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尚紅,梁 麗,周成華,賓洋雁,梁 冰,梁 潔,楊煒嫻,盧桂芳,吳青霜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江濱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慢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黏膜性病變,具有發(fā)病率高、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等特點,長期反復胃痛等癥狀,不但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會使患者產生不良心理情緒。有研究證實,情緒異常變化會加重慢性胃炎病情,使疾病更易反復發(fā)作[1]。以往臨床多對合并抑郁癥狀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但不良反應較大。因此,如何改善老年慢性胃炎負性心理情緒非常重要。中醫(yī)認為,七情活動與臟腑氣血有著密切關系,中醫(yī)情志護理干預有助于調節(jié)氣機及臟腑功能[2]。五行音樂療法是一種中醫(yī)特色護理,運用五種旋律的音樂與五臟相對應的關系,調節(jié)陰陽氣血,影響臟腑功能[3]。為明確中醫(yī)特色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胃炎伴抑郁癥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提供新思路及依據(jù),本研究觀察了五行音樂療法+中醫(yī)情志護理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納入標準 ①慢性胃炎西醫(yī)診斷參照《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4]診斷標準,且經(jīng)臨床檢查、電子胃鏡與病理切片檢查確診;②患者符合《CCMD-3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5]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抑郁癥狀均發(fā)生在慢性胃炎之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評分≥7分;③年齡≥60歲;④病程≥5年;⑤患者了解本干預研究基本情況,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內科系統(tǒng)疾病,如心臟疾病、肝腎功能障礙及免疫功能障礙者;②既往存在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其他病因所致的抑郁癥或原發(fā)性抑郁癥者;③近期使用其他抗抑郁、影響精神類的藥物者;④智力低下、言語理解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聽力障礙、精神異常、老年癡呆癥、有重大精神創(chuàng)傷史者;⑤合并消化性潰瘍、胃黏膜重度Dys或疑有惡變、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者;⑥臨床資料不全者;⑦不愿參與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者;⑧研究人員認為存在有其他上述未提及但不適合入選本研究者。
1.3一般資料 從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江濱醫(yī)院住院治療的老年慢性胃炎伴抑郁患者中選擇符合上述標準者90例,根據(jù)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齡65~80(71.5±2.7)歲;病程5~7(6.02±0.42)年。對照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齡66~81(73.1±2.6)歲;病程5~7(5.93±0.38)年。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江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KY-ZYZC-2019-03號)。
1.4方法 2組均給予胃炎常規(guī)治療,同時予以氟哌噻美利曲辛片(H.LundbeckA/S,批號2596847)治療,1片/d,于早晨口服。
1.4.1對照組護理方案 予以常規(guī)心理護理,如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引導患者將情緒宣泄出來,并給予適當心理疏導;進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告知心理變化對慢性胃炎的影響;鼓勵患者參加病友互助活動,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鼓勵家屬對患者多給予情感支持,并滿足患者正當合理需求。
1.4.2觀察組護理方案 予以五行音樂療法+中醫(yī)情志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1.4.2.1五行音樂療法 ①音樂選擇:選用中華醫(yī)學會推薦的《中國傳統(tǒng)五行音樂(正調式)》(中華醫(yī)學會音像出版社出版)中的15首角調音樂,如《漢宮秋月》《漁舟唱晚》等,可根據(jù)患者喜好選擇播放或循環(huán)播放。②音樂設備:提前準備好音療磁帶或音樂光盤、播放器、耳機等輔助設備。③時間和次數(shù):每天聆聽1次,每次播放時長以30 min為宜,音量控制在40~60 dB之間,于每天19:00—23:00時段內聆聽欣賞。④實施要點:為患者提供清凈、光線柔和的聆聽環(huán)境;在聆聽前叮囑患者排空二便,指導患者安靜舒適地半躺或仰臥在床上聆聽音樂,音量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叮囑患者在聆聽角調音樂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展開遐想,也可和著音樂節(jié)拍哼唱或做肢體動作;指導患者每次聆聽音樂后記錄具體的聆聽時間、環(huán)境及感受等;聆聽完畢后,指導患者臥床休息2~5 min,隨后陪同患者在病房內或走廊內漫步,漫步期間引導患者主動將心結表述出來。
1.4.2.2中醫(yī)情志護理 采用四診法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患者辨證分型制定針對性中醫(yī)情志護理方案。①情志相勝法:慢性胃炎患者主要是由于憂悲過度所致,故給予情志相勝法干預,如告知患者病情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以穩(wěn)定患者情緒,或為患者講笑話、看喜劇等方式,疏散患者憂悲情緒,保持好心情。②釋疑解惑法:為患者講解疾病發(fā)生原因、治療、預后狀況,告知相關危險因素,及時主動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并給予相應心理疏導,以消除抑郁情緒。③發(fā)泄解郁法:主動與患者溝通,引導患者宣泄自己的情緒,或叮囑家屬與親朋故舊多陪伴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引導患者發(fā)泄心中的郁結。④移情易性法:根據(jù)患者學歷、文化修養(yǎng)、興趣嗜好,為患者提供多種多樣的文娛活動,如觀看電影、聽曲藝、看書、下棋、參加社會活動等,使患者轉移對疾病的關注度。中醫(yī)情志護理每周 2 次,每次15~20 min。
1.5觀察指標
1.5.1抑郁癥狀 分別于護理前、護理4周后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評定抑郁癥狀變化[6],該量表共17個項目。第4,5,6,16,17項條目按0~2分計分,其他條目按0~4分計分。量表總得分0~58分,以<7分為正常,7~16分為輕度抑郁,>16~24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嚴重抑郁。
1.5.2生活質量 分別于護理前、護理4周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估生活質量,該量表共10個條目,得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5.3慢性胃炎療效 護理干預4周后,根據(jù)臨床癥狀、電子胃鏡檢查結果評估慢性胃炎治療效果。痊愈: 臨床癥狀及胃鏡檢查胃黏膜病變消失;好轉:臨床癥狀與胃黏膜病變有所好轉;無效: 臨床癥狀與胃黏膜病變未見好轉,甚至出現(xiàn)惡化。
1.5.4護理滿意度 采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江濱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護理滿意度,共4個維度,分別為抑郁癥狀控制情況、抑郁癥對慢性胃炎病情的影響、疾病認知度、護理態(tài)度。每個維度0~25分,總分0~100分,其中非常滿意80~100分,滿意60~79分,不滿意為0~59分??倽M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2組抑郁癥狀HAMD-17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4周后,2組HAMD-17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2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干預4周后,2組ADL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增高(P均<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2組慢性胃炎療效比較 護理干預4周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干預4周后,觀察組總滿意率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2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護理前后HAMD-17評分比較分)
表2 2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護理前后ADL評分比較分)
表3 2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干預4周后治療效果比較 例(%)
表4 2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老年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潰瘍、萎縮等慢性胃黏膜病變,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且發(fā)病率較高,患者表現(xiàn)為胃痛、反酸、胃脹等,因癥狀反復發(fā)作、病程較長,會導致患者產生負面情緒。據(jù)相關調查統(tǒng)計顯示,有10%~30%的慢性胃炎患者伴不同程度的抑郁狀態(tài),明顯高于正常人群,且老年患者是焦慮、抑郁的高發(fā)人群[7]。有研究發(fā)現(xiàn),負性情緒可能使慢性胃炎病情變得更加嚴重,使得疾病更易反復發(fā)作,且還可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不利于治療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甚至影響治療效果,并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8]。與此同時,負性心理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神經(jīng)胃腸病學說認為,在各種外源性和內感性信息在“腦-腸軸”“腦-腸互動”干預下,會影響胃腸的感覺、運動、分泌等功能,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應激變化可使自主神經(jīng)功能發(fā)生改變,繼而影響胃腸黏膜修復機制,不利于慢性胃炎的康復[9-10]。因此,改善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狀況對促進病情康復有積極價值。
中醫(yī)認為情志活動是人體對外界食物的正常生理反應,情志調暢則陰陽平衡,氣血和調,反之當情志失調、郁怒憂思過甚,則會引起機體氣機紊亂,營衛(wèi)運行失常,繼而影響臟腑功能,致使肝失條達,肝氣犯胃,使胃氣郁滯,胃失和降而致病[11-12]。因此,本研究對老年慢性胃炎伴抑郁患者采用中醫(yī)情志護理,以五行相克理論為依據(jù),采用“情志相勝法-喜勝悲”法進行干預,使用一種情志糾正另一種情志,以消除不良情緒,恢復正常情志狀態(tài),同時采用釋疑解惑法、發(fā)泄解郁法、移情易性法等針對不同患者心理狀態(tài)特點給予相應護理干預,因勢利導消除患者內心郁結,改善情志不暢,情志順暢有助于調暢肝胃氣機,讓胃氣合降,胃降則諸氣皆降,胃脘痛等諸癥皆消[13-14]?,F(xiàn)代醫(yī)學認為,良好的情志管理在“腦-腸軸”作用下,有助于減輕慢性胃炎患者胃部反射性痙攣,減少胃酸分泌,促進胃黏膜愈合[15]。
五行音樂療法是一種中醫(yī)特色情志調暢干預措施,五音與五臟、情志活動相互聯(lián)系,古人采用“角、徵、宮、商、羽”五種調式的樂曲用于調暢情志,平衡機體陰陽[16]。中醫(yī)認為,郁而不舒皆為肝木之癥,肝屬木,在音為角,喜舒暢調達,故此本研究以五行音樂為中醫(yī)整體觀念為指導,選取15首角調音樂,角調以Mi為主因,調暢平和,旋律朝氣蓬勃,能促進體內氣機上升、宣發(fā),以疏肝解郁、消解憂郁,同時角調音樂通過聲波振動,與人體臟腑相互感應,引導臟腑恢復正常生理功能,校正人體陰陽平衡[17-18]?,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五行音樂療法的角音律動會對人體腦波、心搏、胃腸功能、腎上腺素等產生某些作用,從而使情緒放松,降低抑郁程度,減輕患者自覺癥狀,且可增強大腦活動,促進腎上腺素入血,以增強胃腸蠕動,改善消化腺體分泌,促進慢性胃炎康復[19-20]。
HAMD-17評分量表是臨床評定抑郁狀態(tài)時應用最為普遍的量表,能較好地反映疾病嚴重程度,該量表可歸納為7類因子結構,通過因子分析,不僅可以具體反映患者的精神病理學特點,也可反映靶癥狀群的臨床結果,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1]。ADL可全面、準確、迅速地反映被試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為評估生活質量提供科學依據(jù)。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HAMD-17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后ADL評分、護理滿意率、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五行音樂療法聯(lián)合中醫(yī)情志護理應用于老年慢性胃炎伴抑郁癥患者中,可減輕抑郁癥嚴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助于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且可利用良好的心理調試,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療效果。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