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莉
摘要:音樂課是小學素質(zhì)教育階段的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課程標準要求將音樂審美作為課堂中的重要支柱,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好的音樂作品,在實際的學習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生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正確的認知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去指引他們,培養(yǎng)他們對于音樂的興趣,讓興趣作為動力,去鼓勵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趣味,讓學生能夠在享受音樂的愉悅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審美趣味。教師一定要利用好現(xiàn)在的教材,最大限度地再現(xiàn)音樂塑造的情境,用現(xiàn)有的教學設備適當?shù)剡M行對學生音樂方面的訓練,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基于此,本篇文章對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審美趣味;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雖然加強審美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起著關鍵的作用。但是許多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都比較落后,導致審美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進而影響審美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結合存在的教學問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審美教育效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審美能力。
一、小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在素質(zhì)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藝術教育逐漸成為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從6、7歲到11、12歲這一年齡段進入小學接受教育,被稱為學齡初期。這一時期,小學生由于處于身心發(fā)展和認知特點的特殊階段,其學習活動的進行具有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和可塑性,具體表現(xiàn)為小學生在生理結構方面,大腦結構與機能得到突出的發(fā)展,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一步完善,這一時期是兒童增長知識的重要階段。國內(nèi)外有眾多學者認為要強調(diào)早期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早期音樂中培養(yǎng)的音樂技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后期教育所無法超越的。在學齡初期,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大多是通過審美教育與德育互相滲透來完成的。美育是提高學生對于美的感受、鑒賞、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方式,而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的音樂教育應以審美教育為指導,實施音樂教學,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學內(nèi)容與形式進行設計,更好的達到審美教育的實效。
二、音樂教學模式現(xiàn)狀分析
當前,盡管“美育”有國家政策的支撐,人們對審美教育、音樂教育也不慢慢在重視,但在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其“低地位”仍未得到改善,審美教育的實施和應用也并不深入和普及。大多數(shù)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仍舊延續(xù)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弱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學校對于音樂教育、審美教育的重視度不夠。近年來盡管不斷進行課程改革,但是應試教育依然沒有有效的改善?!皯嚱逃钡拇嬖?,人們過度關注升學率,不屬于應試考試范疇內(nèi)的音樂課,便逐漸成為了被“遺忘”的課程。目前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常見的教育教學模式有: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受教者情感和審美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操作技能為主要目的教育教學模式;以理解和掌握知識概念為主要目的教育教學模式等。
三、提升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方法
(一)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
音樂審美是一種主觀感受,只有參與到其中,才能夠真正體會音樂的獨特魅力,如果不真正參與其中,再怎么生動有趣的音樂知識,不僅不能夠切身體會音樂的真實性,也不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真正理解透徹。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貙W生進行提問,實時地詢問一些內(nèi)容體會,不但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幫助自己適當?shù)馗淖兘虒W策略。另外,教師還可以策劃一些小活動來讓學生交流心得或者表演項目,通過聽、說、唱等多種方法,鼓勵學生真正把自己與音樂融合在一起,用心感受欣賞音樂的優(yōu)美,讓學生切身體會音樂帶有的美感,從而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
(二)在小學音樂教育時使用情景化教學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使用情景化教學可以將曲目的場景再現(xiàn),讓學生扮演曲目的角色或者操作相應的音樂器材,以便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拓展思維以提高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時可以讓學生扮演曲目中的主角,把書桌裝扮成船,把掃把當成槳,其他沒有角色的同學可以拿起不同的樂器如三角鐵、沙球甚至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制小型的打擊樂器一起跟隨樂曲進行伴奏,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提升了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
(三)巧用打擊樂器,強化學生的節(jié)奏感
音樂藝術一般是通過樂器表現(xiàn)出來的,樂器的使用使音樂的節(jié)奏感效果更加明顯。特別是打擊樂器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明顯感受到節(jié)奏的存在,進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準備一些簡單的打擊樂器,讓學生感受節(jié)奏。如三角鐵、串鈴、沙球、雙響筒等,在學唱完一首樂曲后,就讓學生分組,一邊聽音樂的旋律唱歌,一邊敲打樂器為他們伴奏。這樣,學生就會特別興奮,從而有效地強化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音樂教師應當認識到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結合當前音樂審美教學存在的問題,做好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周芹.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亞太教育,2019(12).2019.12.088.
[2]杜合春.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情感讀本,2019(33):4.
[3]崔海鵬.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19(07):98