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浩杰 陳風宇
趙霞(前排右二)給種植大戶示范種植安丘大姜
貴地新野,在宛襄盆地的腹地,因湖水蒸發(fā)形成一片陸地謂之蒸野,滿目薪草又稱之薪野。西漢末年,王莽封于新都故城韜光養(yǎng)晦建立新朝而有新野之名橫空出世?!皽U水湍波”是新野名勝八景之一,湍河與白河成直角相交,形成水流回旋。這里水深流急,在陽光照射下,河面波光粼粼,如同蓬萊,新野縣淯湍小麥專業(yè)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就位于美麗的淯水之畔。合作社的當家人叫趙霞,是河南省十三屆人大代表,善于學習鉆研農業(yè)知識。
合作社現(xiàn)有社員309戶,流轉托管土地5746畝,輻射帶動周邊3個鄉(xiāng)鎮(zhèn)2800多戶農戶,目前,合作社資產總額達1379.3萬元。合作社成立以來獲得多項榮譽稱號,其中2016年被國家農業(yè)部授予“全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示范社”,被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授予“全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示范社”,被全國婦聯(lián)授予“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趙霞于2014年被南陽市委、市政府授予南陽市第八屆“十大女杰”榮譽稱號。
趙霞1988年高中畢業(yè)后,一開始在學校任教。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她抽空看一些農業(yè)科技方面的書籍,從中明白了土地要想增收,科技才是后盾;只有科學管理,土地才能刨出金。后來趙霞種小麥時用了能增收的調節(jié)劑、葉面肥,結果她種3畝地和別人種4畝的產量差不多。村里的人都說這姑娘不簡單,其實他們哪里知道,他們種莊稼完全是粗放管理,而趙霞卻是科學管理。
2002年上半年,縣里清退代課老師,趙霞從一名教師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農民。從此,她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站在一個農民的角度考慮自己的未來。趙霞想到了科學種田,她把親戚鄰居的耕地流轉過來自己種,從30畝、50畝逐步擴大到200畝。開始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后來又種植蔬菜、花卉、苗木等經濟作物,收入逐年增加。
一個偶然的機會,趙霞從朋友那里看到了一份《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的宣傳材料,深深被其中的理念所吸引。當她把自己想辦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想法向親戚朋友和盤托出時,遭到了極力反對。趙霞沉下心來,耐心給他們講解,他們也慢慢地不再那么反對了,當資金周轉不開時,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2011年12月,趙霞動員了27戶農民,分別以土地、農機、現(xiàn)金等不同形式入股,籌資800萬元注冊成立了新野縣淯湍小麥專業(yè)合作社,流轉土地3000畝,輻射帶動周邊3個鄉(xiāng)鎮(zhèn)2800多農戶。根據(jù)合作社章程,堅持以“規(guī)?;N植、標準化生產、市場化運作、產業(yè)化發(fā)展”的思路,以“優(yōu)質、高產、高效”為主攻目標,帶領廣大社員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示范基礎建設,創(chuàng)建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基本實現(xiàn)了“優(yōu)質、高產、高效”的經營目標。
2012年,合作社與周邊幾個村的社員簽訂了3000畝優(yōu)質小麥種植合作業(yè)務,喜獲豐收,平均畝產500公斤以上。2013年入社的農民更多了,目前入社農戶已由成立初期的27戶發(fā)展到309戶,經營規(guī)模由初期的3000多畝發(fā)展到5000多畝。
隨著經營規(guī)模的擴大,需要為農戶提供的服務也隨之增多。于是,趙霞又籌資400多萬元,成立了淯湍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合作社為社員和農戶提供“四個統(tǒng)一”服務:統(tǒng)一供種供肥,以低于市場價的標準為社員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農資,每畝地可降低生產成本70元。統(tǒng)一耕作播種、統(tǒng)一收獲,每畝地又可為社員降低成本50元。統(tǒng)一技術指導,每到一個關鍵生產環(huán)節(jié),她就組織廣大社員到社里免費培訓,指導如何進行病蟲草害的防治。統(tǒng)一銷售,合作社分別與面粉廠、飼料廠、酒廠簽訂購銷合同,糧食收獲之后,不用社員自己動手,就直接賣到有關廠家。由于這種組織方式好,廠家和社員都愿意委托合作社收購,價錢也自然比市場價高。加上增產部分,每畝地收入比社外農民多150元,再加上降低成本部分,實際上每畝地可增收300元。合作社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增加了經營收入,2020年合作社純收入達112萬元,2021年收入超過200萬元,給社員返利總計60多萬元。
趙霞組織廣大社員進行技術培訓
經營效益好了,趙霞沒有忘記成立合作社的初衷,除了增強服務能力,她更加關注那些貧困農戶。兩年多來,趙霞先后為18家貧困戶無償提供價值3.6萬余元的種子和化肥。湍口村70多歲的老漢趙華千,子女較多,老婆是個啞巴且走路一瘸一拐,家境十分貧寒;他到別處買農資人家都不給,害怕他賒賬無力償還。聽說趙華千的情況后,趙霞免費給他提供化肥農藥。村民田子華死后留下殘疾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趙霞知道情況后,主動給她們無償提供種子、農藥、化肥,并請人幫助耕種。趙霞還無償幫助40多個留守家庭銷售糧食2萬多元。湍口村葛青梅的丈夫整年外出打工,她在家里不僅要上班,還要照顧孩子,又有8畝地要種。聽說趙霞成立了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她最先加入。加入合作社后,她的8畝地比原來自己管理時多收入2400元左右,并且還輕松省心?,F(xiàn)在她嘗到了甜頭,逢人就夸合作社好,讓別的農戶也快點加入。
2020年疫情發(fā)生以來,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實際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戰(zhàn)?;鶎邮锹?lián)防聯(lián)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線,也是復工復產的第一線,防疫物資需求量較大。趙霞多次為奮戰(zhàn)在抗疫前線的工作人員捐贈物資價值近10萬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作為一名人大代表的社會擔當,為基層疫情防控助力加油。趙霞表示,參與防疫的工作人員不辭辛苦,日日夜夜守護著轄區(qū)人民群眾的健康,自己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應該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盡綿薄之力。
近年來,趙霞帶領許多農戶增加了種田收入,幫助許多貧困戶實現(xiàn)了脫貧,受到了周邊農民的廣泛稱贊。她帶頭推廣的高油酸花生、黃金小米等品種不僅在本村實現(xiàn)了大面積種植,而且推廣范圍逐步擴大,如今已經在全縣廣為種植,帶富了越來越多的農民,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貢獻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