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琛燁 李玉群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無錫 214000
乳腺癌在女性惡性腫瘤中較為常見,且乳腺癌的發(fā)生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會對女性的生命安全、生活質量等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1-2]。臨床上通常采用手術方式進行乳腺癌治療,該治療方式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存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手術會給機體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易使其出現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淋巴水腫等情況,從而影響術后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健康[3-4]。目前,慢病自我管理模式多被應用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在臨床上取得的效果較為理想,但在乳腺癌領域應用較少,且相關研究也較為缺乏[5]。為探究慢病自我管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將其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中,比較常規(guī)干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118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9 例。對照組年齡27~65(43.35±6.50)歲,淋巴水腫程度:Ⅰ級21 例、Ⅱ級32 例、Ⅲ級6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 例、高中或中專19 例、大專10 例、本科及以上17 例。觀察組年齡27~65(43.57±6.67)歲,淋巴水腫程度:Ⅰ級 19 例、Ⅱ級 35 例、Ⅲ級 5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 例、高中或中專 20 例、大專 10 例、本科及以上 18 例。兩組年齡、淋巴水腫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經影像學、病理學確診為乳腺癌;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出現上肢淋巴水腫;腫瘤未出現轉移,且無嚴重并發(fā)癥;能夠正常交流,且無意識障礙、認知障礙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伴隨嚴重感染;既往接受過上肢水腫相關治療;伴隨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在患者住院期間,給予其日常生活指導、檢查指導以及術后癥狀評估等;在患者出院前1 d,給予其用藥指導與功能康復訓練指導,并向患者介紹疾病術后的注意事項,叮囑其出院后定期進行復查;在患者出院后,醫(yī)護人員每周對患者進行1 次電話隨訪。觀察組給予慢病自我管理模式,具體內容為:(1)建立慢病自我管理小組。由1名乳腺癌專家、1名??漆t(yī)師、1名??谱o士、3名責任護士組成。其中乳腺癌專家為組長,負責安排相關護理干預工作;??漆t(yī)師負責觀察并處理患者的病情變化;??谱o士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出個性化術后功能康復訓練方案;責任護士負責收集患者治療情況、疾病變化情況等資料,定期組織患者開展知識講座、病友交流會等。管理小組的所有成員在對患者進行干預前,均接受過統一且專業(yè)的理論培訓與考核。(2)癥狀自我管理。管理小組成員與患者建立微信群,由管理小組成員擔任群管理員,每個月定期開展線上知識講座,1 次/月;講座內容為患者手關節(jié)、腕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活動指導,并引導其進行上肢功能康復訓練;引導患者按摩淋巴系統部位,促進其淋巴引流,按摩時從遠心端到近心端緩慢按摩,2 次/d,15 min/次。(3)日常行為自我管理。引導患者進食高蛋白、低鹽食物,指導并監(jiān)督其控制自身體質量;每日進行皮膚護理,確保其完整性,避免皮膚長期處在過冷或過熱環(huán)境中;教會患者借助家屬與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培養(yǎng)并加深患者積極應對疾病的態(tài)度;每日定時進行血壓自測。(4)疾病認知自我管理。管理小組成員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制定出乳腺癌術后健康教育手冊,并將其分發(fā)給患者;組織患者定期舉行講座,向其講解乳腺癌術后淋巴腫瘤的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并向其講解功能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培養(yǎng)其自主進行功能康復鍛煉的習慣。(5)不良情緒自我管理。通過語言安慰、暗示等方式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心態(tài),組織患者開展病友交流會,使其建立良好關系,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同時鼓勵患者在會上分享自我管理經驗,強化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管理小組成員叮囑患者家屬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給予患者支持與理解。(6)綜合消腫自我管理。消腫干預包含4 個環(huán)節(jié),即皮膚護理、手法淋巴液引流、多層彈性壓力繃帶包扎與功能鍛煉,具體內容為:①皮膚護理。使用低pH 值、以羊毛脂為基礎成分的皮膚洗液定時對皮膚進行清潔,避免使用含有香精、防腐劑、礦物質或凡士林的護膚品。②手法淋巴液引流。先對患者區(qū)域淋巴結進行按壓,再根據其引流區(qū)域的淋巴管走向進行按摩;在按摩過程中,先按摩機體近端區(qū)域,再按摩遠端區(qū)域,嚴格遵循淋巴液流動方向進行按摩;按摩遵循原則為:先軀干、后肢體,先健側、后患側;按摩力度以輕柔、適度為主,并維持緩慢的韻律感。③多層彈性壓力繃帶包扎。使用低彈性纖維和橡膠纖維制成的低延展性彈性繃帶,包扎技巧為先從遠端向近端,適度壓力多層進行包扎。④功能鍛煉。鍛煉項目包括抬高患肢、加強肌肉收縮活動,在鍛煉過程中避免患肢長時間負重。醫(yī)護人員教會患者消腫相關干預與技巧,讓患者居家時能夠進行自我管理。
(1)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對患者的自護能力進行評估[6]。量表包含 4 個維度,共有 43 個條目,即自我概念(9 個條目)、自我責任感(8 個條目)、自護技能(12 個條目)、健康知識水平(14 個條目),均采用0~4 分評分,總分為0~172 分。評分越高表示自護能力越高。(2)采用上肢功能評定量表對患者的上肢功能進行評價[7]。量表包含2 個維度,共34 個條目,即活動能力(27 個條目)、癥狀嚴重程度(7 個條目),均采用1~5 分評分,總分為34~170 分。評分越高說明上肢功能越差。(3)采用乳腺癌生活質量量表(FACT-B)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測評[8]。量表包含7個維度,共49 個條目,即生理狀況(7 個條目)、社會/家庭狀況(7 個條目)、情感狀況(6 個條目)、功能狀況(6 個條目)、睡眠狀況(7 個條目)、依從狀況(7 個條目)、附加關注部分(9個條目),均采用0~4分評分,總分為0~196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2.0 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自護能力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護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體現觀察組方法對于患者自護能力提高的顯著優(yōu)勢。見表1。
表1 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比較(分,)
表1 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比較(分,)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給予慢病自我管理模式;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P<0.05
時間干預前干預后總分116.66±9.53 114.32±9.17 1.359 0.177 128.81±6.57a 146.52±5.60a 15.758<0.001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59 59 59 59自我概念25.43±4.37 25.40±4.33 0.037 0.970 27.98±3.35 30.29±3.12 3.876<0.001自我責任感21.93±4.26 20.86±4.32 1.355 0.178 25.05±3.16 29.61±2.95 8.102<0.001自護技能33.27±4.90 33.10±4.78 0.191 0.849 35.56±3.98 41.32±3.27 8.589<0.001健康知識水平36.03±6.39 35.66±6.51 0.312 0.756 40.22±5.13 45.30±5.49 5.193<0.001
干預前,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上肢功能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上肢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體現觀察組方法對于患者上肢功能增強的顯著優(yōu)勢。見表2。
表2 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干預前后上肢功能比較(分,)
表2 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干預前后上肢功能比較(分,)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給予慢病自我管理模式;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P<0.05
總分110.73±7.89 110.64±7.54 0.063 0.950 72.94±5.83a 65.27±4.20a 8.199<0.001時間干預前例數59 59干預后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59 59活動能力80.47±8.73 81.15±8.65 0.425 0.672 50.52±6.42 45.41±5.39 4.682<0.001癥狀嚴重程度30.26±3.87 29.49±3.46 1.139 0.257 22.42±2.31 19.86±2.19 6.178<0.001
干預前,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體現觀察組方法對于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顯著優(yōu)勢。見表3。
表3 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3 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注: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給予慢病自我管理模式;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P<0.05
時間干預前干預后總分133.28±6.59 132.46±6.12 0.700 0.485 153.95±5.31a 173.04±7.69a 15.691<0.001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59 59 59 59生理狀況19.46±3.25 19.22±3.11 0.410 0.683 22.10±3.04 25.21±2.76 5.818<0.001社會/家庭狀況20.10±3.17 20.19±3.14 0.155 0.877 21.96±2.92 24.90±2.83 5.554<0.001情感狀況18.04±3.05 17.88±3.02 0.286 0.775 20.47±2.05 22.13±1.94 4.518<0.001功能狀況17.98±3.12 17.86±3.20 0.206 0.837 19.43±2.00 21.25±1.90 5.068<0.001睡眠狀況17.85±3.27 16.97±3.13 1.493 0.138 22.16±2.92 24.47±2.83 4.363<0.001依從狀況16.59±3.65 17.05±3.57 0.692 0.490 20.14±2.68 23.85±2.19 8.234<0.001附加關注部分23.26±3.25 23.29±3.20 0.051 0.960 27.69±4.51 31.23±3.28 4.876<0.001
乳腺癌患者的手術治療會使機體淋巴系統受損,造成患者局部淋巴引流功能逐漸低下,使機體毛細血管濾過與淋巴引流無法達到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蛋白質、液體等積聚于機體血管外組織間,最終引起患側上肢水腫[9-10]。目前,臨床上乳腺癌術后的淋巴水腫尚無有效治愈方式,患者需要長時間承受疾病帶來的疼痛與心理負擔,導致其生活質量低下[11]。慢病自我管理模式分別從癥狀、日常行為、疾病認知以及不良情緒4 個方面引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充分調動其參與的主動性,最終達到自我管理的目標,該模式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自護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2-13]。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自護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慢病自我管理模式能夠提高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的自護能力,原因為在干預過程中,引導患者進行癥狀自我管理,促使其正確認識自身疾病;同時在對患者日常行為自我管理時,給予其正確生活指導,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范自身行為,避免不恰當行為的發(fā)生,逐漸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14-15]。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上肢功能強于對照組(P<0.05)。這表示慢病自我管理模式能夠增強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的上肢功能,原因為相關醫(yī)護人員均接受慢病自我管理相關培訓,具備較強專業(yè)性,能夠給予患者更為全面、專業(yè)的干預措施,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6]。同時醫(yī)護人員會定期開辦講座,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并通過微信群引導患者進行上肢功能鍛煉、手部鍛煉等,進而逐漸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17]。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慢病自我管理模式能夠改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的生活質量,原因為慢病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從疾病癥狀、患者日常行為、疾病認知、不良情緒與消腫等方面開展,逐漸提高患者疾病相關知識認知水平[18-19]。此外,醫(yī)護人員還會從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出發(fā),定期舉行病友交流會,促進患者之間的交流,還能夠分享彼此的疾病治療、慢病管理經驗等,相互鼓勵,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醫(yī)護人員還會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促使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理解、情感支持,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此外,醫(yī)護人員還會引導患者進行消腫干預,教會其消腫相關技巧,使患者在居家時也能夠進行自我管理與功能鍛煉,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20]。
綜上所述,將慢病自我管理模式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的護理干預中,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逐漸增強其上肢功能,同時該模式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