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婷
(臨沂東山醫(yī)院 山東 臨沂 276017)
醫(yī)院手術室是對病人進行急救或進行相關重要手術治療的專用場所[1],手術期間的護理工作除了手術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其特點為工作量較大、工作類型繁多、操作技術性強、工作時間長,同時還具有很大風險性[2]。近幾年有相關報道表示,醫(yī)療糾紛或事故的部分發(fā)生原因是手術室護理中的些許偏差或失誤,手術中的護理工作一旦出現失誤或缺陷,輕者影響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感受,重者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造成患者功能損傷、殘疾或死亡[3]。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fā)生,醫(yī)院應該每半年或每三個月對手術室護理工作進行細節(jié)分析,對手術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提高手術護理整體質量,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4]。細節(jié)分析與管理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有極大的積極作用,有學者提出細節(jié)護理以普通護理為基礎,將工作細節(jié)延伸至各個方面,旨在滿足患者需求及促進手術成功率[5],規(guī)范手術室護理工作,提高護理工作的人性化、細節(jié)化,有助于降低手術室護理失誤或偏差,減少由護理問題引起的醫(yī)療糾紛,進而完善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6]。此次研究在醫(yī)院手術室治療過程中實施細節(jié)護理的臨床效果,具體如下:
1.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從2019年3月持續(xù)到2020年3月,研究對象來自于我院接收的210例外科手術患者,將其打散后編號,奇數、偶數編號患者分別劃分為細節(jié)組、普通組,兩組均有105例手術患者。表1中兩組數據經比對可得出,結果不具有差異性(P>0.05)。
表1 兩組一般資料
1.1.2納入標準
(1)非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手術的患者;(2)無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的患者;(3)已經詳細了解此次研究并積極參與的患者。
1.1.3排除標準
(1)不愿配合或依從性差的患者;(2)凝血功能存在異常情況的患者;(3)對手術有嚴重焦慮、恐懼心理的患者。
細節(jié)組與普通組患者手術期間均實施普通護理:(1)準備好手術設備、器具,將手術室溫度、濕度調節(jié)至標準要求,同時通知患者手術時間及手術要求;(2)手術中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幫助患者調整手術體位;(3)手術完畢,做好手術室消毒工作,將病人送回病房,并與其他工作人員完成交接工作。
此外,護理人員對細節(jié)組105例手術患者實施細節(jié)護理:(1)明確手術室護理流程,結合以往手術室護理經驗,將其具體流程進行分析,將護理細節(jié)工作明確到個人。手術前將手術流程、護理各項工作以及護理標準要求明確制定下來,然后將三項內容通知給參加手術室護理的工作人員,并詢問每個人員執(zhí)行是否有問題,如有問題及時進行調整。主要內容包括:①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固定人員檢查手術時需要用到的機器、設備以及手術工具,檢查其性能并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消毒,確保相關設備儀器準備無誤;②手術期間,安排接受過培訓的護理人員保證巡回工作的準確完成,同時配合主刀醫(yī)生進行手術的護理人員應高度集中,按醫(yī)生需求進行擦汗、傳遞手術用品等工具,及時協助醫(yī)生進行手術;③手術結束后,配合醫(yī)生進行止血、消毒、縫合工作,細心地將手術室血跡、污漬擦拭干凈,對手術室及設備徹底消毒后,小心地將患者送回病房,交接給家屬,并叮囑患者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工作交接,對術后患者的傷口要求重點交接,保證患者手術后傷口的每日護理。(2)手術室溫度及濕度的護理,①手術期間的室內溫度一般需要保持在二十二度至二十五度之間,如有特殊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根據標準要求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確保手術期間的適宜溫度;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護理人員應貼心的為患者暴露在外的皮膚蓋上毛毯或其他保暖物件(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同時提高消毒工作效率,減少患者皮膚暴露在外的時間,注意患者的保暖情況;手術結束后,將患者的身體全部包裹住,然后送入病房。②手術中如果需要輸液,盡量使用加溫器將藥液加溫至三十五度至三十七度之間,然后進行輸液;止血前,先用醫(yī)用紗布在溫鹽水(37℃左右)中浸泡兩分鐘,然后用溫熱的紗布止血或覆蓋切口。③采用加濕器,將手術室相對濕度調節(jié)至百分之四十五RH至百分之六十RH之間,避免濕度過大讓醫(yī)生出現煩躁、悶熱、出汗等現象,影響手術操作。(3)對患者心理采取一定的護理,減少患者的不良手術反應。①手術前,通知患者手術具體時間,并詳細告知手術主刀醫(yī)生資料,對手術室環(huán)境、醫(yī)生手術經驗以及手術預后等情況做詳細介紹,讓患者對自身手術有深刻了解,從而避免產生焦慮或恐懼的心理,減少手術帶來的精神壓力;②列舉一到兩例手術成功的案例,詢問患者對手術是否存在疑問并幫助患者解答疑惑,增強患者對手術成功的信心;③告知患者以及其家屬大概手術時長、手術流程、手術后的相關安排,讓家屬安心;④在手術期間,護理人員面對患者應保持友好、真誠、關懷的護理態(tài)度,從而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有助于減少消極情緒及不良心理,術前24小時,根據患者的心理、精神狀態(tài)進行不同程度的指導,幫助患者達到手術要求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安全感。(4)手術室具體操作以及工作細節(jié):①嚴格遵從六查十二對四工作到位、三不交接等相關護理制度;②手術護理中的所有護理操作需要動作輕柔,并及時、準確的完成;③進行相關工作時,應保護患者的隱私,如消毒工作時,消毒設備準備好之后,打開需要消毒的部位,消毒之后及時遮住患者的皮膚;④注重患者生命體征以及相關指標的檢測,注意患者的手術反應。
(1)比較組間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主要包括護理安全、護士配合度、設備管理、消毒工作、準備工作五項指標;(2)對比護理人員綜合素質以及手術時間,綜合素質包括職業(yè)素養(yǎng)和護理形象兩方面;(3)統計并比較組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
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x2檢驗。組間數據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卡方比對計量資料(%)率,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細節(jié)組的護理安全、護士配合度、設備管理、消毒工作、準備工作五項評分對比普通組較高,P值均為0.0000,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分析手術期間護理質量情況
細節(jié)組的護理人員形象、職業(yè)素養(yǎng)兩項評分對比普通組較高,且細節(jié)組手術所用時間更短,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比較護理人員綜合評分及手術所用時長
細節(jié)組患者對手術護理的滿意度高于普通組,分別為93.33%、59.04%,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比較組間患者對手術護理的滿意度(%)
手術室是各個醫(yī)院極為重要的急救場所,手術室工作質量包括手術質量和護理質量[7],兩者與病人的生命皆有重要聯系。醫(yī)院護理管理部門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降低手術室護理風險及提高護理安全性,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存在較多復雜且不確定的不安全因素[8],其中的任何一個小細節(jié)都可能導致手術無法順利進行或失敗,導致患者喪失部分功能或死亡的情況,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注重細節(jié)的分析與處理,能夠極大地降低手術風險[9]。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就醫(yī)過程中的護理工作需求越來越高,醫(yī)院普通的護理水平已經無法滿足病人及其家屬的要求,需要提高醫(yī)院護理水平[10]。細節(jié)護理在醫(yī)院部分治療中已經廣泛使用,廣大患者較為青睞該種護理;其是一種將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并將患者的就醫(yī)感受考慮在內的新型模式。
本次手術室治療過程中實施了細節(jié)護理與普通護理兩種模式,其中細節(jié)護理包含了普通護理,此外細致分化了四個方面,分別是明確手術室護理流程、保證手術室適宜的溫度及濕度、照顧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手術室具體操作以及工作細節(jié)護理,從這四個方面保證手術護理的質量。研究結果表明,細節(jié)組的護理安全、護士配合度、設備管理、消毒工作、準備工作、護理人員形象、職業(yè)素養(yǎng)七項評分對比普通組較高,且細節(jié)組手術所用時間更短;另外細節(jié)組患者對手術護理的滿意度高于普通組,組間各項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醫(yī)院手術室護理中實施細節(jié)護理,能夠縮短手術所用時間,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提高護理人員的形象及職業(yè)素養(yǎng),且患者均高度青睞細節(jié)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