiāng)特色美食、特色建筑、風景名勝、名人故事、民風習俗等其中一個方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與介紹。而對于大方向下的具體框架及最終呈現(xiàn)的方式不做要求,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性。此外,我們提供了一些文字、視頻給學生作為學習資源與參考,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信息的梳理與呈現(xiàn)。事實證明,最終呈現(xiàn)的作品更具多樣性,也更能展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多次的任務驅動嘗試,學生從中總結出有效學習的方法,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融合課程中的學習單設計不僅僅是教學手段,也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單也是良好的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給予學生試錯的機會,學生通過探究而獲得學習的直接經驗。在任務驅動學習過程中,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探究、整合、聯(lián)結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也會得到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忠康.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104-106.
[2] 王守民,張海燕,靳桂軍.利用學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發(fā)展[J].中學生物學,2007(2):10-11.
[3] 秦敏.讓思維可視化,讓教學創(chuàng)新化:基于深度學習的學習單設計.試題與研究,2019(17):164.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