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華
摘要:教育要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兒童純潔的心靈在沒有被摧毀之前的優(yōu)秀,應該是所有的教育與教學的起點?!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yǎng)和塑造人,其基本目標是使人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完善的個性。因此,要重視學生的發(fā)展,積極構建新的課堂,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方法
引言
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依據(jù)。由于語文課程在我國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視,注重對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為其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主動開展教學科研活動,以達到教學目的。
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1.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教育出發(fā)點。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育越來越顯出它的特色。第一,和傳統(tǒng)教育一樣,增加了"人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思維,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其次,新課標又強化了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需要學生增強對信息技術、人際關系等的理解;最后,更注重了縱向結構和橫向結構之間的整合。在這里,縱向指基礎知識與學習能力、過程與方式、人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層次,而橫向即識字與書寫、閱讀、作文、口語交際、綜合性練習這五大方面。
2.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總目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努力做到讓學生獨立、客觀地愛上語文,同樣需要學生做到能夠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另外,新課改下的語文課程將更多的凸顯出現(xiàn)代社會對學習能力的新需求,包括了口語交際、創(chuàng)新思考等。最關鍵的是,突出了語言實驗在語文課程中的重要意義,需要學生做到大量實踐練習,從而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期盡快適應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模式。
二、新理念下創(chuàng)新模式的發(fā)展重要性
新理念下,為了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的教育目標,必須要革新教學方法。小學語文老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要在簡潔有效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要突出所學內容知識的重難點,讓學生在心里有清楚的學習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小學語文老師在開展課堂時應合理安排好每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的學習獲得必要的保障,如此才能提高語文課堂質量。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想是教育部的重要內容。語文老師要創(chuàng)新課堂理念,積極開展學生有興趣的實際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以培育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老師在實踐的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引領他們積極地去學習,使他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和創(chuàng)造型的思維模式。老師和學生形成平等和睦的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也應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從而提升課堂的有效性。老師在積極進行傳授知識和引導學習的同時,學生們也需要積極主動地去探究,與同伴間對問題進行探討溝通,這就可以養(yǎng)成他們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
1.重視學生的閱讀的愿望
老師要注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內化知識,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基礎知識。老師也要注意教會學生學會使用,重視學校學生學會誦讀,注重積累,注意轉化,注重教育學生引路的效果。老師要讓學生形成閱讀的欲望,盡力拓寬學生的閱讀眼界,并注意學生在閱讀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正確剖析學生閱讀的特點,并教會學生形成對閱讀的期待,從而提升閱讀的教學質量。老師要通過豐富學生的閱讀經歷和審美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老師要教會學生建立必要的閱讀能力,并培養(yǎng)強烈的閱讀興趣,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量。老師既能夠指導學生,教學生學會閱讀,又拋磚引玉,指導學生尋找可以閱讀的資源,并查找閱讀的信息。同時老師也能夠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與喜悅,從而產生閱讀的成功感,并鼓勵學生建立持久的動機。
2.加強教師培訓,提高老師的教學素養(yǎng)
小學生正處在認知能力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對外界的認識大多是模仿,而教師作為語文教育的引導者,他們的一舉一動對學生形成了很大影響。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技術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素質,以及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育的有效性都起著關鍵作用。只是現(xiàn)階段語文老師的教育能力和綜合素質還沒有滿足新課程教學的改革需要,還是受到傳統(tǒng)的填鴨式課堂思維的影響,教育手法簡單、死板。很難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為滿足新課程教學理念上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做好師資入校培養(yǎng)與職后教學,從嚴把控老師的入校資格,提高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并幫助小學教師進一步完善其教育理想。在此過程中要從實際情景入手,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及對知識點的吸收能力,有針對性的幫助老師們培養(yǎng)全新的教育理念,并進一步探討新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重視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同時老師之間也要做好相互的學習研究,掌握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教學模式,融會貫通將之巧妙運用于自身的課堂之中。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是掌握語文課這門課程的基石。所以,作為教育課程的一個主要任務,老師要不斷探索一種新辦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身心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興趣愛好上,因此老師可根據(jù)課文內容對學生開展一系列設問等實用性特別強的活動,來調動學生們對閱讀的興趣,進而誘導學生對文本深入進行閱讀,并尋找正確答案,從而滿足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比如:通過講故事和演課本劇等方法,都是培育學生們興趣良好的方式。另外,老師們還可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表現(xiàn)形式,把教材內容更生動活潑地展示出來,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
在傳統(tǒng)的講授式語文教學中,一些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只想著應付考試,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無疑是不對的,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語言的單調乏味,所以,我們身為教育者,必須肩負起拯救學生對語文的熱情,從小學語文開始,努力使學生真正地喜歡上語文。
參考文獻:
[1]彭蘭瑩.分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J].中華少年,2016(1).
[2]楊萬嶺.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