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波 于德憲 劉文毅 楊陽
南部戰(zhàn)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 510507
新兵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具有生活聚集、流動性大、組成成分復雜、訓練內容多樣等特殊性,容易導致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1]。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每年部隊都會發(fā)生數(shù)十起規(guī)模不等的疫情,是我軍平戰(zhàn)時非戰(zhàn)斗減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做好他們的防控工作,一直都是我軍衛(wèi)生防疫人員所面臨的問題。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傳染病流行最有效的方法,每年可以挽救2 500 萬人的生命[2]。從 2014 年起,部隊新兵開始接種麻腮風疫苗(MMR),目前已經(jīng)實施了5 年,但其效果如何,還沒有進行相關的評價。本研究通過人群血清流行病學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疫苗的免疫效果、影響因素及官兵的疫苗認知進行分析,希望為衛(wèi)生決策部門制定更合理、有效接種策略提供依據(jù)。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擇駐廣東某部2017年9月入伍的2 個新兵營作為研究對象。選擇新兵營一396 人開展麻腮風聯(lián)合減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選擇新兵營二473人開展疫苗的認知調查。
MMR 均來源于上海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批號為201704049,接種劑量為0.5 ml,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
對研究對象在接種MMR 前和接種疫苗后4 周,各采集1份靜脈血標本,5 ml/次。分離血清后,于-80 ℃冷凍保存。
實驗室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標本進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定量檢測,試劑為德國維潤-賽潤(virion/serion)公司生產(chǎn)的標準定量檢測試劑盒。結果判斷:麻疹IgG抗體滴度≥200 mIU/ml為陽性,流行性腮腺炎IgG抗體滴度≥100 U/ml為陽性,風疹IgG抗體滴度≥20 IU/ml為陽性。
參考相關資料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采用自填的方式,組織官兵在指定場所進行問卷調查。(1)基本信息:姓名、年齡、性別、職別、家庭住址、文化程度、入伍年限等;(2)疫苗接種意愿問題:認為新兵應該接種疫苗,認為接種疫苗能有效預防相應疾病,愿意接種疫苗,最近5 年接種過疫苗;(3)疫苗安全問題:是否信任國內疫苗質量,是否聽說過疫苗安全事件,疫苗安全事件會影響你接種意愿嗎,是否希望了解疫苗相關知識。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χ2檢驗分析疫苗接種前后抗體陽性率之間差異,抗體幾何平均濃度(GMC)進行數(shù)據(jù)變換、正態(tài)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后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F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
新兵營一396 人MMR 接種前麻疹、腮腺炎和風疹抗體陽 性率分別 為 92.93%(368/396)、85.86%(340/396)和71.21%(282/396),接種后均為100.00%(396/396),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81、60.26、129.09,均P<0.001);MMR對3種抗體的陽轉率均為100.00%。MMR接種后麻疹、腮腺炎和風疹抗體GMC分別為1 191.67 mIU/ml、1 663.62 U/ml和144.59 IU/ml,是接種前的 1.73 倍、4.79 倍和 4.09 倍,接種后抗體水平顯著高于接種前(t=-12.46、-21.80、-15.85,均P<0.001)。見表1、2。
表1 新兵營一396人接種疫苗后抗體陽轉率
表2 新兵營一396人接種疫苗前后抗體水平
將新兵營一396 人分為接種前抗體陰性組和接種前抗體陽性組,接種疫苗后,兩組麻疹、腮腺炎、風疹的GMC分 別 為 1 007.68 mIU/ml、1 154.08 U/ml、123.88 IU/ml 和1 206.97 mIU/ml、1 769.13 U/ml、153.92 IU/ml,抗體陽性組的GMC 均高于抗體陰性組,其中腮腺炎和風疹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80、-3.13,均P<0.001),麻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5,P=0.18)。見表3。
表3 不同免疫水平的新兵營一新兵接種疫苗后抗體變化情況
從表4 可以看到,按內在特征進行分類,不同年齡、民族、學歷、入伍地、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新兵接種疫苗后抗體GMC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按生活習慣進行分類,是否吸煙、喝酒的新兵接種疫苗后抗體GMC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按人生經(jīng)歷進行分類,是否入伍前工作過、是否與異性有過親密接觸的新兵接種疫苗后抗體GMC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按身體狀態(tài)進行分類,是否有慢性胃腸炎的新兵接種疫苗后抗體GMC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不同因素對新兵營一新兵疫苗接種后抗體水平的影響
調查顯示,新兵營二絕大多數(shù)官兵希望了解與疫苗有關的知識(97.25%),認為接種疫苗能有效預防相應疾?。?0.49%),認為新兵應該接種疫苗(86.05%),也信任國內疫苗的質量(86.05%),但愿意接種疫苗的僅72.52%,只有不到一半的官兵聽說過近幾年的疫苗安全事件(47.36%),認為疫苗安全事件會影響自己接種意愿的占58.98%,最近5 年接種過疫苗的人較少,只有33.62%。從表5 可以看到,按居住地進行分析,來自城市的官兵最近5 年接種過疫苗、聽說過疫苗事件、認為疫苗安全事件會影響自己接種意愿的比例均高于來自農村的官兵,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城市兵在信任國內疫苗質量上低于農村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按文化程度進行分析,高中學歷的官兵認為新兵應該接種疫苗的比例高于大學和專科學歷的官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聽說過疫苗事件和認為疫苗安全事件會影響自己接種意愿的比例由高到低均為大學、專科、高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這說明學歷越高的官兵對疫苗的安全問題越敏感。按軍齡進行分析,新兵、老兵在疫苗接種意愿和疫苗安全相關問題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官兵不愿意接種疫苗的原因以擔心疫苗存在安全問題為主(53.85%),其次為不良反應(35.38%)和認為自己身體好不需要接種疫苗(20.77%),有2.31%的人認為接種疫苗無效,另有9.23%的人因其他原因不愿接種疫苗。官兵疫苗相關知識的獲取途徑以電視(62.37%)、網(wǎng)絡為主(60.68%),其次為報紙、雜志(47.57%),再次為宣傳冊標語板報(26.22%)、親戚朋友(26.22%)、醫(yī)生或專業(yè)人員宣講(24.95%),最后為部隊教育(15.43%)。
表5 不同因素對新兵營二473人疫苗認知的影響
國產(chǎn) MMR 2002 年問世[3],2008 年納入國家免疫規(guī)劃,隨后在全國廣泛應用。MMR 為三聯(lián)疫苗,使用它代替原有的單個疫苗,可以減少接種次數(shù),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減輕醫(yī)務人員工作量,但對不同年齡人群的效果尚不明確。國內研究主要關注兒童不同初次免疫年齡免疫效果的對比,缺少成人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的觀察數(shù)據(jù)[4]。目前,部隊是唯一針對成年人群開展MMR 大規(guī)模集體免疫接種的單位,針對這一人群開展疫苗免疫效果的評價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其結果對地方成人的疫苗接種也有參考借鑒作用。研究顯示,新兵營一396 人接種前麻疹、腮腺炎和風疹抗體陽 性率分別 為 92.93%(368/396)、85.86%(340/396)和71.21%(282/396),與章光明等[5]的人群監(jiān)測結果相一致。3種抗體的本底均較高,這與近年來部分地區(qū)對初中生實施MMR 的強化免疫有關[5]。接種疫苗后抗體的陽轉率均達到100.00%,這說明國產(chǎn)MMR 疫苗對于新兵人群具有較好的免疫原性。我國自2007 年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guī)劃以來,一直實施兒童8 個月齡接種麻疹-風疹聯(lián)合減毒活疫苗、18 個月齡接種 MMR 的策略[6],但沒有針對成人的免疫程序。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在疫苗接種后抗體GMC 的比較中,接種前麻疹、腮腺炎、風疹抗體陰性組均低于抗體陽性組,且腮腺炎和風疹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針對抗體陰性者接種1 劑次MMR 不能達到最佳的免疫效果,這提示部隊在新兵疫苗接種前應對抗體水平進行檢測,并根據(jù)免疫背景的不同制訂相應的接種策略。
不同個體接種疫苗后所產(chǎn)生的免疫反應可以存在很大差異,黃熱病疫苗接種后的差異可以超過 10 倍[7],b 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可以超過40 倍[8],流感和乙肝疫苗接種后則能夠達到100 倍[9-10]。個體免疫反應的差異導致疫苗接種后產(chǎn)生不同的保護效能和保護時間,有很大比例的疫苗接種者并沒有獲得有效保護,據(jù)估計全球有1 900萬兒童接種麻疹疫苗后免疫失?。?1]。影響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效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接種對象的內在因素(年齡、性別、遺傳等),圍產(chǎn)期因素(孕齡、出生體質量、喂養(yǎng)方式、母親狀況等),外在因素(主動免疫、微生物群、感染、抗生素應用等),行為因素(吸煙、喝酒、運動、睡眠等),營養(yǎng)因素(體質量指數(shù)、微量營養(yǎng)物、腸道疾病等),環(huán)境因素(城鄉(xiāng)、地理位置、季節(jié)、有毒物質等)、疫苗因素(類型、廠家、佐劑、劑量、株系等)和接種因素(時間、程序等)[12]。有報道認為吸煙可以降低乙肝疫苗的抗體反應[13-14],喝酒對老年人乙肝疫苗的接種沒有影響[15],農村兒童接種破傷風疫苗的抗體滴度高于城市[16],兒童胃腸炎可以降低口服疫苗的陽轉率[17]。本次研究對年齡、居住地、吸煙、喝酒等指標進行了分析,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影響MMR接種后抗體水平的因素。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均為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一個麻疹患者可以傳染給12~18 人,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認為人群麻疹疫苗接種率達到95%,才能產(chǎn)生群體免疹疫力,阻斷傳播[18-19]。美國在2000年宣布消滅麻疹,隨后不少歐洲國家也陸續(xù)聲稱疫情已阻斷,WHO 制訂了到2020年消除麻疹和風疹的行動計劃[20]。麻疹是天花被消滅以來,有希望被消滅的第二種人類傳染病,然而近幾年疫情卷土重來,自2017 年以來,全球麻疹病例增加了50%,2018 年達到230 萬例[21]。這主要由于人們對疫苗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導致接種率下降。1998 年Wakefield 等發(fā)表論文認為MMR 疫苗可以導致兒童自閉癥,隨后疫苗接種率大幅下降,雖然在2011 年被撤稿,宣布為虛假論文,大量研究也證實二者之間不存在關聯(lián),但在一些反疫苗團體的宣傳下,仍有許多人對接種疫苗持懷疑態(tài)度[22]。Smith 等[23]的研究顯示29%的美國父母拒絕或延遲給孩子接種疫苗。WHO 將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列為2019 年全球面臨的十大健康威脅之一。Nayar 等[24]認為拒絕疫苗與宗教和政治信仰無關,而在于人們不信任它。最近幾年國內先后發(fā)生了“山東疫苗”和“長春長生”等疫苗安全事件,公眾對疫苗的不信任感增加,陳琳等[25]的調查發(fā)現(xiàn)兒童家長對預防接種的信任度僅為64.33%。本次研究時間位于上述兩起重大疫苗安全事件之間,從調查結果來看,多數(shù)官兵認可疫苗的作用(90.49%),但僅72.52%的人有接種意愿,不愿意接種的主要原因為疫苗安全問題(53.85%),這與Salmon 等[26]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說明不斷出現(xiàn)的疫苗安全事件影響了官兵的接種意愿。調查還發(fā)現(xiàn)新兵獲取疫苗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為電視、網(wǎng)絡,醫(yī)師或專業(yè)人員宣講、部隊教育排在最后,這提示我們應加強基層部隊的衛(wèi)生宣教工作。預防接種是控制傳染病最經(jīng)濟有效的手段?!禫accine》雜志的主編Plotkin[27]認為,除了安全的飲用水,沒有哪種物質,甚至是抗生素的作用能超過疫苗。疫苗知識的宣傳只是部隊衛(wèi)生工作的一小部分,但通過它可以使官兵形成科學、正面的認知,短期有利于新兵疫苗接種工作的開展,長期可以通過官兵影響身邊親友,為傳染病的防控做出貢獻。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