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卓吾,李 達,廖陸雷,徐興凱,姜 顥
(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上海 2019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以癥狀突然惡化、病情急性加重為特點,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盡快使用對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情預后非常關鍵,更有利于保留患者的進食、語言功能,縮短治療時間[2]。但無創(chuàng)通氣應用過程中可常見腹脹等并發(fā)癥,尤其多見于胃腸功能差的老年患者,且目前治療無創(chuàng)通氣引起腹脹的手段有限,影響呼吸機的使用療效[3-4]。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備受臨床重視,證實中藥辨證治療具有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排空、降逆止嘔等效果[5]。針刺亦被證實可通過調節(jié)胃腸平滑肌及信號通路、腦-迷走神經-腸神經系統(tǒng)、胃腸肽等多靶點途徑而改善胃腸動力[6]。本研究以四磨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無創(chuàng)通氣并發(fā)腹脹的患者,在緩解腹脹癥狀、提高胃腸動力方面效果頗佳,現(xiàn)報道如下。
1.1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修訂版)》[7]中AECOPD的診斷標準,且合并Ⅱ型呼吸衰竭。②腹脹符合《常見脾胃病中醫(yī)臨床實踐指南》[8]中的診斷標準。③腹脹中醫(y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9]中有關痞滿脾胃濕熱證的診斷標準,主癥:脘腹痞滿,疲乏無力,口干口苦;次癥:身重,惡心嘔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
1.2納入標準 ①患者年齡60~80歲;②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③具備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指征;④動脈血氧分壓[p(O2)]<60 mmHg(1 mmHg=0.133 kPa),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CO2)]>50 mmHg ;⑤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腹部脹滿,膨隆,聽診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叩診呈鼓音;⑥生命體征平穩(wěn),精神或意識狀態(tài)較好;⑦患者資料齊全,可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檢查診治,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肺部、胃腸部手術史者,惡性腫瘤者,其他中醫(yī)證型者,嚴重意識障礙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內分泌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患、凝血功能障礙者,精神疾患者,其他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者,有出血傾向者,針刺取穴處存在皮損者,同期采用其他方案治療可能影響研究結果者。
1.4中止剔除標準 入組后發(fā)現(xiàn)不符合篩選條件者;試驗期間出現(xiàn)深昏迷及休克患者;不能配合者。
1.5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經無創(chuàng)通氣后合并腹脹患者13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20-CS-11)。
1.6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枸櫞酸莫沙必利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7,規(guī)格:5 mg)口服,5 mg/次,3次/d,連續(xù)治療1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四磨湯加味方聯(lián)合針刺治療。四磨湯加味方組方:人參20 g、檳榔15 g、沉香9 g、烏藥6 g、枳殼15 g、桔梗15 g、萊菔子20g、積雪草15g、薏苡仁30g、砂仁15g,濃煎取藥汁200 mL,每次100 mL,2次/d口服,連續(xù)治療1周。針刺取穴:夾脊、上巨虛、氣海、天樞、中脘、大橫、關元、太白、足三里,常規(guī)對皮膚穴位進行消毒,以一次性毫針迅速直刺穴位,患者感麻脹后留針30 min,1次/d,治療5 d,休息2 d,連續(xù)治療1周。
表1 2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經無創(chuàng)通氣后合并腹脹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7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后測量2組患者的腹圍、腹壓。腹圍由同一名護士用卷尺經臍繞腹一周進行測量,測量3次,取平均值。腹內壓經導尿管向膀胱內注入一定生理鹽水檢測。②治療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漿胃動素(MTL)、生長抑素(SS)、胃泌素(GAS)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恒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③治療后評估2組患者的腹脹程度。重度:脹滿持續(xù)不停,難以忍受,對休息產生嚴重影響;中度:脹滿偶有發(fā)作,可忍受,癥狀明顯,影響休息;輕度:脹滿時作時止,癥狀輕微,對休息不產生影響; 正常:脹滿癥狀消失。④比較2組治療后腹脹消失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呼吸機使用總時間、每日呼吸機使用時間。⑤比較2組療效。臨床痊愈:腹脹等癥狀、體征消失,腹圍恢復正常,12 h內出現(xiàn)腸鳴音;顯效:腹脹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腹圍減少>2 cm,12~24 h內出現(xiàn)腸鳴音;有效:腹脹有所減輕,腹圍有縮小,但減少<2 cm;無效:腹脹未見改變,甚者加重[9]。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8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腹圍、腹壓比較 2組患者治療后腹圍、腹壓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2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經無創(chuàng)通氣后合并腹脹患者腹圍、腹壓比較
2.22組患者胃腸動力學指標比較 2組治療后血清MTL、GAS水平均明顯升高(P均<0.05),SS水平均明顯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MTL、GAS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SS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2組患者治療后腹脹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腹脹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3 2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經無創(chuàng)通氣后合并腹脹患者胃腸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4 2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經無創(chuàng)通氣后合并腹脹患者治療1周后腹脹程度比較 例
2.42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腹脹消失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5。
2.52組患者呼吸機使用總時間、每日呼吸機使用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呼吸機使用總時間、每日呼吸機使用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均<0.05)。
表5 2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經無創(chuàng)通氣后合并腹脹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見表6。
表6 2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經無創(chuàng)通氣后合并腹脹患者呼吸機使用總時間、每日呼吸機使用時間比較
2.6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7。
表7 2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經無創(chuàng)通氣后合并腹脹患者治療1周后療效比較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因臥床,且身體功能狀態(tài)較差,胃腸蠕動受影響,加之無創(chuàng)通氣應用過程中,受依從性欠佳、張口呼吸或不適應面罩通氣不自主吞咽等因素影響,易發(fā)生腹脹[10]?,F(xiàn)代醫(yī)學對于輕、中度腹脹患者多采用胃腸動力藥進行治療[11],其中莫沙必利是臨床常用藥物,其為強效選擇性5 -羥色胺4受體激動劑,可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增強胃腸道運動,但單純用之效果欠佳,且有一定不良反應。近些年的研究證實,中醫(yī)藥能減少無創(chuàng)通氣應用過程中腹脹、反流、誤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無創(chuàng)通氣總時間,在改善排便方面亦有一定效果[12-13]。
中醫(yī)理論認為,腹脹屬于“痞滿”的范疇,中焦樞機不利、氣機升降失常是其關鍵病機特點[14]。臨床所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經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后合并腹脹患者多是正氣不足,肺氣失于肅降,無力暢達氣機,加之感受外邪,致脾氣不升,胃氣不降,有形實邪或無形邪氣停于中焦而發(fā)生腹脹[15],治療須以固本培元、調暢氣機、清熱祛濕為要。四磨湯載于《重訂嚴氏濟生方》,破滯而不傷正,行氣而不傷氣,扶正與祛邪兼顧,功可補氣扶正,破滯降逆?,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四磨湯可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排空,改善胃腸功能紊亂[16]。本研究所用四磨湯加味方中人參大補脾肺之氣;沉香易下氣降逆;檳榔、烏藥消積導滯以除痞滿;枳殼寬中導滯以除脹;考慮到“肺與大腸相表里”,且肺與大腸在經脈的絡屬、生理、病理之間相互影響,故加入桔梗宣肺利氣,以促進通腸導滯;萊菔子通腑下氣;積雪草清利濕熱;薏苡仁健脾除濕;砂仁化濕行氣,溫中健脾以消脘腹脹痛;諸藥合用,祛邪而不傷正,共奏益氣固本、清熱燥濕、下氣通腑之功。另一方面,針刺作為中醫(yī)外治法之一,被證實在調節(jié)胃腸動力障礙相關疾病方面具有安全性好、患者接受度高、療效確切的優(yōu)勢。本研究所用針刺取穴中,夾脊穴位于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間,針刺之可疏通全身陽經經氣;上巨虛為大腸之下合穴,針刺之可通調大腸氣機;氣海屬任脈之經穴,針刺可調一身之氣,增強培補真元的效果;天樞穴為足陽明胃經穴、大腸募穴,針刺有理氣導滯、化濕和中、疏調腸腑之功;中脘為腑之會,胃之募,刺激之可大補脾肺,發(fā)揮理中焦、補中氣、行氣血、消積滯之功,善治一切腑??;大橫穴為脾經主穴,針刺之可調理脾胃、行滯通腑;針刺關元可補充真元,增強補脾益肺、行氣導滯之功;太白為脾經輸穴,針刺可健脾益氣、和胃安腸;足三里為胃經合穴,針刺之可調理脾胃、清熱化濕、寬腸消滯、降逆利氣,善治脘腹疾??;諸穴配合針刺,可增強固本培元、寬腸消滯之功,使患者氣血得補,濕熱得清,腸腑得利。本研究結果顯示,加用四磨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在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輕腹脹、縮短無創(chuàng)通氣時間方面存在更大的優(yōu)勢。
諸多研究證實,胃腸激素是調節(jié)胃腸功能的重要因子,在腹脹病情進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17]。MTL是由Mo細胞分泌的胃腸激素,可促進胃電活動和胃排空[18];GAS能促進胃竇和幽門括約肌收縮,增強胃腸運動[19];SS則可抑制胃腸運動,延緩胃排空[20]。本研究為分析治療方案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可能原因,初步對相關胃腸激素水平進行了觀察,結果觀察組治療后血清MTL、GAS水平顯著升高,SS水平顯著降低。由此可推斷出,加用四磨湯聯(lián)合針刺治療能進一步調節(jié)患者的胃腸激素分泌,改善胃腸功能而促進胃排空,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分析與中藥方中各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針刺穴位密切相關。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枳殼可減輕大鼠的胃腸動力障礙,降低腸道炎癥反應,增強胃腸動力[21];萊菔子可增強胃腸積熱大鼠的小腸推進作用,從而促進胃腸積熱大鼠的胃腸動力[22];積雪草總苷能改善老年大鼠的胃腸動力不足、腸神經系統(tǒng)功能異常,促進內源性MTL釋放,修復腸神經元[23];薏苡仁水煎液可升高血清中MTL、GAS、SS等胃腸激素水平,調節(jié)胃腸道運動,可較好地調節(jié)因脾虛導致的胃腸道功能紊亂[24];砂仁復方制劑可升高胃腸障礙大鼠的GAS、MTL含量,降低SS含量,對慢性束縛水浸應激法誘導的胃腸動力障礙有明顯改善作用[25]。另外,從穴位刺激效果來看,針刺夾脊穴可促進大鼠胃腸運動[26];針刺天樞穴能改善腸腑功能[27];針刺大鼠雙側足三里穴可加快胃排空,提高小腸推進速率,減少回腸肌間神經叢內一氧化氮合酶(NOS)陽性神經元的數(shù)目,促進胃腸運動[28]。
綜上所述,四磨湯加味方聯(lián)合針刺治療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經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后并發(fā)腹脹在減輕腹脹、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方面效果頗佳,且可縮短無創(chuàng)通氣時間,機制可能與中醫(yī)內外合治調節(jié)胃腸激素水平而增強胃腸動力有關,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前景。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