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岐 吳文成
(1 東營市河口區(qū)人民醫(yī)院/影像科 山東 東營 257200 2 東營市河口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山東 東營 257231)
肺癌是一種肺臟原發(fā)性腫瘤,近年來,其在我國的發(fā)病率、致死率在飛速發(fā)展的工業(yè)作用下日益提升。早期診斷肺癌能夠將有利治療時機提供給患者,在極大程度上將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性提升[1]?,F(xiàn)階段,DR胸片、CT是臨床早期診斷肺癌的常用方法,臨床實踐證實,其診斷價值較高[2]。本研究統(tǒng)計分析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早期肺癌患者40例的臨床資料,比較分析了早期肺癌篩選中傳統(tǒng)DR胸片與低劑量16排螺旋CT掃描并靶掃的臨床價值。
回顧性選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早期肺癌患者40例,年齡43~61歲,平均(52.36±8.47)歲,女性8例,男性32例。在病程方面,20d~1個月25例,2~3個月15例。納入標準:1)均有咳嗽、胸痛、體重下降、發(fā)熱等臨床表現(xiàn);2)均接受傳統(tǒng)DR胸片與低劑量16排螺旋CT掃描并靶掃及病理檢查。排除標準:1)有免疫系統(tǒng)疾??;2)中途退出。
1.2.1 DR檢查
采用GE DRX-EVOLUTION,內置900萬像素,143μm,分辨率為35Lp/cm,對標準正側位胸片進行拍攝,由專業(yè)分析團隊分析數(shù)據(jù)。
1.2.2 CT檢查
采用飛利浦MX 16 EVO螺旋CT機,將掃描參數(shù)電壓、電流、層厚、層間距、螺距分別設定為120kV、40mA、10mm、10mm、1.25,將CT掃描時間控制在15.38s。將肺內病變部位重建層厚、層間距均設定為2mm,容積再現(xiàn)(VR)或多平面重建(MPR)對病變進行處理。
1)診斷效能。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2)病理結果;3)不同大小結節(jié)檢出情況。
40例患者中,病理檢查陽性38例,陰性2例;CT檢查陽性37例,陰性3例;DR檢查陽性30例,陰性10例。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CT檢查的靈敏性為94.74%(36/38),特異性為50.00%(1/2),準確性為92.50%(37/40),陽性預測值為97.30%(36/37),陰性預測值為33.33%(1/3);DR檢查的靈敏性為76.32%(29/38),特異性為50.00%(1/2),準確性為75.00%(30/40),陽性預測值為96.67%(29/30),陰性預測值為10.00%(1/10)。CT檢查的靈敏性、準確性、陰性預測值均高于DR檢查(P<0.05),但二者的特異性、陽性預測值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表2 DR檢查的診斷效能分析[n]
表3 DR檢查和CT檢查的診斷效能比較(%)
CT檢查對鱗癌的篩選率低于DR檢查,對小細胞癌、轉移癌的篩選率均高于DR檢查(P<0.05)。見表4。
表4 DR檢查和CT檢查對病理結果篩選情況比較[n(%)]
CT檢查對≤5mm、6~10mm結節(jié)檢出率均高于DR檢查(P<0.05),對11~20mm、>20mm結節(jié)檢出率均低于DR檢查(P<0.05)。見表5。
表5 DR檢查和CT檢查對不同大小結節(jié)檢出情況比較[n(%)]
傳統(tǒng)DR胸片檢查無法將支氣管管腔內部病變有效顯示出來,也無法對肺門及縱膈淋巴結進行有效檢查[3]。與傳統(tǒng)DR胸片檢查相比,普通CT掃描的圖像質量較高,因此診斷價值較高[4],但是患者具有較高的檢查頻率,通常情況下為每年一次,這就將患者需要接受的輻射劑量增加[5]。因此,臨床需要進一步探索,在不對圖像質量造成干擾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降低CT檢查的輻射劑量,將診斷質量提升,使患者健康得到有效保證[6]。
有研究表明[7],低劑量螺旋CT掃描方法篩查塵肺、肺癌等高危患者的效果明顯較好,其能夠對病灶進行科學鑒別,同時還能夠使臨床診斷要求在胸部CT平掃的作用下得到有效滿足,比常規(guī)劑量掃描的疾病檢出率、疾病性質確定效果基本類似。本研究結果表明,40例患者中,病理檢查陽性38例,陰性2例;CT檢查陽性37例,陰性3例;DR檢查陽性30例,陰性10例。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CT檢查的靈敏性為94.74%(36/38),特異性為50.00%(1/2),準確性為92.50%(37/40),陽性預測值為97.30%(36/37),陰性預測值為33.33%(1/3);DR檢查的靈敏性為76.32%(29/38),特異性為50.00%(1/2),準確性為75.00%(30/40),陽性預測值為96.67%(29/30),陰性預測值為10.00%(1/10)。CT檢查的靈敏性、準確性、陰性預測值均高于DR檢查(P<0.05),但二者的特異性、陽性預測值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還表明,CT檢查對鱗癌的篩選率低于DR檢查,對小細胞癌、轉移癌的篩選率均高于DR檢查(P<0.05),原因為低劑量CT掃描能夠對來源于支氣管的小肺癌進行有效檢測,全面顯示肺部炎癥,明確縱膈淋巴結腫大情況,因此具有理想的診斷效果。本研究結果還表明,CT檢查對≤5mm、6~10mm結節(jié)檢出率均高于DR檢查(P<0.05),對11~20mm、>20mm結節(jié)檢出率均低于DR檢查(P<0.05),原因為低劑量螺旋CT掃描不會將彌漫性病變、肺實質病變的圖像質量降低,也不會將CT圖像的信噪比降低,能夠有效檢出5mm以上肺部小病灶,同時完整顯示葉段支氣管。
綜上所述,早期肺癌篩選中低劑量16排螺旋CT掃描并靶掃的臨床價值較傳統(tǒng)DR胸片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