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儒,張國民,張 君,趙北平,馬軍韜,鄧凌韋,王永力,王南博
(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生物技術研究所,哈爾濱 150028)
黑龍江省是全國重要的商品水稻基地,水稻商品率在60%~70%。自1998 年以來,黑龍江省水稻產量占全省糧豆薯總產量的比例穩(wěn)定在30%以上[1]。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稻米消費量逐漸減少,而對稻米品質及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2]。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分子設計育種團隊選育出適合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種植的優(yōu)質、高產、抗病抗倒伏能力強的粳稻新品種松粳202。
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2008年以稻花香2 號為母本、龍稻11 號(原代號哈04-13)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當年得到F0種子25 粒;2009 年在試驗地淘汰偽雜株后混收全部種子,得到F1代種子154 g;2010 年F2代種植403株于后代選拔圃,選拔出30 個單株系;2011 年F3代,將上年的30 個單株系在試驗地中種植并進行抗稻瘟病及耐冷性鑒定,最終選拔18 個株系;2012~2013 年F4~F5代進入選種圃,每株系種植300 株,進行單株選擇,共選擇單株16 株;2014 年F6代在選種圃中每株系種植20 株,進行整齊性、穩(wěn)定性、抗冷性及產量鑒定,并決選1 個株系,決選號為松粳202;2015~2016 年參加所內、同生態(tài)區(qū)抗性及產量比較試驗,表現明顯強于其他品種;2017 年參加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品比試驗;2018~2019 年參加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區(qū)域試驗;2020 年參加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生產試驗。2021 年3 月向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申報審定,建議推廣名稱為松粳202,審定編號為黑審稻20210002。
松粳202 為普通粳稻品種,生育日數146 d左右,需≥10 ℃活動積溫2 800 ℃左右。主莖14片葉,植株高度101.0 cm 左右,穗長度17.5 cm 左右,屬長粒型,每穗粒數平均137.5 粒左右,千粒重25.3 g 左右。
2019~2020 年,由黑龍江省種業(yè)技術服務中心指定鑒定機構對該品種進行米質檢測,結果為:出糙率82.1%~82.4%,整精米率70.0%~73.2%,堊白粒率2%~6%,堊白度0.2%~1.4%,直鏈淀粉含量(干基)17.18%~17.70%,膠稠度81 mm,粗蛋白質含量(干基)7.00%~7.67%,食味品質84~86 分,達到國家《優(yōu)質稻谷》標準二級。
黑龍江省種業(yè)技術服務中心指定鑒定單位連續(xù)2 a 稻瘟病抗性鑒定結果為葉瘟1~5 級、穗頸瘟0~3 級;2 a 耐冷性鑒定結果為處理空殼率8.54%~28.60%。
2018~2019 年參加黑龍江省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8 386.3 kg/hm2,較對照松粳9 號增產8.8%;2020 年參加黑龍江省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 425.4 kg/hm2,較對照松粳9 號增產8.2%。
松粳202 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10℃活動積溫2 800 ℃區(qū)域種植。
苗床宜選在排灌方便、地勢稍高且向陽處,3月20~25 日扣棚,采用中大型育秧棚,使用隔離層(打孔地膜、絲帶片等)或秧盤育苗方式。種子要經過曬種、選種、浸種消毒或包衣、催芽等處理。播種前對苗床進行調酸和殺菌。
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0 ℃時開始播種,播種期一般為4 月10~15 日,一般播種量為芽種400~450 g/m2。播種后施用苗床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并用二層膜進行覆蓋保溫。出苗后見綠通風,先側面小通風,之后逐漸增大通風面積,棚內溫度一般控制在1 葉期≤28 ℃、2 葉期≤25 ℃、3 葉期≤20℃,插秧前3~5 d 撤棚膜。在1.0~1.5 葉期注意防治苗床立枯病。
本田土壤耕層以15~20 cm 為宜,移栽前耙平。移栽期一般為5 月10~15 日,秧齡30~35 d、葉齡3.5~4.5 葉,插秧規(guī)格為30.0 cm×16.7 cm,3~4 株/穴,插秧深度1.5~2.0 cm。
松粳202 屬喜肥品種,建議施用純氮150 kg/hm2,氮∶磷∶鉀=2∶1∶1;氮肥施用比例為基肥40%,蘗肥30%,穗肥20%,粒肥10%;基肥量為純氮60 kg/hm2,純磷75 kg/hm2,純鉀37.5 kg/hm2;蘗肥量為純氮45 kg/hm2;穗肥量為純氮30 kg/hm2,純鉀37.5 kg/hm2;粒肥量為純氮15 kg/hm2。
分蘗期采用淺水灌溉方式,有利于分蘗,還可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根系健康生長;分蘗末期采取淺、濕、干交替灌溉方式;孕穗期適當增加灌水深度,如遇特殊低溫可采用20 cm 深水灌溉進行護胎;根據本田情況,選擇適當的撤水時期,一般在收獲前10 d 左右停水。
本田在耙地完成后,用毒土法進行封閉除草,施藥后應保持水層3~5 d。在水稻拔節(jié)期至孕穗初期施用1 次拿敵穩(wěn)或好立克防治紋枯病,破口期注意預防稻瘟病,此外還應注意預防潛葉蠅、二化螟等蟲害。
水稻機械收割目前還存在損失率高等突出問題[3],不僅造成巨大損失、影響糧食安全,還會造成落粒谷再生影響下茬作物生長等突出問題?,F有研究表明,水稻的機收損失率一般在5%~20%[4]。根據調查研究及田間試驗,總結出松粳202 機械收獲減損技術要點:稻谷含水量以15%~17%為宜,收獲后適宜直接加工或儲藏,且田間損失率較低、整精米率較高;以標準速度即1.5~2.0 m/s 收獲為宜;留茬高度以8~10 cm(半喂入式收割機)、25~30 cm(全喂入式收割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