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容 譚吉林
白內障疾病在臨床中比較常見。近幾年,此疾病的發(fā)生率在表現出了逐年上漲的勢態(tài)。有文獻表明[1],當前白內障已經成為了中國老年人最為常見的致盲眼部疾病。臨床治療白內障的方式很多,比如,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等。針對于白內障患者而言,實施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手段無論是應用頻率還是范圍都明顯高于其他手術方案,但手術相關操作很多都是在盲操下進行,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因此手術治療難以保障。臨床調查表明:對病患開展超聲乳化手術過程中,病患的角膜內皮極易受損,造成諸多并發(fā)癥產生,比如,角膜混濁、角膜充血等。對于此類病患,實施飛秒激光輔助治療能取得滿意效果。此法經超短脈沖激光完成組織切割[2]。使用這種方式治療疾病能取得滿意效果,該法可以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手術操作精準度。基于此,本文全面分析飛秒激光輔助與傳統(tǒng)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效果,現將具體結果匯報如下。
選取60例(60眼)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診的非干眼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對其進行分組。A組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1.25±3.78)歲。B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62.01±3.82)歲。(1)納入標準:①僅單眼發(fā)病。②角膜透明。③接受散瞳處理后顯示患者瞳孔直徑在6 mm以上。④未發(fā)現合并有眼底病變狀況。⑤知情同意者。(2)排除標準:①翼狀胬肉者、干眼癥、角膜病變、眼球震顫、青光眼、小瞼裂等情況。②眼球難以做到固視。③存在資料缺失情況。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用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后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研究。試驗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實施。
A組患者應用傳統(tǒng)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主切口方位均在10點,均采用透明三平面角膜切口,長度為2.2 mm,在9點位置通過15°刀做一輔助側切口,在前房注入粘彈劑,做好保護患者前房內皮細胞的相關措施,確保前房支撐效果,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直徑約為5.5 mm,應用超乳機完成常規(guī)超聲乳化操作,將皮質完全吸除干凈,再于前房、囊袋內將粘彈劑注入并植入人工晶體,完成上述操作后徹底清除存在于前房內、囊袋內的粘彈劑,角膜切口用水密處理[3]。
B組患者應用飛秒激光+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飛秒激光所用儀器型號為愛爾康Len Sx白內障飛秒超乳機。術前為患者進行散瞳處理,選表面麻醉處理措施,給予患者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開瞼器開瞼,對患者眼球使用負壓吸引環(huán)進行固定。根據患者病情具體情況對激光儀器相關參數進行設置,飛秒激光依次行晶狀體前囊膜環(huán)形切開、晶狀體核預劈裂及透明角膜切口制作三步驟[4]。激光完成之后,患者轉移到另一張手術床,并對其進行如下操作:在角膜的主切口以及輔助切口用分離器打開,將粘彈劑注入患者前房位置,將患者的囊膜使用撕囊鑷取出,將已經被劈開且整體呈現為十字狀的核塊進行分離,排除存在于后方的氣泡,常規(guī)水分離后超聲乳化逐塊吸出已被激光預先劈裂的晶狀體核塊,注吸皮質至干凈,統(tǒng)一植入人工晶狀體,水密切口[5]。
(1)手術指標。對兩種手術下前囊的切開直徑、囊膜大小以及手術時間進行測量。(2)分別于手術治療后1 d、1個月及1年對兩組患者的視力狀態(tài)、囊膜居中情況、眼表癥狀和角膜內皮細胞密度進行評估。記錄術后1個月兩種治療方案下患者發(fā)生人工晶狀體偏移情況。眼表癥狀包括:病患存在視物模糊、異物、流淚、畏光、灼熱及眼干感覺。結合病患眼表不適出現頻次開展評分。0分:無顯著不適;1分:偶有不適(1~2次/周);2分:間斷性出現輕度不適(3~4次/周);3分:每周出現大于6次明顯不適[6]。
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轉化后以(±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患者前囊切開直徑大于B組,囊膜大小大于B組,手術時間短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手術方案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兩種手術方案相關指標對比(±s)
組別 前囊切開直徑(mm) 囊膜大小(mm) 手術時間(min)A 組(n=30) 5.88±0.65 37.13±5.46 5.00±1.44 B 組(n=30) 5.01±0.13 25.16±6.18 8.00±1.48 t值 7.546 7.615 8.563 P值 0.000 0.001 0.000
手術前觀察組的裸眼視力(0.13±0.07),與對照組的(0.13±0.0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27,P=0.168)。A組患者術后1 d、術后1個月及術后1年各時間段裸眼視力>0.5例數少于B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種手術方案裸眼視力>0.5對比[例(%)]
A組患者術后1個月出現人工晶體偏移例數7例,比例為23.33%,高于B組人工晶體偏移例數1例,比例為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325,P<0.05)。
A組患者術后1 d、術后1個月及術后1年各時間段囊膜居中例數少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種手術方案患者囊膜居中出現情況[例(%)]
A組和B組患者術后早期眼表不適感主要表現為:眼干澀感、畏光感、流淚感、視物模糊感,少數患者出現異物感、灼熱感。兩組患者術后1 d和1個月時眼部不適感較明顯,眼表癥狀評分也較高;隨后眼部不適感逐步減輕,眼表癥狀評分也隨之下降,B組患者在術后1 d、1個月以及1年評分顯著低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種手術方案后患者眼表癥狀對比(分,±s)
表4 兩種手術方案后患者眼表癥狀對比(分,±s)
組別 術后1 d 術后1個月 術后1年A 組(n=30) 1.58±0.65 0.93±0.25 0.47±0.18 B 組(n=30) 1.13±0.46 1.11±0.36 0.34±0.14 t值 3.954 2.987 3.510 P值 0.001 0.005 0.001
B組術后角膜內皮細胞丟失量在術后1 d、1個月、1年時均低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種手術方案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對比(個/mm2,±s))
表5 兩種手術方案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對比(個/mm2,±s))
組別 術后1 d 術后1個月 術后1年A 組(n=30) 2 397.88±239.65 2 407.23±215.46 2 415.26±231.44 B 組(n=30) 2 555.56±258.95 2 554.56±258.95 2 568.00±241.48 t值 3.546 3.653 4.251 P值 0.018 0.001 0.001
飛秒激光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已經得到了驗證,但以往長期將該技術應用于角膜屈光手術,引入到治療白內障患者所用時間相對較短,還需要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的成熟與完善[7]。飛秒激光脈沖寬度偏短,存在較大的損失功率,但較高的精密度有利于保障該輔助手段的穿透能力[8],應用于白內障手術治療患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制作前囊膜環(huán)形切口。在本研究中對收治白內障手術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給予常規(guī)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另一組配合飛秒激光輔助治療。兩組患者在積極有效治療之后,輔助治療下前囊切開直徑大于單一手術治療患者,且手術時間更短,囊膜更大,提示該輔助治療有顯著性治療效果[9]。分別在術后患者的視力、人工狀體偏移以及囊膜居中情況比較兩種手術療效,在視力恢復方面雖然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但輔助治療下患者有效改善例數確實多于對照組,在白內障手術治療中撕囊口對于人工晶狀體位置評估有重要指引作用,合適的放置直接影響手術治療效果,飛秒激光可收集患者眼部數據,借助電腦手段通過模型來調整前囊口大小形狀,避免傳統(tǒng)手動操作存在的不確定性,更加安全,也對手術療效更有保障[10]。
患者經手術治療后,眼部存在一定不適感,此類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因此減輕患者術后眼部不適癥狀非常重要[11]。2019年陳炳衡等[6]研究發(fā)現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組對眼表癥狀的影響低于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組。在本次研究中也發(fā)現兩組患者術后1天和1個月時眼部不適感較明顯,眼表癥狀評分也較高;隨后眼部不適感逐步減輕,眼表癥狀評分也隨之下降,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組患者在術后1 d、1個月以及1年評分顯著低于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組。
角膜內皮細胞是角膜基質和房水之間的通透屏障,角膜內皮的泵功能能夠維持角膜的透明性、保持水化狀態(tài)、防止角膜水腫。有效超聲乳化時間和超聲乳化能量是角膜內皮細胞損傷的兩大因素[12-13],劉湘云等[13]的研究發(fā)現飛秒激光輔助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可以減少角膜內皮損傷。本次研究也發(fā)現激光飛秒組術后角膜內皮丟失量在術后1 d、1個月、1年時均低于傳統(tǒng)超聲乳化組,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療效、安全性、降低手術并發(fā)癥及遠期病情控制等方面,飛秒激光輔助超聲乳化白內障手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該方式仍有一定的學習要求,且在我國仍處于應用的初始階段,隨著科學發(fā)展及飛秒激光系統(tǒng)的完善及醫(yī)學家不斷的經驗積累,相信不久的將來飛秒激光會為更多白內障患者重塑完美視覺質量,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