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璇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學發(fā)生了變化,家長和教師的責任更重了,而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過程遇到的困難與變化也成為一線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有效促進小學生心理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生;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心理發(fā)展
縱觀當今時代發(fā)展,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較廣泛,但辨別信息的能力還尚未成熟。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性格發(fā)展趨向都與外部因素或是重大事件的發(fā)生有著密切關聯(lián)。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在教育教學中,既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又能為教師的管理工作“錦上添花”。
一、獲取信任:建立相互依存的關系,形成強大的組間合作群
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需要細致劃分小組成員內的分工。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還是非常強的,有部分學生因急于想證明自己而不愿服從班級的管理,也有部分學生因膽怯懼怕不愿意承擔組內責任。其實,兩種心理對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都是有危害的。不自信的心理導致學生遇到困難先退縮,過于自大的心理面對打擊時會出現(xiàn)一蹶不振。由此,設置小組共同的目標及班級團結一致的目標,運用目標導向,讓小組成員達成一致。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模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話語權參與權,都能夠提供意見,行使其擇優(yōu)的權利。這樣的方式保證兩種性格導向的學生都能夠從中發(fā)揮自我的價值。在學習共同體中,學習已經不再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作為教師,應該讓組內的成員懂得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因此,小學生溝通討論的話術是需要加以規(guī)范的。通過培養(yǎng)學生聽取、說明、求助、反思等合作技能,讓學生將合作技能和學習任務結合起來,從而在學習共同體中獲得成長。
二、保留想象:激發(fā)學生好奇心,保護學生求知欲
雖然“雙減”政策的目的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和校外培訓負擔,但是學生的學習壓力從客觀來講分毫未減。教育減負是趨勢,但真正做到讓學生心理負擔弱化甚至簡化,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教育“減負”的初衷是為了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減負不減質”,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小組合作的模式不論是在課堂還是在班級常規(guī)管理上都讓學生能夠從心底認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學階段是人的想象力表現(xiàn)最活躍的時期,無論是創(chuàng)造性想象,還是再生想象,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班會課上,筆者通常會將自主權交還給學生,學生負責觀察班級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一起想解決的措施,再由班干部實施管理。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學生并不是沉寂地進行校園生活的,他們是靈動的,有思考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是帶著夢想和熱愛學習的興趣來到學校進行學習的,但往往因為沒有話語權、沒有實質性的權利而讓他們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心態(tài)。在“小組合作體驗式”活動中,當學生用稚嫩的聲音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教師要耐心傾聽,抓住鍛煉學生想象力的機會,不可敷衍學生,更不能嘲笑學生。要給予學生合理的解釋,在尊重學生原始想法的基礎上,試著反問學生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這樣才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豐富的想象。對于學生的想法,教師要真誠地進行評價,不要有不重視的表情或做法,讓學生在教師積極的回應中,學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只要我們多措并舉,鍥而不舍,有朝一日,學生就會達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境界。
三、達成自律:由他律轉向自律,自律者邁向成功
1.體驗班干部輪換的崗位制度
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較為常用的管理方式為“他律”,即教師充當管理者,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班級管理模式決定著班級的成長及學生的發(fā)展水平。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展示和自我發(fā)展,有利于促使每位學生都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并在參與中得到發(fā)展,獲得成功。制訂班級自主管理架構圖,師生家長共同學習。教師周末發(fā)放《班干部輪換制崗位自薦表》,明晰崗位職責后,讓家長協(xié)助學生完成填報。班干部輪換制讓學生既有管理者的崗位體驗,又有被管理的體驗,有利于能力培養(yǎng),有利于情商教育。學生因為自己也體驗過班級管理的不易,當自己在班集體中發(fā)生不和諧時,學生自然而然會共情,從而考慮他人的想法,配合管理。班級自主管理點點滴滴如春風化雨,浸潤學生的心田。這些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是品格教育給學生上了珍貴的社會課。
2.在評價反饋中反思提升
學生都有一雙明亮的雙眼,善于去發(fā)現(xiàn)別人。小學生更是以發(fā)現(xiàn)失誤來提升自信意識。通過互評評價,也能夠讓學生更加謙遜,發(fā)現(xiàn)他人優(yōu)點,修正自身錯誤。
通過信息的反饋,各組員將了解到自身存在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進行反思和自省。例如,“我”對小組做出了什么貢獻?“我”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我”還沒有做到的是什么,等等。這將很好地促進目標的完善和改進。接著是改進和活動的再實踐。經過組員之間的反饋反思,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小組其他成員,都有較清晰的評價,因此要思考改進的目標。組員們制訂共同目標,用以提升自己合作學習的質量,讓自己在下次的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得更好。不論是學習活動還是班級事務,對于具體事例,我們可以制作相關評價量表,從而達成學生評價、反思、改進的模式。通過“吾日三省吾身”,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小組合作對學生的未來及日后的工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地團隊合作精神,有助于學生在團隊中脫穎而出。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之下的學生有集體意識、團隊觀念;面對不同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也能夠根據(jù)小組意見進行改進,善于傾聽,有辨別力。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