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 11003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在疫情影響下,一些學校的線下教學很難正常進行。為此,全國各大高校認真落實教育部的倡議和指導意見,施行“停課不停教、不停學”,開展線上教學。移動互聯網技術以及Unipus等網絡在線學習平臺為大學英語線上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保障。文秋芳等人提出的“產出導向法”理論為在線上教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探索如何將“產出導向法”融入基于Unipus學習平臺的大學英語線上教學,有助于進一步優(yōu)化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
“產出導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在2015年提出的外語教學理論體系。該理論強調以學習為中心,促進學生有效產出,將學習和使用相結合,著力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理論主要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部分組成。其中,教學理念是其他兩部分的指導思想,其核心是以“輸出驅動—輸入促成”為假設,以“有效學習”為中心,提倡學用一體化,堅持全人教育的理念[1]。教學假設是教學流程的理論支持,包括“輸出驅動假設”、“輸入促成假設”、“選擇性學習假設”以及“以評為學假設”四部分。強調以產出為主要目標,形成輸出驅動假設,并在輸入促成假設中,實現學生知識產出[2]?!爱a出導向法”的教學流程包括“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在驅動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習的“饑餓感”,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在促成階段提供給學生必要的輸入材料,促成其產出任務的完成;在評價階段,對學生進行過程和成果的評價[3]。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恰當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fā)展的需要[4]。“產出導向法”鼓勵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推崇由教師制定驅動任務,引領學生拓展思維,自主探索教學方式。教師作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人,通過提供學生相適應的學習材料和有效指導,幫助學生最終完成驅動任務,實現學習成果的產出。整個教學流程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發(fā)展其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實現全人教育。
大學生普遍具備相對獨立的自我意識與較好的認知能力,如果以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不利于其獨立思考能力與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產出導向法”能夠較好地適應大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師的組織與引領下,學生可以充分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與表達能力,從而在提高自己英語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線上教學不同于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教師只能通過互聯網監(jiān)控學生、掌控課堂,因此很難做到像線下課堂那樣實時密切地監(jiān)測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同時,學生也很難頻繁與教師實時互動,并且在不能看到教師,缺乏真實課堂學習環(huán)境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爱a出導向法”理論下,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本單元課程的驅動任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準備。在線上授課時,請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上傳自己的初步產出成果,然后在學習平臺上與其他學生交流、互學、互評。教師通過點評學生的初步產出成果、互評結果,為學生講解與驅動任務相關的課程重點、難點內容,給予學生相關學習材料,通過學習平臺指導學生等方式,幫助學生改進自己的初步產出成果,最終促成學生完成產出任務。由此可見,在引入“產出導向法”的線上教學中,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以及學習進度,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在教師的指導下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向;教師也可以不拘泥于課堂的輸入式、講授式教學模式,在學習平臺及線上課堂中指導學生。因此,“產出導向法”理論的應用能夠助力大學英語線上教學的順利實施。
Unipus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配合其出版的各類英語教材而開發(fā)的在線學習平臺,能夠為高校師生提供學、練、測、評的交互體驗。在大學英語線上教學中,Unipus平臺可以提供多種智慧教學手段,輔助線上教學順利開展。在“產出導向法”理論指導下,基于Unipus學習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可以根據“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構建大學英語線上教學模式。
驅動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嘗試完成產出任務而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和產出意愿[5]。因此,在驅動階段,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引發(fā)學生興趣,以最終提出的產出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起點,并使其成為學生學習的驅動力和目標,再布置一系列的具體任務和要求,指導并激勵學生向著產出目標前進,幫助學生取得最終成果。
在課程設計階段,教師需要根據教材每個單元主題內容設計出與學生英語能力相適應的產出任務作為學生的產出目標。為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盡力創(chuàng)設緊扣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貼近學生生活、能夠吸引學生的交際場景。在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際場景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嘗試完成驅動目標。當學生完成初步嘗試,提交自己的成果后,教師要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和能力缺口,并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與問題,然后講解布置產出任務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等,使學生大概了解通過何種方式、途徑和流程,可以順利完成自己的產出任務。
在這些驅動階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可以充分利用Unipus學習平臺,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基于單元內容,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交際場景,在課前,讓學生觀看Unipus中有關單元場景介紹的短視頻或自制相關內容的短視頻上傳“Unipus補充資源”中,請同學在課前認真思考。在線上授課時,再次創(chuàng)設相關交際場景,并請學生根據單元主題內容及教師布置的任務要求,錄制音頻或視頻文件,上傳到教師事先布置好的Unipus“個人陳述”作業(yè)中,初步嘗試產出任務成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產生學習的欲望與動力。在學生依次提交初步產出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Unipus學習平臺中實時收聽或觀看學生的產出成果,為學生點評、打分,并將完成較好的學生作業(yè)設置為“推薦作業(yè)”,供其他同學查看、學習。最后,教師在線上授課過程中,總結同學的初步產出成果,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引入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與產出任務,使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到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徑及完成產出任務的流程。
以《新一代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提高篇1》Unit 3 A Journey of Discovery為例,該單元主題是旅行。驅動階段的教學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創(chuàng)設交際場景。教師通過班級微信群或QQ群布置學生觀看Unipus平臺該課程iPrepare部分中提供的創(chuàng)設交際場景的短視頻,并要求學生據此思考自己最難忘的一次旅行。第二步,學生嘗試完成驅動目標相關的任務。教師在線上授課時,要求幾名學生在線展示自己的思考結果,并要求全體學生錄制一分半以上的相關音頻上傳到Unipus“個人陳述”作業(yè)中。第三步,教師反饋學生作業(yè)情況,植入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教師在Unipus平臺為學生的作業(yè)點評、打分,并在Unipus上推薦優(yōu)秀作業(yè)供同學查看,然后在線上課堂介紹本單元的產出目標,完成一篇關于旅行計劃的文章,并簡單介紹達成該任務目標的方法和流程,為下一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準。
促成階段承接驅動階段,其主要任務是促成產出目標的實現。學生經過驅動階段初步嘗試產出后,能夠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初步了解到本單元的最終產出任務,同時,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提交的初始產出成果,了解到學生在知識儲備與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分析學生初始產出成果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幫助學生為促成活動做好準備。在促成階段,教師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及學生驅動階段的表現,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輸入材料,并組織一系列的相關教學活動,同時給予學生相適應的指導,幫助學生完成最終產出任務。Unipus等學習平臺的融入能夠有效提高促成環(huán)節(jié)的效率。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首先在Unipus平臺發(fā)布最終的產出任務作業(yè),然后在線上教學過程中詳細介紹完成產出任務的方法與流程,講解完成任務所需的基本知識。之后,在U校園中發(fā)布完成任務所需的一些材料,如相關例句、例文、音視頻等供學生學習借鑒,然后在Uni?pus平臺布置一系列的相關任務,如討論、作業(yè)、測試等,作為產出任務的子任務,并督促、指導學生完成任務,最終引領學生達成驅動目標。
繼續(xù)以《新一代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提高篇1》Unit 3 A Journey of Discovery為例,促成階段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教學步驟進行:第一步,教師詳細介紹完成任務的步驟和要點。教師在Unipus平臺下設的iWrite寫作平臺發(fā)布最終產出任務——完成一篇關于旅行計劃的文章,并在線上課堂中詳細介紹任務的要求以及完成任務需要遵循的步驟和要點。第二步,教師將最終產出任務分解為一些子任務,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實現產出目標。教師首先在Unipus補充資源中上傳與“旅行”主題相關的一些英文詞匯、實用表達方式等,然后講解課文中與主題相關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從課文中汲取英語知識。在講解過程中穿插討論、線上作業(yè)、測試等子任務。如要求學生在Unipus討論區(qū)討論課文中作者用哪些方法描述其旅行路線,以及寫作方式中值得借鑒之處;請同學觀看Unipus中Understanding板塊的視頻,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寫作時態(tài)以及寫作技巧;完成Unipus平臺中Building your language中的練習,學習文中出現的單詞與詞組的用法等。第三步,指導學生修正驅動階段的產出任務,形成最終產出任務成果:鼓勵學生查找自己驅動階段產出任務成果的不足,并運用促成階段習得的新知完成最終產出任務成果。
評價包括對促成階段的各項子任務成果以及最終產出成果所做出的評價。在促成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子任務及初步產出成果給予評價,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互評,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方向。當學生形成最終產出成果時,教師給予其高質量的最終評價,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成果。
在評價階段引入Unipus學習平臺,能夠有效提高線上教學的效率。學生可以第一時間在平臺上收到教師的評價,教師可以快速收集學生對評價的反饋。具體來說,教師首先需要制定出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步驟。然后通過Unipus 學習平臺對學生完成的每項子任務給予即時評價,并指導學生進行即時線上互評,如布置學生在Unipus討論區(qū)互相留言評價等。在學生互評后,教師針對學生的任務成果及評價結果進行總結與評價,指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當學生完成最終產出任務,并將產出成果提交到Unipus平臺后,教師在平臺上對每名學生的成果作業(yè)給予修改、點評、打分,完成最終評價。
仍以《新一代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提高篇1》Unit 3為例,評價流程可包含以下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制定產出成果的評價標準并公布。如要求作文字數不少于180詞,需要運用課文及前期輸入材料中的詞匯、句型等。其次,學生提交產出成果。包括在促成階段提交到Unipus各板塊的子任務,以及最終在Unipus平臺中的iWrite寫作平臺提交的作文產出成果。最后,線上師生合作評價學生產出任務。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討論區(qū)評價其他學生提交的作業(yè),也可以在iWrite寫作平臺設置一些優(yōu)秀作文為“例文”,將一些學生作文中出現的錯誤設置為“典型錯誤”,使全體同學能夠查看、借鑒其他學生產出成果的優(yōu)缺點。教師與學生共同點評最終產出成果,做到以評促學。
綜上所述,“產出導向法”的引入,能夠助力大學英語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爱a出導向法”下,構建基于Unipus 的線上驅動、促成和評價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大學英語線上教學體系的優(yōu)化,應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這一教學模式,使其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發(fā)揮更大的價值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