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斌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文化的不斷飛速發(fā)展,我國教育也隨之發(fā)生了相應的轉(zhuǎn)變。為了進一步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減緩家長的教育資金投入,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化發(fā)展,我國提出了雙減政策,主張課堂教學提質(zhì)增效,糾正了我國課外補習班泛濫發(fā)展的亂象。在雙減背景下,學生文化課程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生能否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能否快樂的進行學習。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承擔著學生美育的重任。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策略探究
引言:雙減政策下的小學美術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感受,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豐富多元的美術教育活動。本篇文章基于雙減政策背景,對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路徑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內(nèi)容分析
美術學科與其他知識類學科相比較,美術教育講求實踐與理論相結(jié)合,教師除了要帶領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知識,還要注重學生審美素養(yǎng)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挖掘?qū)W生的美術素養(yǎng)。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多方面給予學生引導,以此來著重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梢栽诙嗝襟w教學設備的輔助下,向?qū)W生展示經(jīng)典的風景畫、手工品、服裝等視頻圖片,從視覺上促進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形象生動理解。也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制作手工裝飾品,或者帶領學生共同對教室環(huán)境的美化布置,這些教學策略,都可以有效引導學生認真參與到課堂知識的學習中來,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素質(zhì)也是有一種有效的鍛煉和培養(yǎng)。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美術教育工作策略探究
(一)構(gòu)建多元開放的教學氛圍
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應當開放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學生擁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能夠在課堂當中找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創(chuàng)作的空間,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例如,帶領學生學習“打扮相框”這一課程相關知識內(nèi)容時,在傳統(tǒng)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帶領同學們一步一步的裝飾相框,教師做示范,學生跟著模仿即可。在此種教學模式下,雖然每位學生都能完成相框的裝飾,但是并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實際動手能力。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做的是體制增效,給予學生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對此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從家庭當中準備相片,用真實的實際的相片,在課堂當中進行裝扮。教師也不要給予學生太多的限制,帶領學生了解一些美術材料的應用方法與作用后,就可以讓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力,去裝扮自己的相框。同學們的想象力都十分的豐富,紛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紹自己思路與想法。有的同學說道,我拿的是與父母外出游玩的照片,于是我就想到了裝扮上藍天、白云、太陽、小草。有的同學說道,我拿的是我們的全家福,于是我就將爺爺奶奶喜歡的食物裝飾到相框上,用橡皮泥捏出食物的形狀。
(二)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常常存在一個誤區(qū),認為年齡尚小的小學生,并不具備審美的能力,審美教學應當從一些著名的畫作入手,很顯然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無論哪一階段的學生,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更加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為學生布置大量的學習任務,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得學生具備健康的審美觀念。
例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并將其與實際課堂教學相結(jié)合。帶領學生學習“彩墨游戲”這一課程相關知識內(nèi)容時。首先教師會帶領學生了解中國水墨畫繪畫工具:毛筆、宣紙、顏料等等,在這堂課程中,教師并不會過于約束學生,而是要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教師鼓勵學生用手中的宣紙、筆墨繪制畫作,在初期階段學生可以自由的進行創(chuàng)造。這時學生處于探究時期,學生繪制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同學都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在展示過程中,同學們就能發(fā)現(xiàn)畫作風格各不相同。這時教師就可以予以一定的引導,帶領同學們感受水墨畫的濃、淡、干、濕。完成基礎美術知識內(nèi)容學習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同學們共同賞析韓美林的作品《公雞》《猴》,讓同學們試著去賞析,找一找畫作當中濃、淡、干、濕之間的關系。在自由開放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大膽的闡述自己的想法,這對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走出課堂走入實踐
小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很多時候?qū)W生不愿意被局限在課堂當中,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具體的美術教學內(nèi)容,帶領同學們走出課堂,走入到實踐當中去。在廣闊的空間當中,感受生活中的美術,擁有更多的美術創(chuàng)作靈感。
例如,帶領學生學習“影子大王”這一課程相關知識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進入到自然社會當中。課堂中單純憑借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當學生走到戶外,就可以真切的感受影子。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同學們尋找操場上的影子,很快同學們就找到了樹木的影子、旗桿的影子、垃圾桶的影子等等。這些影子的形態(tài)都是與本身主體物有關系的,隨后教師就可以讓同學們自己組建一些有趣的影子的形狀,于是同學們就開始嘗試。有的同學組成小組,一起做動作擺出影子,有的同學心靈手巧,兩只手拼在一起,就像是一只鴿子一樣。同學們玩的不亦樂乎,十分的開心,教師就可以在一旁,將同學們拼出來的影子拍攝下來,當回到教室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同學們創(chuàng)作一幅影子畫,此時同學們就擁有濃厚的創(chuàng)作興趣。
結(jié)束語:總而言之,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不斷完善品德教育的功能,具有極高的美學教育價值。因此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做好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與完善工作。
參考文獻:
[1]彭富發(fā).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紅豆教育,2021,3(16).
[2]張辰輝. 試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 紅豆教育,2021,3(17).
[3]田甜.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評價體系建構(gòu)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134-135.
[4]邵淑娟.核心素養(yǎng)本位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02):130-131.
[5]劉婷昱.新課標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難點及其對策[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7,17(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