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巧琳 王英
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續(xù)性的冠狀動脈(下稱冠脈)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嚴重影響患者健康[1]。尸檢發(fā)現(xiàn),處于心肌梗死區(qū)域的供血冠脈存在狹窄或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栓形成,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冠脈血栓的形成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2-4]。有研究表示,盡早發(fā)現(xiàn)和治療是心肌梗死患者改善預后的關鍵,尋找心肌梗死患者預后不良的預測指標至關重要[5]。心電圖T波改變常表現(xiàn)為高尖或倒置,主要用于觀察患者心肌供血情況[6]。N末端腦鈉肽前體(N-terminal-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由心肌細胞分泌并入血,常用于判斷患者是否發(fā)生心力衰竭及判斷其嚴重程度[7]。Gensini評分通過冠脈造影判定患者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評分體系[8]。本研究探討心電圖T波改變情況、NT-proBNP水平以及Gensini評分在評估心肌梗死患者冠脈病變嚴重程度中的價值,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據(jù)冠脈造影血管病變支數(shù)分為單支病變、雙支病變、多支病變 3組,其中單支組36例、雙支組32例、多支組32例。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與治療》的診斷標準[9];(2)近3個月未進行外科手術治療;(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有嚴重的肝腎疾??;(2)凝血功能異常;(3)惡性腫瘤。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KY2022PJ014)。3組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的收集 收集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等。采用荷蘭飛利浦EPI-Q7心臟超聲診斷儀測定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
1.2.2 心電圖檢查 采用美國GE公司MAC5500心電圖檢測儀采集患者12導聯(lián)心電圖,觀察3組發(fā)生心電圖T波改變的患者占比,T波改變包括T波高尖、T波倒置。
1.2.3 NT-proBNP的檢測 采集3組患者靜脈血3 ml,離心后取上清液,采用瑞士羅氏Cobas h232儀器檢測NT-proBNP水平,正常值≤125 pg/ml。比較3組患者NT-proBNP水平。
1.2.4 Gensini評分的判定 采用冠脈造影及Gensini評分判斷患者冠脈的狹窄程度。冠脈造影采用荷蘭飛利浦公司FD20血管造影機,選取患者外周靜脈進行穿刺,造影劑使用歐乃派克碘海醇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00597,上海通用電氣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50 ml∶17.5 g)。狹窄程度評分:狹窄≤25%為1分,26%~50%為2分,51%~75%為4分,76%~90%為8分,91%~99%為16分,100%為32分。病變部位評分:在左主干為5分,旋支近段或左前降支為1.5分,左前降至中段為1.5分,左前降至遠段、旋支中遠段及右冠脈為1.0分,小分支為0.5分。狹窄程度評分與病變部位評分相乘為Gensini評分,比較3組患者Gensini評分。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內(nèi)兩兩比較采用Tukey HSD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見表1。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由表1可見,3組患者年齡、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3組患者性別、吸煙史、飲酒史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雙支組患者年齡高于單支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低于單支組,多支組患者年齡高于雙支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低于雙支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2 3組患者心電圖T波改變、NT-proBNP水平以及Gensini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3組患者心電圖T波改變、NT-proBNP水平以及Gensini評分比較
由表2可見,3組患者T波倒置、NT-proBNP水平、Gensini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3組患者T波高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雙支組、多支組患者T波倒置患者占比、NT-proBNP水平、Gensini評分均高于單支組,多支組患者T波倒置患者占比、NT-proBNP水平、Gensini評分均高于雙支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3 冠脈病變支數(shù)與各指標的相關性 患者年齡、NT-proBNP、Gensini評分、T波倒置與冠脈病變支數(shù)呈正相關(r=0.833、1.561、0.965、0.655,均 P<0.05),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與冠脈病變支數(shù)呈負相關(r=-1.052,P<0.01)。
心肌梗死主要因血液在高凝狀態(tài)下導致血栓形成,易造成一支或多支冠脈血管狹窄和供血不足[10]。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心肌梗死中左冠脈病變更常見,故心肌梗死多發(fā)生于左心室前壁、心尖、室間隔前端[11]。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發(fā)展,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可得到有效治療,但心肌梗死一旦發(fā)生,多種因素仍會參與疾病病變過程,并對疾病預后產(chǎn)生一定影響[12]。以往對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重點,多集中在血小板,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NT-proBNP水平、Gensini評分與心肌梗死患者預后有密切的關系[13-14]。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自2005年開始心肌梗死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漸上升,農(nóng)村地區(qū)35歲以上患有冠心病、高血壓、體型肥胖的男性群體心肌梗死發(fā)病率較高[15]。心肌梗死常呈急性發(fā)作,表現(xiàn)為胸痛、發(fā)熱、心力衰竭等,目前臨床對心肌梗死常采用硝酸甘油、血液灌注、溶栓等治療,多數(shù)患者預后較好,但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16]。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T波改變是常見心電現(xiàn)象,因冠脈功能不全引起心肌缺血,導致T波波形和方向改變,常表現(xiàn)為T波高尖和T波倒置[17]。NT-proBNP主要由心肌細胞分泌,當心肌細胞受到刺激,NT-proBNP可被蛋白酶分解從而產(chǎn)生活性,其具有較長的半衰期,穩(wěn)定性相對較好,心肌細胞損傷后NT-proBNP含量升高,常作為臨床診斷心肌梗死的指標之一[18]。侯琳琳等[19]研究表示,NT-proBNP水平可作為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評估指標。本研究中,雙支組患者T波倒置患者占比、NT-proBNP水平、Gensini評分均高于單支組,多支組患者上述3項指標均高于雙支組,但3組患者T波高尖比較差異不明顯,由此說明隨著心肌梗死患者冠脈病變的支數(shù)增多,患者心電圖T波倒置的例數(shù)增多,NT-proBNP水平以及Gensini評分增高。張佩雯等[20]研究表示,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可反映患者心功能,左心功能降低是導致心肌梗死患者預后不良的高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雙支組患者年齡高于單支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低于單支組,多支組患者年齡高于雙支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低于雙支組,表明患者的年齡、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與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脈病變有關。
在冠脈病變與年齡、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T波倒置、NT-proBNP水平、Gensini評分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年齡、NT-proBNP水平、Gensini評分、T波倒置與冠狀病變支數(shù)呈正相關,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與冠脈病變支數(shù)呈負相關,與王世祥等研究相符[21-24]。郝晉琳[25]在心肌梗死的預后預測的相關研究中表示,Gensini評分可與造影共同判斷患者冠脈病變程度,且患者Gensini評分越高,冠脈越狹窄,患者的預后越不好。他們還認為T波倒置是心肌梗死患者預后較差的預測因子,與心肌損傷的供血不足有關,對于心肌梗死患者,持續(xù)關注T波的改變可幫助判斷疾病和預后。因此在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判定中,臨床要更注重心電圖T波改變,定期復查NT-proBNP水平,并進行Gensini評分判定,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以提高心肌梗死預后生存率[26-27]。
綜上所述,心電圖T波倒置、NT-proBNP水平、Gensini評分可作為心肌梗死患者評估冠脈病變嚴重程度及預后預測指標。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結果可能存在偏倚,因此需要臨床上更大樣本的研究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